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代就指出这是一个被社会学界所忽略的问题,第二是因为他提出了比较“漂亮”的理论,并因而引起许多争论。在一门科学研究的初创阶段,理论往往容易“漂亮”,那是因为它离实际情况距离较远,可以做出“漂亮”的抽象与概括。一旦研究深入之后,实际情况知道得多了,理论往往就不那么“漂亮”了。瑞斯的理论有两个命题:第一,婚前性容许程度与社会地位有相关关系,他假定社会地位越高者婚前性容许程度越低,但后来的研究并未证实这一假设。第二,婚前性容许程度与一
个人政治观点上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保守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瑞斯,

年)在后来的研究中,他的理论被许多人反复提及,其中不乏支持者,但持反对意见的人更多。如贝叶()的研究表明,性容许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无关。(贝叶,

年)弥顿道普()也声称自己的研究数据与瑞斯理论不相符。(弥顿道普,

年)
辛格( 

)将自己的研究报告题名为“对婚前
性关系看法的变化趋势”,这项研究是在全国民意测验中心



年的五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他发现,对
婚前性关系的肯定态度呈上升趋势,各个社会阶层、性别,种族之间的态度差异在缩小。他因此提出,应当重新考虑关于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理论框架,他预言了婚前怀孕与人工流产的上升趋势(。辛格,

年)
马霍尼()在一项关于不同年龄组婚前性容许程度区别的研究中发现,最年轻的年龄组(岁)性容许程度最高,而

岁年龄组的态度变化幅度最大,向接近

岁年龄组的方向发展。他在另一项研究中检定了以下三项假设:第一,婚前性容许程度在年间有所提高,这一假设得到了证明,第二,社会阶层越高婚前性容许程度也越高,这一假设没有得到证实,第三,女性与男性相比,性容许程度提高得快些,结果是这一点并不明显。只在某些社会阶层中才存在这种关系。(马霍尼, 

年)安东诺夫斯基(

)等人在对以色列青少年的调查中特别研究了吉布兹人(与非克布兹人

的男
的区别。他们发现克布兹人的婚前性容许程度较高:

的女青年亦持此
青年认为,只要有感情即可发生性关系,

的男性认为,只有已婚或
观点。而在非克布兹人中,有即将成婚的人之间发生性关系才是正确的,其他情况下是错误的。(安东诺夫斯基,
年)
纳米洛夫斯基(

)于




在苏联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

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关

的人反对,系持肯定态度,

的人不置可否。其中男性有持肯定态度,女性有持肯定态度。作者认为最富启发性的回答来自那些把婚前性关系与爱情的表达联在一起后才对这一行为加以肯定的人。(纳米洛夫斯基,年)

拉斯科()的研究对比了中、美两国青少年对婚前性关系的态度。他使用了三个样本,一个是香港的大学生,一个是美国大学生,第三个是在美的中国留学生。研究假设有三:一是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性容许程度要低,二是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婚前性行为活跃程度低,三是中国学生的男女双重标准比美国学生程度高。三项假设全部得到证实,并且发现留美中国学生的观点有向美国学生靠拢的趋向。(拉斯科,

年)
在关于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人们常常提到“双重标准”这一概念,即对男女的不同标准,认为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一些。例如泽曼)在对匈牙利北部一个村庄的研究中发现,那里的传统习惯是严格禁止女性婚前性行为的,但对男性却很宽容。这一双重标准的维护和传播不是靠学校,而是靠家庭。调查还表明,城市比农村更快地消灭了这种双重标准(。泽曼,

年)

关于行为的研究瑞凯特()在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
宣称 美国有 万性生活活跃的未婚女人( 岁),她 
们多数属于中产阶级。他的样本中的未婚女性有 发生过 
性关系, 在调查时还有性生活, 以上在 岁和 岁 
发生第一次性交(。瑞凯特, 年) 

科肯戴尔()在《婚前性行为与人际关系》一书中采用深入访问个案史的方法对名至岁的男性做了调查。他将婚前性行为分为六个层次来研究:嫖妓,,指随便找一个伴,纯为性交,没有感情卷入,)偶然相识者,双方以性交为主,男方无感情卷入,

)恋爱对象,先交朋友之后才想到性交可能性,

)关系很
深的恋爱对象,性交时有大量感情卷入,

未婚夫妻,有强
烈感情联系。(科肯戴尔, 年) 
汤玛斯( ) 在澳大利亚大学生中的抽样调 
查表明, 的男性与 的女性有婚前性行为。他还发现, 

影响婚前性行为的因素包括较低的保守程度、较高的性容许程度,以及较少参加教堂活动和较低的宗教信仰程度。(汤玛斯,
年)
克莱门特()等人年在西德的所大学就男女在婚前性行为上的区别做了一次调查,这是继年一次类似调查之后的重复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手淫行为上男女的区别降低了,在性交行为上男女颠倒过来,女性比男性开始的时间早并更为活跃,在同不确定关系者发生性行为方面男女的区别消失了,女性婚前性容许程度


年)
斯科特()在以“婚前性关系:社会心理分析”为题的博士论文中研究了婚前性行为与宗教信仰,家庭关系、性欲、个性,教育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斯科特,
年是男女持平。(克莱门特,比男性高,而在

年)在我对影响婚前性行为的因素的研究中参考了这一研究。
研究设计我所从事的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简单随机抽样原则从北


万人口中抽取的,但不包括农村户口及

岁以下的人
口。具体地说,我们首先在北京

岁以上人口每人一张的口卡中完全随机地抽出

人(如抽中的人为农村户口则取离其最近的非农业户口者)。在问卷发放前,由于考虑到有些年龄小的人可能尚未结婚,难以回答关于婚前性行为的问题,所以又剔除了

年以后出生的

多人。在实际寄出的份问卷中,其中有


份问卷因地址不详或搬迁被邮局退回,还有


人因未婚或年龄太大退回了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份,回收率为




。这在社会学的调查中已经达到可被用作推论总体的依据的要求(一般认为

的回收率即可使用,的回收率已属上乘)。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由这个样本所得到的数据能够推论到北京


年以前出生的已婚的全体非农业人口。样本中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被当做此项研究的自变量,共

项,其中主要变量的分布状况如下:

性别男





出生年早于




年 
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籍贯 北京 
北京以外 
出生地 北京 
北京以外 
政治面目共产党员 
民主党派和非党群众 
教育程度文盲 
 
小学 
 
中学(初高中、中专,中技) 
大学以上 
 
职业 无工作 
 
工人 
 
知识分子 
 
干部 
 
军人 
 
农民 
 
收入 每月元以下 
每月元以上 

依变量共个,其中包括个婚前性容许程度的变量和个自身行为变量。个婚前性容许程度变量是对“您认为男女在婚前可不可
以有下列行为?”这一问题的封闭式选择答案:如果两人已经确定关系(决定要结婚),可不可以接吻?(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相爱(还没决定结婚),可不可以接吻?(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偶然互相吸引,可不可以接吻?(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已经确定关系,可不可以拥抱?(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相爱,可不可以拥抱?(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偶然互相吸引,可不可以拥抱?(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已经确定关系,可不可以发生性关系?(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相爱,可不可以发生性关系?(可以,不可以)如果两人偶然互相吸引,可不可以发生性关系?(可以,不可以)


个自身行为变量包括调查对象同爱人之间在婚前有无约会、交换情书、拉手、接吻、拥抱或发生性关系等行为。
数据分析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对人们婚前性容许程度及自身行为的基本描述(变量分布)。第二种是卡方检定,看每个依变量都受到哪些自变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是哪些因素在决定着人们的婚前性容许程度及自身行为。第三种方法是对数线性回归,用以确定几个主要自变量对依变量影响的程度。
研究的基本假设为:

)出生年越晚的人婚前性容许程度越高,且婚前性活动越多,


社会经济地位(包括职业、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越高的人婚前性容许程度越高,且婚前性活动越多。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基本状况描述
关于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状况见表一:
表一表明:第一,总的看来人们对婚前性活动的态度相当严厉,也就是婚前性容许程度相当低。有

的人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即便确定了关系准备结婚)都不能有婚前性行为,有

的认为连拥抱接吻也不可以。第二,人们对婚前拥抱和接吻比对发生性关系的容许程度要高得多。第三,对拥抱比对接吻的允许程度略高一些,这一点同西方人的顺序不同,西方人一般认为拥抱比接吻更严重,而中国人似乎持相反态度。第四,婚前性容许程度在两人确定关系的情况下最高,两人相爱但尚未决定结婚者次之,而对两人偶然互相吸引这种情况要比前两种情况的态度严厉得多。有的人认为在两人关系确定后可以发生性关系,而能够容忍偶然互相吸引的情况下发生的性关系的人只有

,也就是说,虽然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并不绝对反对婚前性行为(只要随后结婚就可容忍),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不以结婚为目的及没有爱情的婚前性行为。上述回答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婚前性活动问题上的规范。

表一婚前性容许程度(比例)

表二是人们自身的婚前性活动:表二    婚前性活动(比例)
婚前性活动有没有不回答
约会交换情书拉手接吻拥抱性关系

从表二可以看出:第一,大多数人在婚前都有约会和拉手
的行为,这至少表明,在北京这样的中国大都市中,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和婚前双方根本不见面甚至不认识的情况已经基本改变了。第二,半数以上的人在婚前有拥抱接吻的行为,其中拥抱比接吻的比例略高。即使如此,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婚前没有拥抱和接吻,这在西方文化中是难以想象和根本没有的。第三,男女双方交换情书者不到一半,这一点也许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是否如此,在第二部分的相关分析中可加验证。第四,尽管有

的人持容许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但在行为上这个比例减了一半

只有

的人承认自己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个数字有可能比实际的情况低,因为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对婚前性行为一般是持反对态度的,这就会导致某些人不愿承认自己有过此类行为。从另一角度看,

这个比例虽然不很大,但是在严厉的道德环境压力下,特别是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道德标准相比,还是相当惊人的。
第二部分  卡方检定经过卡方检定,在


个对依变量的影响最大,它们是出生年,教育程度,职业,母亲教育程度和母亲职业。现分别叙述如下:

个自变量中发现有


出生年的影响卡方检定的结果表明,出生年对




个都有影响,其影响具有统计的显著性(
个依变量中的
表三      出生年对婚前性容许程度及行为的影响
态度及行为

态度:确定关系后可接吻相爱可接吻偶然吸引可接吻确定关系后可拥抱相爱可拥抱偶然吸引可拥抱确定关系后可发生性关系相爱可发生性关系偶然吸引可发生性关系
行为:约会拉手接吻拥抱性关系

出生年的分组是以

年为界,将样本分为

年以前
出生的年长组和

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组。细看卡方检定的数据,

项相关关系无一例外是年轻组超过了期望值(二变量不相关的期望值),也就是说,在婚前性容许程度的


个问题中,年轻组中持容许(选择“可以”)态度的大大超过期望值,而年长组中持不容许(选择“不可以”)态度的大大超过期望值,在


个自身婚前性行为的变量中,年轻组中有过此类


行为的人数超过期望值,而年长组中没有过此类行为的人数超过期望值。
这一分析结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