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瑞罢官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敢于抬着棺材上朝,真是“浊气上涌”的极端表现。明朝皇帝,大概是杀谏臣最多的皇帝,东林党领袖就曾经把自己屁股上被“庭杖”打烂的肉风干后,挂在家中正堂上,以示光荣。明末近半个世纪时间内,东林党人前赴后继,仍然屡屡苦谏,“浊气”浩荡,轰动天下。文臣如此,那么武将呢?面对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建州女真铁骑,一筹莫展,屡战屡败,只好“浊气”一涌,用战死报效朝廷,表示忠贞。
  明朝灭亡后,在江南士大夫中,普遍对三百年大明何以亡国,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认为,不是皇帝昏庸,而是文臣武将误国,他们以死博得虚名,却把大好江山断送了,害得崇祯皇帝上了吊。就连推翻崇祯皇帝的义军领袖李自成也说,明廷“君非甚黯”,文臣武将不能公忠体国,导致朝廷灭亡。这些反思,正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那样:“置君父于何地”?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确实十分活跃,封建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意识进行了全面反思,提出了许多比较先进的思想观念,集中体现在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戴震等大家的著作中。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它的许多观念为后来康梁变法、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所接受,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先河。
  《红楼梦》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作者洪昇又生活在当时思想极其活跃的浙江,在《红楼梦》中表现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痕迹,是必然的。不过,对《红楼梦》中表现出的这些思想,也不能无限上纲、任意拔高,他们仍然不脱封建正统思想范畴,不是什么摩登的现代思想。《红楼梦》中出现这些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头脑中固有的,和作者是不是天才没有关系,建议红学权威们办一个学习班,集体重学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然后再谈《红楼梦》思想。实话说,看了清初三大家的文章,你会感到,《红楼梦》对当时的思想体现得是很不够的。这也难怪,《红楼梦》毕竟是小说,不是政论文章。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