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中央系的30个师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装备,其中还有几个师是接近全部实现了德式装备,并接受德国顾问的系统训练。以经过这样的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

  十年间,共有135位德国顾问在华任职。他们积极地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安内”与“攘外”。帮助国民党政府训练军队、采购军火、出谋划策。“蒋桂大战”、“中原大战”、“五次围剿红军”都有他们的身影。

  抗战爆发后,德国顾问的身影始终在最前线出现。华北、凇沪、徐州等等。德式样板师、德式装备在抗战初期,对支撑大局功不可没。 

  二战开始后,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由于日德的特殊关系,1938年,德政府严令顾问团回国。纳粹头子希特勒甚至以不归国以叛国,取消国籍没收财产为胁。1938年7月8日,以法肯豪森等首的最后一批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广州挥泪登船,离开中国。

  利剑终于归鞘。

  不少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年爆发,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说可以乐观很多。

  但实际上是国民党政府仿照德国国防军轻装步兵师的装备进行配置的陆军部队,其实力是德军中辅助部队的水平,和日军相比则并无优势,况且限于军费捉襟见肘只装备了第87师、第88师,教导总队等5万余人的部队,在战斗中难以取得局部优势。

  淞沪抗战中德式师被用于对日军据点的攻击,轻步兵师最怕攻坚,因为它的破坏性兵器,也就是重炮不足,而且没有装甲部队,这是运用上最为失败的地方。加上指挥不当,士气涣散,蒋介石一度寄予厚望的德械式第87师、第88师却无力回天,一度被日军打残,没有起到应有的战果,从此德式师,已经成了尘封的历史,不再被人提起。

3、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一口气吞下了东三省,有点飘飘然了。

  甚至有一些号称是“中国通”的日本人,把中国说得一文不值。

  如平田晋策就这样评价中国军队:

  中国现有军队,共有二百多个包含着许多步兵团的师,就士兵的数量说,共有二百多万,可是够得称为现代化的军队,有现代化的装备的,实在找不出一个师。

  中间偶然有一、两旅或团比较好一点,然如严格地说,仍旧是落伍的。

  中国军队绝对不能对外,也绝对不会对外的。纵使有拿破仑的天才来率领,也无法使用。

  中国军队完全以步兵为中心,还是殖民地的战术,就是南北非洲的战术。

  中国军队之弱点为天下周知之事,而中国高级将领不学无术,反妄自尊大。

  中国海防等于零,战事一起,日本只要派几条兵舰,马上就可以封锁中国海岸线,从汕头、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烟台,一直到天津,只要很少的力量,就可以占领中国所有经济中心,使它毫无接济,毫无办法。

  中国毫无防空设备,只要日本动员令一下,日本飞机在最短期间,即可将中国所有重要城市统统炸毁。

  ……

  平田晋策的上述评价未免太过狂妄,但有一点他说对了,那就是:中国人喜欢窝里斗。

  中原大战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最早公开支持蒋介石的,是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发起“九省联防”,他们希望借此同胡汉民在广州成立的“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相对抗。陈济棠又倡议“西南五省大团结”,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也在筹划“北方六省大联合”。

  国民党可谓四分五裂,蒋介石不得不第二次下野,由孙科出任。

  1932年1月4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

  日本人感觉机会来了。既得东北,日本食髓知味,打算以武力独吞上海。 

  于是在上海策划先是制造事端然后嫁娲于中国的事变。史称“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上海租界的5名日本僧侣忽然被一群中国人围打,其中一人被打死,二人重伤。但二战后的调查发现,该事件原来是关东军的高级军官委托日本上海总领事馆的武官,雇佣中国无赖所干。中国人打死日本僧侣一事,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骚动。1月20日,在上海居住的日本人近千人,到日本总领事馆和海军陆战队总部门前示威*,强烈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出兵保护他们,在示威途中这些日本人还捣砸了一些贴有反日标语的中国人商店。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29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国民政府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至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000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

  英、美等国怕战端扩大,影响他们在上海的租界利益,遂出面调停。日本见上海战况对自己不利,表面接受“调停”,以待援兵。

  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

  同日,国民政府主战派将领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不顾主和派的反对,亲率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

  第五军中的第87师、第88师,武器都是德国进口的,士兵都配戴德军M35钢盔,并由德国军事顾问团亲自训练,称为“德械师”,一度担任卫戍南京任务,可谓是国内战力最强的陆军部队。

  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淞沪抗战爆发,不知如何处理的孙科已下野,亲蒋派纷纷要求蒋介石出山,提出“请蒋先生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的动议。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选定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再次出山的蒋介石终于重掌军事大权,自此蒋介石又有了“蒋委员长”的称呼。伴随着蒋介石的下野与再起,国民党内各派势力意识到国民政府少了这个“老头子”还是支撑不了大局的。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

  (1931年10月第10师独立旅扩编为第83师,方先觉被调升为第83师补充团中校团附。)

  得知日军武力侵犯上海,方先觉沉不住气了:小小日本岛国,竟然如此猖狂,先犯我东三省,又要吞并上海。这胃口也太大了吧?

  应该说方先觉对上海是有感情的:首先他在上海读过书,并从上海这个地方接受三民*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再者上海是妻子周蕴华的故乡,二人在这里相识相恋,方先觉视上海为第二故乡。

  如今上海战事吃紧,自己身为军人却无力保家卫国,这能不让他着急吗?

  方先觉经常发牢骚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话被团长陈孝强听到了,陈就问他说谁呢,方先觉说:咱们也算是中央军吧,咱们补充团装备比人家差也就算了,可这打仗立功的机会总该争取吧?

  陈孝强知道他的脾气,也明白他的意思,只好说:小日本,乃蛮夷之邦,谁不想教训他们一下。可这打仗一事,该谁上就谁上,政府自有安排,这也不是咱们能左右的啊?

  方先觉说:你这个当团长的就不能主动点,去请缨抗战、毛遂自荐,这机会都是争取来得嘛!

  陈孝强听到这也火了:咱们革命军可是论资历的。在军校里我可是黄埔二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三期,论这个我是你的学长;再说在军中我可是这个补充团的团长,有你这样对上级说话的嘛……

  方先觉和陈孝强经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但是吵过就好。陈孝强禁不住方先觉嘟囔,二人只好联名下面几个营长亲自去找师长刘戡,请缨抗战。

  刘戡也是一条汉子,对方先觉几人的抗战请求极为赞赏,遂向军委会递交抗战诉求。

  军委会立即批准,命第83师紧急调往浙江乍浦一带布防,以备日军南下。

  上海中国守军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战事结束。

  第83师和友军第36师从乍浦到嘉善一带一字排开,抢修工事,很快第二道防线构筑完毕,方先觉等人在乍浦一带左等右等,也没见日本人来,不禁有些失望。方先觉道:本来还想和日本人大干一场,却这么不给面子。陈孝强笑着说:咱们这第二道防线后面就是蒋委员长的老家——浙江奉化,校长让咱们守这道防线,说明对咱们特别“重用”啊!众人笑了。

  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第83师抢修的第二道防线工事虽没派上用场,但是后来成为京沪杭国防工事——乍嘉线(乍浦至嘉善)的一部分。

  附:京沪杭国防工事

  1933年,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帮助下开始了在国防重要地区构筑永备筑城阵地以御日寇的计划。同年开工实施的有京沪杭国防工事和沿海沿江要塞工事是两项工程计划。

  其中京沪杭国防工事共分三部分: 

  一、京沪地区阵地:第一阵地位于在吴江县至福山镇,第二阵地带位于无锡至江阴锡澄线。两阵地间的龟山至梅村一线设置中间阵地。后方阵地带在石庄到常州一线。

  二、沪杭地区阵地:第一阵地位于乍浦至嘉善(乍嘉线),第二阵地位于苏州至嘉兴(苏嘉线)为。两阵地之间的沿海地段还构筑了侧翼阵地。

  三、南京地区阵地:主要阵地带配置在龙潭、栖霞山、青龙山、苍波门、大胜关、上新河、下关、燕子矶一线,形成闭合性的环形阵地。

  该国防工事是1933年由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城塞组设计。主要内容是:以步兵营阵地为单位(特别重要的地段以团阵地为单位,次要地段以连阵地为单位)。阵地内设置一线阵地和预备阵地,建有射击、观察、通讯、交通、伪装、掩体、障碍等设备,以轻机枪、重机枪、战防炮工事为主体,组成环形防御体系。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尽量利用天然障碍物,辅以人工障碍,形成永备工事。 

  从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派第36师、第57师、第87师、第88师、独立工兵1团、工兵学校练习队、宪兵团,分期分批修筑。可谓工程浩大、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尚未全部完工。 

  京沪杭国防线一度被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但可惜命运也和马其诺防线一样:中看不中用。

  该国防工事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上都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讲:工事体系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建成的阵地之间无交通壕、这样各阵地就成了单个的,孤立的掩体。再如工事的火力配置不符合实战要求。

  即便如此,如果利用得当,也能大量杀死敌军,迟滞敌军的攻击速度,但上海会战后期(第二次淞沪抗战),国军败退太快,上述工事基本没有利用上。 

  据文史资料记载:有的国军部队败退后打算进入工事据守,先前工事的钥匙都由当地乡、保长拿着,前线战败,这些地方士绅早脚底上抹油,溜得无影无踪。结果连进门的钥匙都找不到,只好放弃了。工事打不开门,身后混乱的溃潮和日军追兵又至,部队立脚不住,再向后撤。可惜蒋介石花了数百万金钱、动用了4个师的兵力构筑的国防工事竟形同虚设。

  数年后法国马其诺防线的悲剧提前在中国上演了。

4、鸟枪换炮
《淞沪停战协定》的签定,使第一次淞沪抗战没有扩大为中日战争,但是国民政府高层也意识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1932年6月4日,再次出山的蒋介石以军事委员长的身份,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通令全国军队实行统一编制,规定以军为单位。 

  各军的番号和部队沿革如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