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蔷的平淡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贾蔷的平淡人生-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绿枝和春桑都是我的大丫头,我已经答应了她们,等到她们二十岁,就放她们出去嫁人!”许夫人疲倦地说道,“珍哥儿,我死了,你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可不要打她们的主意!这两年,她们就先跟着蔷哥儿做大丫环,每个月还是一两半的例钱!”
  “太太严重了,儿子不敢!”贾珍心里其实有些失望,春桑和绿枝形貌俏丽,身姿婀娜,他早就眼馋了,这被许夫人一说,他也就歇了这个心思,算了,想要这个俏丫环有什么难的。
  许夫人淡淡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眼光并不严厉,却让贾珍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有些心虚起来。
  “算了,东西也分好了,你们都回去吧!”许夫人挥挥手,站起身,春桑和绿枝赶紧过来扶住,搀着她回房了,贾蔷紧跟其后,就听见贾蓉的嘀咕声:“马屁精!”
  不说贾珍他们一家子得了好处,如何兴高采烈,回房之后不久,许夫人就浑身脱了力,倒在了床上,连声咳嗽起来,贾蔷赶紧端来冰糖雪梨汁,可是,许夫人勉强喝了一口,又都吐了出来,好不容易呼吸才平顺下来,在床上躺好。
  贾蔷一步不敢远离,一直守在床头,直到半夜,他毕竟年纪还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趴在床头睡着了,迷迷糊糊间,有人推醒了他:“蔷二爷,蔷二爷,快醒醒,太太去了!”
                  孝期事端
   许夫人的葬礼在外人看来很是盛大,可是,贾敬作为丈夫,压根没有出面,做儿子的贾珍人前干嚎了两声,不见半点悲戚模样。许家人过来给许夫人送行,见得如许状况,不禁心中暗恼,原本还想着好歹贾珍是自己亲外甥,妹妹去了,还是要好生提携他的,见他连守灵都是不耐烦样子,哪怕装出个孝顺模样也行啊!个个都是齿冷,这哪里是生的儿子,简直就是像你欠了他的。当年母亲从一众求亲的人家中选了贾敬,原本指望妹妹过得好,如今看来,丈夫无心,儿子不孝,哪里是过得好的模样。
  许思齐强忍着没有在大庭广众下跟贾家的人翻脸,与一帮子来道恼的人敷衍了几句,看着目光还在几个俏丫环身上流转的贾珍,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再看看憔悴了许多,顶着一副大大的黑眼圈跪在灵前,小脸上满是泪痕的贾蔷,他从自己孙子那里知道,这孩子大半年前就跟孙先生请假回来侍奉汤药了,心不禁一软,也不枉妹妹那这孩子当亲孙子看,果然是个知恩的,想到这里,那跪着也眼睛滴溜溜直转,干打雷不下雨的贾蓉和贾珍就显得格外面目可憎起来。
  停灵了三日,便出殡了。贾蔷跟在棺木之后,看着漫天的纸钱,心中空落落的。许夫人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个真心对他好的人,一开始,他讨好许夫人不过是因为想要过得好一些,而许夫人对他的确是没话说,两相里都付出了真心,如今,许夫人还未满五十,人就去了,贾蔷心生世事无常之感,对未来也有些茫然起来。
  许夫人的灵柩下葬了,贾蔷也随着众人回到宁国府守孝,按道理,贾蔷与许夫人已经出了三服,服丧三个月也就是了,但是许夫人将贾蔷视作亲孙子,于情于理,都该守足了一年。
  许夫人不在了,哪怕正房一直空着,贾敬一年到头都不回来,这正房还是轮不到贾珍他们住的。尤氏一向觉得许夫人偏心,对贾蔷比对自己孙子贾蓉都好,虽然她对贾蓉也谈不上什么感情,可是,在她看来,贾蔷就是个外人,怎么可以住在正房的偏院里,当下就要想法子将贾蔷赶出来。不过,这事她也是做不了主的,便要跟贾珍商量。因为还是热孝,贾珍也不好外出取乐,每日里只能待在家里跟一干侍妾丫环厮混,摸摸小手,亲亲小嘴,他倒是不在乎热孝淫乐,可那些侍妾丫鬟不敢了,这种事情,一旦被发现,那就是要浸猪笼,骑木驴游街的,于是,贾珍只能嘴上口花花,手上也占足了便宜,就是做不到最后一步,憋了一肚子火气,听得尤氏这么问,不禁大骂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蔷哥儿是养在太太身边的,太太走了才多久,你就要把他赶出去,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名声太好了啊!”他没有说出来的是,就算你把贾蔷赶出去了,难不成,你还能自己搬进正房不成?真真是小户人家出身,浑没有半点见识,就知道斤斤计较。
  尤氏争辩道:“可是,蔷哥儿又不是老爷太太的亲孙子,哪有让堂侄孙住在正房的道理,这不合礼数啊!”
  贾珍不耐烦地看了她一眼:“蔷哥儿怎么也是咱们宁国府正牌的嫡玄孙,你要是不服气,你也生出个嫡子来啊!”他一向不喜欢尤氏,长得又不是什么天香国色,在床上也放不开,总是畏畏缩缩的,从头到脚都是一副小家子气。对于贾蔷,他并没有什么恶感,他和贾蔷的父亲从小一起长大,虽然自己堂弟是个书呆子,但是,以兄长自居的他还是很维护这个堂弟的,堂弟没福气,自然堂侄跟着他们过,也不过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情,何况,太太专门给他留下了一万两花销,就算当作公子王孙养着,也是足够的。当然,如果他知道宁国府有一半的家财已经归了贾蔷就不会这么想了。可是,他不知道,于是,便横了尤氏一眼,甩袖走人了,心里盘算着找个清秀小厮来给自己吹箫,泻泻火气,那可不算违了礼数。
  不等尤氏咬着被角想着怎么把贾蔷赶出去,贾蔷出了热孝,自己也打算搬出来了。正房是很好,这里每一草每一木都能勾起他对许夫人的记忆,可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自己不是许夫人的亲孙子,住在这里名不正言不顺,加上尤氏和贾蓉一向看自己不顺眼,贾珍纵然没这个意思,不过,估计他也没心思多管这些事,好歹还有个亲疏远近呢!人家不帮着自己老婆儿子,难道还帮着自己不成!
  于是,过了百日,贾蔷就搬进了当年自己父母住过的小院里,他前脚刚走,尤氏就叫人将正房里的一些屏风摆设还有古董字画什么的都收进了库房,除了让几个粗使婆子和洒扫丫环定期打扫,正房就这么被闲置着,一点人气都没了。
  那些丫环婆子私下里嚼舌,都说珍大奶奶平时看着是个和气的,哪知道也是个刻薄人,蔷二爷要不是没摊上长寿的祖父父亲,这会儿宁国府还不知道是谁的呢!结果太太下葬才几天呢,珍大奶奶就容不下堂侄了!要是你自己有个亲生儿子也就算了,为自己儿子着想那是天经地义,蓉大爷又不是你亲生的,你死死把持着宁国府,难道还想着有人感激你不成。
  荣国府那边听到了消息,也是心里嘀咕,都是觉得尤氏毕竟不是大户人家生的,眼皮子浅,上不了台面。反正事不关己,背后里嚼嚼舌头也就是了,还能找尤氏说你做的不对不成!
  贾蔷并不管这些事情,他出了热孝,找个休沐日,便收拾了一下这几个月做的功课,一身素服,往孙先生家里去,请他指点讲评。
  孙先生正好在家,见得几个月不见,贾蔷已经瘦了一大圈,脸上也没有了稚气,似乎是一下子就长大了一般,不禁叹了口气:“蔷儿,死者已逝,莫要哀毁过甚!许夫人在世时最是疼你,想来不希望你如此的!”
  贾蔷沉默了一下,点头道:“先生说的是,学生谨记!”
  孙先生心中暗叹,也就转移了话题,低头翻看了一下贾蔷带过来的功课,点点头,说道:“你这些天虽然没做多少文章,不过这字却是有了不小的进步,结构严谨,已经颇有法度。最近可是一直在练字?”
  贾蔷有些黯然:“回先生的话,学生近来总是心思浮动,忆起先人,便每日里抄写经书,奉至佛前,以求心中安宁。”
  孙先生看着贾蔷,也是心中感叹,这孩子聪敏早慧,却身世堪怜,好好一个宁国府的嫡亲玄孙,不得不寄人篱下,以前还有个许夫人将他视若亲孙,为他遮风挡雨,如今无人庇佑,不免有人相欺。他想了想,说道:“宁国府也不是什么读书的地方,你以后若是没有别的事情,便每日上午过来,到我书房里读书。我书房里颇有些前人注解的孤本,你尽可翻看!等到平潮过来,我再一并为你们讲解!”
                  元春进宫
   贾蔷安安稳稳地和许平潮一起跟着孙先生读书作文,孙先生虽说没什么实权,不过,却是有名的大儒,还担任过两次会试主考,这人脉就不可小觑。有的时候,也就带着两个学生出去参加一些文会什么的,引见了不少人,贾蔷虽说没有表现得锋芒毕露,但是,他的谦恭有礼,敏而好学还是很得那些清流文人赞誉的,无形中,就为他积累了资本。
  而贾府也是喜事连连,先是贾珠中了举人,与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李纨成了亲,夫妻和睦。然后,贾琏也跟王家的女儿王熙凤定了亲,年后就完婚。眼见着家族日益兴旺,老太太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恨不得孙媳妇立马就能给自己生出个胖大小子来。
  贾家一直以来就是一副歌舞升平的样子,哪怕天上马上就要下刀子,也要先享受一番再说。朝中出了变故,太子不知为了什么事惹恼了圣上,居然让圣上给下旨贬为庶人圈禁了,太子也是个烈性子,不堪受辱,直接自尽了。圣上想到几十年的父子情谊,又后悔了,将前太子追封为忠义亲王,自己也是心灰意冷,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六皇子成亲王,自己退居垂拱殿做太上皇了。这些都是官面上的说法,具体怎么回事,连几个天子近臣都是讳莫如深,不敢多嘴的。于是,朝局再次震荡,忠义亲王坏了事,成亲王要登基,这中间的人事变动就要折腾两个月了,一些亲近前太子,故去的忠义亲王的要被清洗,贬职,流放,留下来的空缺,成亲王自己的班底要补充进去,一些心思活泛的已经在四处走门路,看看能不能在这一场政治风暴里保全家族,继而更进一步。好在,新皇处置了几个死硬的家族之后,也就收了手,甚至还好生抚慰了一帮子老臣,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连声称颂新皇仁慈。
  这场风波并没有波及到贾府,贾府虽然当初也是太子党,不过,贾家也没人待在什么显要的官位上,自身爵位已经降到了可以说是末流,也就没有怎么掺和到这夺嫡之争中,自然保全了自己。贾府中人自然是弹冠相庆,继续在家里改玩就玩,该吃就吃去了。贾琏也顺利地娶到了如花美眷,这个时候,王熙凤还没有表现出母老虎的本质,在所有人眼里,就是直爽泼辣一些,作为王家的嫡女,这不算什么毛病,而是大家气度。贾琏本质上也是色中饿鬼,见娇妻美艳得如同春天里的鲜花一般,自然心中欢喜,两人好得蜜里调油似的。
  上天似乎是容不得人太得意的,很快,荣国府就有了窝心事。
  新皇登基,首先便开了恩科,遴选人才,让士子们多了一次机会。贾珠已经中了举人,根据他老丈人的说法,他写的文章也是能够在恩科中得一个进士之位的,从此前途便是一片坦途。贾珠这么多年埋头苦读,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嘛!他倒是不像他母亲王夫人,觉得自己是荣国府的嫡长孙,将来可以继承荣国府的,按他的想法,还是通过科举,搏个封妻荫子,于是,尽管有老丈人的宽慰,还是不敢松懈,苦读不辍。等到恩科开考,他怀着紧张的心情进了考场。考试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贾珠看着与他同一个考场的几个人当场昏倒,半途而废,心里更是紧张了。等到昏昏沉沉出了考场,差不多连自己写了什么都忘记了。回去之后,就大病了一场。好不容易发榜了,贾珠中了,虽说偏后,那也是中了!贾珠心里一喜,病很快也就好了。再等到殿试,贾珠顺利地考中了二甲进士,在翰林院再混上三年,他也就能外放为官了。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贾珠当日风邪入体,虽然后来因为考中了,心喜之下好了,其实还是留下了隐患,冬天在翰林院值夜的时候又受了风寒,立马把以前的没治好的病根也勾了起来,回来之后便卧床不起,吃什么药都不顶事,连成天说着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贾政都病急乱投医,四处求神拜佛了,他的病还是没好起来。
  就在贾珠病着的时候,圣上下了旨意,遴选官宦人家适龄未婚少女入宫,充作女史。没办法,去年新皇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将宫中一干大龄的宫女女官放出了,宫女倒是每年都有补充,女官可不是那么容易培训的,还是得找大户人家小姐出身的,于是,便有了这道旨意。
  而荣国府,元春正在遴选范围内。元春其实年纪也不算小了,王熙凤只比她大一岁,这个年纪也已经嫁进来了,而元春,一直是老太太教养着,希望能将她嫁到哪个权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