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命的智慧-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6) 参见王若水《新发现的毛泽东》,###出版社,2005年版P445…450。
  (27) 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P296。
  (28)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051。
  (29)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690。
  (30) 参阅臧克家《在毛主席那里作客》,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1) 参见《陪贺子珍上庐山》,引自水静《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江苏出版社,1992年版。
  (32) 见潘相陈《毛泽东家书钩沉》P70。
  (33)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253。
  (34) 引自水静《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江苏出版社,1992年版。
  (35)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173。
  (36) 转引自[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55。
  (37)(38) 参见[法]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P84、P85。
  (39)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941。
  (40) 见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478。
  (41) 参见刘汉民《诗人毛泽东》,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P394。
  (42)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265。
  (43) 见叶永烈《卢狄与毛泽东评古论今》,香港《文汇报》2006年2月23…24。
  (44) 参见《唐由之谈当年给毛泽东作手术》,香港《镜报月刊》1996年十一期。
  (45)(46) 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607…608。
  (47) 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612。
  (48) 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9)(50)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799。
  (51) 见《回忆柯庆施》,《文史参考》2006年第十期。
  (52)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820。
  (53) 见吴冷西《回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P66。
  (54) 参见###《乌托邦祭》。
  (55) 见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P1676。
  (56) 参见郝治平《深深的怀念》,《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P157。
  (57) 引自《毛泽东诗词全集》,刘济昆编著,香港海风出版社,1999年版。
  (58) 参见《在列车上同毛泽东一席谈》,《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俄]尼·费德林,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59) 转引自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的诗词人生》,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P343。
  (60) 见《毛泽东诗词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61) 参见刘汉民《诗人毛泽东》,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P43…44。
  (62) 见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版P268。
  (63) 见《陈独秀文章选编》(上),P480…481。
  (64) 此五个特点引自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第四章“湖湘文化的主要特点”,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209…225。
  (65) 参见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第三篇“军事思想的比较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6) 见王安定《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版P356…358。
  (67)(68) 见《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湖南出版社,1990年。
  (69) 参见拙文《世纪之交——文学生长点的寻找与定位》,《文学评论》1996年第四期。
  70 见《毛泽东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毛泽东诗词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毛泽东诗词全集》刘济昆编著,香港海风出版社,1999年。
  《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1983年。
  《毛泽东家书》谢柳青编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
  

毛泽东诗词的一种解读(32)
《毛泽东大辞典》王进等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1992年。
  《毛泽东诗词大辞典》丁力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
  《毛泽东年谱》(上、中、下)逄先知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毛泽东传》(上、中、下)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
  《毛泽东传》[美]罗斯·特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毛泽东传》[法]菲利普·肖特,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英]迪克·威尔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的思想》斯图尔特·施拉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俄]尼·费德林,新华出版社,1995年。
  《回忆毛泽东》胡乔木,人民出版社,2004年。
  《文人毛泽东》陈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毛泽东读书笔记》陈晋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新发现的毛泽东》王若水,明报出版社,2002年。
  《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陈晓农,阳光环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高华,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
  《湖湘文化与毛泽东》,彭大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木,长春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诗词鉴赏》亦老,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与文化界名流》陈微,人民出版社,2003年。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龙剑宇、胡国强,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诗人毛泽东》刘汉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在历史巨人的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年。
  《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李银桥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三联书店,1986年。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岸青、邵华,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
  《毛泽东与蒋介石》叶永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特殊的交往——省委第一书记夫人的回忆》水静著,江苏出版社,1992年。
  

但丁和他的《神曲》(1)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主讲人:吕同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意大利文学会会长,获得过意大利共和国爵士荣誉勋章的吕同六先生。大家欢迎!
  我们知道,但丁是欧洲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梦幻文学的写作形式,他的精神和艺术思想,对他以后的非常多的不同国度的作家们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包括深深影响着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们。他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是《神曲》。今天就请吕先生为我们演讲《但丁和他的〈神曲〉》。大家欢迎!
  上午好!感谢大家放弃星期日的休息来听讲座。对于我来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谈但丁的《神曲》,和大家进行一番交流,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但丁的《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但丁的《神曲》可以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两个欧洲文学高峰之间承上启下的伟大的作品。在但丁身上,既体现了中世纪的文化思想,又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光芒。
  我们都知道但丁和《神曲》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承上起下的继往开来的地位,但是我们很多人可能因为很多原因没有一睹过但丁的《神曲》的风采。其实这部作品,在问世七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和普通读者的热爱。据拉法格回忆,马克思经常要阅读《神曲》。在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五四运动以来,所有的杰出的文学家、文化界著名人士都对但丁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们或者写文章赞赏但丁的伟大的精神,或者对《神曲》进行评论,甚至自己亲手动笔进行翻译,像胡适、郭沫若、茅盾、鲁迅、巴金、老舍都曾经对《神曲》情有独钟。三十年代的一位著名的新月派诗人王独清还动手翻译了但丁最早的一部抒情诗集《新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老人被关进了牛棚,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遭受了种种折磨。巴金就认为他所在的牛棚就好像但丁《神曲》里描写的地狱。巴金每天在牛棚里默默地背诵《神曲》里的诗句,把《神曲》的诗句作为支持自己度过那个黑暗岁月的精神力量。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巴金在他的很多文章中一再提到这段难忘的经历,提到但丁《神曲》对他起到的启示和鼓舞的作用。对于巴金后来一直倡导的说真话,但丁《神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我们很多人知道但丁《神曲》的重要,知道它的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但是我们没有读过它,或者开个头,觉得很难读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能有这样两个缘故:第一个原因,但丁《神曲》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中世纪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一样的作品。它里面包含着历史、哲学、政治学、神学、宗教、文化艺术和文学典故,所使用的象征、比喻、隐喻比比皆是,因此增加了阅读的难度。第二个原因,《神曲》是一部用诗体写成的巨著。它用的诗体叫三韵句,就是每三行是一个诗节,每三行隔行押韵,连环押韵,一押到底。全诗一共14233行,全部用三韵句作连续押韵,从第一行一直押到第14233行。我们知道英国有一个大诗人雪莱。雪莱写过一首著名的长诗《西风颂》。在《西风颂》里,有我们很熟悉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西风颂》也是受了但丁的影响用三韵句写的,也是隔行连环押韵,一押到底。《西风颂》只有七十行,而《神曲》是14233行,每一行严格地用十一个音节,这样一个完美的严谨的艺术形式,要用汉语表达出来难度极其大。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唐诗里有这样两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我认为, “译《神曲》难,难于上青天” 。意大利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诗是没有办法被翻译的。把一部文学艺术的杰作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不可能的。要么你很忠实于原著,但是译出来失去原著的韵味,他认为是“拙劣的忠实”;要么你的译文很好,但你脱离了原文,不忠实原文,他把这叫做“美丽的不忠实”。所以翻译诗歌的人总是处在这样两难的境地,要么你翻译出来的作品是“拙劣的忠实”,要么是“美丽的不忠实”。但丁本人也认为诗歌是不能被翻译的。他说,要把诗歌翻译出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必然失去原著的和谐和完美。基于这样的原因,《神曲》有很多种译本,但是都很难接近原著完美的艺术形式,很难达到等值。所以我们阅读《神曲》就感到很大的困难,读不下去。我想这些构成阅读的困难,从另一面看来,这对我们又是一种挑战,或者说是一种诱惑,一种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对《神曲》的兴趣,到底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会刺激我们的求知欲,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激励我们要补充自己学业上的空白。我们阅读《神曲》要抱着一种很平和的心态,首先不要把《神曲》作为一消费性的文化快餐式的作品去读。打比方说我们去吃饭,我们要品尝中国烹调的美味,你不能吃快餐,麦当劳是文化快餐,你一定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