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你的心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发现你的心灵-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他们的观念和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已经有所不同,他们认为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由更为重要,这是80后作家的想法。我对80后的孩子非常有好感,如果他们有幼稚的地方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知识,他们不知道,他们知道后进步会快得多,他们的环境比我们好,只要指出了正确的道路,80后是非常可爱的。我们为什么要求他们都要为国为民壮烈牺牲?时代不同了,他们需要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由,他们仰慕萧峰,但更愿意做令狐冲。张无忌专业特长很好,但是在人际交往、异性交往方面比较差,这很像我们普通人,人生能做张无忌就不错了。我们对人不要要求太高,要求大家都过得自由宽松可能是21世纪更重要的问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孔庆东:武侠与人文素养(7)
我希望大家能够借鉴武侠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使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幸福的、自在的、愉快的人。
  听众:您喜欢金庸作品中的哪个女性人物?
  孔庆东: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多次回答这个问题,每次回答都显得我这个人很不专一。我喜欢很多女性人物,因为金庸写得都很可爱。武侠小说中写的女性人物其实是作为文化选择来写,你喜欢不同的女性人物代表不同的文化选择。在众多的女性中我更多关注的是赵敏,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人,金庸小说中有意描写了一些少数民族英雄,这是对大汉民族的一种反省、一种批判,也是一种“五四”精神。
  听众:有人批判金庸对女性的态度,他笔下的女性只有三种结局:死掉、疯子、回归家庭。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孔庆东:首先不是只有三种结局,韦小宝的七位夫人都跟着他享福去了,还有小龙女与杨过一起过上幸福生活。你要女性成为哪种结局呢?郭襄独立建立峨嵋派,金庸笔下的女性人物归宿还是很多的。但男性的归宿还是值得思考的,男性的归宿不是死了就是走了,这是金庸小说值得反思的问题,建立繁华世界后这个人物抛弃这个世界走掉了。这里包含另外一种佛家思想值得思考,即入世与出世是结合了。张无忌、杨过走掉了,韦小宝最后恍然大悟也走掉了。
  听众:作为一名普通院校本科中文系的学生,自认与名校中文系的学生存在差距,因此总存在压抑感与自卑感,有什么方法能消灭这种不良情绪吗?
  孔庆东:所谓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差距是存在的,这个存在不是个体的差距,而是机会的差距。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可以听到更多高水平的教授讲课,你们之间的差距是机会,但这种机会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弥补。一定要读高层次的书,这样差距缩小了。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你和同学差15、20分,他考上北大你没有考上北大,你们之间的差距就在这15、20分吗?绝不是。北大也不都是人才,也有坏人、废物,哪个学校都一样。差距不在个体而在于机会,机会是可以弥补的。我从小生活在哈尔滨,我会想和北京的学校有很大差距,但我如此想没有用,我刻苦、勤奋,考上北大后发现北京的学生没有赶得上我的。所以不要总想差距,你只要勤奋地读自己的书就可以了。
  听众:对现实不满意,但又找不到突破口,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将走向何处,您是怎么度过这个彷徨期的?来自于一个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谢谢您的指点。
  孔庆东: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存在的问题,不但今天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有追求的人总有彷徨,比如你想干大事但人生总有束缚。30年代的人苦闷,但苦闷有突破口,过去苦闷可以去延安去投八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是当时的突破口。现在没有八路没有延安,你也不能漂洋过海去找出路,所以路在脚下。鲁迅当年就有一个彷徨期,他专门有一个小说集就叫《彷徨》,鲁迅继《呐喊》之后有个《彷徨》,喊完之后很空虚,一看中国还是很黑暗。鲁迅认识到自己不是革命领袖只能踏实地写文章,鲁迅认识到自己不是英雄就开始认真写文章,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不是鲁迅,但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做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的双赢的事情,一旦有机会再做大事,没有机会的时候做小事,平时要作勤奋的积累,等机会来了就去做大事。
  听众:请问您最偏爱的金庸小说的人物是谁?
  孔庆东:我最敬仰的人物是萧峰,但我知道我离萧峰太远,我根本做不到,我在努力做张无忌。金庸小说中境界最高、人生修养最高的是张三丰。张三丰100岁时已经修炼成差不多快成为一个神仙的境界,可能所有的大侠没有在功夫上能打过张三丰的,但他看到张无忌的时候揉了揉眼睛,眼睛里居然要流下泪来。这段描写非常好,神仙也是有情的,人都修炼成这个程度了,看到自己孙子辈的徒弟来了之后竟然感动得几乎落泪,写得非常真实。张三丰的境界是非常高的。
  

孔庆东:武侠与人文素养(8)
听众:金庸小说里虽然是善恶分明的,但恶人梅超风、李莫愁却演绎了一段段让我们肃然起敬的爱情,是否在道义上应当得到宽恕,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孔庆东:你后面说得非常好,恰恰证明金庸小说不是那么善恶分明的,这正是金庸小说超越以前武侠小说的地方。有些简单的武侠小说善恶太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人物太简单不够复杂。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时说诸葛亮太聪明了,像妖怪似的,也没有成长的过程,不可信。金庸小说改变了这个毛病,金庸小说的人物是有变化的,好人有缺点,坏人有可取之处,且坏人有成为坏人的可信的历程。谁说梅超风是个天生的坏人,梅超风原来在桃花岛上和黄药师学武功,她也是桃花岛的研究生之一。她的老师性情比较严厉,武功非常好,但在教育学生方面不太合格,学生不好好学习他就采取暴力手段。梅超风和师兄产生爱情,知道老师不允许早恋,面对人生的考验,是要爱情还是要学历,梅超风和师兄选择了感情而私奔。有一次回到桃花岛上偷看老师教同学武功,发现连师傅十分之一的功夫都没有学到。她的丈夫问她是否后悔,她说了一句非常感人的话:“你不后悔,我也不后悔。”在他们心中什么最重要?感情是第一的,是最重要的。金庸把他们写得非常复杂,所谓的坏人内心是非常善良的。金庸是人性大师。
  听众:金庸的小说中有大侠、中侠、小侠,都有自己的精神,您认为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是哪种武侠精神?
  孔庆东:当代缺乏的是一种责任感。我们弘扬法制,这可能是时代的需要,但带来一个问题,人们只讲自己的权利不讲自己的责任,只讲我应当得到什么,我应当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考虑别人的权利,不考虑我能为别人做什么。现在的人很少能自我反省,道歉,认错,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都说自己没错,只要不犯法就可以做,想方设法做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犯了法请律师狡辩,只要自己不受惩罚就可以做。我们要建立这样一种责任感,我活着要给别人带来快乐,给别人带来快乐你就会得到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我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当我看到有的读者说读了我什么书后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的人生到了什么样的境地之后,我非常满足。即使说只满足我的虚荣心,我觉得是莫大的幸福,比他给我多少钱都幸福,因为我觉得自己有意义,我改变了别人的生命,我使别人的生命快乐。甚至有的读者给我写信,我回信后他不自杀了,我收到他的信后是多么自豪呀。我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但我得到了最无价的珍宝,我使其他生命活得好活得快乐,所以我活得很值。我们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做好的事情,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那样大家都快乐起来了。现在校园里吵架都是不值得的东西,最后大家都不快乐。
  听众:美国有很多侠,像蜘蛛侠、蝙蝠侠,您怎么看美国的侠?
  孔庆东:外国也有我们翻译成侠的东西,严格来说“侠”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概念,西方的侠和我们相通的地方就是做好事、打击坏人,但没有中国侠的精神的追求。外国侠是尊重法律,在法制范畴内活动,中国侠往往提出更严峻的问题:假如法律坏了的话怎么办?法律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哪一个阶级掌权就会制定对哪一个阶级有利的法律。法律从来不是客观的,法律坏了怎么办?需要无数侠客出来,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恶法,使恶法变成良法。中国侠不是只做具体的事情,他有精神追求,有生命归宿的拷问,中国侠追求知音、认可。荆轲可能就是普通的社会闲散人员,没有知音,但燕太子丹发现他是人才,视他为知音。燕太子丹发现荆轲用砖头瓦片打小鸟,给他一袋子金子打,这是多大的知遇之恩。燕太子丹知道荆轲喜欢吃马肝,就把自己的千里马杀了把肝给他吃。有一次听歌女谈琴,荆轲说女孩子的手很漂亮,宴会后给荆轲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侍女的那双手。做得很残忍,但这些手段表示对荆轲的无上认可,一个人得到最大的价值认同,才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些充满美学浪漫的精神是蜘蛛侠、蝙蝠侠所不能比拟的,他们那些侠不过是优秀的警察而已。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孔庆东:武侠与人文素养(9)
听众:孔先生,您在北大求学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北大给您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孔庆东:北大最难忘的事情很多,让我脱口而出的可能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去游行示威,我们参与国家改革,如何让国家知道我们的声音,我们就不断去游行。北大是世界上一个特殊的大学,如果给世界大学打分评一流大学,如果评哪个学校对国家推动最大,最大程度推动国家的进步,那就是北大。北大和国家的现代化命运是绑在一起的,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北大学生喜欢用游行方式让政府知道民意、民声。我最难忘的就是一次又一次数不清的游行示威。去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大家》栏目,我说丁校长是我最喜欢的北大校长,我们学生游行不一定都是对的,有时可能我们是错的,我们每次去游行,丁校长都拦着我们不让去,说:“你们不许去,如果你们要去就从我身上踩过去。”我们不理他,把他扒拉到一边就跑了,但是每一次如果有游行的学生被警察带走,丁校长会亲自去把学生带回来。当时我们不懂事,现在我们知道这就是最好的校长,像父母一样对待学生。北大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北大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武侠精神。真正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承担一切责任的精神,这是在北大空气里弥漫、延续、代代相传的。我希望这种精神在整个中国社会代代相传下去。
  谢谢大家!
  

樊富珉:健康文明从“心”开始(1)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心理辅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健康心理学》编委。主要著作:《团体心理咨询》(2005)、《尽展你人格的风采》(2004)、《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模式探索》(2003)等;近六年来发表论文八十多篇。
  各位早晨好!看到大家这么早到这里学习,我非常感动。今天的讲座是《健康文明从“心”开始》,用引号引上“心”是因为“心”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心”是要重新认识健康,是“新旧”的“新”的谐音,重新认识健康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我要大家做一个小的练习,考虑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不知道各位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不能多选,选五项,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如果可以选五项你会选什么,你会选健康吗?会选健康的请举手,几乎是所有人。健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我们很看重健康,大家知道有健康不等于有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非典”之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应该说是前所未有。以前老年人会很重视健康,因为身体机能衰退会出现各种疾病,现在我们再做研究发现,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蓬勃时期,我们调查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视什么,仍然会选择健康。健康现在成为全民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那么健康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所以要重新认识,我们要重新认识健康。第二个“心”是心理的心,因为心理健康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