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王的玩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邪王的玩宠-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官是不会不做记录的。譬如《北齐书》里就曾记载,在兰陵王的祖父高欢时代,敌方的将军蔡佑穿了一套新式的“明光铁铠”(其式样可参看高洋墓里的持盾陶俑)而被称作“铁猛兽”的动人细节。那么这个煞有介事的传说源头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唐朝时这个传说就已经定型。崔令钦在《教坊记》里记述“代面”(又称大面)戏起源北齐时,就捎带记载:“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而在段安节《乐府杂录》里,进一步演绎“以其颜貌无畏,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只可惜把兰陵王误记为“神武弟(应是神武孙)”。由此观之,搞艺术的并不在乎历史的真伪。反倒是善意的想象和不太离谱的传奇,反而能为艺术增添动人的色彩。在正史里提及此事时,只是提及邙山大捷后,“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鲜卑族本就能歌善舞,兰陵王又是“音容兼美”,音乐造谐颇高,因此帐下的军士填词谱曲,作《兰陵王入阵曲》,一来可作颂歌敬献领导,二来可作军歌鼓舞士气,也自在情理之中。不过,后来与面具扯上关系,由简单的歌谣转变为壮美的舞曲,再升华成华丽戏曲,倒是与军士无关,而是与北

    齐发达的俳优文化有关。北齐王朝虽然短命,六个皇帝也多是荒淫无度,可个个都是流行文化的高手,“尤好歌舞”。这一方面与民族性情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夜夜笙歌,娱乐至上的心态有关,从而造就出极度繁荣的娱乐文化,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俳优戏了。当时的俳优不但能合歌舞,而且可以表演故事,已经有了戏曲的雏形。根据合理的猜想,《兰陵王入阵曲》后被俳优改编成皇室舞蹈时,肯定是煞费苦心。按照当时后宫造一条珍珠裙,也要“所费巨万”的豪奢之风,排演这样一出“主旋律”的大戏,自然也是精益求精。戏中兰陵王的扮相,是“衣紫、腰金、执鞭”,可见装饰之华丽。同样流淌着鲜卑族血液的唐朝,后来完全继承了北齐的俳优文化。其中,以创立教坊的唐玄宗最为痴迷,贡献也最为突出。《旧唐书?音乐志》称:“歌舞戏有《大面》、《钵头》、《踏谣娘》、《窟垒子》等戏,玄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也就是说,这些多是缘自北齐的歌舞戏,“戏弄”的娱乐色彩太重,无法当作正统的雅乐、宴乐、法乐等“正声”,可唐玄宗又是喜欢不得了,那就干脆设个教坊,专心用来表演散乐百戏。在艳丽的脂粉香气中,被彻底娱乐化的《兰陵王入阵曲》也渐渐褪去武曲的本色,渐变为“软舞”。到了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的说法,已经“殊非旧曲”,早与悲壮激烈的战场节奏无关了。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倒是保留了几份真实的原貌。和唐玄宗一样,日本人也非常喜爱兰陵舞曲,而且要宽容得多,引入日本后,视为正统的雅乐。另外,由于对于引入的盛唐艺术非常敬仰,也格外珍视,日本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我们也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992年,时值《兰陵王入阵曲》诞生1428周年,日本雅乐团访问磁县,到兰陵王墓地参拜、供奉演出了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除却穆重的音乐和精美的服饰外,最吸引人的便是那张头顶饰有辟邪神兽,高鼻深目,表情凶狠的华丽面具了。当然,这一切可能都与兰陵王无关。可善良的人们,还是情愿相信这位悲情的英俊王子,曾经就是戴着这样华丽的面具冲锋陷阵的。因为相信这样的传奇,历史就会多点感人的温暖,少些寒心的黯然。

    编辑本段词牌名兰陵王

    简介

    《碧鸡漫志》卷四引《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清真集》正入“越调”。毛开《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韵,次段五仄韵,末段六仄韵,宜入声韵。

    定格

    ⊙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句)平仄⊙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平平仄⊙仄(韵)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句)⊙仄⊙平(句)⊙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句)⊙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句)⊙平⊙仄(句)平平⊙⊙仄⊙仄(韵)⊙⊙仄⊙仄(韵)平仄(韵)仄平仄(韵)仄⊙仄⊙⊙(句)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句)⊙⊙平仄(韵)平平⊙仄(句)仄⊙仄(句)仄仄仄(韵)

    例词

    兰陵王作者: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全部注释

    1。柳阴直:《东京梦华录》载:〃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2。隋堤: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后人称为隋堤。通济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河故道者,又称汴堤。3。曾见几番:考周邦彦生平,周邦彦三别京华,第一次是元佑二年(1087)自太学正出为庐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隆德军府并管勾学事,第三次便是这次自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真定府。故云曾见几番。4。行色:送行场面的种种情景。5。故国:这里指故乡。京华倦客:作者自指。6。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用作饯别的处所。7。〃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8。榆火:《论语》〃钻燧改火〃句注引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节期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赐朝中百官。9。别浦:徐坚《初学记》:〃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此指行人离别的河岸。10。津堠:津,渡口。堠:守望兼记里数的土堡,五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称单堠、双堠。11。闻笛:化用李白《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为下文铺垫、渲染。中片进入此番送别铺叙。踪迹、哀弦、离席,着“旧”、“又”字,表明旅食京华、别愁殊多。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当为船快、路遥、人远。“回头”犹转眼,“望人在天北”,写居者伫立码头凝神痴望,形神在目。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宋人载西楼南瓦盛传此曲,“谓之渭城三叠”,不为无因。《兰陵王·柳》是一首送别词,名为咏柳,实写别情,其中还寄托了作者官场失意与身世飘零的喟叹。这首词共130个字,分成三片,层次很多,如果没有驾驭长调的才能,如果没有把零丝碎线织成锦绣的深功,对这样的长调是无法展开铺叙的,也无法融铸成统一的艺术整体。周邦彦正是在这些方面显示出他的艺术才能和纯熟的技巧。第一片是咏柳。“拂柳飘绵送行色”,是全词的关键句。它从咏柳转向别情,既交待了咏柳的原因,又交待了这首词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写饯行。这一片可分两层:前四句是“送”,写的是饯别的场面;后四句是“行”,写的是特别的情景。第三片写别恨。先总提一笔:“凄恻,恨堆积”。它对上是总结,对下是提示。下面接着从景、情两方面分别加以补充。“渐别浦萦回”三句是写景,“念月榭携手”五句是抒情。周邦彦发扬了柳永以来创制长调的艺术手法,不仅能层层铺叙,始终不懈,一笔到底,而且还致力于结构的严整与富有变化,呈现出一种回环曲折、前后呼应、疏密相间和不即不离的特点

    编辑本段相关影片

    基本信息

    电影:兰陵王兰陵王

    兰陵王导演:胡雪桦SherwoodHu编剧:胡雪桦SherwoodHu、王培公PeigongWang演员:洛伦佐·卡伦德LorenzoCallenderLanling宁静JingNing杨丽萍LipingYang王学圻XueqiWang制片:郑凯南KainanZheng摄影:顾长卫ChangweiGu

    剧情

    远古,一个以凤凰为图腾的部落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山林。兰陵是美丽女首领的独生儿子,年轻英俊,是姑娘们喜欢的偶像,美丽的英英深爱着他。附近黑鹰部落的人凶残彪悍。凤凰族人向神祈祷,能有一个男首领,带领他们抵御强敌保卫家园。兰陵终于长大成人率部落杀向战场。两军阵前,黑鹰族首领羞辱兰陵,说他象女人那么漂亮,不是男人,拒绝与他交手。不久,凤凰族的男人们被黑鹰族全俘了去,并要全部处死。兰陵的母亲以凤凰族女首领身份提出牺牲本部落全体女人的贞操,换取男人们的生命。兰陵羞愧中沉入湖底。他却没死,受神的启发,戴上了极凶恶的面具。自此兰陵变得极为骁勇善战,内心也同时残忍暴戾如野兽一般,成了部落里的灾星。兰陵的母亲牺牲了自己,将自己的血喷在了兰陵面具上,儿子恢复了善良的灵性,兰陵成了真正的勇士。
3。…宇文邕与阿史那公主【相关介绍】
    周、齐之际,北方草原崛起了一支新的民族—突厥。突厥本为柔然锻奴,地位低下、受尽欺凌。此时却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柔然帝国,成为了北方草原的新霸主。突厥的王族是阿史那氏。

    对于都在跃跃欲试一统中原的周、齐而言,强大的突厥是不可或缺的帮手。双方都极力拉拢突厥,和亲则是与突厥结盟的最好方式。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北齐在几位暴君的折腾下日渐衰落。北周虽积极搞统一,但政局不稳,权臣宇文护短短几年内换了三个皇帝。新继位的宇文邕刚十八岁,一面小心提防宇文护,一面实施统一大业,实在是力不从心,与突厥和亲无疑可以减轻统一的压力。

    于是,宇文邕即位不久,再一次向突厥求婚。之前宇文邕的老爸宇文泰曾向突厥木扞可汗俟斤求婚,俟斤一开始答应嫁女于宇文泰,不久又反悔,宇文泰也很快病故,首次求婚不了了之。这位突厥公主真幸运,要真的嫁给了老头子宇文泰,还不得早早守寡?这第二次求婚,年轻的宇文邕志在必得,表现得很有诚意,不断派使节呈上大量贡品向可汗求婚,陈说突厥宇北周联姻的好处。一而再再而三,心猿意马的木扞可汗也架不住那么多人的游说,便答应将自己另一个十岁的女儿嫁给宇文邕。本来是做好持久战准备的,没想到木扞可汗答应得这么痛快,宇文邕只需要虚位以待将给自己带来一笔不菲政治财富的小女孩阿史那氏了。

    宇文邕没高兴多久就被一盆冷水泼了个透心凉,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等了八年才娶到阿史那氏。木扞可汗向来在周、齐之间摇摆不定,这个野蛮人太贪心,总是妄想从周、齐两国都获利,被齐人暗中挑拨就断然悔婚。宇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