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李佳明去哥伦比亚打前站(1)
昨天写文章讲述了李佳明要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消息,今天我就要出发,开始两周的美国高校考察之旅。第一站就是我家佳明要去的哥伦比亚大学。
  我会持续发回一些报道,请大家和我一起经历这次教育风暴。
  在纽约的哥大访问两三天,然后去普林斯顿、耶鲁、哈佛、布朗、MIT,以及其他一些沿路的学校。
  哥伦比亚大学有我几个亲爱的同事,新东方前任CFO、董事会秘书张妮,新东方著名的张小楠,一个在那里读教育学博士,一个在那里读MPA,她俩都是在新东方工作四五年之后才走的。她俩在新东方,都曾经担任过老俞的秘书,但看上去她们的前途,要比俞敏洪和我的辉煌多啦!所以要好好和她们套套近乎……
  所以我已经订好票,要请她们去百老汇看《歌剧魅影》,在哥大读书不看《歌剧魅影》,看什么!
  然后从波士顿飞洛杉矶,把加州的一系列大学都看个够。其中有洛杉矶的UCLA、南加州大学,旧金山的斯坦福、伯克利大学,以及沿途的几所“加州大学”。
  仅仅写下这些名字,就让我激动啦。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去这些地方考察,其实就是朝拜啊!回来又可以写许多文章了!
  在我心目之中,北大清华、哈佛耶鲁,都是一回事,是中国人寻求繁荣富强之道的地方。
  人们都说科学无国界——但很少有人说教育无国界。
  教育有国界吗?
  本质上,教育也无国界——否则怎么解释鲁迅、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宋庆龄、邓小平……等这些伟大留学生的人生轨迹?无论如何,在思想和学识的形成上,留学对这些影响或决定了中国命运的先辈们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所以,说留学是中华民族成长和强大的长征中缺了就到不了终点的重要旅程,显然是没有毛病的。
  说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这些都是“傻×”的说法——对不起,我只是借用罗永浩老罗的语录,不是我的原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科技、管理,以及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的瑰宝,都是珍贵的宝玉——是真宝玉,不是贾宝玉。
  什么他山之石啊!应该说:他山之玉。
  他山之玉,可以佩戴。我要上山去采玉!
  问题是:采玉,也不是赤脚荷锄就能把玉采回来的。采玉是一种复杂的技艺,向文明社会学习,向先进教育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我们可以不学习么?我们不可以不学习。向西方文明——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一分一秒也不可以停顿。
  因为,从鸦片战争以来,今日中国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情愿或不情愿、被迫或自愿地以西方文明来作为坐标,重新定义的。
  比如:我们的文明是否腐朽衰落?鸦片战争之前没有这个问题。中国天下独大,臣民都是皇帝刀俎下随意割杀的鱼肉。英国使臣来到中国,还逼着人家下跪——在我们华夏君臣军民眼里,当时已经征服了全世界的大英帝国,只是一个不开化的“蛮夷之邦”,被视为“野蛮人”——谁野蛮?
  假如“野蛮”的定义是一个政府、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不能保护自己的妇孺儿童甚至自身身家性命的话,毫无疑问,当时的中华民族更野蛮。
  长城被列强攻陷、圆明园被八国烧毁、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台湾就是那次割让给“倭寇”的——倭寇,倭寇,你比人家高,但你有人家强吗!)、巴黎和约中国被西方出卖、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二次大战结束确立战后秩序、朝鲜战争成为美国死敌、大跃进“赶超英美”、文革打倒“帝修反”、改革开放把“被赶走的人请回来”、加入WTO、占国民生产总值一半左右的进出口……“大片”、“小车”、飞机、可乐、圣诞节、情人节,去年纽约宣布中国春节为法定假日……
  我们的生活,就这样在与世界情愿与不情愿、被迫与自愿的互动中,犬牙交错地蹒跚前进。
  蹒跚前进,进向哪里?……向着发达国家,向着西方文明,向着欧美啊……难道向着北朝鲜?
  我拿什么来献给你,我的祖国?
  拿教育。这是我的人生激情和关注焦点。哪怕我就做个脚夫走卒,教育小贩!
  教育是文明之本。在教育领域里,大踏步地学人家,比人家,赶人家,最终才能赶上和超越人家,跻身强盛国家之列,跻身世界先进文明之列。
  那些还做着19、20世纪亡国噩梦的朋友们啊,跟我一起,去朝拜一下作为世界文明堡垒的美国,看看那些导致它们繁荣强大的高等教育殿堂吧!并仔细倾听,那些使得这些教育殿堂成为世界文明制高点的那种美国自由精神吧!
  

为李佳明去哥伦比亚打前站(2)
他山之玉,可以佩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在美国海关的感慨(1)
人人想去美国走一走,但有两道鬼门关最令人不舒服:第一是申请签证面对签证官,以及非常糟糕的拒签,第二就是入关时美国海关官员傲慢以及常有的恶劣态度。赵燕事件,已经把美国海关的恶劣形象,远播天下。
  即使我这样曾经以对付美国签证官为生的人士,想到要面对签证官和进入美国海关,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性冲动……
  但今天的经历,却颇为愉快。
  我是从温哥华进入美国的。因为这两国直接接壤,美国海关就设在温哥华国际机场,去美国的入境检查,就在温哥华完成。
  在海关边检处,我看到每个窗口,以及很多墙壁上都贴着一个告示,显示着美国海关可以要向世界营造的一种崭新形象:
  告示的大标题是:WE ARE THE FACE OF THE NATION。
  We pledge to cordially greet and wele you to the United States。
  We pledge to treat you with courtesy;dignity;and respect。
  We pledge to explain the CBP process to you。
  We pledge to have a supervisor listen to your ments。
  We pledge to accept and respond to your ments in written;verbal;or electronic form。
  We pledge to provide reasonable assistance due to delay or disability。
  翻译:
  我们是美国的国家形象
  我们承诺诚挚地问候并欢迎您来到美国。
  我们承诺对待您以礼貌、敬重和尊严。
  我们承诺向您解释美国海关的相关程序。
  我们承诺向您提供一位主管听取您的意见。
  我们承诺接受并反馈你的意见,以书面、口头或电子方式。
  我们承诺向您提供必要的协助,假如有延误或残疾的情况。
  Pledge实际上是宣誓的意思,犹如斯大林同志在列宁墓前宣誓的那种概念。就是决心、保证、承诺一定做到的意思。当然,pledge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愿望,是表示自己一定想做到,是否能做到,能否“guarantee”确保,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怎么说,海关关口写的这些承诺,句句使人感到亲切温暖,虽然面对那些一个个看上去都像是散打运动员似的海关关员,你很难把“亲切温暖”和他们挂钩。但在排队等候边检的时侯,进入美国的那种凡是中国人都有过的压抑感,顿时消失了不少。
  中国在变化,美国也在变化!中国在改革,美国也在改革!从2004年以来,美国在签证服务和海关服务这两项最受911影响的涉外事务上,明显地走出了911之后的闭关锁国和“先进挨打”的状态。
  看到这个告示,我想起崔永元写过一篇在海关遭遇刁难的故事,马上就联想到他的同事李佳明!佳明这个天天电视上为全国人民搞笑的可爱男孩,即将赴美深造的他,在边检时很可能感受到一个和崔永元不同的美国!
  我为无数即将来美国的我的同胞们庆幸——这里有许多我最爱的同学和朋友——可以享受到improved service改进过的服务了。那种把每个人当作恐怖分子来怀疑、当作非法移民来对待的丑陋的美国面孔和美国心态,即使还深藏在很多美国人心中,但至少不敢直接写在脸上——毕竟美国公务员的执法守法水准,又是世界一流的。
  说到美国公务员,这些海关检查员说到底是些接受教育不那么多的准蓝领人士。他们的地位和工资,我估计比警察低,工作内容的重复性和无聊性,却又比警察糟糕。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权力,也就是一个安检的权力,但这点权力用在凌辱和虐待想入境的外国人身上,简直绰绰有余。不仅是赵燕、崔永元,无数去过美国的人,对入关都有愤怒而沉痛的回忆。不对这些人进行严加管束和控制,美国形象在其自家大门口遭到的损害,犹如江河日下,实在是不可阻挡的。
  美国海关的pledge是针对全球公民的。而中国公民,由于我们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和日益改善的国际形象,在边检处遭遇到的“特殊待遇”也会日益减少——美国这狗日的,自由、民主和势利,就是它的立国之本。
  说到美国的势利——外交政策一切以“美国利益”为重——插一句题外话,我居然想到了台湾海峡。因为,在日益强大的中国面前,美国已经不会为了台湾的“民主”和中国打起来,虽然台湾的民主即使有子弹问题但也确实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在美国海关的感慨(2)
我这不是在给自己壮胆,我这是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呢!——一想到中国和美国相当肯定不必为###这注定没有出路的绝望的“台湾之子”打起来,心情又好了一点!
  看来心情真的是不错,因为我居然想到了下面这个更加遥远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完整的美国:
  1988年我在美国华盛顿“春卷先生”餐馆打工时,遇到一位女士。她有美国绿卡,对美国很了解。有一次开车从加拿大入境时,被一个美国海关官员粗暴对待(并无人身攻击),她一怒之下就投诉这位官员,结果赢了,那位官员被海关开除公职!
  在对他的处分即将公布时,这位官员打电话给这位女士,请求她收回投诉,他说了一句我至今都心碎的话:我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要供养呢!
  这位来自台湾、了解美国、懂得如何利用美国的国家机器保护自身权利与尊严的中国女士非常酷地说了一句:Sorry;it’s too late!
  “抱歉,一切都太晚了!”
  我希望每个美国海关官员八十岁的老母亲都能颐养天年,更希望每个中国的儿子女儿在入境美国时,他们在家的母亲能感受到子女被人礼貌对待的尊严!
   。。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文化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美国大学文化
  3月10日中午,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校园之旅campus tour。这种校园之旅,美国大学几乎都有,专门为来年准备申请该大学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设计。
  哥伦比亚这个旅行,全长两个小时,先是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在一个小剧场讲了将近一个小时关于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入学事宜,然后是由哥大自己的学生导游带访问者在哥大校园里转悠,讲述哥大的历史和现状。
  校园之旅下午两点开始。在哥大那座最壮观的主楼里面,有一个专门接待访问者的办公室,任何人都可以进去拿取各种资料,登记参加这个校园旅行,不需要任何手续,不需要任何证件,不需要任何特定资格,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参加。
  两个小时下来,我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哥大,甚至爱上了那个担任学生导游的来自美国之外、长相令人很不好意思,但却无比自信、大方、热情、性感的哥大三年级学生!
  类似的校园之旅,是美国大学开放精神的一大表征。我去年夏天就在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活动。在哥大以及哈佛的校园之旅参观者队伍中,我看到全世界各地什么样的人都有,完全免费。令我这个来自中国搞教育的人都不禁怀疑:美国大学这样做,到底为什么?
  为什么?可以说不为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为。这是美国大学的特点、传统和文化——为了竞争好学生,为了竞争好形象,为了竞争好口碑,为了……为了向社会、社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了尽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一种责任……
  大学虽然有私立公立,有大有小,有好有坏,但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中心、创新源泉和文化堡垒,是全社会、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天下受过教育的文明人,见到学校尤其是名校,谁不想进去瞻仰、感受、见识、触摸一下?美国大学的这种惯例或制度,实在是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