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十七 秋水 译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外篇十七 秋水 译文-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撮蚤(21),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22),言殊性也(23)。故曰,蓋师是而无
非、师治而无乱乎(24)?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
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25)!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
俗者(26),谓之篡夫(27);当其时顺其俗者(28),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
贵贱之门、小大之家(29)!”
    
    【译文】
    
    河神说:“如此事物的外表,如此事物的内在,从何处来区分它们的贵贱?又怎么来区
别它们的大小?”
    
    海神回答:“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
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
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
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
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
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依照事物的功用来看,顺着物体所具有的一面去观察
便会认为具有了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顺着物体所不具有的
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不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可知东与
西的方向对立相反却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从人们对事物的
趋向来看,顺着各种事物肯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对的;
顺着各种事物否定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是不对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错的;知晓唐尧
和夏桀都自以为正确又相互否定对方,而人们的趋向与持守也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年唐尧、
虞舜禅让而称帝,宰相子之与燕王哙禅让而燕国几乎灭亡;商汤、周武王都争夺天下而成为
帝王,白公胜争夺王位却遭致杀身。由此看来,争斗与禅让的礼制,唐尧与夏桀的作法,让
可还是鄙夷都会因时而异,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不变的规律。栋梁之材可以用来冲击敌城,
却不可以用来堵塞洞穴,说的是器物的用处不一样。骏马良驹一天奔驰上千里,捕捉老鼠却
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说的是技能不一样。猫头鹰夜里能抓取小小的跳蚤,细察毫毛之末,可
是大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见高大的山丘,说的是禀性不一样。所以说:怎么只看重对的一面
而忽略不对的一面、看重治而忽略乱呢?这是因为不明了自然存在的道理和万物自身的实
情。这就像是重视天而轻视地、重视阴而轻视阳,那不可行是十分明白的了。然而还是要谈
论不休,不是愚昧便是欺骗!远古帝王的禅让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也各不一
样。不合时代、背逆世俗的人,称他叫篡逆之徒;合于时代、顺应世俗的人,称他叫高义之
士。沉默下来吧,河神!你怎么会懂得万物间贵贱的门庭和大小的流别!”
    
    【原文】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1),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2);无拘而志(3),与道大蹇
(4)。何少何多,是谓谢施(5);无一而行(6),与道参差(7)。严乎若国之有君
(8),其无私德(9),繇繇乎若祭之有社(10),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
(11),其无所畛域(12)。兼怀万物,其孰承翼(13)?是谓无方(14)。万物一齐,孰
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15)。年不可举
(16),时不可止;消息盈虚(17),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18),论万物之理
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19),无动而不变(20),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
固将自化(21)”。
    
    【译文】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
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
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不要偏执于事物的
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端庄、威严的样子像是一国的国君,确实没有一点儿偏
私的恩惠;优游自得的样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确实没有任何偏私的赐福;浩瀚周遍的样
子像是通达四方而又旷远无穷,确实没有什么区分界限;兼蓄并且包藏万物,难道谁专门有
所承受或者有所庇护?这就称作不偏执于事物的任何一个方面。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
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
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
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
万物的道理了。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
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原文】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1),达于理者必明于权(2),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3)。非谓其薄之也(4),言察
乎安危,宁于祸福(5),谨于去就(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7),人在外
(8),德在乎天(9)。知天人之行(10),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11),反要而
语极(12)。”
    
    【译文】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
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
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
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
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
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
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
    
    【原文】
    
    曰:“何谓天(1)?何谓人(2)?”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3),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
天,无以故灭命(4),无以得殉名(5)。谨守而勿失(6),是谓反其真。”
    
    【译文】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
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
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原文】
    
    夔怜蚿(1),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
“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
(3),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
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4)。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5),蓬蓬然入
于南海,而似无有(6),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
则胜我(7),䲡我亦胜我(8)。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9),唯我能也,故以众小
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10)”。
    
    【译文】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
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夔对蚿说:“我依靠一只脚跳跃而行,没有谁再比我简便的了。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
走,竟是怎么样的呢?”蚿说:“不对哩。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情形吗?喷出唾沫大的像
珠子,小的像雾滴,混杂着吐落而下的不可以数计。如今我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
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仰赖天
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启动我的脊柱和腰胁而行走,还是像有足而行的样子。如今你呼呼地从
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驾临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而行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风说:“是
的,我呼呼地从北海来到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而我并不能吹断手指,人们用腿脚来
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断腿脚。即使这样,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却又只有我能够做
到,而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
到。”
    
    【原文】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币(2),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子
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4),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
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5),非知得也(6);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7),非知
失也。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
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
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0)!吾命有所制矣(11)!”
    
    无几何,将甲者进(12),辞曰(13):“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
而退。”
    
    【译文】
    
    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
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
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
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
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
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
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
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
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
    
    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
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原文】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2),离坚白
(3);然不然(4),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
言,汒焉异之(5)。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6),敢问其方
(7)”。
    
    公子牟隐机大息(8),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酰9)?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10),入休乎缺甃之崖(11);赴水则接腋持颐(12),蹶
泥则没足灭跗(13);还虷、蟹与科斗(14),莫吾能若也(15)!且夫擅一壑之水
(1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