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千年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捅数刀。电光火石间,穆拉德一世痛苦地倒在血泊里。

  卫兵从突如其来的震情中反应过来时,欧比利克早已冲出御帐,翻身上马。只可惜这位塞尔维亚的荆轲“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欧比利克没能逃出奥斯曼军营地,就被卫兵挑下马来,一刀砍死。(这种说法似乎和穆拉德一世亲自指挥战役有些自相矛盾,既然他担任战场指挥,又怎么会在御帐里呢,奇怪,真奇怪)

  不管苏丹是咋死的,随后发生的第二个插曲和秦朝的一个典故颇有些相似。

  雅库布得到弟弟巴耶塞特派人送来的消息,说爸爸有新的军事部署,让他到营地议事。雅库布快马加鞭地赶到营地,没成想,他一露面,就被卫兵活活掐死。

  整死雅库布不是穆拉德一世的遗命,这完全出于巴耶塞特的私心。

  巴耶塞特一世最先得知老爸死讯,他一琢磨,哎呀不好,老爸没指定接班人啊。于是,他假传圣旨,历史上才出演上述一幕。

  随着穆拉德一世和雅库布归天,“雷电”巴耶塞特无可争议地登上苏丹宝座,接管奥斯曼帝国,是为巴耶塞特一世。

  这事儿大家是不是看着眼熟?嗯,这不就是欧版的胡亥和扶苏的故事吗?不过,巴耶塞特的能力远非胡亥可比的,他将在若干年后与基督徒发动的大规模十字军针尖对麦芒。

  【米利察阿姨的艰难统治】

  虽然科索沃战役也让奥斯曼军血流成河,但它是奥斯曼帝国崛起史上极为重要的胜利。此后,奥斯曼帝国能组织起一支数量更大的军队,塞尔维亚却口吐鲜血、一蹶不振。

  接拉扎尔班的是他儿子斯特凡&;#8226;拉扎耶维奇(Stefan Lazarevi&;#263;),并由他老妈米利察垂帘。但是,由于军事和财政上缺乏支持,米利察阿姨的执政是不可能成功的。

  迫于奥斯曼帝国的压力,米利察阿姨被迫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塞尔维亚贵族们也跟着卖起闺女,包括拉扎尔女儿在内的一大群漂亮MM被迫嫁进巴耶塞特的后宫。

  塞尔维亚从此沦落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当地贵族不是进贡,就是提供士兵,变成捆绑在奥斯曼帝国战车上的走卒。不仅如此,巴尔干大部分地区沦为奥斯曼帝国治下的领土。

  与此同时,风起云涌的内忧又在塞尔维亚大地上热热闹闹地展开,对皇位垂涎三尺的贵族们蠢蠢欲动,甚至已经开始行动,向米利察母子频频发难。

  【“汉奸”还是“岳飞”】

  另一方面,米利察阿姨最痛恨女婿弗克,要不是他,老公也不会死。阿姨一怒之下找来一堆文人墨客大肆创作,不久各种诗歌充斥坊间,这些“大字报”把矛头对准弗克,严厉批判他在科索沃战役中的“汉奸”行为。

  随之,各种说法冲天而起,老百姓说啥的都有。有的说弗克这小子嫉妒拉扎尔,嫉妒心让他突然撤兵,等着看拉扎尔的笑话;还有的说弗克和穆拉德一世暗中勾结,等搞定拉扎尔以后,弗克便可权倾塞尔维亚,并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如上种种说法,虽然老百姓中间传得邪乎,塞尔维亚史学家却不接受,认为是米利察阿姨的恶意炒作。

  促使史学家力挺弗克的原因估计是,科索沃战役后弗克的行为完全不像“汉奸”所为。

  他拒绝臣服巴耶塞特,还联合匈牙利筹备反奥斯曼的行动。尽管弗克在科索沃战役中保住了军队,但势力和奥斯曼帝国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弗克没能抵抗多久就败下阵来。

  1392年,斯科普里陷落,弗克被迫称臣进贡。即使这样,弗克还是不服输……

一一九  新的威胁!新的东征
科索沃惨败不仅是巴尔干诸国的灾难,也成为拜占庭的梦魇。

  没有巴尔干方面掣肘,君士坦丁堡变成土耳其人的主要围攻目标。奥斯曼帝国大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精神,先后六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时间分别是1390、1395、1397、1400、1422、1453年),并在最后一次光荣完成灭亡拜占庭的历史使命,这段咱们后文再表。

  【连锁反应】

  如果说蒙古帝国是一道瞬间横扫中、东欧的霹雳,奥斯曼帝国则是一片缓慢笼罩到欧洲上空的乌云,成为威胁欧洲的新蒙古帝国(这么比喻在下认为不太过分)。

  在对付拜占庭的同时,巴耶塞特把准星对准保加利亚,并于1393年攻陷尼科波尔(Nicopolis;又译作尼科堡)——沙皇伊凡&;#8226;希什曼(Ivan Shishman)的临时首都。

  尼科波尔的陷落顿时变成催化剂,一系列连锁反应随之而起。

  首先,与弟弟希什曼不和、自称沙皇的伊凡&;#8226;斯特拉希米尔(Ivan Stratsimir)迫于奥斯曼帝国的压力,献出根据地维丁(Vidin)后缴械投降。

  保加利亚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好在各级领导心挺齐,都跃跃欲试着要绝地反击,还把解放巴尔干作为保加利亚义不容辞的头等任务。

  其次,随着奥斯曼帝国不断向欧洲西部推进,身在中欧的匈牙利逐渐触及到穆斯林的矛头,沦为两大宗教势力斗争的东部边镇。

  奥斯曼帝国在匈牙利人心里显然变成第二个蒙古帝国,当年惨遭蒙古人屠杀的场景再次浮现在匈牙利人脑海里,只不过画面里挥舞屠刀的虐杀者变成土耳其人,这些都让他们彻夜难眠。

  再者,远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威尼斯担心自己在巴尔干的领土遭到攻击,更害怕在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的影响力受到打击。

  热那亚则对多瑙河心事重重,那里是西欧与黑海之间的重要商路,一旦被奥斯曼帝国垄断,热那亚就不得不放弃卡法等黑海沿岸的殖民地。另外,热那亚掌控着金角湾北部、君士坦丁堡的重要辅助工事——加拉塔,那里曾遭到奥斯曼军的日夜围攻。

  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促使欧洲基督徒找到共鸣的基础,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将在不久后成为回荡在欧洲大地上最响亮的声音。

  【勃兄的努力】

  1394年,教皇卜尼法斯九世(Pope Boniface IX)发出倡议,号召诸豪东征、干掉奥斯曼帝国。(现在所说的东征和12、13世纪的东征不是一码事,这个咱们前文有过交代)

  和以前的东征差不多,尽管口号喊得响亮,真要想把那些习惯于自扫门前雪的人类联合起来,又谈何容易?

  不过,历史先生给这场东征运动安排了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使得口号变成现实成为可能。

  这里所谓良好的国际氛围其实是指英法百年战争正在停战期,这要感谢英格兰国王理查二世的温和对法政策,这个咱们前文说过的。

  理查二世不仅与法国和谐,还想进一步增进睦邻友好,提出把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闺女伊莎贝拉娶回家(当时这位小MM只有六岁)。

  查理六世的精神病还没好,从疯疯癫癫变成间歇性发病,这倒没影响两位国王在加来的会晤。经过磋商,英法结成秦晋关系,查理六世立时变成比自己还大半岁的理查二世的老丈人,我笑一个先!

  一时间,英法一团和气,大有长修百年之好的架势。英法迎来新的曙光,这就让法国贵族们有机会关注地球村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儿,最让他们感兴趣和紧张的自然就是奥斯曼帝国在欧洲东部的不断扩张。

  所有法国贵族里对东征最为热衷的莫过于实力派选手——勃艮第公爵,这次东征最终能成行绝对和勃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勃兄是个不满足现状的人,他已是法国最具实力的爵爷,但他还想把知名度扩展到全欧洲、全地球,甚至整个宇宙。他的座右铭是努力就有回报!

  勃兄早在几年前(英法刚和谐时)就想联合威尼斯、匈牙利发动十字军,还想着把英格兰的王叔约翰,和奥尔良公爵路易(舞会纵火那位老兄)一块拉上。

  约翰和路易都忙着在国内抓权,根本没理这茬,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教皇发出东征号召之后,本来挺沮丧的勃兄像是吃了回魂丹,立刻精神抖擞地着手东征事宜,从弗兰德搜刮到十二万银币以备东征之需。

  【口技表演】

  真正把法国贵族的热血忽悠起来的不是勃兄的个人热情,也不是在罗马教会混饭吃的大忽悠,而是善于口技表演的匈牙利使团。

  1395年8月,一支由一名主教、四名骑士组成的匈牙利使团造访法国,他们是在国王西吉斯蒙德(Sigi*und,后来出任德国皇帝)差遣下执行这次忽悠使命的。

  在巴黎的王宫里,使者们把四万土耳其人蹂躏基督徒那令人发指的场面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令听众席上骂声不止。

  这段长书连播既夸大了土耳其人的数量,也把穆斯林说得无恶不作。当然,添油加醋地口技表演只是为了说动法国帮助匈牙利而已。

  怒气冲顶的理查六世立即表示,作为基督教国王中的资深老大哥(从这一点来看,他的精神病还没完全好啊),自己有义务为上帝分忧、保护基督徒免受穆斯林*,有义务惩罚异教徒的头子巴耶塞特。

  听众席上的法国贵族同样表现出对东征的热情,甚至宣称参加东征是“每个用勇敢者的责任”。

  完成忽悠法国的伟大且光荣的使命,匈牙利使团又跑到德国,成功忽悠莱茵兰、巴伐利亚、萨克森,以及其他爵爷加入东征。

  法国同样派出大忽悠,在波兰、波西米亚、纳瓦拉和西班牙一顿鼓吹,这些国家的贵族也被整得热血沸腾,纷纷以个人名义加盟东征。

  在法国的大力支持下,东征运动在欧洲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这种各大掌门联合对外的热闹场面在欧洲已经消失好多年了。

  出动兵马最多的国家是“老大哥”法国,其次是罗德岛的医院骑士团,威尼斯则当起搬运工,负责派舰队运送十字军。

  当然也有很多不听叨叨的,很多意大利城市国家忙于彼此仇杀,无心东征;为东征鼓掌喝彩最起劲儿的理查二世忙于对付逼宫派,只是空喊口号,并无实际动作。

  【游戏规则】

  准备东征的热闹场面正是勃兄所望,他参加东征的目的是提高知名度,所以争夺十字军统帅权成为他的工作重点。

  法国是十字军的主力,勃兄又是法国最具权势的爵爷,因此他轻而易举地就把统帅权踹到兜里。

  勃兄并不想亲自出马,他怕东征期间会后院起火,因此统领十字军的重任就由他大儿子约翰&;#8226;德&;#8226;内维尔(John de Nevers)代劳。

  勃兄知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科学原理,二十四岁的内维尔恐难胜任统帅这一职务,况且随军出征的法军总司令菲利普和法军元帅布西高特(Boucicaut)也不过三十五岁,都是缺乏实战经验,却又血气方刚、目中无人的少壮派。

  因此,勃兄给儿子安排了一大堆顾问,并指定了一名首席顾问——库西领主恩德朗七世(Enguerrand VII),法国最英勇、最富经验的指挥官。

  不仅如此,勃兄还暗地塞给儿子一张长长的名单,上面记录的是可供参谋的法国领主的个人信息。勃兄告诫儿子,如果这些人中有对你示好的,你可以向他们问计,其他的就一边玩儿去,理也别理。

  勃兄为夺权可谓煞费苦心,可是他亲自制定的这一套游戏规则让十字军管理层的结构含糊不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次东征从一开始就有点儿那个……

  【带头大哥们的简历】

  下面把十字军管理层的主要带头大哥的情况列举如下:

  十字军统帅:内维尔。

  首席顾问:恩德朗。他的身份挺特别,乃爱德华三世的女婿,因此头上也顶着英格兰贵族的头衔。此公英勇善战,经验丰富,*扎克雷起义有他,征战诺曼底有他(百年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弗兰德起义也有他。自1358年以来,他先后参加了十一场战争,这次东征是第十二场。

  法军总司令:菲利普。此人英勇善战,精力充沛,只是年轻气盛,缺少作战经验。

  法军元帅:布西高特。此人十二岁随军出征,十六岁受封为骑士,以武艺超群著称法国,但和菲利普一样,都太年轻,经验不足。

  另外还有一位要介绍一下,那就是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

  实际上十字军的管理工作他没权掺合,不过他也是带头大哥的一份子。这次东征里,他算是头脑最清醒的一位啦,在本书收官之前他还会登台唱上一首谢幕序曲——胡斯战争。

  在这次东征里,带头大哥们除了并肩作战以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