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光复:华文漫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光复:华文漫史-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彼此交互约制”。可以观测到,这是欧洲继其漫长的中世纪之后而产生的最早社会的共同利益思想之一,在这个幼稚然而很宝贵的思想探索中,一个进步社会的雏形开始诞生,由君王一统天下的权力正在由贵族和平民所期望共同享有并获得社会性的整体均衡,宪法开始变得趋向独立。这一个阶段中所产生的科学与发现间接地帮到了启蒙思想者们的忙,无论是哥白尼还是开普勒抑或是伽利略和牛顿,他们从另一个方向上破除了君权神授与宗教话语权的传统权威,科学的最早成就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客观世界。这扇门被打开了。
  接下来的培根们似乎可以更加轻松地谈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一句话,这使君王所拥有的最大权力开始动摇。这样,更多的人们开始讨论国家、讨论权力、讨论人类的情感以及善恶与幸福的标准,总之,就在这段历史中,涌现出一大群开始对传统社会与国家甚至君主们进行广泛研讨的人们,并且将他们的言论布散天下。到了笛卡尔的时候,这种思想已经发展到了一切必须值得“怀疑”,以及对“我”的发现和对思维能力的认识,他干脆把这一些启蒙的思想写在了《宇宙论》、《方法论》、《哲学原理》、《沉思录》甚至有一本叫做《论胚胎的形成》的书中,他热衷科学、数学、几何学、生物学以及哲学等等,如同一个第一次来到迪斯尼乐园的孩子,他想在这个人类发现自身客观存在的新世界之初就了解一切,他甚至为人类发现并创立了坐标系,以此来为平面上任何一个点找到准确的定位(尽管他本人并没有发现这一坐标系方法对于人类的全部力量和巨大价值),这样,他被视为欧洲近代哲学的始祖。而我看来,这个笛卡尔更是人类近代思想的一位出色向导,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谢他所指引的这条让我们发现自我的人类之路…他的坐标系让我们能够从从容容地找到一个客观存在的自己和时代。
  

裂变:浑沌的能量(6)
接下来的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则分别从《伦理学》到《单子论》中涉及了人类社会与人本意志与情感的更深层次,甚至莱布尼兹更着重于自由意志的“充足理由原理”,为人的精神站立找到不可置疑的最大理由。而洛克(1632…1704)在英国的出现,可谓是其“光荣革命”时期的思想之旗,他所著的两篇《政治论》,成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奠基思想。而此际,英国经过“光荣革命”之后尽管仍然采用的是君主制,但这种君主制已不再是君权神授的君主制,而是一种依赖立法裁可、依赖国会的君主立宪制了。自此之后,英格兰银行创立了起来,而自由信教的法令更解除了对人民的迫害,一个重商的资本时代降临了。洛克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说明了国家权力的起源和人民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在第一篇文章中批判了传统社会君权神授的统治观点,而在第二篇之中则强调了国家理论与法律理论,他率先提出了天赋人权以及民主、自由、平等和法治的国家政治主张,这些思想,在后来美利坚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中均获得了充分的表现和继承,并成为今天全球化之下人类共享社会的思想基石。到了1762年,让。雅克。卢梭以一部薄薄的《社会契约论》直接成为了终结传统封建社会的民主思想之宏声,集历史、社会、人类与自然的一切于一身,阐明国家的形成本质是社会契约的产物,而非任何特权与其它,因此,国家的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卢梭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一部著作,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
  我第一次想写这样一部书,已经是十三四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威尼斯,曾有机会看出,这个被人们如此夸耀的政府,竟有那么多毛病。我发现,一切都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怎么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是“可能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造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
  这与我在此想要讨论的那个关于人类历史临界值的问题几乎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这就如同我们在笛卡尔的坐标系中,忽然发现了一些原本就存在而很长时间以来却忽略掉的东西:人类历史的方向究竟应当指向哪里?很显然,21世纪以来的诸多现实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当今天的中国政府提出一个在###思想框架下的创新型国家时,当这个政府将这个国家的和谐作为一个关乎民众根本利益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找到这个去向的最大理由。这是我颇感欣慰,同时也是对这一正在行进中的历史之所以抱着乐观态度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种乐观在1000年前是不存在的,甚至在那之后的很久时间内都不曾真正存在过。自唐之后的所有历史,现在来看,除去一些局部的小小亮点之外,整个中国就像是一架庞大而陈旧的机器,变得越来越笨重,越来越难以运行,最后,她的所有一切都与不断演进的人类历史相脱离(我们不论她是否在某个阶段曾经获得过与世界其它国家或文化的比较),这种脱离是不幸的,然而这种不幸从极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国家自身所造就的历史所造成的。
  我们所谈到的裂变,其客观的作用肌理是带来更多思想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和丰富,然而,在中国历史中所发生的诸多裂变则演变成了强权者的争夺与朝代更替。正因为此,这种反复甚至是本质不变的历史使这个国家在十分之长的时间中停滞不前了。有一种说法我是质疑的,那就是对“停滞不前”这一语境的某种辩护,这种辩护会认为,停滞不前只是一种偶然,抑或是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然而事实则是,历史洪流中的任何一种停滞,其本质都是一种倒退。所以,当我们仅仅以静态的眼光来面对历史以及当前的差距时,或许我们就已经在错误的基础上再犯了一次错误: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差距和某个历史的遗憾,而历史本身的坐标中则很客观地显示出我们倒退的路径,如果我们不迅速制止这种倒退,那么会有一个临界值将在某一天到来,它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在人类的共同发展史中淘汰出局。1000年前的五代十国,也上演了这种出局的结果,只不过那场淘汰赛的规则实在是过于简陋也过于武力,更多是一种独裁权力的更替,与人民无关,更与历史无关,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历史,便可以视作为不负责任的历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裂变:浑沌的能量(7)
幸好这个历史并不太长,到了后周的时候发生了转机,后汉的天雄军节度使郭威颠覆了后汉而创建了后周,开始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其方向主要就是清吏治而安民心,后来他的养子柴荣继位,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并有了统一中国的大志。他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在柴荣死后再以兵权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王朝,这是公元960年的事情。这之后,赵匡胤进一步加大了统一中国的步伐。从赵匡胤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到了979年的时候,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中原与南方大部分疆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然而北部契丹建立的辽国、西北党项建立的西夏国以及云南大理国和西藏土蕃国,都与宋朝形成并列之势,因此,宋虽统一,但其领域已早不是汉唐时代的广大了。
  而更为重要的是,曾经在汉时的恢恢大气和在唐朝获得的盛世昌荣以及其对周邻国家与地区的感召力,至宋之后,以汉唐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便告历史性的解体。这之后所维系的,只是由先秦而至汉唐的遗脉,并在后来的历史中反复糅杂,到了今天,即便是我们所看到并热衷的《红楼梦》,也都是经过了无数次中原本土文化与中国甚至是异邦多民族文化所混合的结果了。所以,当今天我们仍在大谈中国本土文化时,不能忘记的是,早在1000年前,这种文化就已经成为了孓遗而被历史在更大的空间与时间中被合成过了。
  所以,从这一观点来看,中华文化演绎至今,已经是一个由历史自然而然所造就的一个结果。进入近代之后,这种混合的成份就更加丰富,直到今天我们所看到了麦当劳。
  宋朝积弱与变革
  对于宋朝的诞生以及它的历史和覆亡,似乎是一个可以想像得出来的结果。从某个角度来审视,如果将历史比作成一部电影,很显然,它会更像一部创意匮乏而新意不多的片子,所以院线的票房也十分有限。如果再试想一下,将这样的片子放在戛纳电影节上,那么有观看它的欲望的人大多都会是一些对东方世界尚未了解而只想看看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外国人们。当然,我在这里并没有要诋毁掉我们的历史的意思,也没有忘记这个时代所出现过的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和词人们。然而,以宏大的历史来作为考量的尺度,这段历史的确会显得过于小气,没有大导演,也没有特别的大腕名角,还有南宋的几个皇帝连同帝子王孙,都连连作了继辽之后的金国奴婢,遗笑天下。
  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会觉得笔下有些滞阻,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历史无法让我自己兴奋的缘故。然而面对历史,还是需要一种客观的态度的,更何况我并没有偏执于一个宋朝才是中国的历史这一狭隘的观点。从更大意义上讲,可以看到,这是中国历史发展到此际所出现的第一次大的转折,这种转折表明,一个积弱的国家和民族,即便是曾经拥有过辉煌文化和强盛国力,也会因为其式微而被更强的国家所胁迫甚至更替。情况就是这样,宋朝之际,这种更替已不再是原来的皇帝们之间的事或是节度使们之间的事,也不是布衣义军与朝廷之间的事,而是一个国家面对另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面对另一个民族之间的事情了。在这种角力下,有时是双方的国力占上风,有时是双方的文化占上风,彼此相往,战争也好、和平的交流也好、商贸的互通也好,都成为了这种角力所混和进来的诸种元素。将这种角力再释放开一些,会看到,人类的历史,其本质就是一个不断完成自身优化的进程,无论这个进程中是由一个先旺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采取主动抑或是后来者以更加主动的方式介入,总之,人类似乎有着一个并不由我们所知的使命:她有着她自己的追求。
  我想我们将在后面花一些时间来探讨这个属于全人类的追求。
  最近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参加并主持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以致于使《华文漫史》的写作停顿了将近一个星期。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加上很有进取心的地方政府以书博会的名义共同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农民工夜校。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第一所以励志与创业为导向的农工夜校,除此而外,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将这个学校办成哈佛式的中国农工学校,同时造就出一个农工劳务品牌来。这个夜校的想法在文化创意大讲堂宣布的时候,就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丁东和他太太、徐刚以及一批义务志愿者都参加了讲师团,我还特别邀请了何永智作荣誉导师,请书博会组委会的一位副局长担任荣誉校长。12月18号晚上夜校开校,我把这个计划报给组委会和渝中区政府时,重庆市委宣传部似乎也知道了此事,于是晚上来了所有的记者。大家都作了精彩而热情的发言,这些发言都是真挚的。当晚来到夜校的农工们有七十多位,何永智作了第一位励志创业的演讲嘉宾。这是我参与主办的第一所学校,我很高兴能够做到。目前,这所学校采用一、三、五晚上上两节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式的。媒体的报道在第二天都刊登和播放了出来,结果第二堂课时,来了更多的农工,有的甚至是来自很远的地方,是看了报纸的报道来的,因为我们告诉大家这所夜校的教育是免费的,向社会无条件开放。我与那些同学们作了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要来上这样的课。我有些惊奇也很有兴趣地听到他们说到相同的一个词:迷惘。其中一位做火锅店配料的厨子,才二十七八岁样子,告诉我说他不知道未来的人生路该如何走下去?他没有方向,他很想在这里找到方向。我连续问了好几位同学,他们的需要几乎有着惊人的一致。我忽然发现,我和同事与朋友们在做一件很可能极其重要的工作。
  

裂变:浑沌的能量(8)
我为同学们上的第一堂课是励志创业的文化课。课文是从美国《读者文摘》中摘下来的。是一个关于麦当劳传奇的小故事,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