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荣归-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与晟郎才下了棋,回寝殿时见阿娘外灯未暗。”李奕温声说道。
王淑妃听闻笑问道,“晟儿可回去歇息了。”
李晟优秀,却不如奕儿得圣人宠爱,最难得的是李晟与周围人皆不亲,却独独愿听了奕儿的话。
王淑妃每每想至此,心里便很是欣慰,在这纷繁杂乱的后宫里,为将两位皇子平安带大,她已是费尽了心力,二人如今能互相帮衬,自己便可放心不少。
“晟郎已先回了。”
“奕儿,这个时辰来寻阿娘有何事。”王淑妃见李奕面容虽一如往常的温润,却带了几丝疲倦,遂关心地问道。
“儿无事,不过是想来看看阿娘。”
李奕瞧见桌案上还摆着新鲜果炙,伺候煮茶的婢子亦立于下首听候差使,故颇为诧异,“阿娘还不准备了歇息么。”
“还不困了。”王淑妃淡淡地笑了笑,素手轻拢高髻,“若不是此时辰还未歇息,奕儿如何会进来看了阿娘。”
李奕自然知晓,阿娘等的不是自己。
阿娘估摸是知道了圣人还在御书房里看奏折。如今圣人多是去韩德妃与徐昭仪的寝殿,阿娘只能默默地去打听些消息。在圣人还未确定了去哪一处时,心甘情愿地等着。
王淑妃早瞧出了李奕心神不宁,如今李奕与李晟的一举一动,是会有人如实禀报了她的。
王淑妃命女史遣退了茶奴与在殿中伺候的二等宫婢。单留下了心腹在身旁,眼里的柔软慢慢褪去,语重心长地对李奕说道,“奕儿,心里若是有了牵挂,就会被绊住手脚,倘若真的忘不了,要么收为己用,要么就毁了吧。”
声音平淡无一丝波澜,要毁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不过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听言。李奕沉下脸,不再似以往笑得和煦如春风,嘴角漾着几分苦涩。
王淑妃知晓奕儿是一直压抑着自己心性的。分明比太子和二皇子出色,却不能在圣人面前更多的表现自己。
带着面具过活,是不可能潇洒恣意的,忍一时,是为了谋一世。
王淑妃虽也心疼,但生在皇家,享受了锦衣华服,自然也该付出些代价,“奕儿,如今你同晟儿虽已长大。可羽翼依旧不丰,莫要叫旁事分了心神,因小失大。初始或许会有不舍和遗憾,可到了事成之后,你便会明白当下的决定是多么正确了。”
蓬莱殿里点着淡淡的安息香,王淑妃吩咐宫婢去盛了本为圣人准备的安神汤,冷笑了一声,“今日韩德妃又来了蓬莱殿。”
韩德妃是禹国公胞妹,是韩大娘子的姑母。
“韩德妃占着如今年轻得圣人宠爱,倒是趾高气扬的,认为她那宝贝侄女与我们做了三皇子妃,是抬举了我们,真真是可笑。”
韩大娘子资质平庸,若真嫁于奕儿,除了她那位高权重的阿爷,其余的是帮不了奕儿一分一毫,故王淑妃一直端着不肯接韩德妃替她侄女抛的花球,她在等韩家承诺更大的筹码。
“儿听凭母妃吩咐。”李奕面色颓然。
王淑妃会意一笑,奕儿自然看不上那韩大娘子,不论才情或容貌,都不配母仪天下一词,只是韩大娘子身后,有奕儿需要的。
……
这日黎国公府西苑正考虑了,拜访陈老夫人时需要带的伴手礼,陈家是世家大族,自是什么也不缺的。
前些日子甄氏带着婵娘与瑶娘拜访温老夫人时,是带了金珐琅九桃香炉、迦南香木嵌金福字数珠手串,以及一套溢彩画琉璃杯盏,很合温老夫人心意。
甄氏与温菡和温荣的分别是赤金嵌宝蜻蜓簪和赤金嵌宝累丝如意簪,倒是不偏不倚,二房董氏瞧了也高兴。
见阿娘发愁伴手礼一事,温荣笑着提议道,“阿娘,不如送那秦国降真塔香、薄胎铜海纹底青瓷、还有那套白玉点翠笔砚。”
降真塔香治愈伤痕的功效神奇,海纹底青瓷虽不名贵,却难得的清雅大气,笔砚素来得书香门第珍视,以此做伴手礼再好不过了。
林氏听了很是满意,忙吩咐了婢子去准备起来。
申时末刻,温世珩命婢子叫了轩郎、温荣、温茹一道用晚膳,陈家是书香世家,非常看中教养与礼数,温世珩是要叮嘱了几个孩子明日该注意些什么。
只是温景轩温文儒雅,温荣得体大方,温茹年纪尚幼,长辈自是会宽容些,令温世珩不免觉得自己的担忧颇为多余。
一家人正待要用晚膳,彩云进屋向温世珩和林氏通报道,“阿郎、夫人,遗风苑老夫人派了人过来。”
“请进来说话。”温世珩猛地打起了精神。
来人是谢氏身边伺候的汀兰,汀兰福身向温世珩等人问了好。
温世珩颌首问道,“不知伯母有何吩咐。”
汀兰所着衫裙不如国公府里婢子来得鲜亮,可在遗风苑老夫人身旁伺候多时,比起国公府里的婢子要沉稳了许多,“我们老夫人收到了陈老夫人的帖子,可老夫人身子不便,故无法亲自前往,想烦请三夫人帮忙将老夫人准备的伴手礼,一道送于陈老夫人了,只不知三夫人是否方便。”
“哪里有什么不方便的,请伯母放心便是。”林氏听言大长房老夫人要自己帮忙带了礼物。颇有几分受宠若惊。
汀兰福身向林氏笑道,“便有劳三夫人了。”
说罢命婢子将四扇明暗双面绣梅兰竹菊的小巧紫檀画屏搬了进来,每一扇画屏上还有用真体提的诗句。
温荣看着精巧的画屏心下欢喜,伯祖母的这份礼才是真真的符合书香门第的心意。
而伯祖母请阿娘帮忙带了这珍贵的伴手礼。亦是在明白地告诉旁人,如今她是信任与倚靠国公府三房的,与她有关的事,可同三房直接说去。
见林氏命婢子小心地捧走了画屏,汀兰才又笑着吩咐婢子取出了莲花糕与百朝露。
莲花糕是前两日温荣去遗风苑里陪伯祖母说话时尝到的,比起一般的糕点要多上几分清香,温荣尝了喜欢,便向伯祖母讨了,可惜那日并未多做,今日汀兰至国公府送画屏。遂将温荣喜欢的吃食一道带了过来。
如今伯母对温荣的宠爱。都要令温世珩嫉妒了。每每温荣去了遗风苑回来,总是带了满手的吃食。
伯母似是担心黎国公府饿着了她的宝贝侄孙女了。
温荣亲自上前欢喜接下,并请汀兰帮忙转告了伯祖母。后日若无事,会再去探望了伯祖母。
“你这孩子,往后不许再向伯祖母讨要吃的了,伯祖母年纪大了,那经得起你这样折腾。”林氏将温荣拉了回来,不满地说道。
虽然温荣与大长房老夫人关系亲近,可频繁打扰了老夫人清净,也不好了。
“不妨事的,我们老夫人天天都盼着娘子过去呢。”汀兰见状忙笑着说道。
温世珩又问了老夫人身体安好后,汀兰见无事便告辞回遗风苑了。
……
用过了晚膳。温世珩吩咐婢子摆了茶果在外间,一家人难得地坐在一处说话。
不一会,轩郎带着茹娘去识字,温世珩才轻叹道,“朝中已有御史台巡按去洛阳了。”
林氏不知其中厉害关系,反心下欢喜,与温世珩安慰道,“夫郎可不用担心了,待巡按去了洛阳府,查实便知陈知府是清白的。”
温世珩蹙眉看了林氏一眼,虽不耐,但也未多言,本想听听荣娘的意思,不想荣娘却是沉默不语。
温世珩心实实的一沉,难不成这事真就没有了希望,陈知府被定罪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么。温世珩思及好友,心下不甘,暗暗下了决定,明日参朝日,定要将早已写好的奏折呈上去。
温荣抬眼对上了温世珩的目光,温世珩心虚的慌忙将眼摆开了去,心下却觉得可笑,如何会怕了自己的女儿。
“阿爷,除了替陈知府喊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帮的么。”荣娘镇静地问道,既然早已经猜到了洛阳陈知府此次是在劫难逃,那么听到御史巡按下洛阳的消息,便也没什么可惊慌和诧异的。
温世珩能听出温荣的话外音,除了为陈知府喊冤,别的任何忙都可以帮。
温荣看着阿爷,神情里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知府不过是朝中太子与二皇子两派争权的牺牲者罢了。
漫不说那些偏帮太子的两朝重臣了,便是大伯父黎国公都不肯站出来说话。
既然陈知府成了太子等人的弃子,阿爷又如何去自讨了没趣。与其同时牺牲两家人,不如好好帮衬陈知府的家眷,更何况陈知府最多不过是被罢官流放,并无性命之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来日方长,从长计议了才是真的。
温荣趁阿娘去厨里吩咐点心时,细细的将这些道理说与了阿爷听。还有那陈知府是陈老夫人的嫡次子,陈老夫人对陈知府的担心不会在阿爷之下,陈府都没有动作了,阿爷又是在着什么急呢。
待温荣说完,温世珩早已是目瞪口呆……
ps:
看在麦子半夜码字的份上,打滚滚求粉红和订阅~
推荐好姐妹的书,《逆水求仙》,简介:作者说,一世太短,想在书里多活几世。不疯魔,不成活,顺则人,逆则仙。

☆、第七十三章 丹庭文佩满

温世珩是真真未想到陈知府不过是太子的弃子。
温世珩拍了拍脑袋,可不是,陈知府人虽在陪都洛阳,看似与太子无瓜葛,可陈家却是世代皆有人在朝为官的。
林氏带着捧了新鲜果露的婢子向房里走来。
温荣认真地望着温世珩说道,“阿爷,如今权臣都是在权衡利弊,我们更不该自不量力了。”
温世珩知道温荣聪慧,可再聪明也是居于闺房的女娘,朝臣之事,虽不能说温荣已看得十分透彻,但也**不离十了。
温世珩诧异的低声问道,“荣娘是如何知晓太子与二皇子争权一事的。”
“自古皇储多纷争,萧墙之乱任何朝代都有,不说那庙堂之上宫墙之内,便是普通人家里,还有为了家产而争吵上官衙的呢。”温荣不在意地笑道,可心下却有几分凄凉,权争与己是再熟悉不过的,只是前世的自己是后宫权争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并非是愚蠢,而是过于自大,过于相信了李奕……
温荣见阿爷面上依旧无法释然,遂又说道,“阿爷其实也早看出了背后的利弊纠葛,只是救友心切,不免乱了阵脚。这些时日儿常去陪伴伯祖母,从伯祖母那也略微知道了些朝中之事。儿虽担心陈府娘子,但更担心阿爷安危,故儿只做了旁观者,旁观者清,这才能清醒地顺藤摸瓜理出头绪。如今阿爷自是该帮的帮,不该帮的就先放一放。以后再帮。”
温世珩点了点头,伯母确实也与自己分析过其中利害关系,只是荣娘说到了心坎里,伯母单劝自己不要帮。而荣娘是说要帮,可帮什么,何时帮,都该好好思量。
仔细想来,荣娘所言有道理。
“阿爷不会莽撞行事的。”温世珩与温荣笑道,手心里的汗渐渐收了,人也冷静了许多,一会要修一封书信与陈知府,奏折要递,但奏折要重新写过。
温世珩端起林氏递过来的果露。连连吃了两碗。
……
第二日林氏起了个大早。自回盛京。这还是头一次带了孩子一道去参加正式筵席,对方虽非皇亲贵戚,却也是极得尊敬的世家。
林氏多多少少有几分紧张。生怕哪里做得不周全,有损珩郎和黎国公府的颜面。
今日温荣乖乖地照阿娘吩咐,穿了杏黄织金藕丝束腰郁金裙,百合髻上簪累丝嵌宝金盏花簪。
而温景轩得了两位皇子与林家大郎的指教后,骑射功夫有了长足进步,一身天青蓝银边绫纱长袍,腰上是绣重环纹嵌玉腰带,稳稳地骑在高头绿耳上,气度从容。
温荣调皮地将马车帘子撩开了一丝缝,拉阿娘一道看轩郎骑马的英姿。
林氏不禁笑了。“轩郎回盛京后真是长大了许多。”
轩郎原先在杭州郡骑马时,不论马是大还是小,马速是快还是慢,总是上身前倾、半趴在了马上的,如今挺起了脊梁,不再只是弱质书生了。
到了陈府门前停下,迎客的婢子、妈妈忙上前放下脚踏,将林氏、温荣、温茹搀扶了下来。
温景轩将马辔交予陈府小厮,吩咐了随行仆僮一道过去马厩好生照料了绿耳。
陈家今日大办宴席,夫人、姑嫂照应女客,而温景轩等郎君则由小厮引了去前院看鼓乐。
陈府不似赵府那般处处摆设装饰都透着奢华贵气,院子里用凤尾竹拦起做成栅栏,竹林中三两亭台花丛,门楣石壁处的题字挺拔硬气。
陈大夫人听闻温三夫人携家眷来了,笑着出花厅接迎。
陈大夫人和林氏亦算是京中旧时,虽交情不深,可多年不见,如今再聚头,免不了唏嘘感慨一番白驹过隙,时过境迁……
“这两位定是温四娘子与温五娘子了。”陈大夫人目光在温荣身上停留了片刻,再满是惊喜地看向林氏。
林氏笑道,“是小女了。”
陈大夫人只得一子,倒是妾室生了几房女娘,庶出的上不了台面,陈大夫人更不会有闲情善心去过继庶出女娘。
故陈大夫人在外没少抱怨身边缺个贴心的人儿……
见到温荣与温茹如此乖巧的女娘理所当然的满面惊喜。
陈大夫人羡慕地向林氏说道,“荣娘与茹娘都是水葱似的人物,水灵又漂亮,将来定是有福气的。”
长辈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