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的命理流年探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的命理流年探秘-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女:

  子女为官杀是命局的忌神,如有强金通关生水,子女平安,如自行透干犯旺神食伤,子女必有大难,又因日时地支丑未相冲子女宫受冲,必损子女。朱元璋自己假从食伤,子女被强权克制,好在喜神辛金通关,癸水七杀与偏财辛金一起藏伏,不似其他敌我者官星一样命运。但1392年壬申,官星透干坐长生,嫡长太子薨,导致“靖难之役”。子女最好的运在庚午辛未大运强金透显通关之后,这是朱元璋已离世了。

  以下是简批的大运及流年:

  大运癸亥3…12岁,癸亥七杀透干,被戊土强合化土,五行气势不逆,但地支亥水帮扶壬水官星,官星似乎死而复生,事实是此运朱元璋家境贫苦,是个放牛郎。

  大运甲子13…22岁,甲木正印坐杀生身,甲木制戊土护壬官星,壬水官星得到子水帝旺支持,一下子忌神旺了起来,要与命局中最旺的食伤土抗衡,抗衡的结果是旺者冲衰衰者拔,成了谁弱谁死的乱战局面,这年是1344年甲申(元至正四年),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而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读者一定想知道命局中那些导致如此家境变故的命理依据吧?

  以下是震溢的解读:

  大运甲子,正印甲木及地支子水为壬水帝旺,本来就是忌神临大运,很不吉利了,若在此大运中逢上最差的流年,那么事情的严重程度就可想而知。流年甲申,天干甲木正印比临大运甲木,双木成林一起制戊土伤官,地支申子辰联合成水局(大运子、流年申、年柱辰),官杀的气势骤然增加很多,与命局中旺土形成对峙,这就形成天干木克土的对峙、地支形成土克水的对峙,这种抗衡的结果之前已经阐述,就是谁弱就死谁,甲木虽透干但地支没有自己的寅卯木的根基,甲木坐流年申的绝地、大运子的沐浴、时柱未入墓,甲木看似成林又有水局滋生,实则旺土敌水,水难生木,甲木依然非常衰弱。甲木原命局没有,也就是说原命局甲木不在场,怎会犯旺戊土伤官;故而出生及癸亥大运平安无事,现在甲木正印大运流年一起透干对峙戊土伤官,能力对比自然是戊土伤官旺,旺土反侮甲木,甲木正印母亲饿死。

  辛金为父亲,在命局中重土埋金,不能透干而出,藏于戌、丑墓库中,两两相冲,另外辛金入墓于年柱辰土,这些本已有在朱元璋少年时父亲就要亡故的潜在信息(年柱管16岁之前)。现在大运子合丑,流年申金引动年柱辰土辛金墓地来三合水局,这些都在引动墓库中的辛金,一则命局重土埋金,二来大运流年水局泄身,水多金沉,就如同一个平日体弱的病人,常常需要吃补药延命,苟延残喘,可突然吃了大量的泻药,一日数十泄自然要死的道理一样。

  大哥与日主比肩之物,也是丁火,此丁火是戌月中的,因为在日主丁火之前,又丁丑为阴干支,逆数上有丁卯,也就是兄长。此丁火藏于戌土中,辰戌相冲,丁火受损已在命局中体现,大运流年双甲木正印可以全力生扶日主丁火,也就是朱元璋,但无力生扶藏于戌墓的丁火兄长,在地支大运流年水局的时候,一则土多火晦;二则水局灭火,兄长饿死。

  大哥长子六亲应也为七杀,七杀癸水藏于辰、丑墓中,大运流年均受到引动牵连,癸水假借水局参与了土水的混战,结果自然戊土食伤代表的旺土胜利,癸水被灭也在命理之中,大哥长子饿死。

  未死的有姐姐,当时已经出嫁,八字中不显岁运也不见,故而无事;还有个三哥是上门女婿,是换了门庭,也未死。

  还有一点必须提示:

  读者中有的可能对风水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一个个体存在的人当他在天时(出生的命局大运流年)走忌神运的时候,又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所忌的地域、方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正如朱元璋的命局忌水木,大运流年又是水木之年,而那年居住环境黄河泛滥,随又旱灾、蝗灾,是无形中地域变成了忌神的区域,不死自己就死亲人,致使家人亡故。

  朱元璋*家人: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元顺帝妥懂帖睦尔在位的第十二年),淮河流域的人民遭受了苦难,旱灾,蝗灾,加上瘟疫。好几个月没有见过雨了,栽下的苗晒得干瘪枯黄,大地裂开了一条条的裂缝。到处在求雨祈神,老年人恭恭敬敬向龙王爷磕头,孩子们戴着柳枝圈圈蹿出蹿进。正在焦急没收成时,又来了弥天漫地的蝗虫,把穗上稀稀的几颗粟粒吃得一干二净。地方上有年纪的人都在唉声叹气,哭丧着脸,说几十年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年成,这日子着实过不得了。

  不料祸不单行,瘟疫大起,钟离太平乡的人,接二连三地病倒。人们已经吃了多少时候的草根树皮了,病一起就挺不住,开头只觉得浑身无力气,接着是上吐下泻,不到一昼夜便断了气。起初大家还不理会,到了一个村子里一天死去了几十个人,家家死人,天天死人的时候,明白这是上天在降罚,散布瘟疫来收人,才着了慌。不管“在数的难逃”的老话,还是逃命要紧,各村庄的人携儿带女,只要有亲戚朋友家可投奔的,连家里的病人都顾不得了。不过几天工夫,太平乡数得出的十几个村子,便闹得人烟寥落,鸡犬声稀,显出一片凄凉黯淡的景象。

  孤庄村朱家,朱五四官名叫世珍的,一大家人,不过半个月,死了三口。五四六十四岁了,四月初故去,三天后,大儿子重四学名叫兴隆的也死了,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陈二娘又死了。五四的二儿子重六(兴盛)和小儿子元璋(原名兴宗,小名重八),眼看着大人一个个倒下,请不得郎中,抓不得药,只急得相对痛哭。尤其为难的是:家里没有一贯钞、一钱银子,买不了棺木,更谈不上坟地。田主呢?几年的主客,想来总该施舍佃户一块埋骨之地,谁知不但不理会,反而“呼叱昂昂”,邻舍们都觉得难受,伤心。正没计较处,同村人刘继祖不忍心,慨然舍了一块地,两兄弟磕头谢了,真是一头有了着落。但是,衣裳呢?棺椁呢?还是没办法。只好将就把几件破衣裳包裹了,抬到坟地草葬。两兄弟一面抬,一面哭,好容易抬到了,还未动手挖坑,突然间风雨交加,雷轰电闪,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约够一顿饭时,天霁雨晴,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首不见了,原来山脚下土松,一阵大水把坡上的土冲塌了,恰好埋了尸首,薄薄的一个土馒头,俗话叫做“*”。三十五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还觉得伤心:“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以上见吴晗《朱元璋传》

  有时人在走好运的时候,自己也突然亡故,这一般是流年、流月、所去方向、所从事的事情等的综合作用,使灾难性的信息在某个时段突显出来造成的。

  亲人亡故,连收敛安葬的钱也没有,朱元璋只好出家当和尚,在皇觉寺里不到两个月,僧多粥少,从此出寺漂泊乞讨三年。

  大运乙丑23…32岁乙木偏印透干,无强根,重土反侮,乙木根本无力,此运丑土食伤为用,用神到位,从此进入好的状态。24岁壬辰流年因为收到汤和的起义军的信有人告发,朱元璋犹疑不决,最后问卜兴大事吉,方才决意造反,投红巾军郭子兴部。

  壬辰流年壬水官星透干,伤官见官,其祸百端,朱元璋命局有忌水木,自是不吉论事。但壬水官星微弱,根本不可能为祸,只是促使日主丁火向食伤戊土靠拢。

  壬辰年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

  壬辰年(1352)四月:升“九夫”之长。

  成书于洪武前期的《皇明本纪》载:“壬辰……闰三月一日晨旦,太祖抵濠城。守者不察,缚而欲斩之,有人觉,报于首雄,良久得免,收入部伍。几日,拔长九夫……既长九夫,王常召与论。”

  大运乙丑、流年壬辰、闰三月甲辰、流日甲戌见郭子兴,初被当作细作(奸细),但郭子兴见朱元璋长相奇特,一问感觉不凡,留为亲兵。差点被杀是因为流月流日双甲木透干,不死被重用是地支一片厚土用神。

  遂娶妻马氏。

  朱元璋皇后马氏,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宿州人。母亲郑媪,早死,父亲马公。

  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亦对他有疑忌。诸将出征,掳获物都要贡奉郭子兴,元璋不猎取私财,无从进纳,更容易引起郭子兴的不快。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有一次,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马氏心痛丈夫,把刚烙得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送去,等到事后才发现胸前的皮肤都烫焦了(《明史&;#12539;高皇后传》)

  据《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垒时,曾被对方追击,马氏背着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明书&;#12539;懿文皇太子纪》)。这个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不过马氏不像当时的其他妇女缠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马氏自奉节俭,衣服穿破了还要补了穿,听女史讲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做衣服穿,马后就命用旧料织治,做成盖被、巾褥,送给孤寡老人。

  可见朱元璋娶了个辅助他成功的好老婆。

  正是金妻为喜用神的缘故。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以下省略“至正”年号两字

  十三年1353癸巳年25岁,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 。  

  癸水七杀虚浮透干,无任何作用,地支巳火助身生土,用神受生,吉利。癸巳年(1353)十月:升任镇抚,《实录》载,癸巳年(1353)六月,朱元璋“归乡里,募兵得七百余人以还。子兴喜,以上为镇抚。”朱元璋自称将此七百人“献之于上官,授我为镇抚”。

  十四年1354年26岁甲午五月:升总管职

  现存永乐时期成书的《纪事录》载:“甲午至正十四年五月,升上为总督,克全椒县。六月,招安城口张寨,克泗州、盱眙。是时,郭元帅之兵虽据定远县,前有义丁城口张寨不能进,后有元军不能退……上请往……曰:‘郭元帅部下朱总管,有密报。’……张即具本寨军马钱粮数目,随上至……其精锐者从元帅攻河州新塘,克三汊河、汤泉保住达鲁花赤营,克徐仓官寨。”钱谦益所引《纪事录》此段,“总督”作“总管”。遍览有关元末红军的记载,不见他处有总督之职,且又载朱元璋自称“总管”,显然总督系总管之讹。

  
  十五年1355乙未年27岁春 ,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奉命总领诸将。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奉宋龙凤年号,以令军中。  

  接纳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战船千艘归附,遂建立水师,于六月率军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掌元帅事。 

  斯年四月:授左副元帅

  朱元璋南下滁州,又攻克和州,羽翼渐丰,遭到郭子兴的猜忌。乙未年(1355)初,郭子兴去世,部下归属未定,而龙凤政权恰于此时崛起于北方:“未几,颍汝倡乱者杜遵道、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君,都于亳,召乱雄是其门弟子者从之……召谕造言门弟子孰先后之列?今乱之功孰魁?况孙德崖以滁阳(按:郭子兴)部将,意欲统滁阳之子……张(按:张天祐)自亳归,斋亳州杜遵道文凭,授滁阳王子为都元帅,张为右副,上为左副。”六月:太平兴国翼大元帅

  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等部南渡长江,攻克太平。《实录》载:“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知府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奉上为大元帅。上命李善长为帅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