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开阔的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迎向开阔的人生-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谈自杀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
  是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
  现在,
  我还落后太多,
  我永远都不会死!
  永远不该死
  读“二十世纪文坛灵魂人物”海明威的传记,作者用数十万言写海明威的一生,居然以简单的几句话作了结束:
  “他(海明威)将两颗子弹上膛,把枪托小心地放在地上,身子凑向前,用枪口抵住眉毛上方前额的位置,然后扣下扳机。”
  多么可怕的一幕啊!那双管猎枪强大的爆炸力,必定轰掉了海明威的半个头颅。
  使我想起大画家梵高,他的自杀也很惨,不但一枪进了肚子,而且死前已经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还有日本文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居然嘴含着瓦斯管自杀。至于更惨的则是切腹而死的三岛由纪夫。凡切腹的人,都要请“介错人”把自己的头砍掉,所以三岛的死是“身首异处”。
  为什么寻死?
  他们都是有成就的人,何必去寻死呢?难道他们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创作生命”已经到尽头,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已了,活着不再有意义,所以自己结束生命?
  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还有几分谅解。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年纪轻轻的孩子,居然也自杀了呢?
  他们也觉得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已了吗?他们的贡献在哪里?我只知道他们是父母呵护大的,花了不少父母师长的金钱和血汗,又留给大家无限的哀伤。他们的贡献在哪里?
  难道正因为他们太被呵护了?他们不用赚钱养家、不必担心失业,甚至不用洗碗扫地。他们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着:“你什么都不必做,只要好好念书,考个好学校就成了。”
  这下我懂了!他们自杀的道理与海明威一样,却又相反。海明威可能觉得不能再贡献了,所以活着没意义,他们则不知道有什么好贡献,所以活着没意义。
  人是到这个世界来奉献的
  人到这个世界,不是来消耗,是来贡献的啊!你看那孩子多的父母,一辈子操劳,临老,还要东奔西跑,到各孩子家帮忙照顾孙子。他们不是活得很快乐吗?就算他们嘴里有时抱怨,你只要看他们在忙,忙得充实而健康,健康而长寿,就是幸福。
  相反的,那些家财万贯,却没生育的人,为什么会去领养孩子,再不然专注于事业,即使退休之后,还要四处当义工。他们何不图个清闲,吃吃喝喝睡睡,好好地“混吃等死”呢?
  “混吃等死”这个词用得真妙,当一个人不再贡献力量,不再付出爱心,只是混日子的时候,就是在“等死”了。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则常说“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你会发现那些衣食无虑,又不为子孙操劳的人,就好像站在人生的大道上,前面一片平坦,没山冈也无树林的阻挡,他一眼望去,大道的那头正有个可怕的东西在等他——死亡。
  常常想到死亡在等着自己的人,怎么可能快乐呢?
  要有责任,活着才有意义!
  我以前教过一个洋学生,高中没毕业,已经一头乱发,满脸于思,看来活像五六十岁的人。他学国画是想透过国画的水墨,去得“道”;他想“得道”,是因为觉得生命太空了。
  他一天到晚觉得活着没意思,常常坐在我对面,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隔半天,说:“教授,我昨天差点死掉。”然后用两根手指比个手势:“差那么一点,就完了。可是你知道吗?我想到你的画稿我还没还。我今天不还,别的同学就借不到。所以,我没扣下扳机。”
  天哪!我的画稿(就是借给学生临摹用的画)居然救了他一命。可是,从他的话去想,人为什么活下去?人是为责任活下去,不是为没有责任活下去。
  后来,他去印度待了一阵。现在不但大学毕业,而且结了婚,有两个孩子,过得充实极了。
  每次谈到以前他要自杀的事,他就手一挥:“哎呀!你为什么老糗我呢?我那时候懂什么?”
  问题是,他那一晚,如果真扣下扳机,他现在在哪里?
  谁救了他?不但是还画稿的责任救了他,更是印度苦难的人民救了他。当他从印度回来时,满脸痛苦,又满脸欣喜,痛苦地说:“为什么?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可怜的人,真是生不如死!”
  “可是他们在努力地活着!”我说。
  他又欣喜地说:“是啊!看了他们,才觉得自己幸福,他们都那么认真地活着,我又怎么能死?”
  死念常在一瞬间
  也记得有位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要自杀。她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对我说:“我要跟你说再见了!因为我马上就要自杀了!”
  “你能死了吗?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完了吗?”我问她。
  “就因为我不能做什么!”
  “笑话!”我吼了回去:“我送你去残障育幼院看看,有多少人需要你帮助?然后想想,你有没有资格,在对这个世界没尽一分力之前,就去死。”
  然后我立刻联络了台南的瑞复益智中心,对方也欢迎她去工作。
  我再打电话给她,叫她到松山机场碰面,由我送上飞机。她没有接受,但是就这么十几分钟,她已经打消了死念。
  死念岂止是十几分钟,真正“致死的死念”,常只是几分钟。就那几分钟想不通,就死了!
  勇敢地面对生命
  你看那要跳楼的人,坐在阳台边,一边是几十公尺的高楼,下去就告别人世;一边是走回屋子,重新面对人生。这是多么大的抉择啊!那自杀的人,居然成为半个上帝,由他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
  这个人是他父亲亿万个精子里,终于能受孕,又在受孕之后,由他母亲怀胎十月,再平安产下的。这个人会说话、会唱歌、会走、会跳、会思考。居然用他莫名其妙的思想,判他自己死亡。
  如果他有一生最笨的决定,必是跳下去。如果他能有大的智慧与勇气,就是回头。回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为自己也为社会,好好做点事,这样才不负上天给予他生命,才不负他得到宝贵的生命。
  我太太的秘书,在墙上挂了一段幽默的话。大家都借去“拷贝”,于是挂满了办公室。现在,则挂到了我的家里。
  那幽默的句子是:
  “上帝把我放到地球上,是为了要我完成一定的工作。现在,我还落后太多,我永远都不会死!”
  各位朋友!如果你居然要自杀,请想想这句话。
  

谈定位
你可以把自己高估,
  等着星探*,
  连配角都没演,
  就一下子成为主角。
  你也可以坐冷板凳,
  一年年坐下去,
  最后……
  请开出你的价码
  小学时候,我读过一篇课文——《伟人从小就看重自己》。它对我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使我从小就设定了较高的理想。
  但是,今天,在读这篇文章的四十年后,我却觉得一个人固然要“看重自己”,更应该“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难,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你看!那长颈鹿和长角鹿,为什么宁可在旷野里吃草,或伸着脖子啃稀稀疏疏的树叶,却不进入丛林?
  因为它们知道,善跑的长腿,到丛林就没了用武之地。善于远远瞭望,躲避猛兽的颈子和长角,进入枝叶交错的树林,反而成为累赘。
  老鹰与琪塔
  再看看老鹰,为什么它们总把巢筑在巉岩树梢,而不像一般鸟类,在树林里作巢;它们又为什么爱在空旷处的高空盘旋,却不进入密林寻找猎物。好吃的小鸟和小动物,不是多半藏在树林里吗?
  因为它们知道巨大的翅膀是不适合在密林里翱翔的;把巢筑在树林里,即使山鹊都能偷袭它的小鹰。
  最近,我看了一个报道非洲野生动物的影片,更有了惊人的发现。
  过去我只知道那种身长、腿也长的琪塔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看了那部影片,才知道它们最快的速度,居然只能维持一分钟。然后,就得花二十分钟喘息、恢复。
  影片里精彩刺激的画面不断出现。
  琪塔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快速分散,琪塔选中一只冲刺,那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奔逃。鹿不断改变奔跑的方向,减慢琪塔的速度。突然,琪塔停住了,它没有力量再跑了。
  那只鹿居然逃脱了。
  我发觉即使在这野生动物的世界,它们也是斗力又斗智的。它们认识自己,也认识敌人。
  爆发力与持久力
  记得我在小学时有一位同学,个子不高,力气却奇大。在桌上比腕力,他几乎所向无敌。
  但是后来,有人发现了他的弱点,于是一个告诉一个:“跟他比力气,你要拼命撑着,别让他一下子压倒,只要你能不被他按倒在桌子上,撑个二三十秒,再拼命一扳,就能反败为胜。”
  果然,只要撑到那一刻,这常胜将军居然就不堪一击了。
  记得有一次看拳击赛,评论员说的一番妙语:
  “对付穿蓝裤子的,只要你能在五局之内不被他打倒,就八成能赢了。对付穿红裤子的那个,只要你在八局之内不把他打倒,你就九成要输了。”
  那场拳赛真像是交换挨打的比赛,前面几局蓝裤子的拳如雨下,后几局红裤子的占尽优势。我心想,为什么前者不保留一点体力到后面,后者又何不在前面多花点力气?
  但是看到结尾,蓝裤子倒在地上,让我想到那位小学同学。我知道他没有错,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短时间爆发力强的那一型,对方则起动有限而持久有余,当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短跑的高手,不见得能长跑。马拉松的健将,八成参加百米竞赛,会不堪一击。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就要以不一样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长处。如果你不认识自己,就注定要输。
  每天筑梦
  我常感慨地想:我们从小到大,不断筑梦。到底是愈筑愈美,还是愈筑愈惨?幼儿时,我们会希望自己将来做总统。少年时说自己要当医生。上了高中,功课实在跟不上,又改口要做艺术家。等有一天学了画,才画几笔,就被老师涂掉,于是脑袋空空地走出来,又试着筑另一个梦。
  我们认识的自己是永恒的吗?还是随着岁月的改变,我们每天都该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甚至为自己“定位”?
  *舞娘与熠熠红星
  如果有一天,你到好莱坞去。走在星光大道上,你会看见很多高级夜总会,穿梭着珠光宝气的明星。
  你也可能看见那夜总会的旁边,有着*舞酒吧,里面一群色迷迷的人,围着几个发光的大圆桌子。
  桌子上有着美丽妖娆的年轻女子,一件一件脱,脱得*。
  据说她们许多都是满怀明星梦,去好莱坞淘金的。只是有些被发掘了,跃上名利双收、万人称羡的银幕;有些去演了“三级片”;又有些走上这个美国牛肉场的舞台。
  都是明星梦啊!可能只是一街之隔啊!其间有多大的差异?多少的辛酸?
  有位好莱坞的影星经纪人说得好:
  “到这里,第一件事是认识你自己。你可以把自己高估,等着星探*,连配角都没演,就一下子成为主角。你也可以坐冷板凳,一年年坐下去,把行情一点点降低;最后去跳牛肉场。再不然,”经纪人很严肃地说:“你就先别太高估,从跑龙套干起,好好表现,慢慢往上爬。”
  你有多少斤两?
  在台湾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我在电视公司上班的时候,总不平。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从演员训练班学起,几年下来,也跃不上荧幕?又为什么有人连摄影棚都没进过,却一下子被发掘,突然当上主角?
  制作人给我的答案很妙:
  “有幸,有不幸。你如果自认有才具,是凤凰,就可以拿乔,非枝头不站。如果没把握,就由树根爬起,说不定有一天也能站上枝头,变成凤凰。”
  他让我想起一位美术系教授的话:
  “作为一位画家,画价可以由你自己定。你可以自视很高,才毕业,一张画就卖十几万。你也可以很保守,由一万块钱标起。但是你也得知道,前者可能几年卖不掉一张,有一天又突然大红,成了名家。至于后者,你可能卖得好极了,但从起初,就被定位成‘市场画家’,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他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
  “记住!从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能力,再为自己定个价。如果定错,可能影响你一生。”
  看重自己与认识自己
  每次看见自视甚高的朋友,一再拒绝不合他理想的职位,终于怀才不遇。或是在结婚生子,家庭的压力之下,居然放弃半生的坚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