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知张爱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旧闻新知张爱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芝颇似一根甘蔗,笔调老气横秋,然而甜蜜蜜的。
  姚玲呢,是有着都市女人的敏感,套一句新感觉派说:她是化为指甲油的凤仙草,点在翘起了的镂空的银色皮鞋缝中的脚趾!
  张婉青,则正如自己笔下的“烟荷包袋”一样,有浓郁低刺激味。
  汤雪华如一双老布鞋子,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然而有种素净的美,陶姐儿的笔调像一根留兰香糖,放在爱开玩笑的孩子的口中吹着泡泡。
  程育真,真是“暖室中的蔷薇”。杨绣珍的笔调像米叶的晚钟,忧郁的,深沉,但也挑起人一种莫名的快意。潘柳黛如蛇的火舌,文章好像写不完贪梦的欲望。(写完此篇,觉得又不十分志肯,或许唐突各位密斯作家同中,乞多多原谅)!(《大上海报》)
  女作家笑谈
  潘柳黛噱透
  潘柳黛小姐最近买了一袭春季大衣,物美价廉,式样也好,为此非常得意。她说:“只化五十万元,多便宜。那时我的噱头好,才噱得来的。”
  她这所谓噱头,便是尽对那大衣极口赞好,赞得新装店老板不胜其“知遇之感”,终于自愿“货卖识家”,依她所还出的半价卖给了她。
  不过潘小姐虽经噱到一件便宜大衣,而新装店老板泽噱上加噱,却噱进现钞五十万,做到了一笔好生意!
  张爱玲怪极
  张爱玲小姐写得一手好文章,却生就一种怪脾气。她住在一所五层楼公寓顶上,杜门不出,谢绝交往,大有“遗世独立”之概。
  有一天,她听到马路上叫卖油煎豆腐干呼声,忽然引起了食欲。那时恰值女佣不在那里,就只得亲自出马。但她的天性太爱美了,出门去买臭豆腐干,也得忙对镜子,着意修饰一番。因此,待她登、登、登赶下五层楼去时,那付叫卖的担子,早已踪影全无,不知何往了!(《沪报》)
  苏青看还张爱玲
  李七
  张爱玲撰《我看苏青》一文,刊诸《天地》,全文甚长,对苏青极“捧足输赢”之能事,如“低估了苏青的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地的文化水准”,又如“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闻苏青以知音难得,为酬答高情,亦拟摒绝屑务,撰《看张爱玲》一文,刊于下期《天地》。在二人“对谈”之外今又来一次“盛大”之“对看”,读者看她们二人“看来看去”,各看各的颜色,诚眼福不浅也。(《力报》)
  苏青、颜洁、张爱玲
  黑老夫
  最近出版的七月号《风雨谈》和六月号《天地》,售价都已经到一千元了。听说下期的《杂志》要售至二千五百元方可兹浥注,则目前出版界的困难,也着实可想而知了。因此各刊物的内容,无形之中反倒大大的精彩起来。《风雨谈》自改大型以后,新旧作家时有佳作刊布,这一期出的夏天生活专号,稿子至十七篇之多,除了避暑一类的散文外,还有苏青的谈夏天的吃,超翁的谈夏天听戏,以及夏日的峨眉山,峨眉猴王,夏天的西湖,南海浓艳之夏等若干写实文字。闻该刊本期曾大量制好几十幅名胜照片的铜图,本拟插入文中,因西洋白报纸?(注:原字不清)出三十开外,恐过分增高成本影响读者的负担,该社情愿牺牲一笔铜版费,改为分期择优披露。本期还有一篇东方优先的夏夜访林语堂,把这位幽默大师的家庭生活刻画的非常详细有趣,还有一篇白门的女作家颜洁小姐特的于六月底从北平用航快赶寄来一篇夏画佛堂听经记,笔锋之健,大可以跟苏青别别苗头。苏青这一期在《天地》上继续写长篇,又披露张爱玲的爱人胡兰成先生的新作《张爱玲与左派》,我们读后的印象,觉得胡君还是写一点这类作品有趣多了,轻松多了,着实比他的大品文高明。有人说笑话,想写一篇《胡张结婚与中国之命运》想投稿大公周刊或大楚报,不知老友汪馥泉先生(大公编者)听了,要否一作鸬鹚笑呢?(《大上海报》)
  

三、关于《倾城之恋》(1)
张爱玲登台演戏
  徒蒙
  张爱玲一向是登龙有术,非但很快戴上一个女作家的头衔,使人注意,目前又积极的把自己的小说改编为剧本,在舞台上演出,一方面可以捞进一票,另一方面也是“名气”更响亮,除了《倾城之恋》已经交“大中”演出外,又着手于《金锁记》,看样子,她近年来所写的几个短篇小说,一一要改成话剧,或设法拍摄电影的。
  剧本能获得上演,还不算数,她在《倾城之恋》竟有意思在台上露脸一下,起初大家还以为她说着开玩笑,不料她却一本正经的去和导演朱端钧商量,此事当然是十拿九稳的,凭她上舞台,或许有些小噱头,这等于她出版的单行本上刊“玉照”一样,同样是个“噱头”而已。
  “大中”在“兰心”三楼排戏,张爱玲天天驾临,她差不多是一个“监制人”的模样,在那排戏室的外面,挂有一块“谢绝参观”的牌子,这与她也许多少有些关联吧!(《海报》)
  《倾城之恋》上舞台
  张爱玲的小说有人说好,也有人说“没啥道理”,毁誉均有。但假使粗粗的加以统计,则还是誉过于毁的,无论在口头上,或报章上。而她的辞藻的瑰丽,驾驶文学技巧的熟练,更几乎是被一致承认的。
  《倾城之恋》也许可说是她所写小说中最富有传奇性,最罗曼蒂克的。她自己大概也很爱这一篇,所以特别将它编成了剧本,作为她从小说的领域,打进戏剧园地的第一炮。
  剧本据说写好已很久,大中剧艺公司成立,万象编者柯灵竭力向大中当局推荐,以该剧作为大中与观众相见的第一个戏。
  现在,戏已决定于本月十六日起,在新光上演了。曾经倾倒于这位年来突起,有压倒同侪须眉之势的女作家的读者,想必都会是这个戏的观众。
  据作者的自白,这篇小说,——也可以说是这出戏,可能有三种读者(观众)喜欢:一、年轻的少女,因为男主角范柳原是她们理想中的英雄:富有、漂亮洋派。二、年纪较大的女人,因为女主角的年龄一反过去的成例,白流苏已是个快成三十岁的女人了。三、 一般的小市民阶级:因为有兴趣于男女主角之是否贤奸后婚,抑或是大半读者尤其是始乱终弃。
  究竟对不对呢?这得问《倾城之恋》的读者和观众自己了。(《上海影坛》一月剧讯  第二卷第二期。)
  张爱玲不演《倾城之恋》
  裁云
  张爱玲将《倾城之恋》小说改编为舞台剧,将有大中剧团在新光大剧院上演,这几天正在积极排戏。
  外间盛传张爱玲将亲自登台,报纸上亦有此项记载,这一个谣言的传播,未免太挖苦了张爱玲一点,因为在排戏的时候,张爱玲由于关心自己的剧作,偶尔莅临参观则有之,参加演出则张爱玲并非愚蠢的人 ,她怎么肯?仅仅是安分的从事写作,已经给人家当作开玩笑的目标,何况登台!
  《倾城之恋》的女主角,一个是陆露明,另一个是罗兰,其中并没有张爱玲。
  还有关于“谢绝参观”的挡驾牌,大郎先生前天在报纸上写过一篇文字,其实我们稍微用一点理智推测,也可以知道它的可能性或许并不如此,正如有人说方沛霖排跑周旋的寝室而与什么人发生冲突,同样的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周旋家里是有会客室的,别人绝不会贸贸然闯入她的卧室中去。)(《力报》)

三、关于《倾城之恋》(2)
关于《倾城之恋》
  云郎
  在他报上所记《见一见张爱玲》的文字发表的当天,碰着沈淇兄,他说:你怎么也会当“谢绝参观”真有那么一回事的?我方始明白这是大中的宣传政策,而我竟误以为是了,后来本报上又有一节文字时说张爱玲不演倾城之恋,里面也提到了我的误解,但是这位执笔的先生,更误解我是以为张爱玲要现身说法,演出她自己的杰构。
  按我的原文,并不曾说张小姐要演戏,我只以为倾城之恋是张小姐的原著,现在剧团将她改编为舞台剧,那么在排戏的时候,原作人是作与在旁参加意见的,又以为张小姐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所以挂出谢绝参观的牌子,也是情理中事,不料发生了许多缠夹,于是多了那么些废话,但说来说去,反正都替舞台上的倾城之恋,尽了义务宣传,大中的主持人是周剑云先生,是我们的老友,这些笔墨,都不能算是浪费的。(《力报》)
  “大中”新闻:倾城之恋的演员
  一青
  《倾城之恋》的阵容经导演朱端钧几次的修正,至昨日止,全部确定,并可公开发表,计舒适的范柳原,罗兰丁芝的白流苏,韦伟徐天任的徐太太,廖凡的徐先生,端木兰心的三奶奶,欧阳莉莉的金蝉,陈婉若的七小姐,海涛的印度交际花等,也可算“堂堂”的了。
  同时胡道厌倦戏剧游击化的生活后,经朱端钧介绍,正式加入“大中”,在《甜甜蜜蜜》导演后,先担任《倾城之恋》的舞台监督一职,并导演“大中”报告之一的《天字第一号》。
  《倾城之恋》决定十六日在新光大剧院献演,以日场作第一场,也可算是特创一格。(《海报》)
  《倾城之恋》将上演
  君多
  “新光”内外,业已焕然一新,门首四个《倾城之恋》的立体大字,颇引起路人的注目,另有一番新的感觉。
  发电机也装妥,灯光可运用自如,电力不虑匮乏,当无中途停演之弊。
  闻“大中”之对“新光”,所以一切认真从事,一方面预备经常演出,另一方面则恐将来话剧院一多,也足与之竞争,而始终使人感到它是一个最合乎理想的话剧院。
  有人说:张爱玲《倾城之恋》排戏,有些像“监制”派头,其实,她不会参与什么意见,只是一种爱护与关心自己作品的态度而已。
  日来《倾城之恋》排练紧张,演员都就近用餐,以资便捷,导演朱端钧口讲指划,有一气呵成之概。
  据可靠消息,《倾城之恋》将在十六日晚场作首次献演,届时当有一番“倾城来观”之盛。(《东方日报》)
  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
  张爱玲
  《倾城之恋》因为是一年前所写的,现在看看,看出许多毛病来,但也许不是一般的批评认为是毛病的地方。
  《倾城之恋》似乎很普通的被喜欢,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报仇罢?旧式家庭里地位低的,年青人,寄人篱下的亲族,都觉得流苏的“得意缘”,间接给他们出了一口气。年纪大一点的女人也高兴,因为向来中国故事里的美女总是二八佳人,二九年华,而流苏已经近三十了。同时,一班少女在范柳原里找到她们的理想丈夫,豪富,聪明,漂亮,外国派。而普通的读者最感到兴趣的恐怕是这一点,书中人还是先奸后娶呢?还是始乱终弃?先结婚,或者是始终很斯文,这两个可能性在这里是不可能的,因为太使人失望。

三、关于《倾城之恋》(3)
我并没有怪读者的意思,也不怪故事的取材。我的情节向来是归它自己发展,只有处理方面是由我支配。男女主角的个性表现得不够。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与阅历。这仿佛需要说明白的。我从她的观点写这故事,而她始终没有彻底懂得柳原的为人,因此我也用不着十分懂得他。现在想起来,他是因为思想上没有传统的背景,所以年青时候的理想经不起一点摧毁就完结了,终身躲在浪荡浮华的空彀里。在现代中国是在很普通,倒也不一定是华侨。
  写《倾城之恋》,当时的心理我还记得很清楚。除了我所要表现的那苍凉的人生的情义,此外我要人家要什么有什么,华美的罗曼斯,对白,颜色,诗意,连“意义”都给预备下了:(就像要堵住人的嘴)艰苦的环境中应有的自觉……
  我讨厌这些顾忌,但《倾城之恋》我想还是不坏的,是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结局的积极性彷徨很可疑,这我在《自己的文章》里试着加以解释了!
  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海报》)
  谈小说改编剧本
  白文
  去年我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了一篇小说,里面并无什么深奥的哲学,也无什么矫揉造之处,作者以华丽的辞藻与流畅的字句,告诉了我们一个曲折风趣的故事,使我挺高兴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经一个朋友的提醒,我才注意到风格的新颖,实已打破了那些被人唱油的调子,我是一向对那些吧艺术弄成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