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秦演义-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词展啊

  这一天,天色已晚,一个叫厘芄的少年从临潼方向走来。他要到泾阴的家中去。过了河,他要向西走20里,从一个山口进入山坳,然后,再向东走20里,方才到泾阴。照这样走,天明鸡叫才能到家。他灵机一动,打量亘在眼前的山崖,断定,泾阴就在山崖的后面。只要能翻过山崖,不过一个时辰即可到家。他顺着山崖慢慢的寻觅,看到一道石的裂缝,看样子能够通向山顶。他想,何不试一试?他顺着石缝攀上去。这100多米的石缝中间折了两个弯,难怪在下面看不到山顶。他就像攀崖采药似的攀上了山顶。站在崖上向下望,泾阴的家就在山脚下。

  厘芄疾步下山,见到了族长(他的父亲)。这时候,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他说:

  “秦开始变法了。告示贴出来了,一共11条。”

  厘芄将告示的条文背了。父亲看着他的20岁的儿子,十分惊奇儿子的记忆力。但是,他还是说:

  “这些,跟你有什么关系?”

  厘芄好像有准备,对答:

  “还有呢,官家在城南门立了一根木杆,谁能移到北门去就赏金10两。”

  厘族长说:“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厘芄:“木杆还立在那呢。”

  厘族长:“为什么?”

  “不知道。也许,太重了吧,一,二个人放不倒,拿不走。也许是10两金太重了,没有人相信。”

  “你相信吗?”

  “做了才知道。

  厘族长说:“如果,我不准许呢?”

  “那可是10两金。”

  厘族长说:“我们厘族不缺那10两金。”

  “哎呀,父亲,你就给我们一次机会吧。你不是教导我们立业为本吗?”

  厘族长带厘芄来到厘太公的房间。房间十分宽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不会相信,在深山坳里有这么讲究的住宅。厘族长来到太公的门前,请示:

  “父亲大人安好,儿来请示。”

  一小会儿,一个男孩开了门。待两个人进屋,太公已经端坐在位置上。厘芄的祖父是个不起眼的老头,衣服还算整洁,只是满口的牙齿全掉光了,跪坐着,像一尊雕像。古人没有坐椅,都是这样跪坐在自己的小腿上。这样的姿式是很累的。像太公这样的年纪,取这样的姿式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这老爷子在儿孙面前也不苟且,夜深了也不苟且。

  厘族长恭恭敬敬的说:

  “芄儿在临潼看到了变法的告示,打算去,有10两金的赏。请示下。”

  太公不抬头,嘴唇蠕动,声音不大,但是非常清楚:

  “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快去快回,回来,我有话说。”

  太公的嘴唇又瘪回原样,不再说话。

  不过一个时辰已是次日,厘族长将厘芄唤醒。厘芄匆匆梳洗了,来到吃饭的屋子。这里,五个弟弟在等候。厘族的规矩,兄弟和睦,在一处吃饭,有一个人不在也要等。这五个弟弟有两个与厘芄般大般小,另三个小得多,不过10岁上下。后面的故事有交待,这五个弟弟是厘芄的族弟,并非厘族长亲生。

  当下,兄弟六人各自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这一点与今天也不一样。

  吃完了饭,兄弟三人来到厘族长的屋子,族长已经准备下钱帛和绳索。三个人向临潼奔去,厘族长送出房外,自然免不了叮嘱一番。

  三个人从厘芄走过的路到了山崖上,又攀缘而下,一路急行,到临潼城下天刚放亮,城门还没开。秦时,开城门天明为准。夏天天亮得早,城门开得也早。冬天天亮得晚,城门开得也晚。兄弟三人来到城下,进不了城,无事可做。在等开城门的时候我们来讨论一下这十一条告示说了些什么内容。

  一,学习礼仪,父子,兄弟,姐妹不准同睡一屋。

  厘氏时代在公元前350年,100多年以后秦就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变法条文的实施等于铺就统一的道路。这一条是为了扫除氏族群婚的残余。这个时候,氏族还是社会的普遍的关系。这种关系叫作公族。公族的社会关系建立在贵族占有土地的基础上。贵族的成员叫作公子。公族关系中,保留着极为落后的习俗,这就极大的妨碍了政权对“国民”的控制。所以,这一条的意义就不仅在礼仪上。

  二,使用统一标准的尺寸,斗升,斤两。

  这一条也是为了对社会的控制,克服氏族分散的状态。

  三,编制户籍:从村,乡,县,郡到中央。

  这一条很厉害,直接与贵族争夺劳动力,将这一部分人口的赋税征收到政权中来。

  四,一家犯法,九家连坐,检举有赏,私藏重罚。

  这一条就是说,在变法以前,不管犯了多大的法,犯法的人只要被公族收留政权就不再过问了。法由政权制定,是维护政权的工具。在变法以前,重大的司法由贵族的“会议”决定,国君只是执行决定。这一条实现了,政权就将司法权由贵族手中夺过来,政权独立于贵族之上。

  五,无正当职业者罚作奴隶,遣送边疆。

  什么叫作正当职业?交赋税叫作正当职业,不交赋税就叫作无正当职业。这一条是对贵族特权的剥夺。贵族是不交税的。有了这一条,人人都要交税。实现了这一条,政权就实现了对税收的垄断。

  六,凡入秦垦荒者,九年不交税。

  这一条的目的是与诸侯国争夺人口。人口增加了,才能保障兵源。

  七,存布百匹,存粮百担者,免服劳役。

  这一条是对大贵族的让步,可知,在变法时期,贵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八,一成年男子为一户。

  既然有同睡一屋的事情,那么,就大量存在母系制。母系制极不利于耕战的实现。以男子为记户单位是对母系制的瓦解,将束缚于母系氏族的劳动力解放出来。

  九,民间争执由官家裁处。

  这一条是对公族司法权的剥夺。

  十,作战立功是第一等的奖励,封土封爵。

  十一,政府官职从作战有功者中选拔。

  这二条打破了贵族对土地的垄断。照这一条实行,二十年以后在政权系统将不再有新一代的血统贵族成分,极大的削弱了贵族势力这二条实现了,政权的基础便发生根本的变化。血统贵族被驱逐出政权机关。

  在今天看来,变法条文不过是很普通的条文。但是在商鞅时代却是变革的目标。这就看出来氏族关系与今天的社会关系有怎样的不同。在故事的结尾,读者将看到,一批变法者遭到贵族猛烈的反抗,在今天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改革条文引出来怎样激烈的斗争。

  二

  公元前770年,西周的镐京被犬戎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这才有了平王东迁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一群王室如丧家之犬,从此一厥不振。秦襄公带了自己的族人将平王护送过了函谷。对这一次护送功劳,平王已经无可赏赐,送了个空头人情,把这一片犬戎手中的土地封给了秦,提升秦襄公到“侯”级。平王说,“你能从犬戎手中得到多少土地,你就拥有多少土地。”从平王的话里可以听出来,西周王室对收复失地并不抱多大希望。那个时候的秦人还是一支不太大的氏族。

  平王到洛邑以后,历史上称东周。东周比西周更加不如。东周就象一件古董摆在诸侯竞争的大厅里。这是后话。

  再说秦。秦襄公的后代终于筑起来临潼城。临潼是个屯兵屯粮的兵营。从临潼向东不过百公里就是秦的东部边界,有名的潼关。临潼便是潼关防务的指挥中心。从秦襄公到秦孝公,4百年过去了。正如在变法条文中知道的。秦保留了很浓厚的氏族关系。从氏族关系向“地租”关系转化,这付重担落在了变法者的肩上。闲话少叙。

  天刚放亮。守城的士兵准时开启城门。等在城门外的黔首(百姓):卖菜的,卖柴的,涌进了城门。兄弟3人也随同进了城。

  这临潼,厘芄来过多次,只是厘笠和厘菼tan俩人初次进城,俩双眼睛总是看不够。3人看见城门内立着一根木杆。这木杆足有大腿粗,牢牢的立着,不知埋进地里有多深。赏金10两的告示贴在木杆上。城门旁也贴了告示,告示上载有11条。3人见木杆还在,也就不再远走,等候官家来。

  正对城门是一条大道,大道由石块铺砌,路旁是排水沟。大道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店铺。店铺的门前都遮了一块白色的麻布棚。麻布棚下面是夜间并不收回的卖货的架子。因为时间还早,除了几家卖早食的而外,看不出都是卖什么的。

  厘芄去一家店铺买了3張面饼回来,3兄弟分吃了,算是一顿早饭。正吃着,只见有两个士兵分立在木杆下。这两个士兵穿了百姓的衣服,只是每人持了一根长杆的矛枪。厘芄上前问,“军爷,这木杆还没有人来移吧?”

  一个士兵看了3兄弟一眼,说,“几位想是来移杆的?”

  厘芄说,“我们兄弟3人应告示而来。”

  士兵说,“3位请跟我来。”

  士兵领了3兄弟穿过3条街,来到另一条街。这条街的房子很高大,有一些墙是由烧陶那样的砖砌筑起来。3兄弟被领到这样的房子前面。士兵说,“你们进去吧。”说完,士兵就回转去。3兄弟看到,门前的这房子门洞很大。正对着门洞的是一块与门洞同样大小的影璧。影璧上书了4个篆字:法大于天。3兄弟面对着影璧,正犹豫间,从影璧后面转出一个官人。这官人穿着官人惯常的青衣小瑁。这人向3兄弟点头,说,“三位请进吧。”

  3兄弟转过影璧。在房内,正面的一张几桌后面坐了一个官人,两侧靠墙各支了一块长木板,那官人含笑让3兄弟在木板坐了。

  这官人30左右岁,面白文弱的样子,一付威而不露的笑意。这官人说:

  “三位都叫什么名字?家住那里?”

  厘芄报了假地址。这是临来时厘族长叮嘱过的。那官人记下来。

  问:“三位可都认字?”

  答:“都认字。”

  问:“可认得影璧上面的字?”

  厘芄照实答了。

  那官人点点头,问:“既然认字,那告示也都看过了吗?”

  答:“看过了。”

  官人说:“既然看过了,三位对那十一条可有一些什么看法?”

  三人不语。

  官人说:“随便说说,本府不会怪罪的。”

  厘芄说:“回大人话,我3人只是来应招移杆,那十一条的事情未曾想过。”在临潼,一切问题均由厘芄回答。这也是厘族长叮嘱过的。

  官人又含而不露的一笑,说:“既然如此,那十一条可曾记得下来?”

  厘芄从容的背了一遍。

  官人说:“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已经有人答应今天来移杆,只是现在未到。本府给到今天中午为限。如果中午过了未有人来,自然有劳各位。各位不妨到待房稍候。”

  三兄弟被领到一处供待客的小屋。这小屋不大。地中央放一个高几,墙边也放了长木板,供座位用。高几上放了梨,李,南瓜片。这是待客的水果。

  一时间无话。

  现在交待一下:接待三兄弟的那位正堂正坐的官人就是中华史上著名的变法大家公孙鞅。公孙鞅又叫卫鞅,又叫商鞅。这个人初来秦国就一改流行的跪坐的姿式,在变法府实行如今天的坐姿。公孙鞅被车裂以后,他实行的坐姿终于没有流行起来。这是后话。

  过了好一会,有人来引3兄弟回到正堂。坐定。

  公孙鞅说:“事情不巧。昨天应召的人已经来了,现在,正在城门前移杆。这事就无法再劳各位。不过么,既然各位看得起本府,并不远应召,诚意可嘉。虽然无杆可移,本府还是如约奉送各位酬金十两。”

  说到这里,公孙鞅顿了一下,顺手抬起几桌上的一块金,说:“这块金五两足,先奉赠各位,请收好。本府还有话说。”

  话音刚落,一个府吏将那块金送到厘芄面前,给了厘芄一个措手不及。慌忙间厘芄接了金,要推辞却来不及了。照理,应该起身,拱手相谢,这些,厘芄都没有来得及作。

  读者,在秦时,人重义。这义,其实就是社会的习俗。象食言为耻,无功不受禄,鄙视寡廉鲜耻之类的意识很重。在古时,没有成文的法律。习俗就相当于今天的道德,法律。当下,厘芄觉得惶恐,羞愧。脸涨得通红,呆若木鸡。一时间,站不是,坐不是,留不是,走不是,无所适从。

  公孙鞅又是一笑,缓缓说道:“本府在十年前也是各位的年纪,尚未结束学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