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七宫三十二阁,叠石为山,凿池为海,建了一座令皇帝相当满意的、不类尘境的宫殿群。延福宫位于大内拱宸门外,东抵景龙门,西达天波门,不仅规模浩大,而且风格独具,宫中分布着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豢养着无数的珍禽异兽,花木巧石更是不可胜数,其中更是点缀着村居野店,酒肆杂陈,恍若人间仙境。
  紧邻延福宫的是寿山艮岳。艮岳,又叫万岁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巨大的假山园林。
  艮岳最高峰九十步,山分东西两岭,其间亭台楼阁无数,奇花异石无数,珍禽异兽无数,还有万名妙龄美女出没其中。艮岳山峰北部为景龙江,引江水流注山林之间,水声潺潺,如歌如诉。其中,一花一竹一木一石价值千贯甚或万贯者,不计其数。山上石洞里,装满了雄黄与卢甘石,雄黄的作用是辟蛇蝎毒虫,卢甘石则据说可以产生云雾。为了产生更好的云雾缭绕的效果,宋徽宗还命人在油绢囊中注满水,放置于山峦峭壁之上,如此形成高山云雾的效果,名之曰“贡云”。宋徽宗就在这云蒸霞蔚之间,流连漫步,寻找着神仙般的浪漫与艺术家的灵感。当初,之所以要在这里建这座艮岳,是因为道士告诉皇帝:这里的方位正处在八卦的艮位之上,垫高后,皇家子嗣就会人丁兴旺;如若修建成为林木葱茏的假山,则国运必将亨通昌盛。
  然而世间的事情总没有预料的那么美好,蔡京和童贯等人极力宣扬的“宣和盛世”,不久便在帝国的内忧外患中变成了风雨飘摇的谎言。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十二月,宋徽宗宣布退位,让位于儿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靖康元年(1126年),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年底,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次年春,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京都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赵佶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徽宗在北行途中,曾见杏花,悲从中来,赋《宴山亭》: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诗文暗含悔恨之意,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风流享乐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
  赵佶被囚禁了九年后,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祐陵,立庙号为徽宗。
  (李    飞)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爱国诗人——陆游(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少年坎坷    怀才不遇陆游生于金兵入侵,战乱将起的年代,他出生在父亲赴京上任路上、一叶风雨交迫的舟中,这似乎引证了他坎坷的一生,真是很有象征意义。
  陆游父亲陆宰进京后被任命为京西路转运副使,负责泽州、潞州一带军队的给养,然而第二年四月,陆宰就突遭免职,一家人只得南归故里。其时正值金兵大军压境,北宋将亡,沿途兵荒马乱,陆游一家历尽艰辛苦难,终于渡过淮水,再由运河到达杭州,然后回到山阴。父亲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
  陆游长大后追记这段历史:“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后来他写诗自述说:“少小遭丧乱,忘意忧元元(指老百姓)。”他终身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解救沦陷区人民的痛苦,这一思想根源就在于此。
  陆游十六岁时与从兄静之、升之等赴临安(即杭州)应试,结果不第。其有诗云: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寺)借榻栖僧廊,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
  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还家放学竟末暇,岁月已似奔车忙。
  已颇有文名时年十九岁的陆游又来到杭州,志在考上第二年的进士举,故在临安过年。
  绍兴十四年上元节,在临安过年的陆游与舅舅唐仲俊等在京城观灯。陆游见识了京都繁华,也更激起爱国情怀,当年春试应进土举,在试卷中慷慨陈述,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却被当权的秦桧等主和派所排斥,又不第。
  二十九岁的陆游再度到杭州,参加两浙转运司的“锁厅试”。按宋代规定,凡现任官应试进士,称为“锁厅试”,由于陆游其时已荫补为登仕郎,所以参加“锁厅试”,若通过这场省试,第二年就可参加殿试了。陆游为实现救国愿望,再次在试卷上宏论抗金,力主收复中原。这年省试主试官是两浙转运使陈阜卿,看了陆游激情洋溢的试卷后,毫不犹豫的择定陆游为第一,得了第一的陆游意气风发,做七言诗一首: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
  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庐锦瑟傍。
  巧的是秦桧的孙子,已官居右文殿修撰的秦埙也来参加“锁厅试”,这下子陆游抢了宰相爱孙的风头,秦太师暴跳如雷,一面派人追究陈阜卿,一面挑选可靠亲信组成礼部考试班子,一定要让自己的孙子当上状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爱国诗人——陆游(2)
于是,省试第一的陆游次年再次来杭州参加礼部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端坐在学案后面的考官都是太师的人。陆游在试卷里依然提出了坚决抗金、收复故土的主张,言词激昂,文句工整,是篇绝佳文章,但终因与大权在握的秦桧等主和派观点冲突,同时还因遭秦桧嫉恨,所以这场“公平”考试的最大冷门就是漕试第一的陆游名落孙山。
  最后殿试时,高宗见到秦埙的论述都是秦桧的语调,不觉气闷降为第三,而点张孝祥为状元。但这次黜落还是使陆游心灰意冷,对于官场和科场的黑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此也就不在在意科举考试了。
  沈园绝恋    旷世情缘四年一度的贡举终于落下了帷幕,榜上有名的和无名的都收拾行囊,各奔东西,春风得意的状元张孝祥拒绝了贵戚的请婚,回乡迎娶表妹时氏。满腹愁肠的陆游却意外在山阴沈园遇见了前妻唐琬,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陆游二十岁,已是一个英俊潇洒,器宇轩昂的青年了。这一年,他和才艺双绝,志趣相投的姑娘唐琬结为夫妻。
  唐琬的父亲是陆游的舅舅,陆游是唐琬的表兄,两人本是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互相爱慕。如今他们两厢情愿,结为琴瑟之好,亲上加亲,从此天遂人愿,两人可以恩恩爱爱,形影相伴了,他俩或相伴出游,或对月饮酒,吟诗对句,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
  陆游的母亲对这位秀美贤惠的内侄女兼媳妇,最初也是非常喜欢的,但后来陆母认为小两口卿卿我我,形影不离,长期发展下去肯定会影响陆游对功名的进取,得不了功名,有违陆家官宦世家的声誉。
  可是,听到从园中传来儿子和儿媳欢快的笑声,老夫人又满意地笑了。只要儿子高兴,她是不会说什么的。她琢磨着,转过年,她就能抱上孙子了,老夫人把满心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孙子上。
  然而,一晃三年过去了,陆老夫人抱孙子的愿望还没实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断陆家的香火,是万万动不得的大事情。抱孙心切的陆母,看着陆游与唐琬,还是那么亲亲爱爱,犹如新婚燕尔,把功名和传宗接代的大事全都抛却脑后。时间一长,自然就把不满迁怒到唐琬身上,时时处处觉得唐琬让她不舒服,不是挑剔针线做得不好,就是责备唐琬不懂孝敬之礼,整日总是沉着脸。
  唐琬总想着息事宁人,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愿惹婆婆生气,因此,她默不作声地隐忍退让。然而,婆媳之间一旦有了嫌隙,就很难愈合了。陆老夫人终于决定要将唐琬休了,执意要“棒打鸳鸯”,硬逼着他们离婚。
  对于母亲的决定,琴瑟和好的陆游夫妇,当然不能同意,不忍分离。陆游向母亲解释、争辩和百般恳求,但都无济于事,无奈的陆游只得施计“暗渡陈仓”,表面上把唐琬休归母家,暗地里却在外面租了一所房子,私下和她约会。 。。

爱国诗人——陆游(3)
春去秋来,半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且说陆老夫人强令儿子休妻后,见儿子整日不归家,心中疑惑,派人一打听,才知道陆游与唐琬仍在私下往来。
  老夫人虽说气恼,但也不便发作,索性假装不知,为陆游重新张罗起婚事来,希望能借此让陆游回心转意。这次选定一大户之女,老夫人既然主意已定,任陆游怎么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定亲、下聘、择吉日、筹备婚典,一切都在迅速地进行着。
  就这样,一对恩爱夫妻分别了,连一句珍重的话都没有说。从此二人燕南雁北,纷飞各天涯。陆游又恨又忧:恨母亲的专制、自己的懦弱;忧他与唐琬的爱情,忧唐琬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他恍恍惚惚来到街上,喝得酩酊大醉。
  经历了此番波折,陆游变得沉默寡言,心灰意冷。他无心去理母亲为他安排的新妇,把时间都用在读书做诗、与朋友谈论政事上。只是在心中始终保留着一个人的影子,在他寂寞、苦闷的时候,她就会走出来,给他安慰,和他相伴。不久,陆游听说唐琬又嫁给了赵士程,只能把这份感情更深地埋在心底。
  天意偏偏弄人。事隔十一年后的这个春天,因为落第,心情郁闷而外出踏青的陆游与唐琬在绍兴城里的沈园邂逅,两情凄凄,相顾无言。
  唐琬以美酒佳肴款待,陆游却已是百感交集,再烈的酒,浇不灭炽热的情感,埋不了心底的爱。只能借助战抖的手,把堆积了多年的情,遭遇“棒打鸳鸯”的怨愤,一古脑儿道出来,填成一阕名传千古的《钗头凤》,挥写在沈园的园墙上:红酥手,黄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读罢,也抑不住满腔哀怨,回家立即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倾诉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悲叹自己幽思成疾的境况后,唐琬便郁郁不乐,不久就带着遗憾碎心而死。
  沈园别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他心中的愁苦和眷恋。四十年后,已七十五岁的陆游,又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然相思之情却愈见浓烈,不禁泪落沾襟,写诗以记此事:枫叶初丹檞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
  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他在诗中哀悼唐琬:“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来干脆就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八十一岁时,陆游作《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