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自选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季羡林自选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篇文章并不能算是一篇学术论文,其中讲了我六十年来同外国文学打交道的经过。从小学学英文谈起,一直谈到初中、高中、大学和留学时期同外国文学的关系。最初只是英文,最后扩大到了其他外国语言和文学。对我的求学的过程讲得很具体,是一篇颇为有用的资料,可以供有兴趣者参考。
  10《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
  这是一篇相当长的论文,也是一篇相当重要的论文。我之所以认为它重要,是因为它涉及下面几个问题。
  一、在佛教大乘经典中,般若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大家族。这一部《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在这个般若家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二、这一部经由梵文译为西夏文,由西夏文译为藏文,又从藏文译为汉文。诗的格律很奇特:每句十一个音节,四种不同的语言都是如此。此为译经史上所绝无仅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回到祖国(41)
三、这部经的语言特点,与大家族其他成员都迥乎不同。其中…am ?〉o,u的现象,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四、般若部诸经典流布的情况,我认为与佛教大乘的起源有关。
  下面把论文的内容简略地加以叙述。我并不是简单地复述,而是有时候加以补充,有时候加以纠正,有时候解决了旧问题,有时候又提出了新问题。我觉得,“学术回忆”的真正的意义就在这里,否则回忆的作用就不大了。
  我先把本论文的章节抄在下面。原文本来没有在文前归纳写出,对读者颇不方便。
  一、般若部的一般情况
  二、梵汉对比研究
  三、《般若经》起源地的问题
  四、梵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的语法特点
  (一)《宝德藏》中没有东部方言的特点
  (二)《宝德藏》中有西北部方言的特点
  (三)在…a m ?〉o,u中…o和…u是否相等(equivalent)
  五、《宝德藏》的起源地问题
  六、《宝德藏》的产生时间问题
  七、《宝德藏》的起源与大乘的起源问题
  在下面按上列目次加以简单叙述。
  一、按照Warder的说法,《般若经》共有二十一种,但是这不一定就是十分准确的数目。从语言方面来讲,只有一种是用“佛教混合梵语”写成的,这就是《宝德藏》,其余都用梵文写成。至于成书的时间,有二说:(一)越长越古;(二)越短越古。尚无大家都承认的看法。
  二、为了具体地说明《宝德藏》的特点,我选了此经第一品的前九颂,先抄梵文原文,每行十一个音节;再抄宋法贤译的《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译文为每行七字;最后抄每句十一个字(音节)的汉译本。西夏文和藏文译文没有抄。那是另外一个研究课题。
  三、关于《般若经》的起源地的问题,有两种说法:一是南方,一是北方。南方起源说,论据多,似乎占了上风。我总共引用了八种汉译佛典,从三国一直到唐,基本上都说,《般若经》起源于南天竺,然后向西方、北方等地扩展。我在这里提出来了一个大胆的说法:《般若经》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新兴大乘佛教思潮。它的流布情况就是原始大乘的流布情况。
  我细读上面讲的八部译经,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问题,主南方说者利用这些资料,有一个共同的疏忽。这八部经都说,佛灭度后《般若经》传至南方。佛灭度前怎样呢?它当然不会在南方,而是东方如来佛*传教的地方。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大乘起源分两个阶段:一原始大乘,一古典大乘。前者只能起源于东天竺。
  关于大乘佛教起源问题,中国学者吕澂的说法颇有新意。他认为,大乘佛教的起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主智的大乘佛教,也就是印度的大乘佛教起源于南方。第二,主情的大乘佛教起源于北方,受希腊、波斯等地的影响,主张祈祷、他力往生等。我个人认为,大乘的起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内因和外因都起了作用,但还应该分为原始大乘与古典大乘两个阶段。
  四、关于《宝德藏》的语言特点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经是用“佛教混合梵语”写成的。我在本书中,在上面,已经多次提到这种混合梵语。在此经的混合梵语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它没有东部方言的残余;第二,它有…a m ?〉o,u的现象,而这种语言现象明确无误地是印度古代西北部方言的特点。

回到祖国(42)
对…a m ?〉o,u这个语法现象,我又用了相当长的篇幅,大算其旧账。导火线就是日本学者汤山明研究《宝德藏》的专著。他是追随在Lamotte和FEdgerton身后反对或者不承认我这个看法的。我觉得,每一个学者都有权提出而且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但是,这里有两个原则必须遵守:第一,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必须有勇气承认而且改正;第二,错了以后,千万不要文过饰非,说一些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话。美国学者Edgerton就属于不遵守这两条原则的人。
  Edgerton先生的这种治学态度,引起了我的强烈不满。我于是又以…a m ?〉o,u这个语法现象对他在《佛教混合梵语语法》中的一些不明真相而又强词夺理的论点,提出了我的意见。特别是对他认为“o和u不相等”这种缺少起码的常识的说法,提出了我的论证。我说,o和u是一个历史发展问题:
  阿育王碑o
  佉卢文碑o
  佉卢文《法句经》ou
  佉卢文尼雅俗语ou
  佛教混合梵语u(极个别的o)
  这样一个表,一目了然,历史发展,昭然若揭。然而Edgerton和他的追随者,却偏偏视而不见。他最后被迫承认了我的论点,却一不更改自己书中的错误,二又企图提出毫不沾边的理由,说什么只是由于韵律关系…a m ?才变成…u。这是一种思维混乱。我讲的只是…a m ?〉o,u,而没有讲什么原因。忸忸怩怩提出了“韵律关系”,这同我的论点有何关系?我劝读者:千万不要学习这样的治学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做了更多的论述,我在这里不重复了。关于Urkanon问题,我在这里又讲到了,也不再重复。
  我只在这里补充一点:我在本文中引用了西藏学者Buston的一句话:《宝德藏》后来被使用摩揭陀方言来宣讲。我无法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摩揭陀语是东部方言。
  五、《宝德藏》的起源地问题,我在上面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论述。
  六、《宝德藏》产生时间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间大体上可以说是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产生最早,一派主张产生最晚。我是主张最早的,根据就是,此经是般若部大家庭中唯一的一部用混合梵语写成的经典。可是有一个问题我迄今还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宝德藏》是《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缩写本,为什么偏偏用混合梵语来缩写一部用梵语写成的佛典的缩写本呢?
  七、关于《宝德藏》的起源与原始大乘佛教的起源问题,我在上面已有所涉及。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回答清楚的。我在本篇论文中又借机讲了讲我一贯对大乘起源问题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我把大乘起源分为两个阶段:原始大乘与古典大乘;第二,大乘起源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影响;第三,原始大乘思想,同小乘一样,萌芽于东天竺;第四,原始大乘思想的萌芽应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除了以上几点以外,我又讲了我对宗教发展规律的粗浅的设想。我的规律是:用越来越小的精神和身体两方面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大的对宗教需要的满足。这一条规律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我认为,不但适用于佛教,而且也适用于天主教和基督教。我讲到什么努力,讲到什么宗教满足,也许有人认为太空洞。我现在讲得稍微具体一点。所谓“宗教需要”,不一定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内容也不尽相同,总之不过是:高则成佛作祖,低则趋吉避凶。释迦牟尼最初并没有被神化,佛教最初也无神可拜。小乘因此就强调个人努力,进行修行。这当然要费很大的精神和身体的力量。到了后来,由于佛教内部发展的需要,再加以外在甚至外国的影响,就出现了把佛神化,加以跪拜,借他力以往生,功德可以转让,等等。发展到最后,甚至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地步。我那一条规律的内容,大体上就是这样。 。 想看书来

回到祖国(43)
至于大乘起源地的问题,我再补充几句。《大智度论》的作者龙树在本书卷六十七中说:“是深般若波罗蜜,佛灭度后当至南方国土者,佛出东方,于中说般若波罗蜜,破魔及魔民外道。度无量众生,然后于拘夷那竭双树下灭度。后般若波罗蜜从东方至南方,如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常从东方至南方,从南方至西方,从西方至北方,围绕须弥山。”如果我的设想:般若部是初期大乘的象征,是正确的话,大乘佛教萌芽于东天竺,也就不成问题了。事实上,大乘区别于小乘的一些做法,比如虔诚拜祷、他力往生等等,《般若经》中都能够找到。
  11《我和佛学研究》
  严格说,这也不能算是一篇学术论文。我在里面讲了我学习佛教史的经过,研究佛教的原因。我认为,不了解佛教,就无法了解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我反对对佛教加以谩骂,谩骂不是战斗。我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佛教,佛教也有过正面的影响。宗教是人类创造的,只要人类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想人为地消灭宗教,是办不到的,只能是一个并不高明的幻想。我还认为,佛教并不影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中国的佛教研究实际上还很落后,应急起直追。
  12《外语教学漫谈》
  本篇也算不上学术论文,只谈了我对于外国语教学的一些想法。
  13《对于文化交流的一些想法》
  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世界民族,不论大小,不论新旧,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化,都同别的民族进行了文化交流,虽然各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之大小不是等同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经验或者规律:国力强大的朝代,比如汉唐,敢于接受外来的事物,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国力衰微的朝代,胆子就小,自己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14《我和外国语言》
  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我几十年学习外国语言的过程。
  15《在“东方文学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我这一篇《发言》共谈了七个问题:一,关于“危机”的问题;二,比较文学的范围;三,比较文学的目的或作用;四,关于新名词的问题;五,世界文学;六,日本文学的启示;七,一国中民族文学的比较问题。
  《发言》原来没有题目,后来收入《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一书时用今名。
  16《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第19页译释》(英文)
  这是一份英文稿,后面谈到。
  一九八七年
  本年共写各类文章二十六篇,包括创作和学术文章。基本上可以算是学术文章的有十六篇。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欧、美、非三洲的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
  这是一篇相当长的论文,后来作为第七章编入我的《糖史》第二编,国际编。
  我在上面曾说到过我写《糖史》的原则:我并不想求全,只要von Lippmann和Deerr两部《糖史》中已经有的东西,我尽可能不再重复,那两部著作是完整求全的。我的《糖史》第一编,国内编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多方搜罗来的。这一点那两位国外学者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也不应当这样要求他们。在国际编内,有时候非用他们的材料不行,但我也把这种情况压缩到最低限度。换一句话说,材料也基本上都是我搜罗来的,读者一看内容就能够知道。现在这一篇论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使用的都是汉文资料。我是有意这样做的。结果怎样呢?由读者来评断。。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回到祖国(44)
我不是为写《糖史》而写《糖史》,我有我的用意和着重点。我的着重点首先是讲文化交流;其次是阐述中国人在这些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华工们所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牺牲。是中国华工以及接近奴隶的“猪仔”,为美洲许多国家的甘蔗种植和砂糖制造流血流汗,奠定了基础。最后我还特别强调从非洲被欧洲殖*义的强盗们贩运到美洲的黑人或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