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打油诗)漫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口溜(打油诗)漫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699号)。一有机会,我便通过博客、QQ、发帖等多种手段推广网站。遇到朋友,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要他帮我推广推广网站。如今,网站每天都有比较稳定的流量了,已有商家光顾网站的广告位了,百度、谷歌、搜狐、雅虎等大网站均收录了本站,一般的搜索引擎里都能搜索到本站。

  

  引用本文,请做好链接://。/wen01。htm txt小说上传分享

顺口溜(打油诗)的神奇作用
一个菜不放味精同样能吃,同样有味,但如果适当放点味精,则往往味道更加鲜美。顺口溜(打油诗)就如同味精,有了她,您的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

  顺口溜使汉语魅力十足。近些年来,外国人学汉语的已越来越多,洋人越来越喜欢听中国话了。这一方面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汉语本身的魅力。在这一点上,顺口溜功不可没。

  文艺作品中,点缀一两首顺口溜,便可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顺口溜的突出特点是风趣幽默,加上她的语言诙谐生动、通俗易懂,因而深受大众喜爱。文艺工作者正是看到了她这一点,所以对她钟爱有加。

  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里就用了许多的顺口溜。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即顺口溜)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我这里随手拣三首与大家共享:

  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

  自从有村长,一当时几年。

  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

  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不如弄块版,刻个大名片,

  每逢该投票,大家按一按,

  人人省得写,年年不用换,

  用他百把年,管保用不烂。

  一只虎,阎喜富,吃吃喝喝有来路:

  当过兵,卖过土,又偷牲口又放赌,

  当牙行,卖寡妇,什麽事情都敢做。

  惹下他,防不住,人人见了满招呼!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

  西头吃馍馍,东头喝稀饭。

  马三立先生演的传统单口相声《打油诗》,让观众每每忍俊不禁;黄宏、巩汉林等演的小品《开锁》用了好几首顺口溜(详情点这里),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艺术性强。

  逢年过节编一两首幽默的顺口溜短信发发,绝对能给您的亲戚朋友送去别样的节日快乐!我这里略列一些供您选用。这类短信往往是大家转发最频繁的。

  春节:

  今年过节不收礼,其实给点也可以。

  十块八块不嫌弃,十万八万还满意,

  你要真是没的送,短信一条也有味!

  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

  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

  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

  吃粽子,看龙舟。

  贺佳节,齐欢聚。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祝君事业有成就,生活有味有模样。

  情人节:

  情深深,雨蒙蒙,你是我肚里一条虫, 

  我想什么你都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的心为你开启,象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

  我的爱为你奔驰,象红色的血液充满身体。

  (以上顺口溜均引自:顺口溜吧——)

  顺口溜往往是我们感情宣泄的一种方式。*中,大家被*、“四人帮”一伙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在“四·五”运动中得以宣泄。当时,迫于政治压力,群众主要用诗歌这种比较文雅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诗歌大多数是顺口溜。下面摘几首与大家共享: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

  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周恩来76年1月8日逝世

  天惊一声雷,地倾绝其维。

  顿时九州寂,无语皆泪水。

  相告不成声,欲言泪复垂。

  听时不敢信,信时心已碎。

  (以上顺口溜均引自:顺口溜吧——)

  这些诗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沉痛哀悼及对“四人帮”一伙的极度愤恨。

  顺口溜还能成为爱情的“催化剂”。现在的少男少女在择偶时往往有一个标准是“风趣幽默”,特别是男人,如果您时不时能顺口溜出一些顺口溜来,那您很容易成为一些美女的“白马王子”,因为她们认为,跟您这样的男人生活,肯定会过得有意思、有味道。

  如果您现在还是单身,本人郑重奉劝您一句,再忙也得记住几首顺口溜,增加一点自己的幽默细胞,提高一下自己的品位,指不定在您正顺口溜溜时,那媚眼已经向您抛来了。

  把广告词编成顺口溜,一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您用顺口溜滔滔不绝地推销您的商品的时候,您的声音会荡入本是麻木的耳朵,锁住本是匆匆的脚步,吸引本是游离的目光。不知不觉中,您的商品告罄,这时,您才惊异的发现顺口溜原来有如此的魅力。

  下面列举一些我为网友免费编写的顺口溜广告词,也许您正用得着。

  推销纯棉袜的:

  百分之百纯棉袜,大大小小不断码。 

  脚臭出汗不用愁,棉袜吸汗又防滑。 

  抗菌抑菌防脚臭,清清爽爽妻不骂。 

  十元三双好实惠,穿了都夸顶呱呱。

  推销神奇魔术发夹的:

  一头长发乌黑亮,起床梳头最麻烦。

  蓬蓬松松一团糟,又是打结又是弯。

  长发成为一心病,沐浴时刻该咋办?

  悉心梳理盘头顶,洗到中途垂肩上。

  粘上浴液粘上水,刚洗头发又显脏。

  现在有了魔术手,魔术发夹来帮忙。

  长长头发头上盘,轻轻一别不再散。

  一心一意来洗澡,轻松惬意不惊慌!

  合成塑材韧而软,精致小巧颜色靓。

  十种发型成于瞬,活泼端庄都好看。

  低眉浅笑情相牵,从此长发为君盘!

  推销电动削皮器的:

  忙碌一整天,力尽又筋疲。

  全身散了架,也要饱肚皮。

  瓜果和蔬菜,匆匆水中洗。

  洗菜很容易,麻烦是削皮。

  解决这问题,还得靠科技。

  专利产品中,电动削皮器。

  两节小电池,天天有动力。

  开关轻轻推,省时又省力。

  十元钱一个,好货却便宜。

  电动削皮器,削皮不浪费。

  家人用过后,直夸好东西!

  (以上顺口溜均引自:顺口溜吧——)

  顺口溜有时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便是例证。

  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学殿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姓为邻。一次,吴家修房越界,张家与吴家为界墙争执不休。张家遂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可是,张英并未干预,只是寄回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见诗明理,撤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让三尺。互让之地后人称为“六尺巷”。

  顺口溜更是反映民生、了解民情的一种渠道。“上山下海问渔樵,要知民情听民谣。”这里的“民谣”就是指顺口溜。2007年的“两会”上,就出现了好些这方面的顺口溜。如“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啥心里没数。”、“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等等,我们可以从这类顺口溜中及时发现一些社会问题,有的甚至是焦点问题。

  当您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顺口溜时,您一定会成为一个魅力四射、成熟可爱的人,您的生活一定会趣味盎然!

  引用本文,请做好链接: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顺口溜里看中国的发展
顺口溜(打油诗),作为时代的歌谣,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留下一个时代的烙印,可以看到中国可喜的发展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此,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贸组织的加入,载人航天的成功,奥运会的举办,金融危机中的持续发展,无不向世人展示,中国越来越强大了。

  五十年代全民炼钢,

  六十年代全民备荒,

  七十年代全民下乡,

  八十年代全民经商,

  九十年代全民“三讲”。

  (引自:顺口溜吧— )

  诗中的“炼钢”指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大炼钢铁。当时,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翻脸了,从中国撤走了他们的专家。毛主席他老人家人穷志不短,毅然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号召全国人民大炼钢铁,参加人员超过一亿(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至1958年底,共炼出合格钢800万吨。这成绩是喜人的,但代价也是沉重的。滥采煤炭和矿石,滥伐森林,对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备荒”指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连续遭受天灾人祸——一是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浮夸风”、“人民公社化”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浪费了粮食;二是1961——1963年罕见的干旱,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三是抗美援越,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中国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人们的温饱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吃野菜、树皮,甚至观音粉成了普遍现象,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带度荒。“下乡”指的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毛泽东的一再倡导下所出现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当时,中国的工业还很落后,发展也很慢,城镇青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去农村解决温饱问题(接受再教育倒是次要的)。“经商”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商成了人们首选的职业,“下海”成了热门话题。“三讲”指的是*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5年11月8日,*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

  这首顺口溜是对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的一个高度概括。

  三四十年代住草房,五六十年代盖瓦房,

  七八十年代换砖墙,九十年代变楼房,

  家家明亮又宽敞,人人心里喜洋洋。

  (引自:顺口溜吧— )

  这首顺口溜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发展变化,说白了,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手头越来越有钱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邮政时代:此致敬礼! 

  电话时代:你是哪位? 

  呼机时代:电话速回! 

  手机时代:你在哪里? 

  网络时代:你究竟是谁?!

  (引自:顺口溜吧— )

  “邮政时代”,大家联系的方式主要是捎信,即使不“烽火连三月”,往往也是“家书抵万金”。“电话时代”的“电话”指的是最原始的有线电话,需要接线员转接,信号差,声音失真。“呼机”只能呼,不能直接通话,遇有急事只好要求被呼者“速回”电话。这首顺口溜非常风趣地道出了中国通讯发展的历程。

  种田不征粮,免费上学堂。

  不离北京近,公路挨厨房。

  处处耸红楼,家家酒飘香。

  神州农家乐,亘古破天荒。

  (引自:顺口溜吧— )

  200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这首顺口溜记录了中央惠农政策的逐一落实以及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种田不再交公粮,农民不再交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不再交学杂费,都已逐一成为现实。再偏远的山区,也都实现(或正在实现)村村通公路。乡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吃香的,喝辣的。更为可喜的是,乡里人也有了“医保”:

  一个好汉三个帮,福利政策全家上。

  兄弟姐妹身体壮,不测风云也难扛。

  老人孩子是弱者,积极参与不用讲。

  (引自:顺口溜吧— )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择偶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大姑娘找了个解放军(50年代);

  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