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孙子兵法-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说他有借风的法术,便叫人搭起法坛,故弄玄虚,祭天借风。其实诸葛亮懂得天文。旧说“冬至一阳生”,此时阳气初动,会刮东南风。

  果然,到了冬至那天,刮起东南风来了。黄盖又去了一封信给曹操,约定当晚带几十只粮船到北营投降。晚上黄盖率一队快船直扑曹营。曹操正端坐帅船静候佳音,忽听一声锣响,水面上刹时出现十几条火龙,“连环船”不能躲避,烧成一片火海。孙刘大军乘机全线出击,打垮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曹操带了一些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削弱。于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形成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

  蜀汉大将军关羽(?—219 年)率军北进,攻打曹操的樊城,守将曹仁力不能敌,差人向许都求救。曹操派于禁、庞德率北方七支精壮劲旅前往救援,以解樊城之围。

  关羽听得曹操援军来到,便派关平率军继续攻打樊城,自己亲领一军与曹军先锋庞德交战。争斗50 个回合,庞德施放冷箭,关羽左臂中箭受伤,两军形成相峙态势。这时秋雨连绵。于禁、庞德将七军移驻于襄城以北10 里,依山下寨。关平将于禁军情向箭伤逐渐痊愈的关羽报告。关羽纵身上马,率几个骑兵登高观察,见樊城城上军旗不整,曹兵军心涣散;城北10里山谷驻扎军马,又见襄江水势很急。他看了半晌,叫来向导询问:“樊城北面10里山谷,叫什么地名?”

  向导答道:“罾口川。”

  关羽大喜道:“于禁一定要被我活捉了。”

  部下惊疑地问道:“将军为什么这么说?”

  关羽说:“鱼到了罾口,还能逃脱覆灭的命运吗?”

  官兵们不大相信。接着,连下了几天暴雨。关羽命令部下准备船只,收拾橹、篙等划船用具。

  关平惊问:“陆地打仗,为什么要用船只?”

  关羽说:“你不看天时地利怎知其中利害?于禁七军不驻扎在高敞地方,却聚集在罾口川这个又险又狭的谷地。如今秋雨连绵,襄江水必然大涨。我已派人去上游堵住各个缺口了,只等河水大涨,我军登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的魏兵不是都成了鱼鳖了吗?”关平信服。

  却说魏军屯驻罾口川,督将成何向于禁劝阻道:“听说荆州关羽军队屯驻于高处,又准备了船只,如果江水泛滥,我军就危急了,要想办法避难。”

  于禁斥骂道:“不要乱我军心!”

  成何退出营寨说与庞德听,庞德认为成何的意见很对,便率领本部转移至别处。可是调动的当夜,风雨大作。庞德大惊,出帐观看,只见四面八方的洪水汹涌冲来,七军官兵四处乱窜,给水浪卷走的不计其数。关羽率军乘战船驶来,于禁手下只剩下五六十人,只能乞求投降。庞德誓不投降,移于高丘,抵抗了一会,终被活捉杀死。

  关羽巧用天时地利水淹曹魏七军,威震中原,吓得曹操几乎要迁出许都。 

第三节:将
第三节:将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笔者字面理解

  夫将者,国之辅也。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辅佐得周到,国家必然强大,反之,国家必然弱小。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国君祸患军队的情况有三种: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明明不能进军而命令进军,明明不能退兵而命令退兵,这就叫做束缚军队;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明明不懂兵法还要干预军事指挥,那么军队就疑惑了;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明明不知道三军的分工责任还要干预各级指挥官的任务,那么将士们就怀疑了。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三军将士即疑惑又怀疑,那么敌人的灾难就降临了。

  是谓乱军引胜。

  这就叫做扰乱军队引敌致胜。

  笔者感悟

  将帅是辅佐国家的栋梁。如果将帅辅佐国家周到、细致,他们所制定的谋略,即可以战胜敌人,又可以增加国家财富,还可以壮大国家的军队,还不会给人民增加负担,那么国家必然会一天天强大。反之,国家必然会一天天弱小。

  国君给军队带来祸患的情况有三种:

  第一种情况:明明军队进军的条件还不成熟却要强行命令军队进军,明明军队还没有撤军的时候却强行命令军队退兵,如此这般,就等于剥夺了将帅的指挥权,军队在不懂军事的人的指挥下,焉有不乱之理?

  第二种情况:明明国君的军事才能不如将帅,却要干涉将帅的军事指挥,却要发号施令,那么军队就不知道该听国君的还是该听将帅的指挥了,多条指令一到将士们就疑惑了。

  第三种情况:明明国君对军队建制没有将帅们懂,还要干预各级指挥官的职责和任务,那么将士们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职责了,不知道该怎么干好了。

  三军将士即疑惑又怀疑,那么敌人的灾难就降临了。这就叫做扰乱军队引敌致胜。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还迷信一种管理信条:“要想把企业管好,凡事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自己的耳朵,任何人都不要轻易相信。”在这种指导思想指引下,他们的眼睛就像是遗传了“猫科动物”的遗传因子,能够明察秋毫,员工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控中。

  我在与一些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时候,有人给我介绍了一种经验:“当员工立功的时候,不要表扬他,要找他的其他毛病,让他疲于应付这些毛病,而淡化他的功劳,免得他翘尾巴,借机要求加工资。”

  还有人给我介绍了一种“更高明”的经验:“要想全面掌控企业,就要想方设法让部下或部门不团结,这样他们中发生的任何事都会反映到你这里来,你就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发生的一切事情了。”多么高明的管理手段阿!据我所知,采用这种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不在少数。

  孙子说:“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如此等等的事例太多了。这些都是管理者太“聪明”的表现,请想一想,在这样“聪明”的领导者手下工作,能创造出辉煌工作业绩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彭德怀虎口拔牙
彭德怀虎口拔牙

  根据国民党军的动向,1947年3 月26日,彭德怀向毛主席报告:胡宗南寻我主力决战心切,目前他已兵分3 路向延川、清涧地区进犯。我们拟顺应敌人企图,诱敌向东。以新4 旅之两个营,在正面置于青化东及其东南,节节向延川方面抗击,引其就范。

  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摆着十数里的方阵,从3 月四日至4 月3 日,先后占领了延川、清涧、子长三城。但连连扑空,未找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却被拖得疲惫不堪,给养严重困难,官兵怨声载道。

  彭德怀以少量兵力同敌人纠缠周旋,使胡宗南的数万军队,在延长、延川、清涧、子长一带兜了一个大圈,处处扑空,连西北野战兵团大部队的影子也未寻见。

  国民党军在陕北的千山万壑之间转了12天,“武装大*”400 余里,也不知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何处。国民党军士兵在无数山梁之间爬上爬下,睡野地、啃干粮,还经常挨游击队袭击,筋疲力尽,士气沮丧。

  4 月5 日,毛主席在青阳岔给彭德怀、习仲勋发电,提出:“我军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打31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意在寻机聚歼分散弱小之敌。”

  接到毛主席的来电,彭德怀即召集习仲勋、张文舟、王政柱、徐立清等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进行研究。经过认真分析讨论,他们认为,国民党军已经改变战法,十几天来,他们一直重兵集团密集行动,要以不足3 万人的兵力,对付挤成一团的10个旅国民党军,既难包围,也难分割,因而我方也需随之改变战术,主动创造战机。

  彭德怀不无歉疚地说:“这也怪我们只顾忙于指挥部队与敌周旋,没能及时将这里的情况向主席详细汇报,以后你们要多提醒啊!”

  随后,彭德怀亲自拟写了电报文稿,向毛主席报告,说明自青化战斗后,敌异常谨慎,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道山梁,不就房屋设营多在山头露营,不单独一路前进,而是数路并列,纵横三四十里以10个旅布成方阵,以致三面伏击已不可能,任何单面击敌均会变成正面攻击。敌人此种小米碾子式的战法,减少了我各个歼敌的机会,须耐心长期地疲困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寻找弱点歼灭之。并表示一定要更加主动地去创造战机。

  毛主席对彭德怀的回电十分满意,并连连赞许说:“作为一个指挥员,就是要像彭德怀这样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独立地作出决断。”并当即给彭德怀、习仲勋发电:“敌10个旅密集不好打,你们避免作战很对,数日内仍以隐蔽待机为宜。”

  后来,毛主席在提出解放军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时,还非常认真地考虑和吸收了彭德怀的有关作战指导思想。这也正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

  就在国民党军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决战,到处瞎扑乱问的时候,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 纵队,在陈赓、谢富治率领下,向晋南展开强大攻势,横扫汾河两岸,直捣秦晋天险禹门口;关中军分区游击兵团也主动出击,先后解放了土桥、梁庄等地区,直接威胁胡宗南老巢的安全。

  晋南告急,西安危急,胡宗南的后院起火了。他不敢再北进转圈,便慌忙命令整编第76师守备延川、清涧;第135 旅留守瓦窑堡,要董钊、刘戡率主力于4 月5 日南下幡龙、青化集结。尔后,视情况变化再确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彭德怀及时抓住这一战机,乘胡军主力南撤之时,于4 月6 日,在永坪地区对刘戡的整编第29军打了一次伏击。由于部队组织的匆忙,加之胡军前后靠接紧密,就在歼击其600 多人后,主动地撤出了战斗。

  这时,胡宗南又判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已转移到牡丹川 ,遂决定置晋南存亡和西安险情于不顾,决计要彻底“扫荡”牡丹川以北,并摧毁解放军的游击根据地。

  于是,胡宗南集中主力8 个旅,分别由幡龙、青化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命令整编135 旅南下策应,意欲“逐次扫荡牡丹川以北各山沟并向右回旋,会同瓦窑堡南下之一部包围匪军而歼灭之。”‘毛主席在指挥整个解放区战场作战的同时,始终关注着西北战场的局势。4 月11日,他收到西安地下党组织发来的情报:清涧敌第24旅一个团于本日调赴瓦窑堡。该团到后,135 旅可能调动。毛主席意识到这一情况反映了胡军的动向,当即将此情报电告彭德怀,并明示要彭德怀特别注意135 旅,如可能就坚决在其南下之时寻机将其歼灭。

  在进攻延安和对西北野战部队作战中,135 旅一直比较卖力。胡宗南于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组织的两次“大扫荡”中,第135 旅就紧随在刘戡兵团的侧翼行进,以掩护该兵团左翼的安全。当时,整编第135 旅旅长祝夏年因腿部骨折在西安住院,由麦宗禹任少将代旅长职务。

  4 月4 日,该旅接到胡宗南的指令,要他们承担守备瓦窑堡的任务。4 月5 日,到达瓦窑堡后,麦宗禹立即召集团长陈简、成耀煌等人在瓦窑堡附近侦察地形,并布置守备瓦窑堡的任务,立即加强寨内外工事,采取深沟高垒,严防西北野战兵团部队的进攻。

  因此,歼灭第135 旅不仅对胡宗南是个打击,也是对那些长期为蒋介石卖命,积极*反人民的反动军队的一个教训。

  彭德怀接到毛主席关于西安情报的电报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快速侦察。4 月12日,西北野战兵团司令部在查明董刽、刘勘两个整编军的主力,正由蟠龙、青化向西北方向移动的同时,经对胡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