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奥巴马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章  童年(4)
四    价值观和世界观
  权力。这两个字像诅咒一样钉在了安的脑海里。在美国,权力一般是隐藏着的。可是在这里,权力是毫不掩饰的,恣意的,赤裸裸的。权力让罗罗最终明白了他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他根本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所以罗罗妥协了,学会了遗忘,开始像他的一位姐夫那样。那位姐夫在国家石油公司做高层,能赚很多钱。
  安不由得开始担心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她也不知道通向安全的道路到底得走多长。罗罗说的是对的。她是外国人,是中产阶级,是白人,无论她想不想要保护,她都受到这种与生俱来的遗产的保护。一旦事情变糟的话,她可以在任何时候一走了之。这种可能性可以否定掉她对罗罗要说的任何话语。这成为他们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
  丈夫和儿子相处得很好,她经常看着他们一起踏过草地。可是这种画面突然让她打了一个冷战。权力最终也会吞噬掉她的儿子。
  也许罗罗始终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他千辛万苦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他们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在他那位姐夫的帮助下,他在一家美国石油公司的政府关系办公室谋得了一份新工作。他们搬入了位于较好街区的房子,摩托车也换成了汽车,有了电视和高品质的音响,小奥巴马不再与鳄鱼或者那只叫做塔塔的猿猴做伴了。罗罗甚至可以在公司的俱乐部签单吃饭。可是罗罗和安之间却多了争吵,虽然他们仍然是相亲相爱的。然后小奥巴马有了一个小妹妹——玛雅。
  母亲对小奥巴马的态度改变了不少。她曾经让小奥巴马尽快适应印度尼西亚的生活,让他学会自立,学会在经济拮据时不会有各种要求,而且还要求小奥巴马一定要有良好的举止,要鄙视美国人那种在别的国家表现出来的无知与傲慢。但是现在她意识到了,总是有一道裂痕,会把想要生活在一起的美国人与印尼人分开。她知道应该让儿子处于裂痕的哪一边。儿子是美国人,他的生活不应该在印尼。
  她开始特别关注儿子的教育,没有钱送儿子去雅加达的外国孩子都去的国际学校,她就给他安排美国的函授课程,作为儿子在印尼的学校教育的补充。每周的周一到周五,她会在凌晨四点把儿子叫醒,逼着他吃早饭,教他学习三个小时的英语,然后他去上学,她去上班。无论儿子以“胃疼”作为借口,还是每五分钟就困得合上眼,她都会耐心地坚持。
  “你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就需要一些价值观。”母亲告诉小奥巴马。
  第一是要诚实,罗罗就不应该在税务官来的时候把冰箱藏到储藏室逃税。
  第二是要公平,家境富有的学生的父母不应该在斋月期间给老师送电视机,他们的孩子也不能因为靠这种办法得到高分而骄傲。
  第三要坦率,如果不喜欢衬衫做生日礼物,就直接说,而不要把衬衫揉成一团塞到衣橱底。
  第四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能因为别的孩子嘲弄穷人家孩子的发型,你也跟着去嘲笑。
  这些价值观都是母亲安,在中西部成长的过程中提炼出的人生精华。
  贫穷、腐败、不安全感也许让罗罗认命了,妥协了。安却坚信,理性的、有思想的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信念也许有些亵渎上帝。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宿命论能让人们继续忍受生活的种种艰辛,永恒的真理被硬生生地与残酷的现实相剥离。只有她,见证着世俗的人文主义,做着一名坚持新政、和平及自由主义的战士。
  她只有一位同盟,那就是与她相隔两洲的老奥巴马,小奥巴马的亲生父亲。于是,她越来越多地给小奥巴马讲父亲的故事。他在贫穷中长大,一个贫穷的大洲上的一个贫穷的国家。他所经历的艰苦生活,比罗罗的任何经历都要艰苦。但他从没有想要走捷径。他勤奋而诚实,无论这样做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他的生活总是有自己的原则,坚持这些原则需要非同寻常的坚强,这些原则承诺着一种更高贵的权力。而他的儿子,也一定要以父亲为榜样。
  安常常给儿子带回来关于人权运动的书,把玛哈莉雅·杰克逊(Mahalia Jackson,美国最伟大的灵歌演唱家,“福音歌后”)的唱片、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磁带带回家给儿子听。她告诉儿子南方的一些孩子,被迫用富裕的白人学校的孩子用过的书,但他们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为了律师,有的成为了科学家。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小奥巴马早晨不愿起床和学习的习惯慢慢改掉了。

第二章  童年(5)
安不断地启发着儿子,当儿子提到印尼童子军在总统面前表演正步走,她会告诉他,另有一群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正在走向自由。
  每一个黑人男子都是瑟古德·马歇尔(Thurgood Marshall)或者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前者是在1967年9月1日完成就职宣誓的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他是担任此职位的第一位黑人,后者是第一代黑人影星。
  每一位黑人妇女都是范妮·卢·哈默(Fannie Lou Hamer),或者莉娜·霍恩(Lena Horne)。范妮是选举权活动家,也是人权领袖。莉娜是多才多艺的歌坛常青树,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活跃到90年代。
  她不想要儿子对自己的黑色皮肤带来的身份有所怀疑,她告诉他说,黑人身份是一种伟大而珍贵的遗传,是一种特殊的命运奇迹,只有强者才能肩负起这种荣耀的重担,黑人要从容地扛起这种重担。她不止一次地说,哈里·贝拉方特(Harry Belafonte)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子。哈里是电影演员、歌唱演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非洲裔美国音乐家。
  五    隐藏的敌人
  安并没有想到,她对小奥巴马的辛勤灌输和熏陶却在某一天遭到了突袭。小奥巴马跟着母亲到大使馆去上班。母亲把小奥巴马安置在图书馆,自己去工作了。小奥巴马看完了自己的连环画,也做完了带来的作业。然后就从椅子上爬下来,去浏览那些书架。这里的书大多数是世界银行报告、地质勘测、五年发展计划等等,9岁的小奥巴马当然不会感兴趣。不过在一个角落里,小奥巴马发现了一些透明的塑料书夹,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杂志。他拿下杂志开始翻看上面的图片,其中有固特异轮胎广告,还有摄自世界各地的一些生活图片。
  最后他看到了这样的两页图:一位老人戴着墨镜,穿着雨衣在空旷的大街上行走;然后是老人的手的一幅特写,那双手很奇怪,看起来是很不自然的苍白,就好像血液已经被抽干了。他再翻回到前一页,看到了老人鬈曲的头发,厚厚的嘴唇,宽阔多肉的鼻子,身上的皮肤是难看的像鬼一样的色泽。他读了读图片的说明,原来是老人的皮肤进行了化学处理,他要让自己的肤色不再是黑色,他愿意为手术付钱,他想让别人把他当作白人,但是这种做法现在让他感到有些后悔,可是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在美国,成千上万的黑人想要做相同的手术,好去做个体面的白人。
  这样的画面让小奥巴马很震惊,那位老人要剥掉自己的黑色皮肤。他的胃都绞痛起来了。他有一股冲动,想要跳出座位给母亲和她的老板去看这两张图片,要他们给他一个解释,但是有种东西阻止了他。他开始有一种新的恐惧。等到母亲做完工作要带他回去时,他的情绪已经恢复了。但是,他可以想象得出,其实有很多黑人小孩,也都会遭遇这种突然的启示。有的小孩可能会比他早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黑色皮肤的人总是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他们需要一点点学会自我防御。
  小奥巴马认识到,有一个隐藏的敌人,可以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接近他。他的世界观因此而永远地改变了。盖斯比永远得不到《我是间谍》(I Spy)中的那位白人姑娘(盖斯比在剧中饰黑人主角),《碟中谍》中的那位黑人永远都只能做个地下特工。在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在美国风光了一个多世纪的大型营销商,在百货行业中仅次于沃尔玛)的产品目录上没有黑人,圣诞老人也是个白人。小奥巴马自己发现并观察着这类事情。他没有让母亲知道他的发现,他不想让她觉得自己的努力失败了。他相信母亲的爱,但是母亲所描绘给他的那个世界,好像不是那么完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青少年时期(1)
一    外公和外婆
  母亲和罗罗把小奥巴马交给了一位副驾驶员,让他照顾他在飞机上的旅程。
  飞机抵达了夏威夷,小奥巴马下了飞机。乘客出口的滑动门一打开,他就看到很多微笑而焦急的面孔,在护栏上拥挤着。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人群后面一个高个子的银发老人身上,老人身旁还有一位矮矮的、看起来有些严肃的老妇人。那是外公和外婆。他们也看见了他,开始朝着他招手。
  他手里拿着一个木制面具,是那位印尼的副驾驶员送给他的礼物。面具有些坚果和肉桂的味道。外公外婆拼命朝他招手。在海关官员问了他是不是美国人,并看了他的护照后,他走出了滑动门。外婆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外公外婆买了一辆新汽车,外公教他怎样打开空调。小奥巴马告诉他们他的旅程,还有雅加达的人和事。外公告诉他,他们给他安排了欢迎宴。外婆说需要给他准备新衣服上学。小奥巴马突然觉得自己要和陌生人住在一起了。母亲告诉他,他已经学完了函授课程,应该在美国的学校上学了,而且母亲和妹妹玛雅最多一年后也会回美国去。那时他没有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不好。他和外公外婆一起住的话,有冰激凌吃,有卡通可以看,还可以在海滩上玩,并且不用每天早晨四点起床了。而不用早起这一点对他而言,太有吸引力了。
  但是当他试着调整自己适应新生活的时候,他发现外公外婆的生活比以前改变了很多。在他和母亲离开后,外公外婆卖掉了芝加哥大学附近的大房子,在贝雷塔尼亚大街(Beretania)的高层公寓楼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小公寓。外公也离开了家具公司,开始做人寿保险代理。但他自己都不相信人们需要他卖的东西,而且对于别人的拒绝非常敏感,所以做得很不顺利。每个周日的晚上他都变得焦躁不安,他会打开他的公文包坐下来,不停地打电话,试图安排与一些可能的客户见面,小奥巴马常常会听到他挂掉电话后唉声叹气。一般是最终会有几个人动了怜悯之心,答应与他见面。
  这时候外公会走到他的房间,给他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或者讲他最近在《读者文摘》中读到的笑话。如果电话打得很顺利,外公甚至会和小奥巴马讨论他的一些想法,他已经开始写的一本诗集,他想画的一幅画的草图,他理想的房子的地板样式、各种配套的便利设施以及沿着斜坡的景观规划等等。
  随着目标的越发不能实现,外公的设想也越胆大了。从谈话中小奥巴马会看到外公昔日的热情,为了让外公的好情绪持续得久一些,他会说一些鼓励外公的话。
  可是外婆和外公总是会争吵。外婆比外公赚的钱多,她是可以作为开路先锋的那种女子,已经是当地一家银行的第一位女性副总裁。虽然外公嘴上总是说他一直鼓励外婆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外婆的工作却成为他们之间敏感和苦涩的根源,因为外公的薪水对家用的贡献越来越小。
  外婆玛德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她最初只是一个小秘书,但她思维敏捷,能做出合理判断,且能持续工作。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能力强,她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到了一定位置的时候,单靠能力是不够的了。她只能看着男同事一个个都坐上了管理层的位子,变成了富人。玛德琳却不抱怨。每天早晨,她五点起床,换上裁剪得体的套装,穿上高跟皮鞋,脸上扑粉,束上腰带,盘起头发。然后在六点半搭上公共汽车,比任何人到办公室都要早。她以自己的工作为傲,常常会给小奥巴马和外公讲一些当地财政新闻的内情。外婆也梦想自己心目中的房子,她也梦想能有时间烤面包,打桥牌,或者在当地的图书馆当义工。能让玛德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去的,是外孙的需要和祖先流传下来的坚忍与克己。
  “只要孩子们过得好就行。”这成了小奥巴马的外公外婆生活的意义。他们的客人很少,但还是会为偶尔才来的客人准备生鱼片,他们认为那是最精致的一道菜。外公总是穿着夏威夷花衬衫去办公室,外婆坚持别人喊她“图特”(夏威夷语中图图的缩写,“祖母”的意思)。他们当年的抱负已经慢慢枯竭。有规律的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