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爱子者也。

既已令之为藩臣矣,为人臣下矣,而厚其力,重其权,使有骄心而难服从也,

何异於善砥镆铘而予射子?自祸必矣。爱之固故使饱粱肉之味,玩金石之声;臣

民之众,土地之博,足以奉养宿卫其身。然而权力不足以徼幸,势不足以行逆,

故无骄心,无邪行。奉法畏令,听从必顺,长生安乐,而无上下相疑之祸。活大

臣,全爱子,孰精於此!

且藩国与制,力非独少也。制令:其有子,以国其子;未有子者,建分以须

之,子生而立。其身以子,夫将何失?於实无丧,而葆国无患,子孙世世与汉相

须,长沙可以久矣。所谓生死而肉白骨,何以厚此?

○藩强(事势)

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王信倚胡,则又反;

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强,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

则又反;卢绾国北最弱,则最后反。长沙乃才二万五千户耳,力不足以行逆,则

少功而最完,势疏而最忠。全骨肉时长沙无故者,非独性异人也,其形势然矣。

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韩信、黥布、鼓越

之伦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皆忠附,则莫若

令如长沙;欲勿令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绛、灌;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

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若与臣下相残,

与骨肉相饮茹,天下虽危无伤也,则莫如循今之故而勿燮。

以前观之,其国最大者反最先□□□□□□

○大都(事势)

昔楚灵王问范无宇曰:“我欲大城陈、蔡、叶与不羹,赋车各千乘焉,亦足

以当晋矣,又加之以楚,诸侯其来朝乎?”范无宇曰:“不可。臣闻大都疑国,

大臣疑主,乱之媒也。都疑则交争,臣疑则并令,祸之深者也。今大城陈、蔡、

叶与不羹,或不充,不足以威晋;若充之以资财,实之以重禄之臣,是轻本而重

末也。臣闻‘尾大不掉,末大必折’,此岂不施威诸侯之心哉?然终为楚国大患

者,必此四城也。”灵王弗听,果城孙、蔡、叶与不羹,实之以兵车,充之以大

臣。是岁也,诸侯果朝。居数年,陈、蔡、叶与不羹或奉公子弃疾内作难,楚国

云乱,王遂死於乾溪于守亥之井。为计若此,岂不痛也哉!悲夫!本细末大,驰

必至心。时乎!时乎!可痛惜者此也。

天下之势方病大尰: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臣闻‘尾大不掉,

未大必折’,恶病也。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固无聊也。失今弗治,必为

锢疾,后虽有扁鹊,弗能为已。悲夫!枝拱苟大,弛必至心,此所以窃为陛下患

也。病非徒尰也,又苦⻊殳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惠王之子,亲兄之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

或专大权以偪天子。臣故曰“非徒病尰也,又苦⻊殳盭”也。可痛者,此病是也。

○等齐(事势)

诸侯王所在之宫卫,织履蹲夷,以皇帝所在宫法论之;郎中、谒者受谒取告,

以官皇帝之法予之;事诸侯王或不廉洁平端,以事皇帝之法罪之。曰:一用汉法,

事诸侯王乃事皇帝也。谁是则诸侯之王乃将至尊也。然则,天子之与诸侯王,宜

撰然齐等若是乎?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

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

则臣已同矣。人主登臣而尊,今臣既同,则法恶得不齐?天子卫御,号为大仆,

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御既已

齐,则车饰恶得不齐?天子亲,号云太后;诸侯亲,号云太后。天子妃号曰后,

诸侯妃号曰后,然则诸侯何损而天子何加焉?妻既已同,则夫何以异?天子宫门

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殿门俱为殿门,阑入

之罪亦俱弃市。宫墙门卫同名,其严一等,罪已钧矣。天子之言曰令,令甲令乙

是也;诸侯之言曰令,令仪之言是也。天子卑号皆称陛下,诸侯卑号称陛下。天

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称舆,乘舆等也。衣被次齐贡死经纬也,苟工巧而志欲之,

唯冒上轶主次也。然则所谓主者安居?臣者安在?

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所持以别贵

贱、明尊卑者,等级、势力、衣服、号令也。乱且不息滑漫无纪;天性则同,人

事无别。然则所谓臣臣主主者非有相临之具、尊卑之经也,持面形而异之耳。近

习乎形貌,然后能识,则疏远无所放,众庶无以期,则下恶能不疑其上?君臣同

伦,异等同服,则上恶能不眩其下?孔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

其民,则民德一。”《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裳,”“行归於周,万民之

望。”孔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类而志也,则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

惑於其君。”而此之不行,沐渎无界,可谓长大息者此也。

○服疑(事势)

衣服疑者,是谓争先;厚泽疑者,是谓争赏;权力疑者,是谓争强;等级无

限,是谓争尊。彼人者,近则冀幸,疑则比争。是以等级分明,则下不得疑;权

力绝尤,则臣无冀志。故天子之於其下也,加五等已往,则以为臣例;臣之於下

也,加五等已往,则以为仆。仆则亦臣礼也,然称仆不敢称臣者,尊天子,避嫌

疑也。

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

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异,则旗章异,则符瑞异,则礼

宠异,则秩禄异,则冠履异,则衣带异,则环佩异,则车马异,则妻妾异,则泽

厚异,则宫室异,则床席异,则器皿异,则食饮异,则祭祀异,则死丧异。故高

则此品周高,下则此品周下。加人者品此临之,埤人者品此承之。迁则品此者进,

绌则品此者损。贵周丰,贱周谦;贵践有级,服位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

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僣则诛。建法以习之,设官以牧之。是以天下见其服而

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使人定其心,各著其目。

故众多而天下不眩,传远而天下识祗。卑尊已著,上下已分,则人伦法矣。

於是主之与臣,若日之与星以。臣不几可以疑主,贱不几可以冒贵。下不凌等则

上位尊,臣不逾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则乱无由生。

○益壤(事势)

陛下即不为千载之治安,如今之势,岂过一传哉?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也,

至其相与,特以纵横之约相亲耳。汉法令不可得行矣,犹且槁立而服强也。今淮

阳之比大诸侯,仅过黑子之比於面耳,岂足以为楚御哉?而陛下所恃以为藩捍者,

以代淮阳耳。代北边与强匈奴为邻,仅自见矣。唯皇太子之所恃者,亦以之二国

耳。今淮阳之所有,适足以饵大国耳。方今制在陛下,制国命子,适足以饵大国,

岂可谓工哉?

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於乡党邑里。人主者,

天下安、社稷固不耳。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

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

蝟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

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故大人者,不怵小廉,不牵小行,故立大便

以成大功。

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诸侯而县属於汉,其苦之甚矣,其欲有卒也类良

有,所至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此终非可久以为奉地也。陛下岂如蚤便其势,

且令他人守郡,岂如令子?臣之愚计,愿陛下举淮南之地以益淮阳,梁即有后,

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即无后患。代可徙而都睢阳,梁起新郑以北,

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捷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今所恃

者,代、淮阳二国耳,皇太子亦恃之。如臣计,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

楚,则陛下高枕而卧,终无山东之忧矣。臣窃以为此二世之利也。若使淮南久县

属汉,特以恣奸人耳,惟陛下幸少留意,省臣昧死以闻。

臣谊窃昧死,原得伏前陈施,下臣谊所以为治安,陛下幸以少须臾之间听,

以验之於事,未有妨损也。臣闻圣主言问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为人臣得毕尽其

愚忠,惟陛下财幸。

卷二

○权重

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冠处女,勿谓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

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然天下当今恬然者,遇诸侯

之俱少也。后不至数岁,诸侯皆冠,陛下且见之矣。岂不苦哉!力当能为而不为,

畜乱宿祸,高拱而不忧,其纷也宜也,甚可谓不知且不仁。

夫秦自逆日夜深惟,苦心竭力,危在存亡,以除六国之忧。今陛下力制天下,

颐指而如意,而故称六国之祸,难以言知矣。苟身常无患,但为祸未在所制也。

乱媒日长,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使曹、勃不宁制,可谓仁乎!

○五美(事势)

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诸侯之君敢自杀不敢反,志

知必菹醢耳。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天下无可以徼幸之权,无起祸

召乱之业,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制,齐为若干国,赵、楚为若干国,制既各有理矣。於是齐悼惠王之

子孙王之,分地尽而止,赵幽王、楚元王之子孙,亦各以次受其祖之分地,燕、

吴、淮南佗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

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於彼也,所以数偿之。

故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经制一定,宗室子孙虑不王。制定之后,下无倍背之心,上无诛代之志,上

下欢亲,诸侯顺附,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地制一定,则帝道还明,而臣心还正;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

几之谋不生,栈奇、启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上使然也,故天下咸

知陛下之义。

地制一定,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社稷长安,

宗庙久尊,传之后世,不知其所穷。故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一动而五美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制不定

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

鹿之野,血流漂杵。夫地制不得,自黄帝而以困。

以高皇帝之明圣威武也,既抚天下,即天子之位,而大臣为逆者,乃几十发。

以帝之势,身劳於兵间,纷然几无下者数矣。淮阴侯、韩王信、陈豨、彭越、黥

布及卢绾皆功臣也,所尝爱信也,所爱化而为雠,所信反而为寇,可不怪也?地

理蚤定,岂有此变!

陛下即位以来,济北一反,淮南为逆,今吴有见告,皆其薄者也。莫大诸侯

澹然而未有故者,天下非有固定之术也,特赖其尚幼,伦猥之数也。且异姓负强

而动者,汉已幸而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处,骨肉相动,又既

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长此安穷!明帝尚不能以安,后

世奈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所剥割,皆象理也。然至髋

髀之所,非斤则斧矣。仁义恩厚者,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

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因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今诸侯

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制,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刃不折则缺耳。胡不用之淮

南、济北?势不可也。

○审微(事势)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

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而令於大乱,是故子民者谨焉。

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逐奸,

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