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是谁,谁来继承你的大统?本宫该如何回答他们啊!难道回答说秦王政现在都没有王后,没有太子吗?如此荒谬的答案,你要我如何有脸去见先王啊!立后乃国之根本,这都是本宫没有尽到职责啊……常言道先安内,再攘外!可我大秦却……” 华阳太后声情并茂的擦着眼角的泪水,她这一番言论,虽然语气虚脱,但言语思路却极为清晰。
看着嬴政沉默不语,她继续绝望的叹道:“本宫生则忍受病痛,死则无颜面对嬴氏历代祖宗,这难道都是先王在惩罚我吗……”
这华阳太后一发狠,嬴政也颇为惊慌,连忙跪拜道:“孙儿愚钝,是孙儿不孝,没想到后宫之事竟让太后如此劳神。”
“你母后不在宫中,我日夜操持着这后宫,方才保这后宫相安无事,我一旦撒手而去,这后宫谁来管治?”
“祖母请宽心,孙儿一定将此事提上日程!”
经过她那一番声威并厉,莫能抗之的对话,早已在嬴政面前大大地占据了上风。
“大王既有如此孝心,本宫深慰。” 华阳太后目的明确的感言道。
……
殿外
在华阳太后的寝宫外,徐姚等候着嬴政,看着奴婢们个个神色凝重的忙进忙出,估计这华阳的病情也到了晚期!只是她的身份尴尬,不能随嬴政一同进去,只好在这园中静静的侯着,观望着……
“夫人,早些回宫歇息吧!您几日都没合眼了!”看见黎雅夫人走出殿外,身旁的奴婢们担忧的向黎雅劝道。
“太后病重成这样,实在叫人无法放心离去!”黎雅低声轻叹,她深怕转眼间,华阳就这样离她而去了。
听着这身后的主仆对话,徐姚转身望去,原来是黎雅夫人。
与此同时,黎雅也注意到了眼前的徐姚。
撞见黎雅,徐姚总是有些心虚。她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一种深深的歉意感让她无法直视黎雅投来的目光。她于是慌张的转身,装作没有看见黎雅似的离开这里……的确,这个转身很不优雅,很小家子气。她自己内心也在骂着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躲躲闪闪的。
“阿房——”
这个名字好熟悉!她脑海里怔愣了片刻后方才意识到,原来是在叫她。她几乎都快忘了,这是她在秦宫里的名字。
转过头,她微笑着迎上黎雅的目光。既然这位夫人都查到了她的名字,那自己还躲什么呢?
第六十五章
听闻着黎雅的叫唤,她还是很恭敬的上前施了一礼。
“奴婢参见黎雅夫人!”
可此时的黎雅没有半点言语。徐姚就这样进入她的视线中,静静的端详着徐姚,淡淡的月光正照在她雪白秀美的瓜子脸上,秀美中透着一股灵气,相貌虽然谈不上美丽惊艳,但也清丽绝俗。
徐姚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也正在瞧着她对面的黎雅,仍旧是那样一双温润无比的眼眸,只是那毫无半点血色的脸庞如今更显苍白。
“你在等大王?”黎雅那清亮柔美的声音继续响起。
心头微跳,徐姚默认似的点了点头。
“如若不是华阳太后这次病情严重,我也不会派人去惊扰到大王……”黎雅诚恳的对徐姚解释着,她明白嬴政此次去骊山就是陪同眼前的这位女子。虽然嬴政把她隐藏的很好,但是两年前她们的一次相遇,扶苏当着这女子的面喊出‘娘亲’的称谓时,她就明白这女子与大王的关系非比寻常。只是她消失了两年,再次回到这秦宫内,看见嬴政与她柔情蜜意的幸福场景,黎雅才深深的知道那冷漠的丈夫心中早有所属。这样的男人,要么不爱,一旦爱上了就一发不可收拾。
“太后的病情怎么样了?”徐姚关切的询问道。
黎雅的脸上闪现出疲惫与无奈,“仍不见好转……前几日还能在御花园中有说有笑的,这几日病情一发作,就难以度日。”
回想那天她的确是看到了太后与黎雅,该不会是老太后看见她与嬴政那荒唐的举止,气的旧病复发吧。
“那日在御花园中……我……”她也不知道怎么开口问黎雅。
“我的确看见了你和大王俩人,但为了不让太后生气,我把太后引开了!自始至终太后都没有瞧见你们!”
“谢过夫人!”徐姚感激的回道。黎雅如此权衡轻重,深明大义。她更觉得愧疚万分。
“咳……咳……”此时黎雅本就虚弱的身体在这夜幕中,经不起太多寒风的侵袭,发出了阵阵咳嗽。
上前搀扶着她,“黎雅夫人,你着凉了!”
“我这也是老毛病了!”她身体止不住的咳嗽,面色惨白。
“黎雅——快回宫休息!”身后传来嬴政那低沉的嗓音。
惊讶的回头,望向嬴政的黎雅又欲行礼。
嬴政拍了拍她的肩膀,笑意言道:“再不回宫歇息,太医们就该都往你那儿跑了!”
“臣妾遵命!”黎雅看向嬴政的目光很明亮,那怕是夫君这么简单的几句问候,也让她先前娇弱的体质倍感坚强。
目送着黎雅远去的背影,同作为女人的徐姚,深刻体会到嬴政对那些女子的重要性。在这后宫里,她的确夺走了嬴政全部的爱与关注,虽然她很喜欢黎雅夫人,但爱情的自私让她无从去帮助黎雅,唯一能做的就是劝嬴政常去看看这些有子嗣的夫人……
祈年宫
近日来,宫内上下都忙着华阳太后的病情,太医们都已向嬴政谏言,华阳太后恐时日不多,理应提前着手准备后事。
嬴政双眉紧蹙的思考着华阳那晚与他的谈话,虽然华阳有她的立场,但这后宫无主也的确是个事实。以前一直忙着铲除那些政治势力,的确忽略了后宫的管制,一旦华阳撒手而去,这后宫谁人来接手呢?
此刻徐姚推门而入,看她端着茶水笑意盈盈的走了进来,嬴政的目光定格在她身上。
“嬴政,干嘛这样看着我!”面对嬴政这种审视的目光,让她内心发毛。
“我在看眼前这人,像不像我大秦的王后!”
看着他那严肃的表情,徐姚有些纳闷,但还是玩笑的回道:“大王,那您觉得我像吗?”
低叹一声,他无奈的回道:“不太像!……”
这人真是无聊,这不是明摆的在损她吗?虽然她不稀罕当什么王后,但是被嬴政这样上下打量着,否定着,还真是影响她刚才的好心情。
“那大王有心仪的人选没有呢?”她在一旁酸溜溜的问着。
“放眼这后宫,的确没有适合的人选。这些时日寡人到是想起了苏儿的生母——郑妃,太可惜了……”嬴政怀念的叹道。
一提到扶苏的生母郑妃,徐姚心中惋惜不已。若她还在世,这个后位一定是她的!她的大方得体,聪明事故,处处都显现的无懈可击。可是政治的利益,家族的命运,却让她沦落到含冤自缢的下场。
“嬴政,你打算立后了吗?”听闻他今日的言语,难道他在思考立后事宜。
“此事已交由大臣们去朝议了!”
原来君王立后这么麻烦,还需要大臣们商议,“大王不能定夺吗?”她疑惑道。
“人选最终还是由本王来决定!”其实嬴政对此事还是很慎重的,并非一味的要立他心爱的女子,而是一直在寻找适合的理想人选来辅助他,并能母仪天下。
她突然思索的回忆着以前学过的历史,嬴政的王后到底是谁,怎么脑海一片空白呢?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也不清楚是历史没记载,还是她当时没注意,总之她无法再回去翻阅历史书籍。看着这事态的进展,估计人选也快敲定了!
自顾耸了耸肩,她没有继续这话题。立后也是国家大事,她还是少插嘴为妙。
看着她的沉默,嬴政试探道:“怎么,我的姚儿不高兴了!”
“我才没那么小肚鸡肠呢,再说我也不适合做你的王后!在你旁边做朵小花也就够了,乐得自在!”她坦然的回道。
嬴政欣慰的点了点头:“你的确不适合,要是你做王后,还得再历练几年!”他深知徐姚的个性,既任性又沉不住气。
“那是!——”她娇嗲的回道。“最好选个心肠善良的王后,要不然长期陪伴在你身边的我,定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的!”她在燕国时算是领教了那后宫争斗的险恶。
一把揽住这柔美的佳人,嬴政抑制不住的爽朗笑道:“放心,这秦宫里没人改动你!寡人选出来的王后当然会是品行端正,容忍大度的女子!”
“目前大臣们呼声最高的,还是楚国公主黎雅!”嬴政自顾言道。
“黎雅?”她又想起了那双柔和的眸子与那种淡定的气质,“她挺好的,我很喜欢!”
嬴政意味深长的看着徐姚,套了半天她的口风,看来她也赞成立楚国夫人黎雅。
华阳太后寝宫
数月后,随着太后的病危,华阳太后的寝宫里,太医们跪满了一地。
“大王,太后怕是过不了今日了!……”
嬴政听完这太医的汇报,神色凝重的步入室内。
凤榻上,那晦暗深陷的脸庞,嘴角一直在抽搐着。手中紧紧的拽着黎雅的衣袖。直到嬴政的出现,才让她定格的眼瞳终于有了动静,涩涩的闪动了几下,焕发出期许的光芒。她转而抚上嬴政的手臂,艰难的说道:“大王,立后之事,大臣们商议的如何了?”几位老臣早已受她所托,为黎雅谏言。
“立后之事请祖母放心,孙儿已经定下了人选!”反握住老太后的手,嬴政安抚着。转身看了一眼病榻旁那跪地哀痛的黎雅,嬴政继续对太后言道:“寡人主意已定,立黎雅为后!”
华阳双眼微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终于在她断气之前,听到了这多年来最想听到的圣旨……
可是黎雅听闻嬴政的一番旨意,并没有显现出惊喜。她一直无心这后位之争,可如今太后却把她送到了风口浪尖上。
……
“太后!太后——”随着几位太医此起彼伏的磕头动作。华阳终于走完了她荣华的一生。
“大王,臣妾有一事相求!”黎雅俯地而跪,向嬴政哭诉道。
见黎雅这悲痛的表情,嬴政上前搀扶她起身。“黎雅,你要节哀!待太后丧事办完,寡人正式册封你为我大秦的王后。”
她哭诉着摇头:“大王的恩德臣妾感激不尽,只求大王恩准臣妾为太后守孝一年!”她仍然跪地不起。
“你……”嬴政感叹道:“想你有如此孝心,寡人理当成全与你,快快起来!”
“一年之后,寡人为你举行册封大典!——”
第六十六章
明月皎洁如霜,好风凉爽如水。秋天就这样悄然的到来……
三更时分,那沉沉的鼓声振荡,铿然有力,把最近一向浅眠的徐姚惊醒。抬眼向案边望去,孤灯下的嬴政居然还在看阅竹简。她披上外衣起身,轻步走至他案边。他那专注阅读的神情,丝毫没理会她的存在。
“入夜以深,还不休息吗?”她睡眼惺忪的说着。每晚不是批阅奏章就是看阅书籍,如此勤奋,真担心嬴政这超负荷的脑力,会让他更快的衰老。
这案桌上的卷卷竹简,那隶书字体而著的《韩非子》顿时让徐姚眼前一亮。嬴政原来又再看这部著作,他似乎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韩非,他是韩国王室的公子吧!”她还是知道这部哲学著作的。韩非当初因在自己的祖国(韩国)不受重用,才跑到秦国。为博取秦王的赏识,积极献计献策,大扬改革之道。
嬴政微微点头。
“他写的法家思想太苛刻了!”徐姚在旁随口言道。毕竟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还是儒家思想。
“一派胡言——”嬴政斜睨了她一眼,继而言道:“国家图治,要求君主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赏重而信,刑重而必。”
看来嬴政很赞同韩非的理论,这以刑止刑的思想,强调严刑重罚的制度,的确在秦国,将来在他与李斯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