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克麦赖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克麦赖夫-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森冤》:迷失在死亡森林
彭氏兄弟一贯以心理恐怖称霸着近几年的东南亚恐怖片市场,这次两人分别执导的《森冤》与《妄想》还是值得期待的。

  关于《森冤》有一个传说,据说在日本富士山旁边有一片死亡森林,许多人不远千里进入到这片森林中自杀,但最后尸体往往消失了或者只剩下残尸。全世界大概有四片这样的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至今还是一个谜。彭发便是受到了日本的邀请而把这个传说拍成了电影,就是这部《森冤》。

  抛开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不说,仅仅由于传说的存在,恐怕影片本身就能够引起一些人的兴趣了。但回到本片而言,我想有兴趣的人多少会有些失望之感。

  作为一部恐怖片,本片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并没有任何可以特书的情节。

  由于影片要强调自杀,于是影片开篇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在自杀,刚刚用刀片划开了手腕,一阵烟雾便平地而起。这是关于那个传说的重现,自杀者会遇到某种事情,一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

  打下伏笔后,影片开始营造恐怕气氛,借助的是女主播美树之口,将那种恐怖的气氛煊染出来,这一点很象许多鬼屋的故事,先把一个特定的地点摆到了观众的面前,然后令观众的心思警惕起来。实际这是恐怖片的一贯做法,有时候是一个地点,比如说是死过人的鬼屋,有时候是一个事件,比如说是某种铃声,有时候则是一个传说,例如是某个冤死的人等等。总之,恐怖来自于某处特定的环境或事情,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开始将观众诱导到害怕担心的地步。

  而此时,影片开始引入凶杀案了,这是许多恐怖电影的引入方式。这部故事中的凶杀案是关于*杀人的事件,于是凶手带避孕套,所以无法被指控,警探夏松梓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现在影片是通过两条线进行着,一条是关于凶杀案的,另一条则是美树与男朋友树海之前的关系,树海极力反对美树为了寻求高收视率而将树林妖魔化的过程,他相信,树也是有生命,有感情,有记忆的。而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树海似乎证实了自己的论证。

  树,有感情,尤其是有记忆,这个论点立即引起了夏松梓的注意,于是两条线立即合并在一起,树海被邀请参与到破案中,夏松梓想借助他的理论来证实那个嫌犯黄柏木的罪行。

  树海果然引来了大雾,在大雾中,黄柏木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是树海的成功造成了美树与树海间关系的置换。按照一般的恐怕片,或说鬼片,情节发展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即结束或不结束都不影响一部影片的完整性。但特别注意的是,影片中那个守林的老警察,他是将自杀与树的概念一直贯穿下去的主要角色。

  老警察一直在劝人放弃自杀的念头,而树林的神秘则也是吸引老警察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夏松梓由于过分执着险些遭受到迷雾的攻击时,老警察指出了这片树的精神所在,那就是他会利用人本身的执着,这与科学无关,仅仅是一种人类思维的扩大化。

  由于这片森林的神秘,虽然黄柏木的案子已经破了,但夏松梓的调查并没有结束,于是,她与树海的合作仍然在继续着,这自然引起了美树的不满。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树其实也是一个极为执著的人,她为了自己的节目而放弃了本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而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失败了,这是一种绝望的情绪。于是她冲进了森林,准备自杀。

  美树的自杀是一种冲动,所以当她清醒的时候立即意识到了这种自杀的可怕,而此时,森林中的迷雾已经来临了。而树海夏松梓与老警察也跑到树林中寻找着美树。影片最后将这个谜题以一种伪科学(至少现在观点看来是这样的)的形式做出了解释。

  影片结尾处,老警察终于等来了自己那个自杀的女儿,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但这个心愿令他守在这片森林中许多年。

  这时,我们将这部恐怖片的表层抛开,那层迷雾,那些自杀的行为还有那些伪科学式的解释都抛开,剩下的就是影片一直强调的内核了。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是一种过分执著的行为,具有相当明显的借喻性能,而森林恰恰就在满足这种执著,于是造成了若干个惨剧的发生。正如老警察所说的,森林其实就在满足着你心中所想的,那么这个森林无疑就是人们的内心世界,由于树海对树木有生命有智能的反应是深信不疑,所以他可以唤起树木的回应,而夏松梓由于对真象的深入追查而误伤了老警察,而美树则恰恰是一种执著而在树林中迷失了。老警察更是直奔主题的,由于心中不相信女儿的死,所以一直也见不到女儿的尸体。

  森林,一个内心的世界,无论是自杀还是迷失,都是由于自己的执著,以致于陷得越来越深,无法自拔,但一旦正视这种内心的执著,森林就变得豁然开朗,这也是最后几个人走出森林的原因所在。而造成内心执著的都是现实中的世界,无论是夏松梓还是美树与树海还有老警察,他们之所以执著,原因都在森林之外的一种追求。由于现实的执著无法满足,于是便迷失在自我的森林之中,这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至于那些恐怖的迷雾,还有自杀的意愿以及凶案破获都只不过是为了这个影片而营造的故事手段而已。

  彭发在制作此片的时候显然十分地仔细,以至于片中人物的名姓中都有树木的影子,也许这同样是一种暗示。但事实上,影片的桥段安排在揭示主题的方面显得有些牵强,黄柏木受到了惩罚一节几乎与主题脱离了关系,只成为故事承上启下的衔接点,而美树与夏松梓的执著并没有完全地体显出来,老警察的行为虽然有信服力,但由于故作玄虚而显得游离了,唯一不错的是树海,相信树木生命论无疑是暗喻着与内心的一种对话,是很真实的一种人生态度。但可惜的是,郑伊键的表演还是有些平板化,将这种真实的人生态度变得却不是那么真实了。

  至于恐怖片的感觉来说,影片通过电视媒体营造气氛,运用了森林中树标的迷失还有迷雾袭击等手段,但显然没有达到真正恐怖的程度,看起来显得极为平常,并不能引起观众真正地感同身受,所以真正害怕起来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总体来说,这部彭发独立之作并不算十分地成功,但值得庆幸的是,此片在内陆院线上映,应该是一个好的开端。

  韩兮

  2007…4…5于通州

《伤城》:没有进行到底的伤痛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直受到某种暗示,仿佛梁朝伟扮演的是一个坏人,这是一部悬疑色彩极其浓重的电影。但是当梁朝伟杀人一段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我便清楚自己似乎又被那些评论误导了一番。

  这些年来,香港电影一直追求再度辉煌,从剧作的角度来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年代,最令我们过目不忘的是一种影片,即正邪的完全对立,导演首先给了观众一个全知的角度,例如吴宇森的系列,还有成龙系列,好人与坏人在我们心目中是一目了然的。当然,其间或有一些颇具悬疑色彩的影片,大多是用鬼片形式来包装,但整体成绩远不如那些简单充满血性的影片。所以说香港电影虽然在国际商业影坛极具影响力,但事实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一部特别好的悬疑色彩的影片。

  到了新世纪,香港电影没落之际,一些年轻人编出来的故事虽然还是属于警匪片的外包装,但还不是悬疑影片。最著名的当属《无间道》系列,开篇之时,每一个人所处的状态便已经昭彰地表现了出来,然后便是人物的内心,情节反倒是次要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惊悚片与悬疑影片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看导演到底告诉你了什么先决的条件,而这个条件直接影响着你观影时的心理历程。

  《伤城》这部影片同样不能当其为悬疑影片,梁朝伟杀人之后,观众所期待的不是案件本身了,而是人物的走向,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点上来说,《伤城》实际上与《无间道》是一脉相承的。

  纠正完这个错误再回过头来看影片本身。

  影片首先给我最大的感觉不是故事,(说实话,这个故事其实很一般的,下面还有讲述),而是音乐。音乐是这部影片最有特色的一点,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音乐基调,尤其是梁朝伟这个角色。一个挣扎与仇人亲人边缘的警察。当我们看到金城武在那间破屋里突然说道还有第三个人的时候,梁朝伟转过了身来,此时专属于他的音乐立即想了起来,没有剧烈的鼓点,只有一种不安定的流畅,似乎将这个人物整个心理表现了出来,流畅是他的本性,而不安定则是他的复仇之心,一个人的两面。这种音乐的运用比那种鼓点地强化显然要高明许多,没有突出犯罪者被别人怀疑时的那种紧张,而是将人物的心态体显了出来。

  诸如此类的音乐运用还有很多,每一个人物包括每一个事件过程等等都有自己专属的音乐,而且这音乐与案情无关,都是直指内心波动的,再结合画面,音乐在此片中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视。

  其实,凡是做电影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音乐的运用原则大体都是根据人物内心走向而写的,人物内心如果在情节中产生了突变,那么音乐大多会适时地响起来。所以本片的音乐运用其实只能说是较为工整,但这的确是国内影片中运用很不错的一部,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其主题的走向,案情的发展只是一个包装,一个戏曲化的基因,这是一部讲人的故事,一个充满了伤心的人的命运。

  说到人物的命运,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故事本身。

  伤心,这是一个代名词,于是影片开始,金城武的女友割腕自杀了,然后金城武便辞了工作成了私家侦探,而且终日沉溺于醉酒之中。这样的人物背景设置几乎是以往电影中用烂的,而且颇有些矫情的意味。但这如同灰姑娘经久不衰一样的道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如此地传达了出来,这也为影片设置了感情的一个基调。

  而梁朝伟的出场则更与剧情的发展相联系,开篇一场戏中,梁朝伟用烛台狠砸那个罪犯,这无疑引出了后来他杀人时的那种手法,同时也表现出他嫉恶如仇的善良本性,虽然有些冲动,但观众的心理却已经涌向了同情他的一面。于是,开篇这场戏一方面为剧情做了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则将观众的认同心理拽了过来。

  两个人物,一个人物确立了感情基调,一个人物则预示着故事的走向,所以导演的开篇基本属于成功的,只是那感情基调似乎不必这么大众化。

  随着剧情的发展,梁朝伟杀人一场戏立即引起了观众们的心理冲突,于是观众们看到梁朝伟与老徐的那些恩爱都会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认为梁朝伟有着更大的阴谋。此时,导演在选角上的成功便起到了作用,作为极有观众缘极少演坏人的演员,令观众很难接受梁朝伟的杀人之举,更加上开篇时的铺垫,梁朝伟显然即便杀了人也没有被人恨到了极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也不是讲故事的,而是讲人的电影。

  而此时,金城武另一个伤心的故事开始上演了,前女友的自杀令他一直要追查下去,但同时也阻碍了他的新的感情,伤心在延续着,甚至越加浓烈。影片演到这里,老徐这个角色的作用同样也体显了出来,无论她与父亲的关系如何,但实际上,她是一个受害者,而害她的人则就在她的身边。她同样是一个苦命的人。

  四个人物,三个处于伤心的边缘(包括舒琪),而另一个由于观众一贯的思维还没有将其归入十恶不赦的行列,于是,影片的基调始终不变。

  接下来便是破案的过程,其实本片中某些细节的解释有些牵强,但这无关宏旨,因为此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并非悬疑,所以某些疏露可以忽略不计,导演在金城武破案之时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牵引着观众,基本上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就整个故事而言,这部分也仅仅是整个电影的外包装而已,不必深究。

  但当金城武真正对梁朝伟产生了怀疑的时候,影片便又步入了正轨。金城武与舒琪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意味着那段伤心的感情已经无法再主宰他了,醉酒的人从酒中清醒过来,开始了新的生活。相反,梁朝伟的仇恨却达到了顶点,所以与老徐的温情在这一刻都荡然无存,他要进行计划的最后一步,如果计划成功,梁朝伟当然就会成为观众心目中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