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之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碳之名-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这样,一方要抛弃《京都议定书》,重新制定一个替代性文件,将碳枷锁套在发展中国家身上。一方必须固守议定书和《气候框架公约》所确定的双轨制原则,坚决抵制被纳入强制减排的框架内,以免于为碳绞索给扼杀。他们在矛盾上具有不可调和性,而当有一个平台让这种矛盾凸现出来,各方都在围绕“碳减排权”激烈撕斗时,那场面之火爆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平台就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其实,哥本哈根大会不过是个集中斗法场所。而此前,各主要利益攸关方已经开始了隔空交火。下面,给大家切换几个有意思的镜头,好体会一下外围博弈的火花四溅:
  镜头一:2007年,据荷兰政府建议者……尼德兰环境评估机构(EEA)的评估报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点评:这是为压中国强制减排而作的舆论铺垫,所谓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在两军尚未正式对决前,营造出泰山压顶式舆论氛围。言下之意,看!你第一排放国了,按二氧化碳导致气候灾难的逻辑,你就是正将人类推向灭亡的罪魁祸首,Y得再不强制减排,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镜头二:2008年8月,西方G8领导人会议上就温室气体减排长远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八国领导人在一项声明中说,八国将与《气候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至少减半的长期目标,在相关缔约方谈判中与其他国家讨论并通过
  点评:前面说过了,这摆明了是欧美集团要拉发展中国家下水,尤其是咬住中印等基础国家不放
  镜头三:2009年10月9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7时00分左右),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诺贝尔委员会说,授予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致力于加强国际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
  点评:谁说西方人古板?这捏高帽的水平,我们的林副主席叶自惭形秽啊~看来,北欧海盗的子孙们,在放下屠刀后,心理学、谋略学、博弈学、马屁学研究上的确是作了不少功夫
  这摆明了是盛名胁迫嘛,暗示奥巴马:人家戈尔那么卖力推销暖化教义,得奖了,你啥事没做,现在也跟人戈尔一个礼遇了。气候问题上的那点事儿,该怎么办自己掂量吧~
  对了,12月10日记得来俺们北欧领奖俄~,正好哥本哈根大会期间,届时,你这个美国总统兼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如何表现,全世界都在关注中,我们很期待,大家都很期待!
  欧洲人的厉害,你不服不行啊!都说天朝政治挂帅,大小公仆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讲政治”。实际上,比划讲政治的水平,和人家维京人的子孙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这里笔者郑重建议,以后凡是村官以上的天朝公仆,上任前必须到挪威考察,干啥?找和平奖的评委们取经去。
  镜头四:2009年11月17日,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服务器被黑客侵入,气候门事件爆出
  点评:这是反暖化阵营的绝地反击,在欧盟国家主导话语权,将暖化说原教旨主义化,打着救赎大旗意图控制世界的今天,你要想戮穿这一骗局,首先必须撕掉它的科学伪装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哥本哈根外围博弈(2)
镜头五:2009年11月30日,据路透社披露:美国、英国和东道主丹麦暗箱操作,在小黑屋中拟订一个“丹麦草案”,大意是确定2050年前世界温室气体减半,2020年排放峰值,并对中印等新兴国家的减排额度提出要求。
  点评:放出风声,试探发展中国家的反应。这谕示着,西方国家抛弃《京都议定书》和《气候框架公约》所确定的双轨制减排原则,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对中印等国发难,已经势在必然
  镜头六:美国白宫11月25日宣布,奥巴马将在12月9日出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据纽约时报报道,白宫发言人25日表示,奥巴马总统已做出承诺,到202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会较2005年下降17%,到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
  点评:地球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最大贡献者,世界老大美国为赢得气候议题主导权,以及避免被人吐口水,开始先声夺人,装憨了。看人承诺的削减比例,到2020年减排17%,按美国人在气候问题上一贯的消极态度,这还真不是一般的憨,不过再辨别一下,原来是基期是2005年,换算成《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1990年基数,就4%了。奥巴马,天才啊!我敢保证,就这个数字,他也是放大卫星。即便奥巴马本人一百个想给温室气体瘦身,脑袋一热真的就签署了减排协议,回到国内,参众两院的共和党大老们也得让他一边凉快去。
  此外,美国这项声明还有隔空喊话的意思,将中印等国一军。言外之意,我排放二哥,没签《京都议定书》的,都要为拯救人类牺牲了。中国你这排放老大,还签了议定书的,看着办吧,当然,还有四弟印度……
  镜头六: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高调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40%~45%,*总理将出席12月18日的哥本哈根首脑会议
  点评:第一排放大国的宝座不是那么舒坦的,无异在火盆上炙烤。按照情势判断,自己肯定要被欧美紧咬不放的,看来不玩点实在的是过不去了。人家老二已经在装憨了,咱这做大哥的总不能太小家子气吧。既然你们都想哥减,索性哥就减个*的!
  40%~45%的幅度,看这手笔,够憨吧?当然,哥减的是单位排放
  镜头七:2009年12月3日,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宣布:印度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20…25%。
  点评:丹麦密约的会前走漏风声,让排放老四很有压力,与其给人强迫减,还不如自己主动卡位如何减,反正已经有中国模式参照。说实话,相比较而言,我认为还是印度人最实在。要笔者是拉梅叶的话,这个减排计划可就创意多了:出于拯救人类的神圣使命,印度正大力发展反重力推进技术,计划一个世纪内全民移民火星,为减排做出最大牺牲!这里我代表印度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120年单位排放较2020年减低100%!
  看到没?排放归零,一下子给他们都镇住,还给我装憨!
  在印度宣布减排计划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当即表示:“我们理解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处境,对于印度根据本国国情及自身能力采取适应和适当减排的举措,我们会予以支持”,
  这表明,为挫败来自欧盟的碳绞索阴谋,中印两国已经正式结成气候联盟。前面说过,任何强制性总量减排方案,对中印来说都是断然无法接受的,这根本没有商量余地。别管以前因地缘冲突如何大打出手,也别管现在还为领土争端剑拔弩张,这些都可以暂时放一放。而目前,在气候战场上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共同反制欧美集团,才是根本利益所在。所以,人们看到,中国、印度,这对几十年来喊打喊杀,视同水火的老冤家,也终于上了一辆战车。此刻,他们是难兄难弟。 txt小说上传分享

哥本哈根外围博弈(3)
这也正应了丘吉尔那句至理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以上这些事件,看似孤立,可只要窜连起来解读,不难发现它们都与国际大减排游戏相关,或者说是为哥本哈根大PK预热。选手尚未登台,暗战大潮已然激烈涌动,空气中的火药味呛鼻可闻。由此不难想象,一旦正式投入厮杀,那场面该是何等的火爆?
  第五节、激战贝拉中心
  没办法,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的。在欧盟国家掌握气候话语权,划定出2度的升温红线,以及对应的减排总量要求情况下。碳排放权的大小,就成了国家间利益争夺的焦点。咱先不说这升温2度限值和2020较1990减排20%的要求,是怎么算出来的,大概地球是他们家养殖场的恒温孵化器吧。单说这减排部分要谁来承担?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利益。明显的,谁减得少,谁拥有的兑换利益的筹码就多。所以都想让他人多减,好自己获得最大的碳排放权益。
  因此,目前被列为人类社会所面临首要危机的气候变化问题,不过一场国际利益大博弈而已。为应对这一问题而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说白了是各国围绕“碳排放权”的角斗场罢了。角斗场上,表面上大家都给自己打扮成正义化身,为挽救“人类危亡”而慷慨陈词。实际上则在利益驱动下,站队结盟、党同伐异,组织或加入自己的利益趋同阵营,进行阵营对阵营的搏杀。
  大的阵营划分有两个,发达国家集团对发展中国家。而根据国情差别和对应的不同减排量诉求,还可以划分出三个阵营:推动减排最积极的欧盟集团;和欧盟联手对付发展中国家,但因本国利益,目前尚不能大幅度减排的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主的伞形国家;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强烈反对被要求承担减排指标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基础四国,以及他们背后的“77国集团”。
  这其中,美国、中国、欧盟,厮斗场的三个绝对主角,他们之间利益和矛盾错综复杂,虽然矛盾的总体表现特征是欧美联手制中印,但中美、中欧、美欧之间都有矛盾纠结,都在互相斗法中。当然,因为各自利益上的某别,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也时有矛盾爆出。比如一些大洋小国,以马尔代夫和图鲁瓦位代表,就被欧盟抬出来当暖化受害者代言,他们的代表每天以泪洗面,打悲情攻势。
  除了各国政府构成的谈判主体外,还有大量民间团体也加入其中,当然,他们主要是来施加压力的。
  这些纷繁芜杂的矛盾背后,最根本的矛盾还是欧美集团对中印等基础四国
  前面说过,欧美集团一心想废了《京都议定书》,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印等国纳入到强制减排轨道上来。其中美国不想承担过多减排责任,欧盟的利益在于忽悠瘸中印,然后好卖拐。而中印的底线是严守《京都议定书》和气候框架条约规定的“共同但区别责任”原则,坚决不接受强制减排,要减排的话,我自主减,不能有总量指标限制。
  在各方利益严重对立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显然具有不可调和性。这也决定了,哥本哈根的宿命必然是无果而终,他即使争斗的再火花四溅,也顶多一个火花四溅的扯淡游戏。
  2009年12月3日,也就是哥本哈根大沙龙隆重开张前夕,笔者曾在天涯社区发过一篇文章《质疑全球变暖,写在哥本哈根大会前夕》,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证伪暖化之说。而12月5日在回贴交流中,也早已就大会运程做了研判,后来事实证明,这一研判无异于事后评论前置,从大势所在到协议结果的概括描述,几乎毫厘不爽。“未见其生,先料其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为了便于大家进一步理解哥本哈根大会结局的必然性,现将那个交流贴给朋友们搬运过来,如下:

哥本哈根外围博弈(4)
“丹麦提议的绝对量减排议案,肯定通不过,产业链位置相对较低、依赖化石类能源消耗比较大的新兴工业国家不干,以中印为代表。同样,和单位GDP挂钩的相对减排方案,也会受到欧洲国家杯葛,他们是减排的最积极提动者。可以预见,基本走势无非是大家都慷慨激昂,以正义凛然的姿态表示,狙击气候变暖,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刻不容缓,必须减排。因为这已经给绑架成正义代言,“为一个国家的私利,而至全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而不顾”,毕竟,这个罪名,那个国家也不愿担当的。但具体方案上,就谈不拢了。各说各理,激烈争吵,讨价还价,最后折衷妥协,达成一个不痛不痒,照顾各方诉求同时不具丝毫约束力的声明或协议。。。。。。”
  是的,它也只能这样了,除了这个,不可以有其它选择。它本身就是在暖化势力裹挟下,各国主动或被迫接招的一个角力场。大家熙熙攘攘而来,恶语相加对喷,说白了还不是为了争夺利益嘛。
  想知道争夺的激烈程度吗?打个比方,在大家都被允许自由呼吸的情况下,空气是没有经济价值的,虽然他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而一旦只被允许呼吸正常需求量的60%,其余部分必须设法花钱取得,那用来救命的40%所转化为的商品,将被赋予无法估算的经济价值,人们还不拼了死命争夺。
  可以这么说,哥本哈根就是和平时期的一场世界大战,他虽然不见大军掩杀、英雄陷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