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6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采取地面行动也不大现实,即中国在危地马拉投入的地面部队很有限,而且临时政府的国防军已经组建,并且承担了很多地面作战任务,而任何人都不会指望这支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军队,能够在短期内攻占佩腾省,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临时政府的国防军根本就不是政府军的对手。
    如此一来,中**队就需要寻找其他的打击方法。
    在“大西洋飓风”行动中,中**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武器,即被称之为“橙剂”的化学落叶剂。
    这是一种专门针对植物的化学武器,能导致植物大面积枯萎死亡。
    当时,很多人认为,化学落叶剂是解决丛林战难题的有效手段。丛林不存在了,丛林战自然就不存在了。
    在整个行动中,中**队用运输机、轰炸机投洒了数千吨化学落叶剂,覆盖范围高达上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佩腾省面积的三分之一,造成了大范围的植物死亡,其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
    可惜的是,仅仅几个月之后,这种武器就被淘汰掉了。
    原因很简单,危地马拉是热带雨林气候,到了雨季的时候,降雨极为充沛,而化学落叶剂的附着能力并不强,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掉,然后汇入河流进入大海。更重要的是,丛林的生命力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顽强。到一九六九年十月,在投洒了化学落叶剂的地区,植被就得到了恢复,而且仅仅一年之后就比之前还要茂盛。主要就是,大量乔木枯萎之后,给了低矮植物更多的生存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落叶剂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导致当地的香蕉产量剧减。
    问题是,这对赢得战争没有半点帮助,反到是让从危地马拉进口香蕉的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使用化学落叶剂,中**队还在丛林战中大量使用燃烧弹。
    可惜的是,在雨季来临之后,燃烧弹的价值也大打折扣。主要就是,政府军大多藏在地面之下,而燃烧弹很难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对地下设施构成威胁,其造成的持续破坏效果远不如其他时候。
    对中**队来说,最大的敌人依然是茂密的丛林。
    此外,使用化学落叶剂,也让中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因为化学落叶剂属于化学武器。
    虽然中**方反复强调,化学落叶剂不针对人员,因此不是化学武器,只是一种用来间接赢得战争的特殊武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化学落叶剂是剧毒物质,对人与动物有致命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即便是残留的少量化学落叶剂,也能在土壤里存在几十年,并且通过饮水等方式,毒害该地区的居民。
    战争结束二十多年之后,佩腾省的婴儿畸形率都是全世界最高的,比正常情况下的平均水平高出了差不多一百倍。在经过科学家的反复调查与研究之后,最后确认化学落叶剂是导致婴儿畸形的罪魁祸首。这件事情,还闹到了国际法庭。在打了十多年的官司之后,中国当局最终以庭外和解的方式,答应赔偿危地马拉三百四十亿华元,用与救助受到化学落叶剂伤害的孤儿,以及在佩腾省修建公立医院、建造具有化学物质净化能力的淡水厂,赔偿战争受害者等等。
    此后,化学落叶剂还被国际裁军委员会列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禁止任何国家使用。
    当然,“大西洋飓风”行动也不是没有价值。
    在政治上,这次大规模轰炸行动表明了中国的战争决心,起到了震慑墨西哥的作用,也为随后进行的中墨谈判打下了基础。
    四月一日,在联邦美国、邦联美国、巴西与阿根廷的撮合下,中国与墨西哥在邦联美国的迈阿密进行了第一次外交接触,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则以观察国的身份,派遣外交人员协助谈判,美洲国家组织也派遣了外交人员协助谈判。
    虽然这次谈判没有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结果,但是谈判本身就表明,中国与墨西哥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纷争。
    只不过,谈判仅仅是战争的延续。
    谈判期间,墨西哥非但没有从危地马拉撤军,反而向危地马拉派遣了更多的军队。
    到四月十日,进入危地马拉作战的墨西哥军人就超过了二十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墨西哥军人在佩腾省之外的地区与中**队作战。虽然在数量上,墨西哥军队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四分之一,但是墨西哥军队已经取代危地马拉政府军,成为战场主力,也是中**队的头号对手。
    也正是墨西哥仍然在向危地马拉增兵,迈阿密谈判才不欢而散。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中国已经别无选择。
    四月十四日,中国国防部正式宣布,打击范围扩大到危地马拉全境,并且将轰炸乌苏马辛塔河上的所有桥梁与渡口。
    这就意味着,中国战机将入侵墨西哥领空,甚至有可能把炸弹扔到墨西哥境内。
    当然,丁明聪公开表示,中国的军事打击只针对危地马拉境内的军事目标,不会有意轰炸墨西哥,但是不能保证不侵犯墨西哥的主权,也不保证不出现误伤事件。只要墨西哥当局仍然坚持干预危地马拉战争,就得承担所有责任。
    到此,危地马拉战争的规模达到最大状态。RQ

第一百八十三章 雨季攻势
    从四月下旬开始,李承志所在的狙击手部队就开始忙碌了。。)
    在国防部长放开了轰炸限制之后,狙击手部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即前往墨危边境地区墨西哥一侧,负责为轰炸行动标定目标,并且引导轰炸行动,在必要的时候还得搜集轰炸所需的目标信息。
    在持续了两个月的重点轰炸中,狙击手部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轰炸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就是,乌苏马辛塔河上的桥梁全部被炸毁。
    虽然墨西哥的工程部队非常卖命,总能用最短的时间修复被炸毁的浮桥与舟桥,但是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更加积极,总是能在桥梁修复之后立即进行补充轰炸,确保任何一座桥梁在修复之后的通车时间不超过四个小时。
    在这两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根据后来公布的官方资料,墨西哥军队在这两个多月里,有三千多名工程兵阵亡,伤员超过一万人,还有一千多人失踪。装备物资方面,除了损失大量浮桥与舟桥之外,还有十多个防空导弹营遭到重创,损失了数十套防空导弹系统。在防空作战中,墨西哥空军还损失了近百架战斗机。
    相对而言,中队的损失更加巨大。
    虽然得益于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战斗机的作战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对手的装备也更加先进。墨西哥军队不但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系统,还拥有足以跟J66匹敌的先进战斗机,而且得到了本土防空雷达的支持,使其防空战斗机具有很高的作战效率。
    对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说,每次飞往乌苏马辛塔河投弹,都是在挑战死亡。
    受小口径高射炮威胁,加上精确制导武器对投放高度没有要求。所以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往往在中空与高空投弹,而这又正好是远程防空导弹的理想打击高度,而且能够被墨西哥的防空雷达及时发现。
    正是如此。空军的飞行员都不想接到轰炸乌苏马辛塔河的作战任务。
    当时,负责轰炸乌苏马辛塔河的两个战术航空兵大队的飞行员采用了抽签轮换制,而且空军参谋部也制订了新的作战规则。即任何一名飞行员,在完成了一百次轰炸任务、或者是在战区执勤的累计时间满两年之后,都能获得轮休机会,并且不再被派往前线。这套制度本身是为了提高飞行员的士气,可是飞行员很快就发现,能够活着完成一百次作战任务的机会极为渺茫。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战损率一直在百分之以上,而在一九七二年之前高达百分之三。
    也就是说,平均执行三十三次任务就会被击落。
    在攻击机部队,战损率更高。在某些大规模轰炸行动中,战损率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
    比如在一九六九年初,在轰炸蒂卡尔的行动中,空军总共出动一百二十七架战机,其中攻击机六十八架。结果有七架被击落,战损率超过百分之十,即便把护航战斗机算上,战损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五。
    当然,对中国空军的飞行员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厌战情绪。
    到一九六九年。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多。虽然中队攻占了除佩腾省之外的所有城镇,消灭了数十万危地马拉政府军官兵,还炸毁了佩腾省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但是依然没有人知道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也没有哪个飞行员知道,他们能在什么时候返回地球另外一边的家乡。
    无止境的战争,消耗着中人的斗志。
    更要命的是,漫无目的的轰炸行动,让飞行员根本就不清楚为什么还要派他们出去执行危险的轰炸任务。
    要知道,大部分时候,上面安排的轰炸任务都没有价值。
    比如,很多时候,飞行员要做的,就是驾驶着挂满炸弹的战斗机升空,在到达轰炸区域之后投下炸弹,然后返航。绝大部分时候,轰炸区域就是丛林,而飞行员根本就不知道丛林里有没有敌人。
    又比如,一些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往往会向丛林里冒出烟雾的地方投弹,而飞行员要到事后才知道,他们轰炸的也许是几名在丛林里生活做饭的平民,或者是几个正在烧烤猎物的猎人。
    这样的战斗还有意义吗?
    飞行员并不怕死,哪怕遭遇了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大部分攻击机飞行员都能在格斗空战中取胜,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更有高超的技艺,即便驾驶的是笨重的攻击机,也敢于跟敌人的战斗机格斗。飞行员渴望战斗,但是他们渴望的是与看得见的敌人战斗,而不是在没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冒险。
    这些情况,让部队松懈了下来,也消耗了本来就不够充足的士气。
    由此导致的问题,可以说非常严重。
    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八年之间,中方总共查处了三千多名涉嫌贩毒的军人,并且让一千多名军人接受了审判,被判处死刑的就有一百多人。最大的一宗贩毒案,总共查获了十多吨毒品。
    事实上,在基层部队里,贩毒与吸毒非常普遍。
    一些前沿部署的作战部队,其纪律已经涣散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一九六九年初,国防部组织了一次前线考察,四百多名基层军官因为组织纪律松懈而遭到惩处,两名师长受到牵连。
    问题是,这种高压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着一九六九年的雨季到来,中国高层认识到,如果这场战争继续拖下去,那么首先垮掉的是中队。
    如果再考虑到国内局势,那么席存瑞政府也将难以幸免。
    战争的前两年,国内舆论与民众还是比较支持政府的战争决策。在一九六六年底做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受访者认为出兵危地马拉是正确决定,拥护政府的战争行为。到一九六八年底,支持率降低到了不足百分之四十,而反对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
    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疑问,即有什么理由需要让中国的军人到与本土隔着半个地球的另外一个国家去作战?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打赢了危地马拉战争,中国能够得到什么?
    虽然在一九六九年,反战浪潮还没有到来,但是国内民众与舆论已经倾向于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哪怕没有取得胜利。
    如果在两年前,席存瑞还可以把民意放在一边。
    可是在一九六九年,他必须重视民意。
    原因很简单,总统任期为五年,逢四与逢九是大选年。如果席存瑞不重视民意,他就会输掉大选。
    重视民意,就得尊重民意,也就得尽快结束危地马拉战争。
    年初,竞选工作就开始了,而席存瑞的竞选口号就是在第二届任期中结束战争,让中人回家。
    显然,席存瑞需要军方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四月下旬,总参谋部开始策划攻打佩腾省的作战行动,并且把进攻时间订在了十月底到十一月初。
    原因很简单,在雨季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进攻行动。
    只有等到雨季结束,才能发起进攻。
    只是,席存瑞不可能让军队等到下半年才发起进攻。
    虽然大选在十一月开始,投票时间为十一月四日到十日,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布投票结果,但是在此之前的竞选期间,就将决定大选的胜败。也就是说,席存瑞必须在选民决定把票投给谁之前,给急切期盼战争结束的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让民众相信他能够兑现竞选承诺。
    如此一来,就必须在上半年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