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赚钱——
  即使在今天,让我真正感兴趣的也不是赚钱本身。如果我必须在工作和拥有巨额财富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会选择工作。领导一支由上千个有聪明才智的人组成的队伍比拥有一个巨额的银行账户更令人激动。我很善于让资产增值,但是我从来不看股票的价格,所以我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比尔·盖茨真的不爱钱吗?显然不是。当他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他已经不必要再为追求财富而去努力了。对待金钱,他有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其实作为常人,我们更应该选择金钱的第三种形态。这种形态,既能让你轻松赚钱,让你保持既有的财富不受损失,还能让生活过得很愉快。
  一般人,如果买彩票中了个大奖,比如500万、上千万,很多人想的是要怎么去用这些钱。这么多的钱,往往容易令中彩者惊慌失措。但是,看看那些亿万富翁,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钱应该怎么花的问题。他们奋斗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赚钱来用,而是从赚钱中得到成就感。这样的财富者,往往更珍惜金钱,更懂得支配财产,更了解金钱的价值。或者说,他们已经达到了金钱的第三种形态。
  自己就像一个水库,如果你有能力让金钱像水一样流入自己的腰包,那就千万要懂得怎样用最正确的方式去支配你的金钱。不要让金钱只进不出,“流水不腐”,金钱同样如此。活动着的钱,才能带给女人充裕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否则一生积攒钱财如葛朗台,自己从来不曾快乐过,也不曾带给家人半分幸福,累积着大量的金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有人说,有钱人有有钱的烦恼,其实未必,很多经历过贫困、靠自己的努力而成了富豪的人,都认为自己有钱后比穷的时候快乐。没有钱时,大部分的时间只能用来想着如何挣钱吃饭、生存,而有了钱则可以依着自己的意愿大胆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松下幸之助就是懂得掌握金钱的第三种形态的一个豁达的人——
  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他的经营哲学是尽善尽美。他创立并领导的松下电器公司,总资产逾千兆日元,总销售额近5 兆日元,员工总数25万多人。
  这正如机器要运转、汽车要跑路,离开润滑油(当然也需要别的条件)是不行的,但润滑油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机器运转、生产产品、汽车到达目的地才是目的。松下说:“为了达到目的而工作,为了使达到目的的工作更有效率,就必须要有润滑油。所以说,金钱是一种工具,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松下对金钱的态度是敛财而不守财,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当财产的奴隶。他说:“财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但是,办一项事又必须有钱。在这种意义上说,又必须珍视钱财。但‘珍视’与‘做奴隶’是两回事,应该正确对待,否则,财产就会成为包袱——看起来你好像是有了钱,实际上它却使你受到牵累,这是人类的一种悲剧。”
  松下的这种思想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让人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时时想着更远大的一些目标。他认为:“明天的生活一切都会比今天好。”凡参与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人都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金钱)来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润滑油的作用在于:机器旋转产生的热量损害机器时,注上一些可以减少磨损。机器旋转过快会对机器造成损害,但只要多注入一些润滑油就可以了。金钱也是这样,它可以使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弥补和精神上的安慰。
  松下还有一句话:“但是富有和财富没有限制,一旦你进入物质财富领域,就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
  世界上几乎没有白手起家的成功者会把堆积财富当成首要目标。真正令他们陶醉的是赚钱的过程,而非金钱本身。
  女人应该尽可能地用一种正确的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对待金钱,让它流动起来,让它钱生钱,不断地流出去流进来,在获得了快乐的同时,也会让财富和精神双重方面都获得最大的效益。
  这个道理无时无刻不穿插在经济活动中。所有的经济政策,如扩大内需、进出口贸易、自由交易等,无一不是促使金钱循环流动的手段。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理财赚钱,无一不如此。比方说你把钱投到股市,想赚取更多的钱,企业(上市公司)同时在用这个钱来增加开发、生产等投资,赚取利润,又进一步通过企业的利益分红的方式,给予你回报,这也是一种金钱循环的流动方式。流动才有活跃,才有生机。
  选择金钱的第三种形态,就是在保障了充足的生活前提之下,合理打理好自己的金钱,让它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循环,为自己赚取利润。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多进少,也有可能进多出少,还有可能把自己的水库流个精光。但是,只要把握好正常的心态,了解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就不怕金钱之水不再流入。
  肯尼迪在他的《联邦国家》里说:财富不过是手段,人才是终极目的。
  让你的金钱流动起来去赚取更多的钱,千万别因财富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拥有财富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幸福,而不是让我们成为金钱的奴隶!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
同样数额的金钱,对不同目标有着不同的价值。
  请珍惜你付出的每1元钱,牢牢控制自己的每1元钱。请仔细检查收据,并将账本平衡到丝毫不差……这些只需额外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却能让你在财务方面长期放心。
  女人购物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贪图便宜,买回一堆无用之物。
  “省钱观”让你浪费更多钱
  无可否认,节约是一种美德。但很少有女人想过,很多时候,节省的本质意义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我身边很多的女性,包括一些朋友、亲人,她们都一心追求着节约,她们热衷于采购各种家庭需求品但不是很必要的物品。在采购的时候,她们的思维和大众没有什么不同,尽可能地找打折或是大减价的东西来买,以达到“省”钱的目的。
  她们购买,常常不是出于需要,仅仅是因为便宜,便情不自禁掏钱去把那些“便宜”的东西买下来,以为自己少花了几十、几块甚至几毛钱,钱就算是省下来了。一到节假日,各大商场疯狂打折,她们就去排起长队准备着抢购便宜货;平时也常常在网上浏览最新的折扣信息,只想到“便宜”,便以为把钱“省”下来了。
  萧雪也曾经是这样一个“省”钱一族——
  萧雪特别喜欢购物,一到周末,她爱邀朋聚友,大家一起去商场或各种店铺购买打折的物品,而且哪里一有打折信息,她的几个闺友,只要其中一个知道,便会通知其他所有的人,大家在第一时间赶到折扣店铺,以折扣价将东西买回来。
  萧雪一度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聪明,会购物。她一直认为自己属于那种会理财、会持家的智慧女人。
  但是慢慢地,萧雪开始产生了困惑,她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有很多却是用不着的。比如内衣,有些没有试用就直接买下,仅仅是因为便宜、打折,后来又觉得不适合,要么太紧,要么太松。扔了吧,觉得可惜;处理吧,她不知道内衣能如何处理;卖了吧,可是谁会来买“二手”内衣呢?
  还有不少衣服,当时图便宜、有折扣,一时冲动买了下来,甚至连标牌都没剪就闲置在衣柜里。
  家里的碗已经有不少了,可是因为打折,她又买了好些;本来也不缺锅,可是看到一次打折,有个平底锅特别优惠,她忍不住买了下来,结果买回来放进橱柜,从来没有用过。老公还一度开玩笑说:“我严重怀疑你是不是要改行去贩卖锅碗了。”
  她还常常会为了得到某些商家的微不足道或是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赠品或礼物,浪费自己的金钱去购买那些不必要的东西。
  类似这样的消费行为太多了,萧雪开始对自己的“省”钱方式产生了怀疑。
  萧雪把困惑和我说后,我告诉她,只要你在购买,在付钱,你就不可能“省”得住钱,因为金钱在向外流,而不是向内流,钱又怎么“省”得下来?
  当然,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折扣当然是件好事,所有的人,包括亿万富翁,都喜欢减价。但不要骗你自己说,打折时购物是在“省”钱。当你消费一件产品的时候,不论贵贱,在你掏出钱来买下它的一刹那,你就是在减少你的银行存款,而不是增加存款。你是在花钱,而不是省钱。
  打折的东西并不能让女人省下钱,我们也不能指望打折省钱。事实上,打折不是用来让消费者省钱、让她们创造财富的,相反,折扣是用来掏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为商场、为产品的销售者创造财富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处处都充满了所谓的折扣,商家几乎每天都能找出一些幌子来进行所谓的“打折销售”。厂家和商家一直掌握着“生产者主权”。 。 想看书来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2)
曾经有一个经济学家面对这种现象,发出过感叹:消费者是被尊称为上帝的玩物,他们被打折、返利、摸奖以及礼仪小姐折磨得死去活来。
  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看穿商家的打折促销“黑幕”,对于不必要或是用不上的东西,再便宜再廉价,也应该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去购买。要学会改变买了就“省”了钱的观念,因为钱不是通过购买打折商品而节约下来的。
  如果不改变这种习惯,买任何一件东西都想通过打折来省钱,到后来,你就会发觉自己的梦想都打折了。只因,一个女人如果整天想着打折购物,她的家里慢慢就会堆满论斤买回来的东西。过了一定的时间,比如一年、两年,当她想清理一下时,就会发现,一块钱买回来的东西,能卖一毛钱已经很幸运了。
  贪便宜、追求折扣,短期来说,女人或许省了40%,但是长远来说,梦想就打了100%的折扣,因为你已经负担不起这些东西了。你花在这些不必要的东西上的金钱,绝对要超过你原来以为购买后会省下的金钱数额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
  一般说来,女人都是金钱的主要使用和管理者,管理一个家庭或者自己的财富,宜以最少量的钱来换取最大的效益。让你的一切消费行为显得很“经济”才是上策,而不是一味地采购大量的,让你“省”钱的“便宜货”。
  生产者主权(Producer Sovereignty):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常常迷失在广告的丛林里,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听信生产者的广告宣传,投出自己的“货币选票”。消费者仍具有决定的权利,但是,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生产者的傀儡。于是,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具有社会生产的最终决定权,这就是生产者主权。
  成本记录的是竞争的吸引力。
  ——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
  经济这个词,最初是来自于希腊语,原意是指“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法》中将“家庭”和“管理”两词组合理解为经济。
  从狭义方面可以这么说,经济是指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所以,如何管理好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钱财,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下面是我的朋友青瑶管理她的家庭经济的故事——
  和很多女人一样,青瑶属于她家里管理财政的那位。但是她也经常和丈夫吵闹不断,而吵闹的原因,80%都是因为钱。
  青瑶和丈夫结婚时,两人按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住房,首付是两人各自承担了一半。结婚后,丈夫的工资卡青瑶拿在手里,家里的钱也主要由青瑶在打理。有一次,丈夫的一个亲戚突然要用钱,跟青瑶他们借2万块钱,丈夫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回家后和青瑶一商量,青瑶把家里的存折和卡全给丈夫看了,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存款可以借出去。
  丈夫很不高兴,当场和青瑶吵了起来,说她怎么管钱的,一点也攒不住。青瑶则更为委屈,她月薪1500元,丈夫月薪在2500~2900元间浮动,一个月的房贷正好是青瑶的工资,也就是说丈夫的工资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支出。在这个不算太大的二级城市里,两三千的收入足够他们养家了,何况青瑶不算是那种浪费的人,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两年了,他们居然没有多少节余和存款? 。。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