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摇曳的花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些摇曳的花儿-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中小学。所捐款项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辅助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学校的发展、奖励鼓励优秀师生、资助学校及师生创新项目,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新闻一出,立马有人发言:这种做法,无疑是教育的“嫌贫爱富”!并据此对这一作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因为社会上的穷人本就比富人多了去了,自然对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做法,又是一阵炮轰。

  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没有对此做出反应,大概也是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于是干脆就三缄其口,任人评说。

  我却不免替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叫屈:明明是“‘诱’富济贫”,是一件好事,怎么就是“嫌贫爱富”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嫌贫爱富”,也是“嫌”得有理,“爱”得恰当。

  贫富之别地位高低之分,这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事实。即使是在人类懵懂时期的原始社会,虽然总体上是劳动工具、劳动资料与劳动成果归全社会所有,但不可否认的是,氏族首领和部落领袖,总会或多或少地占上点便宜,吃的要比别人多,拿的也比别人多,也算是个“富人”;奴隶社会自不必说,封建、半封建社会,贫富差距有如天壤之别,故而无数“穷人”为“均贫富”,要么揭竿而起,要么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造反,以“分一杯羹”。造反成功了,也只不过是社会财富的运动转移而已——从一部分人手里转到另一部分人手里,原先的“穷人”华丽转身成了“富人”,以前的“富人”“被”摇身一变成了“穷人”,变来变去,“富人”是凤毛麟角,“穷人”依旧是多如牛毛,饮一瓢,食一箪,居的还是“陋巷”与“茅房”。毛泽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做了主,主是做了,做的虽是“苦”主,可大家并无甚怨言,因为大家一起穷,你再富,也富不到哪里去。这个时期,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贫富最“均”的时期了。*改革开放一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一推,“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名言一放,中华儿女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经过三十一年的艰苦奋斗,时至今日,“富人”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拨节,荣登“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人与日俱增。但勿庸讳言,“富人”们仍是屈指可数,“穷人”们还是遍地开花。虽然现在这个“穷人”的概念的内涵在紧缩,外延也在紧缩,可相较“富人”而言,还是实际上的“穷人”。

  既然一个社会有“富人”与“穷人”之分,在享受、占有社会资源与成果上,就必然存在“多”“少”之差“难”“易”之别。无论你吐多少口水,也汇不成绝对平均的大海。我们可以说“人是生而平等的”,也可以喊喊口号“你有权享受我也有权享受”,可不管在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国家,“富人”们总是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占有社会资源与成果。这是莫可奈何的事!我们总不能像“梁山好汉”一样落草为寇,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劫(杀)富济贫吧?况且“梁山好汉”们的劫(杀)富济贫,“富”是劫了,甚至杀了,可济的“贫”却不多,大部分都是落入了私囊或是小集团的口袋,大家“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穷人”照旧很多,也“穷”得叮当响。既然如此,在我们承认这种事实的同时,能不能也让“穷人”“最大程度”地享受、占有社会资源与劳动成果?

  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富人主动让出一点。富人让出了一点,穷人自然就能多享受、多占有一点了。但问题是这样的:富人愿意主动让出来吗?

  人大体上是自私的。我想这一点,谁也否认不了。富人们尤其如此。“为富不仁”这个词语,既不是我们的老祖宗对天放的空炮,也不是我们的老祖宗酒足饭饱之后打的嗝,更不是我们的老祖宗脱裤子放的臭屁,“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早就被“富人”们奉若神明,是他们行事的准则,也是指导他们登上“福布斯”之“光荣榜”的“圣经”。“富人”之所以能成为“富人”,是与他们平时的累寸积铢、锱铢必较分不开的。你要他们无私“献血”,无疑是“放”他们的血,要他们的命。搞笑的是,在我还在写这文字的时候,又冒出了一新闻,1月8日山西某市出台了一红头文件,要那些煤老板,一吨煤多出“三十元”或者“十五元”,用来办社会公益事业,美其名曰“劫富济贫”,据说那些大款们还挺“高兴”。这高兴肯定是装出来的,要不然,政府也不会出此下策,明火执仗地以政府的名义“放”煤老板们的血了。由此可见,要富人们眉开眼笑地把自己的“血”毫无回报地“输”给穷人,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具体到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了五百万其子女就能免费入读重点学校”这件事上,我看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政府的资金有限,对于教育无法大规模投资,面对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越来越大的差距,政府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让广大贫困地区的师生,也能像城市里的师生一样,住上好校舍,用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这实际上也是在追求一种“公平的教育”。可政府又实在“穷”,花钱的地方又很多,于是就想办法,打的是富人的主意。大概政府也想到了“为富不仁”这个成语,也知道“人是自私的”这个定律,懂得要富人们甘愿“出血”,就得给他们一点好处,要“引玉”还得先“抛砖”,要“鱼”上钩子,总得抛“饵料”,想来想去就想出了“捐了五百万其子女就能免费入读重点学校”这个点子,以“‘诱’富济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但“穷人”们不干,说这是教育的“嫌贫爱富”,对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就是一阵长枪短炮,炮火连天,还加上口诛笔伐,把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搞得灰头灰脸,不敢吭声。

  依我看,这些说“嫌贫爱富”的“穷人”,如果不是忌妒,有一种“酸葡萄”心理,就是眼睛高度近视近乎瞎子,既看不到现实,也看不到未来,只是在逞口舌之利,以发泄自己“穷”的愤懑。现实就是,富人们不管捐不捐钱,他们的子女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使一分钱不捐给政府和社会(他可以“捐”给私人),他们的子女照样能进重点,出国或者办学校都不是问题,还别说什么重点不重点了,你以为他们的子女非得读你那“重点”不可?“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绝对的公平都只不过是痴人说梦海市蜃楼。如果富人们为“名”为“利”而甘愿“割肉出血”,捐出一大笔,这又有什么不好了?“五百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相信现在能一下子拿出“五百万”让自己的子女读什么“重点”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我也相信富人们都知道,拿出“五百万”让自己的子女读什么“重点”,根本就是“折本的买卖”,别人愿不愿意拿出来,都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可“穷人们”眼里看到的是捐赠者所得到的,捐赠者所付出的不想也不愿意看在眼里。本来政府的门槛很高,计策很好,出发点也很好,“‘诱’富济贫”,让富人们为“出个小名得点小利”“出血”,而达到“助贫扶困”的大目的,被这些要“公平”的“穷鬼们”一闹腾,出现曲折倒是小问题,泡了汤,就是个大问题了。我相信,现在富人们想捐也不敢捐了,如果有想捐的,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大概是想收也不敢收了。这么一来,贫困地区的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师们的待遇的提高,贫困学生的“脱贫”,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城市里的孩子坐在宽敞的教室,贫困地区的孩子坐在危房里上课,这个时候就“公平了”!?城市孩子享受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玩着电脑,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瞧着破烂的黑板,玩着手指头,这个时候就“公平”了!?城市里的孩子吃着“肯德基”,坐着小车,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吃着窝窝头,走着几公里山路,这个时候就“公平”了!?城市里的孩子弹着钢琴,跳着“伦巴”,坐着飞机与“高铁”,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吹着树叶,跳着山坡,骑着老牛,这个时候就“公平”了!?“穷人们”老是骂政府无能不作为,可当政府有能想作为的时候,大家又群起而攻之,不是无知瞎起哄,就是故意捣蛋,在中国,“穷人”太多,要“公平”的人也太多,事儿可真难办!

  政府苦心竭虑想出的奇招,还未真正出手,眼看就“活不成”了!

  大家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因为“嫌贫爱富”的“主”,快要被大家的口水给淹死了!

  而穷人依旧劳作,富人依旧享受!

  贫困地区的孩子坐在门槛上数星星,城市里的孩子坐在房间里弹钢琴。

  富人们想“出点血”,政府也想富人们“出点血”,真难!

  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想诱惑富人这只“铁公鸡”自愿拔几根“毛”办好事,“穷人们”却“人穷志不短”,很有骨气,也很有一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产阶级的苗”的志气,更有一种“誓把公平进行到底”的勇气与胆气,也有那么一点“你有钱就了不起”“凭什么好事都被你全占了”怨气怒气与酸气,还有一点“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霸气,如此多的“气”汇聚在一起,是个铁做的“气球”,都要吹破你!

  奉劝一下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别再做势利小人“嫌贫爱富”了!你再“嫌贫爱富”,大家一“公平”之称砣砸碎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你“道德败坏生活腐化”了没
据新华网、人民网1月9日报道,江西南昌市市委常委、南昌县县委书记汤成奇因为“收取贿赂,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已被撤销职务,正在接受组织审查。

  怎么又是“道德败坏,生活腐化”?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纷纷落马的官员,像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米凤君、福建省委原常委秘书长陈少勇、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黄松有、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浙江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深圳市委原副书记原市长许宗衡,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刘友君、宁夏原副主席李堂堂、贵州省原政协主席黄瑶、重庆市原司法局局长文强等等等等(这些还只是省部级、近一年来落马的,其它层次低一点如地市级的不计其数)无不与“道德败坏,生活腐化”有关。 “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这句话,现在是经常见诸报端,简直是“韦德的球队——热火”!说它是个热门词语,一点也不过分。这“八字真经”的历史,想来不会太长,也就几十年时间,成为热词的时间就更短。说简单明白一点,“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就是“玩女人”。“玩女人”就“玩女人”呗,搞得这么隐晦曲折干什么?因为咱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国度,因为这“八字真经”是官员们的专利,既然是官员们的专利,官员们又是有文化的精英,不用这八个字,怎么有文化气息?又怎么能说明官员们的高人一等?你老百姓有这个权力有这个“福气”享受“文化”的沐浴吗?我们现在一听到“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就知道“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这个主人一定是当官的,也只有官们的道德有能力败坏、生活有能力腐化,老百姓想败坏一下腐化一下,大概也是心有余而“权”“财”不足,只能望“道德败坏,生活腐化”而兴叹。把“玩女人”说成是“道德败坏,生活腐化”,本身就官气十足,是正宗的官方语言,也已经变成了外交辞令,用在了精英官员们的身上,也算是“词”有所值了!

  “道德败坏,生活腐化”从它成为官方语言的那一刻起,就把官员和女人捆绑在了一起,“打包上市”,让老百姓想入非非。那种香艳,那种绮丽,那种奢靡,非我辈所能想像。女人是导致官员们“败坏”和“腐化”的主要因素,把“道德败坏,生活腐化”的责任一味往官员身上推,大概既不明智,也不“公平”。因为,如果没有女人,官员们怎么“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官们不可能去为“母猪”而败坏为“奶牛”而腐化吧?

  中华民族之女性,曾经以含蓄、典雅、娴静闻名于世,那种“慵妆上高楼,手把团扇扑闲愁”的温婉之态,那种“见有人来,和羞走,倚门回头,却把青梅嗅”的羞涩之状,那种“欲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的雅致之韵,让多少男人为之怦然心动却又高山仰止?即使也曾出现过像“武则天”“潘金莲”这样的“*”人物,但女人的整体风姿并没有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