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1-94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1-947-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若蒋氏说这是她和连继祖要做的,那么张氏就能以长辈的身份挑剔、斥责她。

    “我爷也太客气了。这事真的不用。”连蔓儿就笑道。

    “四婶,大爷因为这个事,回去没少挨斥挞。这回。四婶要不接这个钱,我们回去了,老太爷和大老爷都饶不了大爷,就是我,到时候也不好交代。”眼见着抬出连老爷子和连守仁来也不管用,蒋氏就越发殷勤了。“四婶,就当是你心疼侄子、侄媳妇吧。”

    这是用她们小夫妻的脸来求张氏。

    张氏对待晚辈。历来心软、好说话。蒋氏又是连家第一有脸面的。张氏以往对蒋氏更是没的说,就是不给连继祖面子,也得给蒋氏这个面子。

    不过,太仓发生了那一系列的事情,让张氏对蒋氏的看法有了改变。

    张氏现在不喜欢。而且有些防备蒋氏了。

    不过张氏面奶,即便是不喜、防备蒋氏,听蒋氏这样软语哀求,她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硬着心肠不答应,要她爽利地拒绝,就难了。

    面奶,是三十里营子这里的乡村土语,大概的意思就是腼腆,面嫩。

    “这是咋话说的那。”张氏就为难地道。

    “娘。我大嫂这么求你,那这钱你就收下吧。”连蔓儿在旁见了,就笑着道。

    “啊?”张氏就看了一眼连蔓儿,见连蔓儿冲她点头,虽然心中不解,不过还是依着连蔓儿的意思。将钱收了下来。

    “看你说的,好像我不收这钱就咋地了。那行,这钱我就收下了。”张氏道。

    蒋氏见张氏收了钱,似乎松了一口气。

    张氏虽然收了钱,却决口不提还连继祖画押的字据的事。

    蒋氏等了半天,只得再次开口。

    “四婶,那个字据?”蒋氏提醒张氏。

    “啥字据?”张氏得到连蔓儿的示意,就故意装傻道。

    “就是蔓儿给大爷拿钱,让大爷按了手印的那个字据。”蒋氏只好说道。

    “啊……”张氏做恍然状。

    “大嫂,你说那个条子啊。”连蔓儿就将话头接了过去,笑着道,“那就是跟我继祖哥开个玩笑,过后我都不知道扔哪去了,娘,是不是你拿去引火了?”

    连蔓儿故意问张氏。

    “都过了好些天了,我哪记得啊。蔓儿,你咋不小心点儿那?”张氏就道。

    “也没想着让我继祖哥还钱啥的,留着那个又啥用,我就没咋上心。”连蔓儿就笑着道。

    “那……那个字据,现在是在还是不在了?”蒋氏眼神暗了一暗,就追问道。

    “这个,还真说不清楚。”连蔓儿就从张氏手里接过那个钱袋,“大嫂,要不你在这等一会,我回屋里去找找。”

    蒋氏能说什么,只能点头。

    连蔓儿就提着钱袋,回后院了。

    回到屋子里,连蔓儿就将钱袋里的钱倒出来,数了数,放进了钱匣子里,然后洗了手,她就抓了一把大枣,又拿了一卷书,翻到昨天看到的那一页,一边看书,一边吃大枣。

    等把大枣吃完了,连蔓儿才放下书,慢慢地走回前院来。

    “……没找到。”连蔓儿摊摊手,告诉蒋氏。

    找不到,和不小心丢了,或者已经被毁了,可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这字据以后可能还会被找到,也可能真就找不到了。

    蒋氏是聪明人,她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差别。

    如果连蔓儿说丢了、毁了,以后就算连蔓儿再把字据拿出来,她也有话说。可连蔓儿只说没找到,她能说什么。

    让连蔓儿在去找?

    连蔓儿会答应的,不过结果怕依旧是没找到。

    张氏和连蔓儿两个一开始,就表态说了那字据无足轻重,她要执意强求,就着了相、落了下乘。

    而且,即便她执意强求,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这……”蒋氏就微微皱起了眉头,聪明如她,此刻却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说。

    “大嫂,就这点小事,你回去跟我爷、我大伯一说,把钱还了,保准啥事都没有。……那又不是借据,有啥要紧的。咱们谁跟谁,好好的,有啥可担心的。”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的意思很清楚,那个字据,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只要你们不来招惹我们,那么就不需要我会用那个字据来对付你。

    蒋氏一愣神,随即就明白了连蔓儿的意思。

    四房的人,对他们不放心。今天这个亏,她是吃定了。

    “时候不早了,咱开始做饭吧,我爹他们该回来了。”连蔓儿又笑着道。

    “对,该做饭了。”张氏点头,“继祖媳妇,你不用去了,再把你这身衣裳给沾了。”

    这里的沾,读第三声,是三十里营子的庄户人家,尤其是老年人常说的口头土语,意思是弄脏。

    张氏就和连蔓儿往厨房走。

    “没事,我是晚辈,哪能擎等着吃啊,衣裳啥的,都是小事。”蒋氏脸上陪笑,跟着张氏和连蔓儿出来。

    …………

    很快,连守信一众男丁就从山上回来了,连蔓儿就提了茶壶,去给他们倒茶。刚进门,就见连继祖坐在火盆旁边烤火,正在抱怨。

    “……这屯子可真冷,这一会的工夫,就把我的衣裳给打透了。”

    “山上的风硬。”连守礼撩起眼皮,看了连继祖一眼,说道。

    同样是刚从山上下来,五郎和小七也不比连继祖穿的多,他们的年纪还比连继祖小,却都模样如常,谁也没抱怨。

    “继祖哥喝杯热茶暖暖。”连蔓儿进了屋,给众人倒茶。

    “继祖哥,太仓那边比咱这暖和啊?”给连继祖倒了茶,连蔓儿就问道。

    “那不暖和多了。”连继祖喝了一口茶,舒服地呼出一口气,就拿茶杯暖着手,眉飞色舞地道,“太仓那边冬天过的一点也不受罪,就穿我这一身,一点也不觉得冷。咱这边不行,昨天晚上,烧了好几个柴禾,也就热那么一会,到了后半夜,就给我冻醒了。”

    “那边的水也好。”连继祖又喝了一口茶,说道。

    连蔓儿笑了笑,没说什么。

    太仓她也去过,可没觉得像连继祖说的那么好。四百里地,气温上的差异,不会超过两度。至于水土,连蔓儿反而觉得三十里营子的井水特别甜。

    连继祖觉得太仓好,那完全是因为他在太仓过的是大少爷的日子。

    连蔓儿倒了茶,就从屋里出来,小七也跟了出来。厨房那边人手够了,连蔓儿就和小七一起回后院,去拿些水果来给大家伙吃。

    “山上风大,冻着没?”连蔓儿摸摸小七的包子脸,问道。

    “没,穿的多。”小七摇头,“我才没继祖哥那么矫情那。”

    连蔓儿就抿了嘴笑。

    “……昨天大嫂不是说,咱爷他们都不来,让继祖哥上坟的时候,多磕几个头吗?继祖哥刚才在山上嫌冷,不是咱爹说他,他还不想磕头。爹让他给坟填土,他也不愿意……”

    “他这样不好,咱以后谁都不准学他。”连蔓儿就道。

    “嗯。哥也总跟我说,说要记住继祖哥的教训,不能步了他的后尘。”

    “啥叫步后尘,你知道吗?”连蔓儿笑道。

    “知道,前天哥还给我讲了那。”小七显摆地道。

    …………

    吃过了晌午饭,连继祖就说要走。

    “这都啥时辰了,不是说明天再走吗?”连守信就问。

    连继祖和蒋氏昨天刚到,连守信就问过他们的行程安排,那个时候,连继祖是说住两天再走。

    “太仓那边事还挺多,我回去还得温书。”连继祖就道,“从这走,我们还得去一趟锦阳县城。”

    **********

    送上第一更,求正版订阅,求粉红。

    晚上会有二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七十九章 湖石

    第二更,求正版订阅、粉红票支持。

    ***********

    听连继祖说还要去锦阳县城,连守信就哦了一声。

    “我们临来的时候,老太太嘱咐,让去看看大姑太太。”蒋氏就笑着道。

    “那晚上,是不是就住我花儿姐那了?”连蔓儿问。

    “对,住宋家。”连继祖点头道。

    现在从三十里营子走,晚上正好可以住在宋家。连蔓儿私心觉得连继祖改变行程,是因为在三十里营子住不惯,“昨天后半夜被冻醒了”。

    “大姑奶奶那房子多,我们去了,住了也方便。”蒋氏道,“大姑太太那,我们要住,就太给大姑太太添麻烦了。”

    嫁出门的姑奶奶们的地位,往往昭示着她们的娘在家里的地位。所以,连继祖和蒋氏每次来,都必得到锦阳县城,连兰儿那是必须要去的,连花儿那也不能落下。

    去看连兰儿,肯定得有礼物。去连花儿那,现在应该是不用打秋风了吧。

    连蔓儿想。

    连继祖和蒋氏的行李还在老宅,要回去拿,连守信就打发了长工老张去镇上,帮连继祖他们叫一辆车。

    连继祖和蒋氏走到大门口,又和连守信、张氏一家辞别了一番,就由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陪着往老宅那边去。

    连蔓儿一家人站在大门口,没有立刻回屋。

    眼看着连继祖一行人走到了官道了,连蔓儿正想转身回屋,就看见村口出来两个男人,疾步走到连继祖跟前,弯了腰给连继祖行礼,然后就跟随着连继祖往村里去了。

    “……是老武家那兄弟俩。”连守信就道,“继祖这回来,眼瞅着要种地了,他也没想着下地看看。”

    一家人说着话,就回了屋里。等老张回来。说是连继祖和蒋氏已经坐了车走了,她们也就将这件事情放下了。

    第二天,看见连叶儿,连蔓儿想起昨天的事,就向连叶儿询问。

    “昨天老武家那哥俩去找了继祖哥,都说啥了?”连蔓儿问道。

    “就是拍继祖哥的马屁。可亲香了。”连叶儿道,“还说他们家杀鸡了,要请继祖哥过去吃饭。”

    连蔓儿哦了一声,老武家兄弟这样。也算是有点对待地主东家的意思了。

    “前个晚上,继祖哥他们刚到的那天,他们都来一回了。”连叶儿又道,“那天,就说要请继祖哥去吃饭。继祖哥没答应。”

    “这是害怕了?”连蔓儿笑,因为上次连继祖召了差役来。或许,还有看着连继祖发达了。要多奉承些,沾些好处的念头。

    “他们给继祖哥都磕头了,继祖哥说啥也不去他们家。后来,他们就说今年开春雨水少,又说啥家里老娘病了,媳妇也病了,又欠了债啥的,说种子钱都没了。说的特别可怜,朝继祖哥借钱。”

    果然是要沾好处。而且还不是放长线,是立刻兑现的那种。

    “那继祖哥借给他们没?”连蔓儿就问。

    “继祖哥被他们缠的受不了,给他们扔了俩钱。也不知道是多少。”连叶儿就道,“大嫂挺不高兴的,自己个先上了车,都没跟继祖哥说话。”

    连蔓儿回家,就将这件事跟连守信和张氏说了。

    “继祖那孩子,心肠软。”连守信就道。

    “那家人,沾上了就甩不掉。也不知道老爷子咋就那么稀罕他们。”张氏道。“咱这是一直没给他们好脸。又都知道咱和上房闹的挺僵。要不,也得把咱们给沾上。”

    “人穷这不是毛病。谁没穷过啊。就是他们那人性,我是真看不上。”想了想,张氏又道,“老爷子能给他们好处的时候,他们就巴上来认亲。老爷子日子过穷了,他们就好几年不上门。这不,看上房的日子又过起来了,他们就又这样了。”

    说到连老爷子,几个人不由得又感叹了一番。

    过了清明节,庄户人家纷纷脱下棉衣,换上了夹衣。

    连蔓儿家的鱼塘和荷塘已经挖得了,并和河里引了水。连蔓儿托了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俩,帮她采购鱼苗,这天,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带着人送货来了。

    鱼苗来自沙金塘,用几辆大马车运来的,马车上用绳子固定着大木桶,大木桶里放水,里面就是买来的鱼苗。这几辆马车天没亮就从沙金塘出发,晌午的时候,才到了三十里营子。

    连蔓儿就到鱼塘旁边,看着长工往鱼塘里放鱼苗。

    这次买的鱼苗,有鲤鱼鱼苗八百尾,鲫鱼鱼苗四百尾,白鲢鱼鱼苗四百尾,花鲢鱼鱼苗四百尾,草鱼鱼苗五百尾,桂鱼鱼苗二百尾。

    一共两千七百尾鱼苗,路上略有损失,好在卖主预先估计到了,添了些零头进去,所以最后的数目只多不少。

    看着一尾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