《这年头 谁还没点儿心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年头 谁还没点儿心病-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想化的母亲,能够无微不至地照料自己,但男人长时间地享受这样的待遇,可能会使他变得懒惰。
  其次,从生物学看,“男人和女人不是同一个物种”。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不同,家庭对男孩和女孩的培养方法也不相同。对于男孩,让他吃苦、训练坚毅的品质是重要的。比如古希腊训练男孩的办法是让男孩从小经受格斗、摔跤等训练,长大了才适合打仗、建功立业。所以作为妻子,既要温柔体贴适度,又要给丈夫创造独立生活的空间,培养他独立生存的能力。
  再次,从社会现实来看,男孩从小被呵护,长大后也希望找一位温柔体贴的妻子来代替母爱。可是如果妻子真的长时间这样做,男人就会像依赖母亲一样依赖妻子,从而可能导致越来越没有男人的魄力,甚至有些自卑、无所适从、没有控制感和“男人的感觉”。
  所以,妻子对丈夫温柔体贴要有度,千万不要对男人的生活包办代替,应该由他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要由他承担,不要像养孩子一样养男人。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刘晓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全职太太:仅仅看上去很美
根据对上海女性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102%的女性认为回家相夫教子能够减轻人生负荷,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464%的女性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夫妻感情好,就可以选择当“全职太太”,其中包括少数刚入职场的年轻女孩。
  乍一看,能够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从而可以安心当全职太太,这的确令人羡慕。能够当全职太太的,大多家里有丰厚的收入,不用担心收入的问题;放弃工作就远离了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还能有充足的时间照顾丈夫和子女的起居;全职太太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健身、美容,使自己永葆青春活力。
  然而,我国的全职太太多数都是处于被动的选择。部分全职太太是为抚育年幼子女而放弃工作,一部分是因为丈夫在事业爬坡的关键阶段,需要女性回家起到稳定剂的作用,还有一些女性因为暂时失业而回家,同时丈夫的经济能力尚可养家,不急于找工作而成了全职太太。而真正主动选择不就业的全职太太只占极小比例。尽管全职太太颇受一些女性的羡慕,然而大多女性之所以不轻易主动放弃工作,是因为当全职太太也有不少缺点,其令人羡慕的表面也仅仅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第一,当全职太太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经济不独立,人格也难独立,如果婚姻出了问题,极易受到伤害。即使婚姻稳定,等孩子长大以后,人格不独立的全职太太在孩子面前也没有尊严。
  第二,由于人都是离不开评价的,工作中的评价体系是*的,可以从多方面体会到成就感,而全职太太为家庭的所有付出只能从丈夫和孩子那里得到评价,过于单一的评价系统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第三,人需要深层次的人际交往,而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多是从工作中来的。离开了工作,与其他家庭主妇的交往大多流于表面,它所带来的满足感是很脆弱的。
  第四,全职太太由于精神方面比较贫乏,因而在心理上比较依赖丈夫,如果丈夫回家晚了或者忽视了什么,容易产生各种怨言,容易成为一个敏感的“怨妇”,从而使婚姻产生各种问题。
  因此,挣扎于工作压力中的职业女性,没有必要太羡慕全职太太,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挺好。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记者高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在职场“隐婚”要慎行
在很多人眼中,结婚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要结婚,必然要大张旗鼓,好好地热闹一番,恨不得让普天下所有人都分享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然而,现在有很多已婚的都市白领女性,却刻意隐藏着自己的已婚身份。在公众场合,她们经常以“单身”、“无婚史”的身份示人。她们不戴婚戒,也从不在办公室打亲昵电话,总是一个人上下班,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对工作极尽职责。
  这些都市白领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已婚身份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很多“隐婚”的女士认为,在求职时如果宣称单身,被接纳的机会可能会更大,作为职业女性,单身更可能受到上司的认可,被委派更重要的任务,升职的机会也更大。另外,不管是在公司里还是在小聚会上,宣称单身的女士往往会成为众人垂青的“公主”,而宣称已婚的女士则成为被敬而远之的“皇后”,受到的关注和得到的帮助差别都很大。
  其实,隐婚者的心理是充满矛盾的,虽然多数人自己并不明确。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潜意识中对婚姻评价的矛盾。潜意识里对配偶不满意,对婚姻不自信,由此引导自己做出不在婚姻状态的反射。这类人的性格一般活泼好动、具有冒险兴趣。
  第二,潜意识和意识中对性的态度的矛盾。意识上不以出轨为目的,但希望维持婚前的异性环境,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性”的成分,意味着潜意识中期待与其他异性建立或保持亲密关系。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隐婚”其实是把双刃剑,它给白领女性们带来一定利益的同时,却有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失。有关调查表明,实际上只有少数女性白领因为承认已婚而失去一些机会,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里并不存在已婚歧视。相反倒是对未婚大龄女士有一定的顾虑,因为她们可能马上面临结婚休产假。
  “隐婚”还会导致婚姻的危机。一方面,“隐婚”实际上表现了对婚姻的不尊重,容易使配偶受到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危险的游戏,容易引起夫妻双方的不信任,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导致婚姻危机。另一方面,“隐婚”也是对供职单位不诚实、不尊重的表现,一旦被戳穿,会受到上司和同事的不信任,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自己。还有,“隐婚”对朋友也是一种不尊重。一旦大家知道了事实真相,自己的威信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试图“隐婚”的都市白领女性们一定先要考虑清楚。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记者高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他为什么把爱推开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当被别人赞扬时,他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赞扬;当别人冷落他时,他又觉得受到了伤害。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样的人是缺乏接受爱的能力。
  拥有这样观念的人,童年往往很少得到亲人充分的爱与关注,他们经常被忽视、被遗忘,使他们从小形成一种观念,就是“我是不可爱的”。开始时,这些孩子只是觉得大人不喜欢他,但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内化”了亲人的态度,变得自己也不喜欢自己了。当一个人自己不喜欢自己时,别人说他好,他会觉得这种赞扬不是真心的,自己怎么可能是一个如别人所说的可爱的人?于是就会不接受别人的好意。时间长了,别人看他对赞扬总是持一种否定态度,逐渐地感到他总与人保持距离,就会渐渐疏远他,当别人真的“被推开”时,他又感到很难受,会觉得:“你看,他们就是不喜欢我,我原来的假设是对的,我就是不可爱。”而他自己并不知道,正是自己对自己的低评价,逐渐“制造”了把别人的爱推开的结果,而不是别人真的对他有恶意。
  这样的人,往往会追求别人对他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态度是,别人真的冷落了他,于是他自己证明自己就是不可爱;另一种态度是,别人一如既往地关心他、尊重他,即使他不接受爱也逐渐鼓励他、赞扬他,这种态度可能会使他觉得受宠若惊,一开始难以接受,但时间长了,这种态度会“内化”为他的新观念——“我是可爱的”,这时候,他所经历的转变就具有治疗性作用了。
  对于不接受爱的人,建议尝试以下做法。首先,需要与能够积极看待他们的人保持联系和交流,这是他们生活中的资源;其次,需要各方面成功的体验,包括事业和生活,这有利于建立他们的自信心,缓解自卑心理;再次,需要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潜台词“我不可爱”,每当出现这个想法就立即用积极的思维去替代,“我是真的不可爱还是自己这样认为的?这是事实还是我的心理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形成困扰难以自救的人来说,看看心理医生是必要的。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刘晓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为“攀亲家工程”做准备
当子女已经长大并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做父母的是否同步想过一个问题:应该为“攀亲家工程”做点心理准备。
  所谓“攀亲家工程”,指的是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家关系和氛围所做的思考和努力。因为即使小两口十分相爱,但如果亲家之间的理念观点难以融洽,处事风格差异很大,在应对某些家事中造成关系冲突或裂痕时,就会给小夫妻的生活带来困扰和麻烦。
  中国对于攀亲家有个传统的说法,这就是“门当户对”。但这里谈及的“攀亲家工程”更注重于亲家之间的心理行为的相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格脾气相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人们之间相处的好坏并不在于个性上的雷同,而是在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互补和认同。实际上夫妻关系要做到个性的相容已经很不容易,所以要使亲家4人在性格脾气上达到相容就更有难度。尽管相容不等于相像,但如果个性差别过于显著又无法接纳对方,这就会构成影响和睦氛围的潜在隐患。
  生活习性相容。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性各有自己的模式。模式的形成是个综合因素,有传统的家规、有上一代人的影响、有地域的特点、有家人的磨合,生活习性一旦形成就构成了家庭日常生活的稳定格局。当两个家庭成为亲家以后,在饮食、起居、娱乐、出访等许多方面都会比较明朗地展现出自家的生活习惯。亲家之间的生活方式虽无须求得完全统一,但看得惯对方家庭的生活模式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观点理念相容。生活中的亲家之间在观点想法方面实际已谈不上相互灌输、求同存异、保持一致等僵硬的共存,但相容却是最大的要求。因为只有对于对方家庭的观点理念能够理解、表示欣赏、心领神会、沟通轻松,亲家之间才会有共同语言。因此,理念上的相容特别重要,它是家庭间能够达到深层次沟通的通道。想法上没有很大的鸿沟隔离,其他方面的交流就会容易得多。
  处世风格相容。在日常生活中处世风格的不同往往是亲家之间闹矛盾的主要激发因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引出一场闹剧,许多冲突往往与两个亲家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有关。事实上处世风格中容纳了认知、思维、判断、应对等许多环节,所以亲家之间若在处世方面有一定的共性,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在对待生活事件中的处理方式,亲家之间就有一种亲情的向心力,就能融洽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陈福国
  

丈夫出轨,妻子“求人不如求己”
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者:丈夫出轨后,妻子在痛苦万分之余,来到心理诊所,唯一的目的是弄清“丈夫是怎么想的”。这样做有效果吗?
  妻子这样做说明她原来就不了解丈夫的心理需要,她问心理医生“我的丈夫是怎么想的”,其实潜意识里在责怪丈夫,甚至抱着一种要丈夫承认错误的心态来挖掘“丈夫是怎么想的”。
  其实,婚姻就像一个鸡蛋,有了裂隙第三者才有机可乘,夫妻之间发生的争吵、感情的逐渐淡漠、互相关注的减少、太沉浸于日常琐事、教养孩子的不一致等,都是可能发生婚外情的导火索,这些导火索并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
  另一方面,追究“丈夫是怎么想的”的妻子,常常与丈夫缺乏心灵的沟通。她们不能通过平心静气地沟通来解决问题,甚至连“丈夫是怎么想的”都要拐弯求助,这不能不说是婚姻的悲哀。要弄清“我的丈夫是怎么想的”,妻子单方求助于心理医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心理医生不是她的丈夫,也不会知道她的丈夫会怎么想。在国外做这样的心理咨询,如果妻子单独来,心理医生一般是不接诊的,需要夫妻一同来才行。
  如果妻子执意要通过心理医生弄清“丈夫是怎么想的”,是不会得到真实的信息的。如果她回家继续“审问”丈夫,也许会弄假成真,丈夫真的跑去和婚外恋女友结合。假如妻子能够与丈夫坦诚交流,不去过分怪罪丈夫,以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丈夫,事情也许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