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德的故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胸中的郁火是一定要喷吐出去的。

  第二天,廉颇早早的就来到宫中,在殿前等候蔺相如。他要在上朝时当着百官的面羞辱这个刚上任的上卿。

  可蔺相如病了,没有上朝。

  没有见到蔺相如,廉颇胸中的郁火愈加强烈。他不知道,蔺相如正是听到他要羞辱他的传言才托病不出的。

  蔺相如实在不愿与廉颇争持位次的高低,可在朝上有严格的礼仪,官员的排位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他是必须排在廉颇之上的。既然这会引起廉颇的不快,那就只好除了赵王召见不再上朝了。

  廉颇胸中的郁火越积越烈,就像头四处寻找猎物的饥肠辘辘的雄狮,天天盼着与蔺相如相遇。

  林中的飞鸟总有出林的时候,蔺相如久居府中,也有出门会友的一天。那天他是悄悄上的车,怕惊动了四邻,身旁也只带了几个门客。

  为防与廉颇相遇,蔺相如还让驭手绕路而行。

  拐过两条街巷,前面就是宽阔的正街,可以让马车跑起来了。就在这时,一辆华贵的马车出现在街巷的尽头,挡住了蔺相如的车。这是只有上卿才可坐的车。驭手勒马停住。

  “为什么停车?”蔺相如问。

  “前面有车挡路,像是廉将军的车。”

  蔺相如不假思索地说:“那就退到小巷,等廉将军的车过后再行。”

  门客们生气了:“为什么要让廉颇的车?廉颇位在您之下,让他就是侮辱您!”

  蔺相如不为门客的话所动,仍让驭手将车退到小巷中。

  廉颇是听到打探消息的门客说蔺相如要出门访友后,才坐车来此堵截的。虽然蔺相如绕道而行,可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现在他端坐车中,看着蔺相如的车退到小巷,心中的郁火似乎消去许多。当他的车驶过小巷,蔺相如在车中像侍者一样目送他走过时,禁不住长出一气,久积胸的火焰也随之喷了出去。终于羞辱了蔺相如,他笑了。

  傍晚,蔺相如回到府中,门客们还在生气。他们来到堂上质问蔺相如:

  “我们仰慕您的品德和才能,才来侍奉您。可您居然如此惧怕廉颇,宁可受他的羞辱也要躲避他。这令我们难以忍受。”

  蔺相如平和地问他们:“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

  “当然是秦王。”

  蔺相如笑了:“为了保护和氏壁,为了不让赵国受辱,我在秦王面前当众羞辱他,难道我还怕廉将军吗?”

  “那为什么还要躲避他呢?”

  “你们只想到蔺相如,而没有想到赵国。秦国早就想灭掉赵国,久未得逞,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如果我与廉将军相争,两败俱伤,秦国就会灭赵了。我躲避廉将军,是把赵国的存亡放在前面,个人的荣辱放在后面啊!”

  门客们听罢,心胸豁然开阔,对蔺相如愈加钦佩。从此,蔺府的门客也有意地躲避廉府的门客。

  蔺相如的这番话终于有一天传到廉颇的耳中。久经沙场的大将军脸红了。这次他的胸中没有再积郁烈火,而是压上了难以移动的巨石,沉重得令他迈不动双脚。他感到是自己羞辱了自己。

  他要解脱胸中的重负,于是赤裸起上身,背上捆一束荆条,徒步向蔺府走去。

  见到蔺相如,廉颇跪倒在地,惭愧地说:“我是个粗鄙的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可您却这样的容忍我。请您用我背上的荆条像对待罪人一样抽打我吧。”

  蔺相如被廉颇的真诚感动了,陡然跪下握住廉颇的双手。俩人四目相望,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史记》记载,蔺、廉“将相和”的结果,使赵国更加强大,不仅秦国不敢相欺,而且对齐、魏两国攻城夺地,扩大了疆域。

  以史为鉴,国家的兴亡、家庭的兴衰、事业的成功,往往维系在“团结”二字。重团结不仅仅是人所遵从的道德准则,实为人之一生行为的准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韩信恩报漂母
淮阴城下流淌着一条清洌的小河,河水中倒影着岸上婆娑的柳枝和韩信舞剑的雄姿。

  这里很静,没有人围看他的剑术,他也不希望淮阴的人看懂他的剑术。剑为士者魂,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人,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汗已沁透了前胸的布衫。他饿了,昨天晚饭的两条小鱼实在支撑不住晨曦中近一个时辰的剑术演练。他收起剑,拿起鱼杆坐在河边钓鱼。他企求鱼儿上钩做他的早饭。他还要研读兵书,没有鱼儿充饥,书上的字就会在他眼前跳跃,向他抗议饿读对书的不敬。

  霞云随着朝阳的升腾在天空舒展,下游的不远处又热闹起来了,是几位老婆婆结伴来河边漂洗棉絮。搅水声、杵衣声加杂着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使静谧的河边变得喧闹和富有生气。

  但韩信的鱼是钓不成了,鱼儿早惊出了百步远。他不恼,收起鱼杆,转而凝望着洗棉絮的婆婆。

  他是那么小就失去了母亲,在他刚懂得男儿立志为天下的道理时,父亲又撒手尘寰。贫困无依,却又要为了宏大的志向读书击剑,于是他想出了钓鱼充饥的办法。

  饥饿可忍,亲情难觅。韩信望着洗棉絮的婆婆,好像看到了母亲,脸上露出粲然的笑,肚子似乎也不饿了。

  富人一日三餐,穷人早晚两顿。太阳从城头升起一杆高时,洗棉絮的婆婆们收起衣服,拎着盛食物的篮子到柳荫下吃早饭。这些婆婆每年都要来河边漂洗棉絮,一洗就是几十天,早饭便在河边吃。

  韩信依然望着婆婆们。他特别注意一个梳着高高的发髻,面庞清瘦的婆婆,很像他梦中的母亲。

  婆婆们也开始注意河边这个总是望着她们笑的年轻人。

  “哎,看那个小伙子总看着你。”一个婆婆对梳着高髻的婆婆说。

  “是呀,怕是看上你了吧?”

  “莫瞎叫,”高髻婆婆说,“我的儿子和他一样大。”

  “他为什么不吃饭?我看到他在舞剑。舞剑的人怎能不吃早饭呢?”

  “一定是没有吃的。”高髻婆婆说着起身拎着食篮向韩信走去。

  韩信望着渐渐走近的高髻婆婆,兴奋得睁大眼睛。

  高髻婆婆走到韩信面前。“孩子,为什么不吃早饭?”

  “没有。”

  “母亲呢?母亲应该给你准备早饭。”

  “死了。”

  “父亲呢?”

  “也死了。”

  高髻婆婆一震,随后长叹一气,将食篮递给韩信。“孩子,吃吧。”

  韩信接过食篮,眼睛湿润了。他觉得眼前的高髻婆婆就是他的母亲。

  吃完了篮中的食物,韩信小心翼翼地问高髻婆婆:“您明天还来吗?”

  高髻婆婆慈祥地说:“来,一定来。”

  第二天,高髻婆婆果然来了,食篮里盛着足够她和韩信俩人的食物。

  就这样一连数十天,高髻婆婆每天都拎着食物到河边给韩信吃。

  多少年来韩信第一次像个人一样吃饱了饭。他感激地对高髻婆婆说:“您真像我逝去的母亲,我将来一定报答您。”

  高髻婆婆生气了:“谁要你报答。我是可怜你啊!好男儿志在四方,可你连肚子都混不饱。我只希望你活得像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高髻婆婆的话像一声惊雷震撼了韩信。清洌的小河、静谧的柳荫再也留不住韩信的身心。第二天,他收拾起宝剑兵书投奔了汉王刘邦。

  在辅佐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韩信立下赫赫战功。戎马倥偬,他不能忘怀的是高髻婆婆的饭菜和对他的教诲。

  刘邦做了皇帝,韩信官封王侯,衣锦还乡。回到淮阴的当天,韩信便将高髻婆婆接到府上,扶她坐到上座,向她行跪礼,然后奉送上一千两黄金。

  “我不能收你这么重的礼物。”高髻婆婆说。

  韩信谦恭地说:“在我最饥饿的时候,您给我吃的;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您教诲了我。是您使我有了今天啊!您不要我的报答,可我说出了口就要做到。您要我做一个好男儿,好男儿就要信守诺言,这也是您的教诲啊!”

  漂母(后人对漂洗棉絮婆婆的尊称)匀饭给韩信是件小而又小的事情,可在困境中的韩信眼里却是情深似海的大事,使他在征战中也没有忘记报答漂母的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知恩图报的思想,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明理诚信的品德。

齐太史秉笔直书
齐国都城淄临。

  黄昏将至,阴云低垂,大夫崔杼的内府早早地就点上了蜡烛。

  突然,刀光斧影,堂内传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接着传来甲士的禀报声:“庄公已死!”

  时间凝聚在公元前548年,齐国大夫崔杼在自己的府中设计诱杀了齐庄公。

  崔杼召集百官,宣布立年幼的庄公之弟杵臼为齐君,称景公;接着又自立为左丞相。春秋时期以左为上,崔杼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在刀剑面前,唯唯诺诺的齐国百官只有接受这个国君和丞相。

  崔杼担忧百官不服,遂率百官到太庙歃血盟誓。

  “诸君若有不与崔杼同心者,必遇凶而亡!”

  听着崔杼寡廉鲜耻的誓词,百官心中愤恨不已,可望着太庙内外的甲士和甲士手中寒光闪闪的刀戈,只有喟叹着随崔杼盟誓了。

  百官的归顺令崔杼心安不少,可他依然睡不着觉。弑君毕竟是十恶不赦的罪过,生前既使权倾一身,死后也免不了遭人唾骂。怎么办呢?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历史却不因时间而改变。那么记载历史的史书呢?只要写上史书,一切不就成了历史。

  于是,崔杼急召太史(记载史事的官)伯进相府议事。

  “你要把我的话记入简册,”崔杼的双目透着杀气道,“就说:‘庄公以疟疾殁’。”

  太史伯似乎没有听到崔杼的话,笔走龙蛇,飞快地在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五个字。

  崔杼大怒:“你不服从我的命令,就不怕死吗?”

  太史伯坦然地:“如果不按照事实记史,还叫什么太史。”

  崔杼挥手命令甲士将太史伯斩首,然后又召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进府。

  太史仲已知兄长被杀,进府后,未等崔杼开口,已将“崔杼弑其君”五个字写到简上,交给崔杼审阅。

  崔杼看到这五个字,握着简的手颤抖起来,脸因恼怒失去了血色。“斩!”他从喉咙里迸出沉闷的杀声。

  “叫太史叔来!”崔杼怒气未消,又令侍者召太史伯的二弟进府。

  “太史叔、太史季已在府门外等候召见。”侍者说。

  太史伯家兄弟四人都是史官。仲被崔杼召走后,叔、季二人知道仲不会将伪史写上简册,必死在崔杼的刀下,于是一起来到左丞相府前等候崔杼的召见。

  太史叔站到崔杼面前蔑视地问:“左丞相召我,是为庄公之事吗?”

  “是,你想怎样写?”

  “与兄同。”

  “他们死了!”

  “与兄同死!”

  太史叔毅然在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然后含笑引颈请死。

  崔杼气得七窍生烟,声嘶力竭地朝太史叔吼道:“杀!杀!”

  太史叔的血还未流尽,太史季已持简面对着崔杼了。

  “你的三个哥哥都死了,你若按照我的话去做,可免一死。”崔杼威胁说。

  太史季冷笑道:“史官为史不惧死。秉笔直书是史官的职责,若因失职而活着,不如死去!”说罢,在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递给了崔杼。

  崔杼胆怯了,太史伯四兄弟为据实直书前仆后继,震慑了他的心。他不敢再举起屠刀,无奈地将简册扔给太史季,让他走了。

  太史季在回史馆的路上,遇到史官南史持简从外地匆匆地赶来。

  “季,崔杼弑君之事怎样了?”南史擦着额上的汗问。

  “已记到简上了,”太史季打开简册让南史阅过后说,“我的三个哥哥总算没有白死。”

  南史慨叹道:“我听说你们兄弟四人都被崔杼杀死,担心崔杼弑君之事无人记载,便匆忙地赶来。看来我已不用死了。”

  “伏清白以死直”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意思是说:保持清白节操宁可为真理而死。“齐有太史简”(文天祥《正气歌 》诗句),太史伯四兄弟为了尽史官之职,不将伪史入册,前赴后继,凛然赴义的故事流传至今仍震撼着人心。敢于为正义献身已成为最令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美德。

梁楚浇瓜
春秋无义战,攻城掠地,拓展疆土,成了君主们毕生追求的伟业。可百姓谁不渴望没有刀光剑影的日子呢?既使是士兵也盼着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