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克麦赖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克麦赖夫-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化中精华的提炼。因此,这个镜头就是要说明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实际即代表中国文化的高于一切的地位。

  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还有一个是胖子在唱《我的太阳》。从影片的直观感觉来看,胖子若不沐浴在水中则他的喉咙是无法张开的。这个镜头也反复出现了三四次,而它所表达的含义正是把中国以水为形的神韵文化推到了极致。我们知道,《我的太阳》是意大利歌曲,代表着一种西方文化,意大利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具有突出成绩的国度。但就是这样的对于中国人来说的外来文化若没有水的滋润却无法成形。可见,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具有多么大的力量。但若只是从征服的角度来说,这未免有失公允,导演所要传达的实际上是一种融合。我们无法阻止也不应阻止异族文化或说现代文明的入侵,那么,我们就要做到让那些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才有可能发展。由于这个镜头要承载巨大的文化冲突,所以导演也令它出现了若干次。

  另外,本片中有两个颇受争议的段子,即陕西的缺水与西藏的圣水,这与现实的水文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我认为,这种对比的作用并不是意在找出差异,而是要丰富中国以水为表意的传统文化,更加明确地说明水是中国文化的神圣载体。

  韩兮

  1999年于通县

《洗澡》:智者若愚 
灵魂脱离于肉体游离在情感的空间中,仿佛在波澜的大海上有一叶扁舟沉迷着暴风和巨浪的呼啸声,找不到归宿,也不清楚确定的归期,除了在随波逐流的形式中进行无谓的思考以外,一切危险与灾难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包括肉体的萎靡与 恍惚间,世界电影开始关注傻子的生活空间,创作者们找到了一条表达艺术的捷径,可以摆脱现实的逻辑,用反人物的思维进行创作。我们最熟识的傻子莫过于阿甘,那个运气极好,可以永无休止地创造神话的阿甘只是个傻子。在《雨人》中有一位集弱智与天才于一身的傻子哥哥,他反讽着数字化时代的机械思维,同时,却让汤姆。克鲁斯找到一份久违了的亲情。这些傻子是弱智吗?还是在冥灵之中尚存有一丝宽容,使这种人苟活又游荡在纷繁的尘嚣。   

  终于,我们迎来了自己的傻子,他叫二民,是张扬新片《洗澡》中的角色。二民的确是傻子,而且是个普通的傻子,他没有天才般的本领,也没有可以传记的运气,他无法创造什麽奇迹,却极力的想挽留住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但他所重复而且永远不会感到腻烦的生活方式仅仅代表着落后,这种落后让人感到亲切与温馨。 

  每一个人,尤其是新时代的宠儿们,对落后会嗤之以鼻,而在心中不断地勾勒着未来的蓝图,那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其实只是物质的具像而已。我们穷,穷在汽车的轮胎与大厦的钢筋中,于是,我们把西方的照片当作快餐来品尝与消化或吸收,但照片永远只能摄下物质的世界,而且需要照明。为了环保,我们可以抛弃筷子,但绝不能忘记使用筷子时那巧妙的手劲。但我们确实是统统的扔掉了,抛弃了,与国际名正言顺地接轨了。我并不知晓张扬设计这个傻子的初衷,便妄自揣测起来。也许,那是一份无奈吧,一种迷惘心情的宣泄。这个进化的年代中,还有谁不去追求进化的生活空间呢。违反这个规律的人就是傻子。社会无比的悲哀与残忍,当你试图在已被摔得粉碎的瓷器中寻找点古朴的嵌丝花纹时,你已被排斥在众人之外,你当然就是傻子,你还能当什麽呢。   

  姜武扮演的二民可爱之极,胖乎乎的,爱听《我的太阳》。但他最喜欢的是将皮管子指向天空,让水倾洒下来,这是龙的本领,也只有龙的传人才会如此。然而,二民每次展示这个意境的时候,观众都在笑,虽然是善意的嘲笑,但我的心却因此而痉挛,仿佛有一柄超薄的手术刀掠过心际,那微微的寒意与莫名的恐惧奇袭着我,没有血,也没有刀痕,隐隐的来自于地狱的疼痛刺激着我的大脑,血液断流了,眼前一片茫白,我进入到傻子的状态中去。我们总是自以为绝顶聪明,自认为走到了潮流的前列,不再会去做有意识的当回傻子的游戏。孰料,张扬竟用洗澡水将我们浇醒,可以睁开眼睛,看见面前傻笑着的二民。   

  二民的生活很有规律,这是得益于父亲的教诲,早晨拖地,白天工作,晚上跑步,即使父亲死后,他依然如故。父亲走得很安祥,他没有因为看见澡堂拆迁而感到悲伤,也没有因为换过新居与街坊分离而感到孤独,他是幸运的,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他隐遁了,躲开无法抗争的进步。但作为父亲翻版的二民则不是那麽走运,他是新时代的人,需要面对新时代的空间,而他对自己的未来却茫然不知。尤其父亲逝世的那场戏,我是如此设计的:父亲已经死去,身子软软的,慢慢地滑进水中,没有气泡,什麽都没有,水下的面庞安静从容。二民开始计数,他大舌头的声音在澡堂中回响,二民一本正经的数着,数字已经超过了父亲往日憋气的极限,他却浑然未觉,声音中竟然还带有一份惊喜。这时,大民打完电话。。。。。。二民如何能够料到他的生活方式是多麽危险,他对那个必然的归宿竟然熟视无睹。不知这样改动,张扬是否赞同。   

  父亲既已仙去,大民和二民的矛盾立即浮现出来。其实,兄弟俩的关系早在影片前半部中就有所体现,只是被父亲与大民的冲突和父亲与二民的生活遮掩住了。兄弟俩上街,二民走失,他是多麽的不容于这个新兴的时代,而大民这个都市人也无法保护自己的亲人,这难道不是一个质疑的情节吗。迷失在都市中是张扬有意无意带出的情绪,《爱》片中那个端早点,矗立在高楼森林中的徐静蕾和本片中的姜武是何等的相似。二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方法,划着墙走,仅仅出于习惯,但他成功了。父亲死后,澡堂也终要去的,二民是无法挽回这个局面的,哥哥则如拆迁般突袭了这个可怜的人。二民将要失去一切,他的未来在哪里,哥哥是如何帮助他的,这些问题使观众关心二民的命运,创作者无法给出答案,那个未知数极具诱惑力,但结果往往会异常苍白,于是主创人员不必再说。   

  阿甘傻得令人羡慕,雨人傻得叫人称奇,二民却傻得让人可爱。其实,电影中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傻子,每一个傻子都是抽象出来的具像,都在替主创人员完成某种意象,但他们的口,他们的行动却是表象的傻子状态。我所怀疑的是,除了借用傻子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但事出必有因,这也是无奈之举,现实中有如此特点的人岂不都是傻子,导演是自嘲还是反讽,这留待观众讨论。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比较明白的,傻子除了有傻子的特性以外,还有人的性格,仅此而已。

  韩兮

  2000年于小西天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少年汉尼拔》:没说全的前史
做电影有一个惯例,大凡遇到一些性格极其独特,行为近似疯狂的人物之时,剧作中肯定要涉及到这个人物的前史,所谓前史就是人物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但也有电影将这种前史淡化了,比如《十诫&;#8226;杀诫》,类似的影片也不少。

  汉尼拔是一个优雅的食人者,《沉默的羔羊》中已经充分体显出来了,对于这么一个独特的银幕形象,他的前史肯定会相当的精彩,当然,这是好莱坞剧作家们的想象,于是在这个想象的基础上,《少年汉尼拔》便诞生了,很明显的,这部影片最想解决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汉尼拔为什么要吃人?

  影片给了一个极其直观的理由,因为汉尼拔的妹妹被坏人吃掉了,于是,很明显的一个复仇的故事便产生了。

  妹妹被吃掉,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绝对是精神上最大的刺激,于是汉尼拔变成一个沉默阴狠的人,平时不说话,只有在睡梦中才会大叫,妹妹被杀的场景成为他永远的梦魇。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非常规的杀戮,痛失妹妹的悲伤绝不是这个梦魇的全部,更主要的是,汉尼拔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妹妹。于是,惨忍的杀戮与吃人在汉尼拔的那种自责中立即被无限地扩大了。这时候,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一个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内容就是一种对妹妹(后来扩大为女性)的同情与责任还有负疚,而形式当然就是杀人的手段了,进而转化为食人的嗜好。影片发展到这个时候,其实关于汉尼拔这个人物如何成因的都已经初现倪端了,换句话说,成因已经具备,下面就是如何将这种一直隐藏的诱因发展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仪式一种个人的标签,即把那个倪端深入化。

  从孤儿院逃了出来,汉尼拔找到了婶婶,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个亲人。在婶婶的引导下,汉尼拔接触到了一种东方式的文化。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婶婶的扮演者是我们所熟知的巩俐,离开了《迈阿密风云》中的那个花瓶角色,巩俐在此片中扮演紫夫人,这个角色绝对能够影响着汉尼拔的成长轨迹,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角色当然不是什么花瓶。但说句实在话,巩俐在此片中的表现过于中规中矩了,虽然也基本上完成了导演以及角色所赋与的任务,但并没有过分出彩的地方,凭借着她那依旧值得骄傲的身材在很大程度上继续着一种欲望客体的色彩,好在故事比《迈阿密风云》好得多,所以这欲望客体不仅仅是性的展示,更是女人的展示,尤其对于汉尼拔而言。

  汉尼拔接触到了东方对尸体的一种暖昧态度,其实无关于日本,在东方古代对尸体头颅的嗜好是比比皆是的,杀掉对手,削了首级,挂于马前杆顶,以示军威,以吓敌心。这是一个东方式的传统,日本只是更具有形式感而已。

  影片引入这种理念是要将汉尼拔那种单纯的对食人的恐惧做一个升华。食人同样在古代也是一种仪式,正如片中的罪犯所说的,为了生存,但生存的含义要进一步延展的话,那就是一种保佑与祭祀,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所以影片发展到这个地步,汉尼拔食人的原因已经不单单的是一种嗜好,一种儿时的模仿,而是一种仪式,对尸体对死亡的反讽,而对生存则是一种崇拜与继承。

  与此同时,汉尼拔对妹妹的负疚感扩延到了对女性的一种保护欲中,所以他杀死屠夫一节,与其说是为给紫夫人报复,莫若说是他完成了自我方向的一种肯定,正如前面所说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一定的结合。

  由于对人体的一种迷恋,一种精神上的神秘崇拜,汉尼拔成为了一名医学院学生,这个经历也是为了补充汉尼拔这个人物形成的原因,即将杀人与食人的形式感得到进一步的佐证。

  但十分可惜的是,影片虽然试图用东方的一种暗示来增强汉尼拔精神上对尸体对食人等的一种迷恋,但事实上,仅是一把东洋刀,一个雕像是远远不够的,戏份的缺失令观众对汉尼拔这种精神上的飞跃并没有足够的印象,同样的,这种缺失造成了巩俐的戏份无法出彩,因为作为一个东方精神的引路人,她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而没有完成深入的文化带入感。而对于本片来说,这种缺失更严重地导致了形式感大于精神内容,所以下面的内容便将观众带入到了那种普通的杀人魔头的剧情之中,那个优雅的高智的罪犯并没有体显出来。

  其实,笔者并不认为此片中的汉尼拔必须表现出一种优雅来,毕竟因为还是少年,虽然有一定的学识,但对于仇恨的理解仅仅还是一种报复,以牙还牙,不太可能立即达到深层次的艺术水准。所以,影片下面的内容虽然让许多观众有些不爽,或者有些失望之感,但就本片而言,绝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作为一部前传,杀人狂魔的进行曲虽然可以演绎得惊心动魄,但事实上却偏离了前传所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即汉尼拔这个人物的形成。从这点上来看,汉尼拔这个人物还没有完全诠释清晰,尤其是食人在精神上的一种承载力量,并没有充分说明,所以此前传若有个续篇可能会更好一些,继续完成汉尼拔精神上的飞跃。

  在影片最后,汉尼拔知道自己也曾吃过妹妹,在这种情况下,他拒绝了紫夫人的建议,而更加疯狂地进行着杀戮。在笔者看来,这个喙头是极其可怕的,因为汉尼拔所有复仇的动机都会因为自己也吃过妹妹而变了质,正如剧中所说,他的复仇是一种自我的否定,要杀死所有的知情人。这显然与前面的复仇实质是相悖的。于是,汉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