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 日拂晓,新5 军主力尚未与右、中两路打通联系,即被东北民主联军合围于
公主屯及其西南地区。
    新5 军被合围后,军长陈琳达急电求救。陈诚令其改取守势,在原地固守三天,
以吸引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同时令右。中两路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西增
援,解放军第l。第4 、第10纵队阻敌于公主屯以东10余公里的辽河两岸。
    5 日下午,东北民主联军第3 纵队从南面,第7 纵队从西和西南,第2 、第6 
纵队从西北和北面,对新5 军展开进攻。激战一夜,将其压缩于公主屯、王道屯、
文家台、黄家山等狭小地域内。
    与此同时,阻援部队与援敌展开激战。此时正值严寒天气,气温最低达零下40
摄氏度。夜间部队在野外行军作战,伸出手来几分钟就冻得麻木,难以屈伸了,湿
手摸枪常被粘掉一层皮,即使穿大衣,棉鞋戴棉手套,在冰雪工事中隐蔽几十分钟,
也会冻得爬不起来。干部、战士在没膝深的雪中行军。作战,冻伤的人很多。在阻
击战斗中,指战员爬冰卧雪、忍受饥饿,顽强抗击了敌飞机、坦克、大炮的连续轰
击,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少数阵地虽几次易手,但援敌始终未能前进,共歼国民党
军4000余人,保证了公主屯围歼战的胜利。
    6 日凌晨,我军继续猛攻。陈琳达率残部退守公主屯和黄家山。是令新5 军继
续抵抗,还是令其突围,陈诚犹豫不决,一直到6 日晚,才决心令陈琳达向沈阳突
围,但为时已晚。
    7 日晨,第2 、第7 纵队在炮兵支援下,向公主屯和黄家山总攻。据国民党史
书记载,“七日午前,军长陈琳达中将,亲率第195 师主力,向南突围,不料行至
黄家山以南之艾家屯,又遭匪埋伏截击,增援之国军,亦分别被阻,俱无进展,战
至7 日正午,新五军竟陷于覆没。”
    公主屯一战,我军全歼敌新5 军军部及M 个师,共约2 万余人。
    新5 军被歼后,其他两路援敌不敢恋战,仓惶东退到沈阳、铁岭去了。
            43.挥师南下,连拔三城
    东北国民党军在东北野战军的沉重打击下,一再损兵折将,丢城失地,陷入了
更大的困境。
    新5 军被歼后,吓得陈诚手足无措,星夜发电向蒋介石告急。蒋介石见东北战
场连连失利,十分恼火,于1 月10日亲飞沈阳,召开军事会议,追查失败原因,研
究东北人事安排与作战方针,商讨对策。
    蒋介石派陈诚到东北,意在挽救东北危局,没想到陈诚已黔驴技穷,回天无力。
更令蒋介石伤心的是,新编第5 军在公屯被歼,军长被俘,陈诚非但不承担责任,
反而将责任推到下级军官身上,要惩办第9 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和新编第6 军军长李
涛。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东北朝野,大肆攻洁,“杀陈诚以谢国人”之声不绝于
耳。
    陈诚深知自己抵挡不住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以治病为由请求蒋介石将
他调回南京。蒋介石看到陈诚继续留在东北,只能使局势更糟。这样,更换东北战
场主帅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蒋介石反复考虑,决定将范汉杰及其兵团所属整编第54师由山东调往锦州,并
设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介石回南京后,于1 月12日致电廖耀湘,“惟望吾弟
益加振奋自勉,为各军之模范,须知东北国军乃以弟部为骨干”,故应“有难先当,
有急必援,先人后己。”同时,致电第207 师师长罗友伦:“此次在沈相晤,以时
间匆促,仍未能面询详情”,“尚望益自奋勉,雪耻灭匪,依照昨日会中指示,努
力发扬革命精神,时时以彻底执行命令,誓死达成任务”。蒋介石在一周反省录中
写道:“东北新立屯与沟帮子各要点相继失陷,共匪紧逼锦州,沈阳形势更形孤立,
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20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故发致
各军、师长手书,望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九死一生之志冲出一条血路。”
    1 月17日,国民政府明令设置“东北剿匪总司令部”,特派卫立煌为东北行辕
副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执掌东北军务,东北行辕主任名义上仍由陈诚兼任,
以照顾陈的面子。2 月1 日,“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在沈阳正式成立。郑洞国、范
汉杰、梁华盛、陈铁、孙渡相继任副总司令,赵家骥任参谋长,彭杰如任副参谋长。
5 日,陈诚调回南京。5 月13日,国民政府明令免去陈诚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
等各职。
    蒋介石决定派卫立煌去东北,是因为卫立煌论资历和声望,能够独挡一面;论
人事关系,像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廖耀湘这些人或是远征军时卫立煌统率过
的,或是过去卫的老部下,更重要的是卫立煌在美国军界获得好评,又刚从美国考
察归来。派卫立煌去东北,再合适不过了。
    当时一般高级将领诚惶诚恐,谈虎色变,对去东北人人视为畏途。卫立煌明知
去东北是跳火坑,但又感于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和蒋答应调兵增援东北,而且表示
“万一战局失利,责任也不能由你来负”,乃同意“先去看看再说吧!”
    卫立煌上任后,一面加紧整肃军政,严令永吉、长春、四平之敌死守坚城,督
促沈阳外围之抚顺。本溪、铁岭、新民。辽阳等据点守军加强防务。一面又对恢复
国民党军在东北的主动权信心不足,准备不得已时放弃永吉、长春,收缩兵力确保
沈阳。
    在此形势下,东野决心继续实施冬季攻势作战方针,开始第二阶段作战。除以
一部包围法库、阜新外,进兵辽南,夺取辽阳、鞍山、营口,主力进至沈阳以南地
区打援。首先攻取沈阳的南大门辽阳,拦腰斩断中长路,切断鞍山、营口国民党守
军向沈阳的退路,然后逐次消灭之。攻打辽阳的任务交给了想啃硬骨头的第4 纵队
和6 纵,总兵力约5 万余人。
    1 月31日,在第4 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指挥下,东北野战军第4 、
第6 纵队以5 倍的兵力完成对辽阳守军的包围。
    辽阳城,位于沈阳以南的中长铁路线上,是拱卫沈阳的重要据点。守军为新5 
军暂编第54师及“剿总”司令部、第52军、新6 军的部分留守人员,连同铁路警察
共约1。1 万余人,依托坚固城墙、外壕和城内重要街口地堡工事坚守待援。守军自
称为“铁打的辽阳”。
    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5 日傍晚,4 纵和6 纵领导联名向各参战部队发出
6 日晨发起总攻的命令。
    2 月6 日7 时许,围城部队对辽阳城内守军发起总攻。总攻先在主突方向高丽
门打响。8 时半城墙被突破,4 纵队三个师像潮水般涌进古城。10时,6 纵队两个
师也从西边突人城内。由于缺乏坚固的纵深防御配置,在解放军五个师的强大突击
面前,国民党守军很快陷入混乱状态,真是兵败如山倒,纷纷缴枪投降。战至下午
15时30分,战斗胜利结束,全歼守军1 万余人。
    眼看着辽阳守军被歼,卫立煌虽在沈阳地区握有20万兵力,但惧怕出援遭歼,
踌躇徘徊,未敢轻动。
    辽阳被攻克后,鞍山、营口完全从“沈阳防卫体系”中分割出来了。守军十分
惊恐、动摇,欲撤无路,欲逃不能,进退维谷,只好依城固守,等待援军。
    为扩大战果,林彪、罗荣桓决定乘胜实施第二步计划,继续南进,夺取鞍山。
遂令4 纵、6 纵及所属的炮兵迅速南移,于2 月12日与原监视鞍山之敌的辽南独立
一师一起,完成了对鞍山的包围。
    鞍山守敌是第25师等部共1。3 万余人。鞍山与古城辽阳不同,是一座易守难攻
的现代化城市。其布局不规则,现代建筑物较多,四面环山,地形较为复杂,日本
时期就曾构筑了许多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国民党占领后,又在市郊的制高点、
制钢所和市中心广场等地,加筑了大量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并沿市区加修圩墙、
壕沟,附设铁丝网等障碍物,并将神社山筑成能控制全市的核心阵地,形成了一个
点面结合的坚固、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
    根据守军防御深长的特点,攻击部队都组织了第3 、第4 梯队,以备用在向市
内发展。
    2 月18日,解放军占领了鞍山外围据点,逼近城下,完成了攻城准备。19日6 
时许发起总攻。各攻击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迅速突破敌防御。6 纵于10时将铁路以
西敌人分割成数块,尔后即向市区猛烈进击;4 纵迅速插入市中心,占领了神社山、
制钢所及东站等要点。经过16个小时的激战,至20日零时战斗结束,全歼守敌1。3 
万余人,著名的“钢都”鞍山获得解放。
    在我围攻鞍山时,沈阳之敌仅以4 个师分别向浑河以西和沈阳以南作了象征性
出援,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东北野战军解放鞍山后,决定继续南下,再夺营口。
    担负此任务的4 纵第10师、第11师和辽南独立第1 师,不顾连续作战疲劳,轻
装奔袭,逼近营口。
    解放军在加强军事攻势的同时,发起了政治攻势,对国民党官兵宣传蒋介石在
东北的统治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打是被歼,守是被歼,逃也是被歼。
    2 月25日,营口国民党军第52军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在我军声威震慑和政治
争取下,率部起义,毅然逮捕了第52军中将副军长郑明新、交警第3 部队少将总队
长李安等反动军官,并协助我军歼灭了交警总队等部3000余人。
    至此,解放军在辽南连拔三城,扫清了中长路南段国民党据点,控制了海上要
冲营口。
            44.转兵北上,又克四平
    辽南三捷,使沈阳以南的中长路和营口线被解放军控制,国民党海上运输线被
切断,锦州和沈阳之间的交通亦被完全断绝。在这一情况下,卫立煌不得不进一步
收缩兵力,固守长春、四平、沈阳、锦州等要点城市,等待关内援兵,以图再举。
    此时,蒋介石已深知国民党被迫撤离东北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他担心
的是一旦国民党军撤出,东北我军主力人关,将使华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
所以,他一方面极力进行撤退准备,令沈阳空军机关撤到北平,将驻沈高级军官的
眷属纷纷撤回关内;另一方面又令卫立煌竭力固守据点,延迟时间,消耗我军力量。
    在第二阶段作战期间,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中
央工委的朱德、刘少奇:由于我军连续大打胜仗,蒋军从东北撤退的可能性就将突
然增长,你们应该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因此你们准备于一个月
内完成现地区之作战,而于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战役(包括打几仗),然后进入大
休息,准备应付上述可能的新形势。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
各个歼灭为有利。
    中共中央的指示高瞻远瞩。东北野战军决心利用冰雪尚未解冻,便于机动作战
之机,转兵北上,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彻底切断长春与沈阳国民党军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孤立长春、吉林。2 月25日10时,林彪就下步作战部署报告毛泽东:东北主
力拟于对日起,乘解冻之际迅速渡过辽河,围歼四平之敌并打援。当天24时,毛泽
东回电:“完全同意二十五日十时电的部署计划。”
    为实现这一作战目的,林彪、罗荣桓进行了周密的作战部署,决定以1 纵、3 
纵、7 纵、独立第二师及东北炮司的主力8 个炮兵营的绝对优势攻打四平,由一纵
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负责统一指挥。
    同时,命令独立第5 师迅速进到四平以北,防敌向长春突围,并派出一部分兵
力袭击四平机场,断敌空援。为确保夺取四平的胜利,以2 纵、6 纵、8 纵、10纵
和独4 师、辽东李红光支队进至昌图、开原地区,准备阻击由沈阳出援之敌。以9 
纵活动于锦沈铁路线上,4 纵由营口地区向本溪前进,牵制敌人。以独立第6 、第
7 、第8 、第9 师进逼吉林、长春、监视并钳制两城之敌;独立第10师进至长春以
南,阻击长春之敌南援。
    预定的作战方案是:在我发起对四平总攻前,如果沈阳之敌北援,以打援为主
;反之,则以打点为主。
    四平位于长春、沈阳之间,市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四平城市并不很
大,但它的战略地位却极为重要。它南通沈阳,北连长春,东经海龙至吉林,西经
郑家屯至齐齐哈尔,是南北东西铁路交通的枢纽,是东北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