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之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碳之名-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IPCC成立后,即刻组织大量人力,以非同寻常的方式,投入到气候变化危机预警已及对策的研究中。截至目前,已出台相关评估报告4份:
  1、1990年的《第一次评估报告》,报告确认了应对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促使联合国大会作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该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
  2、1995年的《第二次评估报告》,提交给了UNFCCC第二次缔约方大会,并为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谈判作出了贡献。
  3、2001年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其中也包括三个工作组的有关“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和“减缓”的报告,以及侧重于各种与政策有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综合报告
  4、2007年的《第四次评估报告》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和此相关的特别报告、技术报告和方法报告。主要针对具体问题做出研究,并评估应对之策。观其内容,大多数和对付二氧化碳有关。
  其中《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第一工作组报告,号称由2500名“全球顶级气象学家”参与完成。报告详细列举了各种数据,科学论证了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和目前的地球升温和海平面升高之间的因果关联,并把这一相关性的级别抬高到90%的水平,几乎已等于完全认定。被视为目前关于气候危机研究上的圭臬,其数据和观点最具权威性,在许多国家被当作教科书使用的。尤其是“人类活动主因”这一灵魂观点,更被推到绝对真理的高度,被认为“不容置疑”。
  这一报告的报告内容,简单来说可以分作两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气候变化现状,内容简要如下: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上升到了2005年379ppm。据冰芯研究证明,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来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范围(180~300ppm)。过去10年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率为,而有连续直接测量记录以来的增长率为。自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以+(+~+)的净效应驱动气候变暖。 。 想看书来

IPCC和气候门丑闻(2)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使用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引起的,而CH4(甲烷)和氮氧化物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农业引起的。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年(兆吨)(~)增加到2000-2005年的每年(~)。在20世纪90年代,与土地利用变化有关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估计是每年(~)。CH4(甲烷)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715ppb(十亿分之一)增加到了2005年的1774ppb。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来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范围(320~790ppb)。但是,其浓度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降低。全球氮氧化物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70ppb增加到了2005年的319ppb。其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上是稳定的。
  近期气候变化的直接观测结果:
  全球大气平均温度和海洋温度均在增加,大范围的冰雪融化和全球海平面升高。在大陆、区域和海盆尺度上,已经观察到了大量的长期气候变化事实。包括北冰洋温度和冰的变化,降水、海洋盐度、风模式和极端气候方面大范围的变化。过去50年变暖趋势是每十年升高℃(~℃),几乎是过去一百年来的两倍。2001-2005年与1850-1899年相比,总的温度升高了℃(7~℃)。城市热岛效应存在,但属于局地效应,影响较小,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961年以来,观测显示至少3000m深度以上的海水温度也在增加,并且海洋吸收了气候系统新增热量的80%以上。变暖导致海水扩张,引起海平面上升。全球海平面1961到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而1993到2003年每年平均上升(~),20世纪上升估计值为(~)。1978年以来北冰洋海冰范围平均每十年减少%(~%),夏季减少得更多,为%(~%)
  第二部分做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简要如下:
  1、在未来20年,一系列特别情景排放报告(SRES)预测,每十年温度升高℃。即便所有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保持在2000年水平,全球温度每十年仍将升高℃。
  2、温室气体浓度以目前的趋势增加,将引起进一步变暖问题,从而导致21世纪全球气候系统的更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要比20世纪观测到的大得多。
  3、对变暖模式和其他区域尺度变化特征的预测将更有把握,包括风模式、降水、极端气候事件及冰的变化。
  4、即使温室气体浓度保持不变,由于与气候过程和反馈相关的时间尺度的存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将会持续数个世纪。
  附不同升温幅度可能导致的后果:
  ①、气温升高1摄氏度,缺水的人口将增加4亿到17亿,有些传染病、过敏花粉症人群增加,有些两栖动物会绝迹。这种情形可能在2020年前后出现。
  ②、气温升高2摄氏度,缺水人口将达20亿,地球上20%到30%的物种濒临灭绝,有更多人因为营养不良、疾病、酷热或旱涝而死亡。根据燃烧石化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推算,这种情形可能在2050年前后出现。届时,欧洲阿尔卑斯山滑雪胜地有70%不再白雪皑皑。
  ③、地表温度上升7至9华氏度,“全球人口将有1/5受洪水影响,11亿至32亿人缺水,全球出现大规模物种灭绝”。到2099年时,地球表面可能有2/3陆地面积极度干旱,摧毁田地和水资源,造成“环境难民”流离失所

IPCC和气候门丑闻(3)
对于以上报告内容的阐述,笔者做扼要如下:
  首先在科学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确认地球是在升温,而元凶就是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其次说明升温正在恶化生态环境,已然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极端化趋势等后果。再者认定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地球升温,未来将呈现持续态势,即使温室气体保持目前水平,这一过程也将持续几个世纪。而如果温室气体继续增加,则升温幅度更为剧烈,其后果很严重、前景很恐怖!
  看了如上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要义,再对比一下此前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近血缘关系。错了!这哪里是啥近血缘关系,分明是多莉羊和她的母体在脱氧核糖核酸上那点事嘛。关于暖化问题,戈教主如是说,IPCC亦如是说,基调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都认定人类排放引发气候危机,都在为地球未来操心,落脚点都是减排救赎,难怪2007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由人家联袂获得了。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问题专门成立。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荟萃各专业顶级人才,学者如林、专家如云,在相应研究领域他们都能,或者应该代表最高水平。此外还得到众多民间支持,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环保志愿者的义务服务。机构庞大、经费充裕,在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上的优势,根本不是其它研究机构所能够同日而语的。
  宗旨是最神圣的—拯救人类环境,所以IPCC掌握了道德制高点;研究条件是最优越的—能够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接触到最系统全面的数据资料,对其它任何个人和机构拥有非对称优势,所以IPCC掌握了科学制高点。你看它头顶道德光圈,脚踩科学基石,再加上二十年来饯行上的威权,辉光熠熠、三位一体,共同构筑起世人心中的至高公信力,绝对权威,完全排除怀疑选项那种。IPCC说地球在变暖,它就是;IPCC说人类排放导致,它就是;现在,IPCC说必须减排,向气候变暖开战,否则人类将遭遇大灾难,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遵照执行呢?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就气候变化问题而言,IPCC如是说,无疑就是真理的化身、科学的代言,起码应该最接近事实。其公信力之坚挺,已约等日心说之于中世纪、《圣经》之于基督徒、《古兰经》之于穆斯林世界。无可置疑也不容质疑,谁质疑谁就是异端,虽然被缚火刑柱尚不至于,但“捣乱、怀疑论者、石油公司枪手”的标签是跑不掉了。于是,铺天盖地的口水中,那些质疑声很快便给淹没掉。因为自成立的那一刻,世界已将气候危机的解释权授予了IPCC。这个领域它拥有最高公信力,给出的话就是结论性东西,贴有免检商标的。不服的话,对方随便甩一句“科学界共识”,你的质疑即刻失去正当性。是啊!“科学早已给出结论”的东西,还去怀疑,摆明存心瞎捣乱嘛。所以,那些暖化反对者们,无论个人、还是其他机构、团体,尽管一直在呛声,但他们的观点只能被边缘化。直到某一天,这种话语权上一边倒的形势开始发生逆转,逆转的原因来自一系列丑闻的曝出。
  下面介绍一下近期涌现的几个给IPCC造成信任危机的事件:
  1、“气候门”丑闻
  2009年11月17日,黑客侵入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计算机服务器,将盗载的该中心主任菲尔?琼斯教授等气象学家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发布在一个气象科学家网站上。这些邮件和文件揭示,一些科学家为了证明“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结论,而涉嫌利用操纵数据、选择科学流程等欺诈手段。看看他们在私下场合是如何说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IPCC和气候门丑闻(4)
邮件一露骨坦露:“我刚刚做完了麦克的“自然戏法”,把此前20年〔即从1981年以来〕每一系列真实的温度数据都提高了,也把凯斯的1961年以来的数据提高了,这样一来就把气温下降的事实掩盖掉了。”
  邮件二承认:“事实是,现在我们不能明着说缺少变暖的数据,我们没有别的办法,这很滑稽。2009年8月在BAMS增刊中公布的2008年CERES数据表中,应该有更多气候变暖的证明……”
  邮件三(来自美国科学家)中提到:科学家无法解释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减缓,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而中心主任菲利普?琼斯博士写给迈克尔?曼教授(全球变暖“曲棍球棒”图形的始作俑者)的一封电邮中,则教唆传授删除数据以及如何规避监督的方法,以便向公众隐瞒真实信息。
  在其他邮件中提到:别的科学家们把与全球暖化“理论”相矛盾的令人尴尬的电邮全部删除掉了……
  部分被曝光的电邮还显示,这些科学家在打压不同意见。比如CRU的另一位核心专家在他的邮件里说,他会联络BBC的环境记者Richard Black,质问对方为何有另一个该媒体的记者被允许发表含糊的气候怀疑论文章。而在另一封邮件中,一位CRU的科学家辱骂怀疑气候变暖的同行,威胁要把后者“打得满地找牙”。
  这一事件曝光后,即刻引发轩然大波。人们在愤怒指责当事者操纵数据等欺诈行为的同时,也将攻击矛头指向IPCC。原来爆出丑闻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是负责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制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被认为是国际上同类机构中的研究领先者。
  奥!上帝啊!在攸关全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上,一个受IPCC倚重的原始数据提供部门,作用如此的至关重要,却被揭露出数据和行为欺诈,这也太让人无法接受了吧?!
  “气候门”丑闻爆出后,人们不由不怀疑,IPCC一直信誓旦旦作出“危机”警告,告诉世界需要耗资万亿并牺牲经济发展来应对的“暖化”,可能不过是数据操纵的结果,其背后似乎存在一个惊天大阴谋。由是,IPCC的公信力开始遭遇严重危机。
  2、“冰川门”事件
  IPCC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写道,“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速度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冰川,如果全球变暖的速度持续下去,喜马拉雅冰川在2035年,甚至更早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高”。针对这一预测,最近披露,它的来源很不严肃,最初见诸于1999年发表于《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新闻报道。
  这篇由《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弗雷德?皮埃斯撰写的新闻报道提及,国际冰雪委员会报告的首席作者、印度尼赫鲁大学副校长萨伊德?哈斯南预测,“按照目前消融速度,喜马拉雅冰川的中部和东部将会在2035年前消失”。但是哈斯南最近公开声明:“我从来没有预测过喜马拉雅冰川消失的日期,我只是在一次采访中简单地提到40年内冰川会有消融,2035年这个数据是记者的虚构。”
  事件曝光后,IPCC副主席范伊佩尔塞承认,该委员会之前发布的喜马拉雅冰川或于2035年全部融化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