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事笔记之2 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霸事笔记之2 宋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襄公是怎么凿出来的
第一个了解的历史知识

  在宋襄公的意识里,他学习的第一个真正的历史知识就是宋国的历史,作为宋国国君的子孙,首先要了解的必然是本国的知识,就好像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第一个要了解的内容。而兹父当时作为宋国的继承人,更要知道这个事业是怎么来的,以及相关的许多瓜葛和关系。

  宋国的历史说起来倒很特别,宋国的开国国君或者说第一位诸侯是微子,也就是兹父的祖先。但与别的诸侯国不同的是,微子是已经灭亡的商朝倒数第二位国君帝乙的长子,商朝亡国国君的哥哥。

  于是,宋国的历史实际上就不是从周王朝开国开始,而是要加上整个商朝的历史,那就很远了。再看一个简单的逻辑,兹父的祖先是微子,微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开国国君是伟大的汤,那么,伟大的汤也是兹父的祖先。这个是有根有据的血脉关系,真正直系的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小宋同志是商汤的子孙,有点夸张吧。

  但一切都是事实,兹父也觉得很特别,这里面到底拥有着一段什么样的历史呢?这段历史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后来甚至影响了宋襄公的一生。

  宋国这个封地的形成是因为一场叛乱,周王朝建立的最初,周武王把原来商朝的官员和民众集体安置在一块区域,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进行管理,由他的二个兄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辅佐,实质上就是没有栅栏的监狱,无形地看押*。当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周公旦管理朝政,周武王的这两个兄弟害怕自己丢失权力,于是,窝里反,串通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被周公给平了。

  平了之后,这块区域上就没有了管理者,怎么办呢?还是本着商朝人治理商朝人的管理办法,周公旦找到了兹父的祖先微子开,让他来顶替、管理这些商朝的遗民。

  微子开是什么人呢?《史记》中记载:“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就是商纣王的哥哥,因为母亲的地位微贱,所以,微子开也没有什么地位。不过,微子开是个比较正直的人,《史记》中记载:“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微子开看到自己的弟弟商纣王无药可救,想要杀了他,犹豫半天没有决定,去问太师和少师。

  这样耿直的性格就是宋国历代诸侯的脾气,而且还豪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的时候,微子开坦荡地跪着谢罪,毫不建议别人的风言风语。

  就是因为这种表现,周公旦想到了微子开,这块区域大部分划给微子开管理,封地取名宋。微子开就成为了这块区域上的监狱长,管理这一群随时有可能造反的“*”,管理“犯人”时间一长,贤能的品格淡化,存在的只有耿直的汉子性格,成了典型的监狱长。宋宣公的时候还有让位给弟弟的仁贤,接下去的几位诸侯,大多就因为耿直的原故惨遭不幸。到了宋襄公的父亲宋桓公的时候,这种梗直派上了用场,跟了齐桓公争霸天下,做了最好的“战将”。

  宋襄公出生的时候,天下的形势就有所转变,早期的时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弄得周王室丢失了管理天下的能力,诸侯各自占据地盘,出现了一个很复杂的局面,历史上称为春秋。春秋时期的各个诸侯国从实力和人文等内容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这里可以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把主要的诸侯的情况显示出来:

  周王室因为周幽王为了一个女人而戏弄天下诸侯造成周王室的衰败,可以比喻成一个*昏庸过度的老国王躺在床上病怏怏;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姜太公当初就是周武王伐纣的军师,这个时候的齐国可以比喻成老国王手下的军师,国王病了,一切事情就由他管理;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过度重视礼节,自古以来都很文雅,就像一个管理礼仪的文官;宋国,上面已经说了,是一个“监狱长”;

  郑国在那个时期经常忽东忽西,演的就是一个奸臣;楚国擅自称王,脱离周王室,是一个自立的反叛者;

  秦国和晋国偏远,而且都是后起之秀,就像年轻的将军满怀抱负和斗志。

  北边那些戎族、狄族抢掠中原,完全是土匪强盗。

  如果对当时春秋的形势还不明显的话,这里还有一个动物的比喻:周王室是一只病猫,老虎变病猫;齐国就是聪明的猴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鲁国就是美丽的孔雀,富有才华;宋国就是犀牛,横冲直撞,憨厚又勇猛;郑国就是狐狸,偶尔骗点肉吃吃;楚国就是野狼,四处觅食,充满血腥;秦国和晋国是小豹,小的时候没有实力,张大了就厉害无比。

  周幽王的时候,老虎变成了病猫,百兽就乱了秩序。

  但是,有句古话:“分久必合”,人们在较长一段时间的混战之中摸索“合”的方式。可是,由于没有一个诸侯的势力足够吞并天下,周王室也没有到真正灭亡的日子。

  这个时候,诸侯相互地撕杀,终于摸索到了一个“合”的方式:“撇开诸侯之争,维护天下局势”。于是,就形成了政治上的“黑社会”,这个类似于“摈弃门派之争,共同维护天下和平”的口号就需要有一个“老大”,第一个坐这个“老大”位置的就是齐桓公,“猴子称大王”。

  小宋同志出生不久后,这种“黑社会”的氛围已经形成,也就是说天下有了一个新的统治和管辖的方式——称霸,这个是管仲首创的。当然这种称霸的方式和黑社会的性质是不一样,称霸还是属于官方形式,立场和做事的内容都是站在周王朝的范围内。不过,“保护费”是照收,当时的“保护费”是指诸侯定时去霸主那里朝拜,类似于“小弟去拜见大哥”、“下属过年过节去拜访上司”,送点礼。但当时在乎的不是送不送礼,而是在乎你来不来,臣服不臣服?在乎的是地盘,相当于“霸地头”,自己的势力范围有多大!叫得动多少诸侯,在乎这些东西。

  而兹父的父亲宋桓公成了帮助齐桓公征战的老二,成了这个集团的二把手,宋国也走向了开国以来最强盛的时期,小宋同志恰恰出生在这样一个时期。说了那么多似乎是废话的内容,其实,就是告诉大家宋襄公出生在一个蒸蒸日上的诸侯强国,同时带给宋襄公一种蒸蒸日上的力量。 。。

政治思想的支撑点
政治思想的支撑点

  在这段宋国的历史中,年少的宋襄公发现了后来影响他一生的政治思想,那就是他的血统,就好像二十世纪初维也纳的流浪汉阿道夫&;#8226;希特勒发现雅利安人种的最高贵,他不断地在阅读那本《东方天坛星》的杂志,里面讲述的宗旨创造一种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优秀人种,反对所谓的“劣等的杂交人种”、尤其是所谓犹太人那种“堕落不堪”的影响,并以万字旗作为其标志,使他的血液沸腾。

  这时,肯定有些人要骂了,这个狗屁的血统有什么用呢?可以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国里的刘备,他的血统对蜀国的建立和政府的政策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一开头就把刘备的血统拿出来当筹码,一个什么血统呢?“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算是个皇室血统,看起来似乎不怎么样,可是,正是因为这个血统,他去见了汉灵帝,有了个官方的名头,能和曹操煮酒论英雄。后来,又凭借着汉室的血统起事,打出兴复汉室江山的口号,得到了天下许多百姓的支持。

  如果把这个血统从刘备身上抹掉,大家想想看是多么可怕,刘备的政治思想没有支撑点,三个山野村夫桃园结义,造反,目的是什么呢?最多是个“水泊梁山”的水平,就不会有三足鼎立。俗气点说,曹操走的是官道,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靠的是皇室的血统,兴复汉室江山,论起本质都脱离不开这个血统。

  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多例子,比如某某大师的后代就可以写一本关于大师的书来卖,卖的是这个大师的思想,某某伟大人物的后代当然也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

  血统虽然是个名头,但是,它有很多的实用价值。

  第一、可以产生号召力,找到自己的思想着落点,把站在相同立场上的支持者号召起来。

  第二、它可以抬高门面,抬高你在人们眼里的地位,世俗往往是势利眼多。

  第三、可以产生凝聚力,把能人和小人同时吸引过来,因为你的血统有投资的前景,投资能使他们获利。

  不过,兹父的这个血统虽然高贵,但是,它有一个大缺点,比起刘备的汉室血统来说,他的实用性要差很多。刘备所处的时期是汉室衰落,但还没有灭亡,天下的百姓还是汉室的子民,人们心里还认为自己是汉室的百姓,所以,刘备举起这个血统能号召来许多支持者。

  但是,兹父的血统就不一样,商朝早已经灭亡五百余年,而且周王朝的年代里对商朝的说法是因为昏庸无道才灭亡的,在人们的印象里很差,这个时代的百姓意识里是周王朝的文王、武王的德政。兹父要是拿出商汤的血统来用,恐怕得不到多少百姓的支持,反而可能招来反对,就好象清朝时期的“反清复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失败在“复明”上面,明朝是怎么灭亡的?昏庸无道,民不聊生。现在你要去“复”起来,是不是还要让百姓去过那种水深火热的日子?

  所以,小宋同志出生之后,这个血统唯一带给他的就是政治思想的支撑,像希特勒一样,对年少的他产生很大影响,造成了他的政治观。因为他慢慢会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背景原来是“囚犯”,好听点是周王朝流放的商朝“遗民”,虽然他属于监狱长,但在其他诸侯国里的说法就是“囚犯”。所以,从他骨子里似乎折射出一种潜在的复商的叛逆精神,有股坚韧的劲儿!

环境影响志向
环境影响志向

  有时候感觉小宋同志年轻的时候真的有点像现在这些“八零年代后”的人的性格,他具有叛逆精神,家世很好,但是,又生存在一个“竞争”很激励的乱世,这一点就使他不同于现在的“九零年代后”的人的性格,他们生活在安逸的年代,没有太大的压力,甚至感觉不需要太多的奋斗。而“八零年代后”就不同了,即便他们有很好的家世,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的性格很坚强。

  不过,史学家在说希特勒的时候,特别提到了一句话,家庭的暴力导致了希特勒的残暴。这一点是很正确的解释,因为一个孩子所遭遇的一切就是身边的环境,他只能在这个环境或者空间里明白一些东西。

  有了血统、家世和地位,其次,就是“志向”。

  为什么说要“穷养男孩”呢?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志向。人无志不得立,成功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有志,志在成功,朝着目标奋勇前进。如果一个人连做这件事情的志向和兴趣都没有,怎么可能成功呢?而且越伟大的事业,前面的困难就越多,困难肯定会使意志不坚定的人放弃,放弃就等于淘汰。

  清代作家蒲松龄就一幅自勉励志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就是项羽和勾践,他们立下志向,艰苦努力,成功了。

  在蒸蒸日上的宋国这种环境下,小宋同志就感觉到心中的那种力量的形成,那么,小宋同志的“志向”是怎么形成的呢?因为没有史料的记载,就做的一个心理模拟。

  兹父在小孩的时候,看见珠宝,好亮,玩一阵,发现自己家里有的是珠宝,就到处乱扔,有什么好玩的,不感兴趣。长大一点,知道男女之间的事,脑子是美女抱抱,见一个抱一个,后来,发现自己的屋子里都是美女,有些美女半年都遇不见一次,说不上一句话,要那么多拿来干什么,没意思。

  小宋同志经常看见他父亲兴致勃勃地穿这战袍出征,很威武,很有意思,他就奇怪了,什么事情那么好玩呢?他问他老爸宋桓公:“老爸,你穿那么帅干什么去啊?玩什么游戏?”

  “打仗啊!”宋桓公直率地回答。

  “你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兔崽子,不打仗能征服天下吗?”

  哦,于是,小宋同志明白了第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战争。

  这是小宋同志经常能看到的,而且他父亲经常就出去打仗,好像打猎一样。比如公元前668年,这个时候大概他年纪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