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不仅仅是国内事业一帆风顺,就连外国的洋人办事情都求到了自己门前来,而且还是很有门路的洋人,这种成就感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所能比得上的。



对面的人,是个美国工程师,叫做胡佛。



“亲爱的虞!我想你应该现在应该是松口了吧!我们用菲律宾的橡胶园来换您在开滦煤矿的股份,这份诚意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小的了吧!您也知道,你们国内,现在缺石油和橡胶,但是却从来都不缺铁矿石和煤炭啊!”



胡佛的话很有诱惑力,怎么听都像是为虞洽卿着想。他说的不错,现在的中国缺橡胶和石油,中国这两样物资的进口几乎是左右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这两样物资的交易价格。若是菲律宾的橡胶园能够成功入手,怎么看都比河北开滦煤矿那一点股份要强,毕竟紧缺的物资未来必然是会越来越高。这个可是商家低买高卖的常识。



虞洽卿摇了摇头笑着,好像是在笑胡佛的天真和坦率。



“不不!胡佛先生!有一个问题您没有考虑到。虽然橡胶园是比煤矿的股份要强。但是那地方是在外国,我去哪里做事。总要上下打点些东西,花费不小,而且橡胶园种植,总是要有一个收获期,几年内很难看到受益,但是我的开滦煤矿,可是现在一直在分着红呢!这股份的现金流对我这个小小的新民银行可是一个不小的裨益呢!”



虞洽卿笑嘻嘻的看着胡佛,一边等着胡佛的下一句话,一边在感叹。洋人嘛?不过如此!以前总是在洋人那里吃亏,那是因为朝廷实在是太烂了,中国人和洋人打交道的时候先天的就被各种看见看不见的手段所限制,不得不吃哑巴亏。



不然,洋人在和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若是稍不如意,那展现出来的蛮横在前朝时候那可是屡见不鲜,每一次闹大了惊动官府,都是中国人倒大霉,而现在。那可是不同了。洋人在中国为所yù为的时代已经是过去,现在的中国可是中国人的天下,洋人想要进来占便宜再不像从前那么容易。那么中国商人们在对外贸易时可以使出的伎俩可就多了。



对面,面对虞洽卿这种对手。胡佛有些垂头丧气,他手中的筹码不多,但是开滦煤矿的股份对他来说却是重要之极。至于菲律宾的橡胶园呵呵!凡是美国人,又有谁愿意去那个荒僻的地方去从头一点点干起呢。美国人更愿意变卖菲律宾土地的经营权给华人。从中赚取短期利润。而华人倒似乎是天生的就善于做这种开天辟地的事情,将一个荒蛮之地开辟成摇钱树。这种事情,现在在南洋非常的普遍。



“好吧!我综合了一下您的意思是,您认为铁矿股份和橡胶园的土地不是等值交换,在股份交换的时候我们要补偿您在这方面的损失是吧!“作为一个工程师,这时候就展现出来了胡佛更善于总结分析的xìng格。



虞洽卿没有回答,也没有点头之类的表示,而是探手拿起pángbiān的一盏茶碗来,左手端着,用右手的茶盖聚jīng会神的一点点将茶面上的茶末掠去,似乎是再也看不见了客厅中的胡佛这个人了一样。



胡佛知道,这就是点头的意思了。



端茶在这个时代虽然是送客的说法,但也有另一面意思,那就是主要的事情谈的差不多了,希望换个话题,这个时候将这个意味引申出来,那就是同意了对面的看法,只是主方碍于原因不愿意说出口来罢了。



对中国人的这种深沉到极点的含蓄,胡佛绞尽脑汁,被折磨的几乎崩溃了,稍微思索一下,迫不及待的出口,



“那,就照您的意思办吧,我方愿意用一百万美元的现金免利息存在您这里一年的时间来补偿您在这方面的损失,如何?希望您能尽快完成交割,不然,会耽误我们公司的大事的。”



虞洽卿抬起头来,恰如时机的开口,



“先生说的极是,如此甚好。”



他已经看出来了,胡佛和以往的那些谈判对手一样,已经对这次谈判完全失去了耐心,这个时候,也不能得寸进尺,做商人,总是要讲些分寸的。



达成心愿,胡佛立刻抬脚就走,完全没有半点谈成生意之后皆大欢喜的从容,这个时代的美国人,在全世界忙于赚钱,完全是不能理解中国所特有的这种慢节奏。



怪不得去年伟大的摩根带着大量的资本和其所向无敌的金融团队到来上海,也在小小的上海金融交易所折戟沉沙了,中国人,这种无人难及的耐心,究竟算是一无所知的麻木,还是大智若愚的睿智?



总之,美国金融资本从去年到今年策划的对上海金融界的一系列冲击,据他所知,全都是失败了,中国虽然是一个新兴帝国,却以一种无比无法形容的从容,应对着美国金融资本,将其酝酿的招数一一化解,很多看似美国占了便宜的事情,到后头来的结果都是吃亏。



反而是中国的金融资本借着这个机会反攻出来,到洛杉矶,伦敦,阿姆斯特丹……一一站住了脚跟,以中国所特有的产业经济如化工和汽车产业为主导,到世界各地圈钱,这个就不是列强国家事先所能料到的了。



站在大门口送客,看着胡佛的年轻虎虎生风而去的背影,虞洽卿的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一百一十章说话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一十章说话



“皇上!您还是站出来说几句话吧!你要是再不说句话,这宫外面的人能够天都给捅得个大窟窿啊!这些人,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哦,是吗,既然是这样,您觉得这个场面,我出面说话,是否真的算是合适?”李哲清冷的声音回答。话语中回避的意思让前来问话的人声音一窒,立时便有些说不下去。



站在中华宫的主体接天楼六楼最顶端的阁楼往下看,整个中华宫的建筑琳琅满目尽在眼底,玄武湖的湖面已经是溢满chūn意,荷花院内也满是繁花盛开的景象,暗香浮动,沁人心脾。但是在这样美丽的皇宫之内,李哲却是清静不下来,耳边依然是充斥着各种从宫墙外面不断传来的杂音,帝国内属于本土的各种社会思cháo终于是泛滥了起来了。猛地一下子,几乎让同样也是年轻的内阁几乎应对不及。



这个时代和原时空有所不同,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成功,国家建设的一帆风顺,国民经济的转好,大部分在国家经济转好中得到了实惠的国民对朝廷的拥护是原时空同时段所不能比的,帝国一统的王权统治,即使是在现在依然是社会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风向。



不同于前朝的穷极思变,本朝从一开始就异常的强盛,对内对外的强势使得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国民很快的对zhōngyāng朝廷的权威建立起了根深蒂固的信任。



民族工业的兴盛,固然是更大幅度的摧毁了乡间的大批地主乡绅,彻底破坏了从清末起来就逐渐衰败的小农经济。但是zhōngyāng迅雷不及掩耳的捧起了一大批的民族资本家。以及围绕着这些民族资本家的兴起,大规模的工人阶级的出现。使得国家的主体始终是保持了足够的稳定度,并没有引起不可收拾的乱局。



而且近两年北疆的大规模移民。在东北、西北,失地的农民都得到了去处,虽然是民间并不是没有怨言,但是在最极端的情况下,zhōngyāng政权对内对外的宣传很大的弥补了这种劣势。总体来说,国内的走势还算是平稳。



对比前朝的颓势,如今的朝廷已经是在各方面做的都是很不错的了。尤其是对外国强权的强硬,很是收拢了国内大批中低层人士们的心。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国家这种新的权力架构下,原有的地主士绅的话语权都已经是被削弱到了最小,帝国新兴的以革命党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力量比起那些散碎的自然经济主体的力量来说,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那些人根本就发挥不出什么社会能量来。



所以,复兴党为核心zhōngyāng朝廷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一直是根深蒂固。



但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帝国在两三年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滚雪球一般滚起来了十几万家各式各样的国内私营企业,数量超过千万的工人。更何况还有数百家国有成分占主体的超级重工业企业,像泰山压顶一般的压下来,牢牢的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华帝国,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社会内各阶层的成分已经是完全大变,社会形态也发生了根本xìng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各种思cháo的涌起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帝国新兴力量也很快的促使国民的思想上产生了变化。



社会剧变。使得每一个既得利益群体,都在尝试着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权威。散发出更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新兴的社会媒体。广播,报纸,电影娱乐业,像是磁石一样的吸引着这些人,每一个政治家,几乎是天生的就有着善于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的才能。



发生在眼前的这件事儿,就是明证。



帝国内上千家媒体联合起来,对地方zhèngfǔ屡屡对新闻媒体施行的强行管控感受媒体的zìyóu报道权利的措施表示不满,除了在自己的媒介上大肆宣传以外,他们甚至还鼓动了数万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摄影师、记者、印刷工人等来到南京,来到中华宫一墙之隔的帝国zhèngfǔ所在地,向帝国内阁请愿。要求帝国zhèngfǔ对新闻媒体给个说法。



好吧!其实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的说法是叫做伏阙上书。



上万的人头,在帝国国务院大楼外面的帝国大道上簇拥着,吵闹着,喧嚣的声音直冲霄汉,远远的望过去,纷纷攘攘的人头簇成了黑黑的一层地毯,李哲看了看,脸上露出微笑,却没有前去插手的意思。



这种事儿,正是考验那些家伙们的时候,顺便也是检验一下自己手下远征军复兴党这些人的执政手腕。以荀攸为首的位于三号时空的这一个远征军的统治团体,在李哲的手下是最缺乏执政能力的一个团体,比起一号时空老辣强横的曹cāo团体、二号时空深沉睿智的诸葛亮团体来说,都要差得多。



现在就看他们的了。



这件事,处理好了,对国家未来极其有利,处理的不好,说不得李哲就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了。将表现不合格的人撤换下来,远征军内人才济济,还有的是人值得考虑呢。李哲的目光远远的越过了空间的阻隔,注视着国务院里那帮人的表现。小子们,我可是在这里看着呢。



荀攸等人此时,正在国务院内阁办公室里,一群大臣们严阵以待。房间内窗户大张,高墙外不时传来的吵闹声狠狠的揪着这些人的心火。而且刚才,从中华宫里传来的消息,皇上那里的态度是完全放手,就看这边自己的表演了。



这是一个考验,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



在三国时代,后世众所周知的执政能人是荀彧、诸葛亮、陈群等人,但是事实上,荀攸这种出身世家的人,对治政也并不陌生,事实上在真正的战略家而言,治政从某方面程度上也和一场宽度和广度无限延伸的浩大战役没有什么两样,各种准备,各种优势的运用,各种权衡利弊和统筹安排,无非是更加数据化,更加抽象化罢了。在真正的战略家眼里,每一样潜在的数字,其实都是国家实力的表现,都是手中可供利用的棋子。



而在座的人中间,有好几个都是这样的战略家级别的人,荀攸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件事儿怎么处理,大家不妨都说说自己的看法!”虽然是火烧眉毛了,但身为内阁首辅,荀攸还是自有一番气度,捋着颌下的长须,示意大家先说。眼睛从华表、蔡元培、陶成章、张骞、黄兴等一众内阁大臣的脸上一一的望过去。



“我先说一句,表达一下我的立场!”教育大臣蔡元培率先站起来发言,“我认为,不管是内阁怎么决定,有一个前提是必须搞清楚的,那就是对国家内新兴的媒体产业,百姓的喉舌,我们绝对不能以强硬的手段面对,必须要走法律的途径,依法行政,为今后zhèngfǔ处理同样的事情开个好头。



毕竟,我们的新兴的帝国,不能让向古时候的昏君一样,让我们管制下的老百姓们道路以目吗!这样,也更符合帝国皇帝陛下的期许,陛下曾说过,媒体行业是百姓中刚刚兴起的参政议政潜力力量的代表,zhèngfǔ要尽一切力量努力呵护!”



蔡元培显然是倾向于新派的代表,又是早年革命党人,先天的就倾向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媒体的zìyóu,一开口就把立场亮了出来。但是他这一句话说出来,倒是让内阁内很多人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