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杜拉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杜拉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我不该贸然对杜拉拉指手画脚,我只能表达我的敬意和关注。
  你对自己的职场小说如何定位?是工具书?还是仅供职场中人减压的闲适读物?
  李可:我的本意是工具书。因为我希望为看书的人的财富自由之路多少做点贡献。
  至于减压,我是这么看的,减压有几种途径:
  假如能有利于加强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帮助减压;
  假如能从娱乐的角度让你舒缓情绪,也是一种减压;
  能促使管理者简化流程,也是一种对企业和员工的减压,我认为有的企业管理者也关注杜拉拉。
  杜拉拉系列比如杜拉拉1,还算休闲吧。但总体说,这样的工具书,应该要起到减压的作用,因为就我本人的角度而言,它的第一目标是让读书人增值。
  小说面世后,是否遇到离奇故事?或者离奇读者?
  李可:平淡比离奇更好。很多创造奇迹的人,追求的是平淡而不是离奇。这不是一句虚伪的话。但是对有些人来说,也许需要历经岁月的沉淀,才能相信这是一句诚恳的话。我愿意诚恳地追求平淡。
  

李可看经济危机(1)
金融危机的波及,加之中国失业率据说09年将会大幅增加,这让很多在职的人员都产生了恐慌情绪,我们不清楚外企受到波及的情况如何,能否告诉我们你所见到的真实情况。
  李可:个人观点,虽然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链难免受到波及,毕竟中国不在金融风暴的中心地区,所以暂时还是会相对安全一些。谈到失业风险,具体的,要视企业所在的行业而论。现在首当其冲的,多为中小企业,其中以出口型企业最为困难。
  国人现在口中的外企,其实不是泛概念上的外企,而是指跨国公司中的500强企业,或者是各行业的龙头跨国企业(下文提到的外企均为此概念),这类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好,尤其是他们在中国的运作,比在其他国家良性。因此,即使某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裁员,但对中国区的2009年还是保持了谨慎乐观。(这是生在当代中国的幸运。)
  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年度加薪上,不少外企将维持其中国区员工每年一度的全体加薪,至于幅度,有的企业比往年低,也有不少企业维持了8%左右的增幅。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看好的行业中,外企2009年的扩张计划也显得比过往两年要谨慎,对销售的增长预期明显适度放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能力和状态都在中上程度的人才,在中国市场仍然处于缺货状态,而不是饱和了。尤其招聘经理时,每当我签出聘用通知书,即使应聘者签回来确认接受,我仍然会对其中的30%感到不踏实,因为我知道他们目前所在的公司一定会竭尽全力反扑,以保留人才,钱并不是应聘者看重的唯一的因素。类似情况,在外企的招聘和保留人才中,有一定普遍性。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会关心哪些行业是在2009年相对安全甚至看好的——我不是经济学家,就我有限的认识来看,金融危机已经导致了实体经济踏上衰退之途,走出低谷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和需求将从复杂返回简单,举例说,比如美容院,没钱就不去了,自己在家做做护理得了;拖地板,过去用地板清洁剂,以后只用清水拖就是了。但是,有些需求则是刚性的,饭一定要吃,病一定要看,学一定要上。
  人民币升值,作为中国经济主要支柱之一的出口深受打击,拉动内需以改善经济是必须的,与此矛盾的是,人们如果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没有足够的保障,是不敢乱花钱的,中国现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导致很多老百姓不敢大方消费,而中产阶级的流动资产多被深套A股中并大幅缩水,那么,要拉动内需,政府行为就很重要了,显然政府会把五年计划中的原本放在未来几年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都提前上来做,照这个思路,铁路建设应该是比较稳妥的行业,再比如涉及能源和通讯基础建设的行业也是看好的。
  总结一下,在2009,和刚性需求相关的行业,和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行业。
  我个人认为,从乐观的一面来看,2009下半年是值得期待的中长期投资买点。
  就如同你书中女主角杜拉拉一样,一位草根出身的外企白领,并不具有“纯种”的外企血统,起初似乎也没有明确的职场生涯规划。这样的人,在外企的金融危机动荡中,是否是最有可能最先被裁员的人?
  李可:纯正的外企血统,我猜是指管理培训生出身?我个人的观点,从结果看,管理培训生制度在FMCG(快速消费品)行业实施得比较好,但是在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意义不大,起码以中国的情况看是这样,在杜拉拉2中也体现了我本人的这个观点。所以,我认为血统不是问题。

李可看经济危机(2)
最先被裁员的,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员工所处的职能不太重要,没了你,企业运作没有大碍;另一个,是更重要的裁员原因,即员工的态度和能力都不怎么样。
  至于您提到员工没有职业规划,就我所看到的,在28岁以前,70%的人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一点不是大问题,坦率说,比较容易纠正,容易到他只要有心,看一遍《杜拉拉》就能获得职业规划的科普常识:)
  至于小说中的杜拉拉,她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员工,聪明度也很说得过去,判断力和驱动绩效的能力都有中上程度,只是影响力一般些,总体说来,算不错的员工,这样的人不太会被裁,就算公司要裁她的职能,也会给她转岗。
  如今很多人将你的书奉为“宝典”,尤其是你提出的“你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老板却不待见你;工作了很多年却依然在普通员工的位子上转悠;不爱or不敢跟老板沟通,例如公司会餐或者搞活动什么的一定不会坐在老板身边”等情况都是大家遇到的,但想改变却很难,比如增加与老板的沟通,从何下手?
  李可:职场中常用到一个词叫“曝光”。每一次让其他同事或者让老板注意到你,都是你的曝光。
  曝光有好有坏,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让人家记住你的,这个很重要。所以,吃饭的时候坐在老板身边,这只是一个形式罢了,不是沟通的根本问题。毕竟能坐在老板旁边吃饭的机会很少,而且,假如你说话不得体,就成了“坏的曝光”,那还不如不坐在老板边上为妙。除非你有把握有需要,否则还是不要刻意往老板边上坐。精明的老板也总是把这样的荣誉给予那些出色的员工,以示认可。
  那么怎样的原则才是和老板保持恰当沟通的原则呢?杜拉拉1中有一段,我知道很多读者都注意过的,题目是“受累又受气该怎么办?”其中杜拉拉的日记以事例说明了沟通的方法,属于职场初级版,工作不超过三年的人可以看看;到了杜拉拉2,有一段题目叫“授权的依据和程度”,其中讲到老板为什么能信任一个员工并授权,这和员工的主动性等级相关,这一段是上述杜拉拉1中片段的升级版,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等来确定与老板的沟通中能达到多大主动级别,属于非常自然的方式,员工不会受到“敢不敢”的困扰,只看你“爱不爱”了,一个人到了28岁应该能理解这样系统的方法论了。  
  都说职场是有规则的,对于中国的国企和民企,如今很多管理和外企有相近和相似之处,你认为外企职场的这套方式适合它们吗?会不会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而使得这套方法没有用武之地?
  李可:企业只要做大了,就需要规则。而人性是共通的,市场也是公平的,比如不管你在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官僚主义无国界,都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授权,需要决策的时候思考,也不管老板是谁,开公司就是为了盈利不是为了做慈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企业”。
  中国早已加入WTO,比起“有中国特色”的说法,更UPDATE的说法是“与国际接轨”:)
  有人说《杜拉拉升职记》是励志类小说,教人如何“曲线达到目标”,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李可:我受到的教育是先有目的,再谈方法,方法是服务于目的的,在杜拉拉2里有一节叫“WHY比WHAT更重要”,就是这个意思,7 HABITS里讲的“以始为终”也是类似道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可看经济危机(3)
我觉得我提倡的手法是正规手法,目的就是为了达标。
  需要指出的是,欧美企业,其实,主要是美国企业,信奉的是有正确的过程,就会有正确的结果。说到底,所有的过程、规则和技巧都是为了正确的结果。
  有的人不喜欢做事情目的性太强,但那只可以是个人生活的价值观,在职场中,不能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企业开门是为了盈利,而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打工也是为了谋生,如果打工一定要谈工资,实际上也就没有不谈目的的资格。
  你给北大学子的建议信件我看了一部分。据说最早是缘于你认为“中国高校教育与实际联系还不够,技巧性的东西教得少,职场小说可以在这方面做些补充”,但我们也得到一些消息,关于职场小说有许多跟风作品,过多叙述企业中的各种黑幕,看了之后有读者产生了负面感受,对现今职场有一种过激的认识,产生思想负担,你怎么看?
  李可: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算你不喜欢政治,你不可能没有观点。
  不管人的思想有没有负担,房价总在涨,CPI该怎么运行就怎么运行,而竞争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过激认识为转移。
  我们生活在一个湍急的时代,淡泊从容成为一种奢侈。以前,也许丈夫一个人工作就能养家,现在已经很难了,一般夫妻二人都得工作,做太太的不想工作也不成。
  环境不会因为人的思想负担而改变,不妨调整心态,提高EQ。不夸大也不盲目,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好自己。
  看一本书,只要其中10%的内容是有益的,这次阅读就成功了,对书中内容,则需要做出独立判断。至于太黑暗的东西,既然管不了,就别管它了,重新努力找一个亮堂的去处好了。世上的事,有做得到的,也有做不到的,做得到,就努力坚持积极争取,做不到,就达观地放弃。
  西方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商业小说或传记,对商业社会进程的推动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你怎么看待这种作用?也有人说中国缺少商业故事,《杜拉拉升职记》是难得的一本。你认为自己算不算中国商业小说的一位启蒙作者?
  李可:我希望我写的东西,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思考高度,同时,对人们的生活能有一些现实的意义。这是我对自己的写作要求。
  说实在的,我不太热衷纯理论性的研究,我信奉的是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
  关于推动商业进程,相对于西方的商业小说或传记,经济学家对推动商业进程的作用才是主导的——首先是以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奠基石,他倡导自由经济和“看不见的手”;后凯恩斯推陈出新,他是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第一人;咱们的革命导师*,则把经济学引向政治领域,非常牛!不服不行呀。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09年的失业率关注度很高,坊间也都流传09年日子难过,裁员增加。在之前,国内企业的裁员经验不多,所以恐慌得似乎更厉害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或者来调节?
  李可:第一,裁员应该主要是在中小企业发生。出口型的企业尤其困难。
  第二,所处的行业也决定了裁员的概率有多大。与基础建设相关,与刚性需求相关行业是相对安全的行业。
  第三,员工所处的职能在企业中有多重要。离实现利润的核心环节越远的职能越容易被裁减。

李可看经济危机(4)
第四,员工本人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否一致。
  第五,员工的能力。
  对比上面的五大风险因素看一看,就能评估出自己的风险有多大,也能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了。即使过去做得不够好,现在马上去做也不晚。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左右不了行业和企业的兴衰。
  能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以求往好的行业流动,往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流动,往核心业务部门流动,别无捷径。这个过程需要计划、行动和毅力,同时也需要达观。
  杜拉拉的原型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包括你在书中所讲的DB是哪家真实的公司都很多人猜测,就好像《浮沉》似乎是说微软一样,这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