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汉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汉朝-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切都在意料和准备中,秦始皇向既定路线东巡。好了,发射。给我砸死个狗日的。当秦始皇马车经过张良所埋伏地点,张良一声令下,大力士立即把锤弹甩出去,中了。甩出锤弹后,两人没有忘记逃跑。张良身体孱弱,但跑功还是一流的。当他们惊魂未定的跑到安全之所时,前方却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击中的是皇家的副车,当时秦王正安然无恙地坐在主车内。

这是怎么回事?张良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想起了荆轲的副手,那个秦舞阳。貌似神武,却临阵却敌双手颤抖。难道他倾家荡产购来的这个所谓大力士,又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蛮夫吗?要不然,难道是天助秦王邪?

三、张良奇遇记

秦始皇遇刺未亡,天威大怒,地毯式大索天下。秦王这个网管封杀太严,张良只好改名换姓换个马甲地跑到下邳躲起来。流亡下邳,张良遇到了两个人,两个男人。他们从此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父。这天,张良终于躲过了秦王封杀的风声,难得有清闲功夫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他无所事事站在下邳桥上看风景。这时,有个衣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脚下的鞋丢下桥下,对张良说道: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呵,好大的口气。没事想找碴是吧。张良一时来气了,自己倾家荡产仗剑亡命天涯从来没被人这么吆喝过,你算个什么东西。张良卷起裤腿就想揍那不识好歹的。可是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风吹即倒的老头子。

这般老头,我就不跟你计较了。打死你还得坏我名声呢。张良只好下桥去帮他把鞋拿上来。

这老头没道理的又说道:帮我把鞋穿上。

张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趟,竟然碰上一个不要命还不讲道理的。算我运气背吧。张良就跪在地上把他把鞋穿上。

老头子穿上鞋后,昂头长笑,然后像一阵清风飘去。老人前后神情动作怪异,让张良心里暗觉奇怪,他有所失地目送老头子离开。

然而,老头子没走多远突然折身回来走到张良面前说道: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早上你来这里等我,我有好事告诉你。

老头子的行为搞得张良如云里雾里。他浪迹天涯阅人无数,见过种种奇怪的人,但是没见过这么个怪人。凭他的江湖经验,莫非老头子是隐居江湖高人,要把什么绝世武功传于我身?如果是这样,那刺秦的愿望不是有望了吗?

如果按金庸小说的套路,主人公想得到绝世武功一般有以下几种奇遇:

第一种:主人公表面脑袋长得傻不拉几的,实际上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慧根。某日某夜,主公人无意遇上武林两派决斗,他无意中帮助了其中被打伤的怪人。怪人本一掌结束他生命,一看这人挺厚道就收之为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林秘诀。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第三种:主人公主持武林公道,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的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学习功夫。结果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武林高手。

张良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小说。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些许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到是遇上奇人了。所以,第五天的早上,张良还是如约来到桥上。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站在桥上了。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他说:你一个年青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的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要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忽忽忙忙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老头子又生气了,说:又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觉都没睡好,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青人就应该如此。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成为帝王之师。

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才看到这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诀,原来是本兵书。

这不是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录而写成的,所以被称《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称《六韬》或称《太公六韬》。所谓六韬,就是指用兵的六种谋略。一为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二为武韬——讲用兵的韬略。三为龙韬——论军事组织。四为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五为豹韬——论战术。六为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全书约二万来字。

《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谋权的始祖。但是关于此书的作者大有争议,主要问题是此书的语言叙述,名物制度等都与周朝不相符合。先秦早期很多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以对话体方式著作。比如孔子的《论语》多数是以孔子与他的学生等人对话的方式写成的,但《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由孔子的学生编著而成。无独有偶,古希腊早期许多著作也是以对话体进行著作的。如哲学论著《理想国》全书就是以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但是《理想国》的作者不是苏格拉底,而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

由此看来,《太公兵法》一书尽管出现姜子牙的对话,不一定就是由他本人写成的。又据学者考证,《太史兵法》在西汉之前早就出名。此书成书时间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太公兵史》极有可能就是,后人用当世的写作表达方式对姜子牙的军事思想进行了一次总结。如此看来,此书贯之太公之名亦是可以理解的了。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向了职业谋士之中,从而他双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前面说过了,项伯曾经杀过人跑路了。很巧的是跟随张良躲藏起来的。大家都是亡命之徒,张良很讲义气,于是把项伯收留下来。从此,项伯欠下了张良一个人情。做人情就像用余钱投资,它终有一天会有用的。

那时,刘邦去留县(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楚王景驹,张良恰好也带着一百多名青年仔投奔景驹。他们俩在半路上相遇了。彼此三言两语,原来都是为复仇而来的。张良向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听得津津有味,还采用张良的计策。顿时,张良对刘邦顿然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他无不感叹地对别人说道:我给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都没人听得懂。没想到沛公真是天纵奇才啊。

因为沛公能听得懂《太公兵法》,张良决定放弃追随景驹而与刘邦为伍。刘邦也顺便给张良封了一个小官,厩将。这是一个管理马匹及骑兵的官名。如果你读过《西游击》那对这个官名肯定不会陌生。孙悟空曾经就在天宫中当过类似这样的官,只不过他的官名员叫“弼马温”。

孙悟空因为这个芝麻小官远远配不上他,所以还大发脾气大闹天宫。刘邦竟然好意思把这样的官名赐给一代奇士,真亏他想得出来。换成是别人可能都连衣袖都不想挥,直接拿棒槌就朝刘叔叔砸过去。但是张良还是心情气和地接受了,既来之则安之,张良心平气和地留在刘邦身边。

苍天已作安排,刘邦就是让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个伟男人!

四、复仇,复仇。

刘邦结识张良后,俩人一起去见景驹请兵还攻丰邑。景驹果然是个爽快之人,立即拔了一批人马给刘邦。可恨的是,刘邦还来不及拔马回丰邑报仇,这时却秦军杀过来了。

章邯的部将司马夷血洗相县后,一直杀到了砀县。时势危急,楚王景驹派刘邦一起带兵向西攻打秦军,收拾秦军后随便你怎么宰雍齿都是你的事。

拿人家手软,不打是不行的。再说了,砀山曾经是刘邦活动中心,算是半个革命根据地。拿下砀山也等于给自己打扫一回后院。于是刘邦立即带兵向西出发,先干你狗日的秦军再说。刘邦在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面跟秦军干了一架,没想到没打着秦军,还反过来被对方追着屁股一路打赶回了留县。

二月。春暖乍寒。

前干不掉司马夷,后报复不了雍齿。刘邦火大了。他再次引兵从留地出发攻打砀山。丰邑已经丢了,如果砀县还要丢,那天下哪里还有我刘三的根据地?这次一定要打下砀县。

打下司马夷,下一个就是雍齿。所有从我手里丢去的,我通通都要收回来。

攻找砀县,刘邦只有三千兵。而砀县的秦军却有六千。守城容易攻城难,你要打下砀县,就得鼓励手下拿出以一当十的勇气和杀气。事实上刘三做到了。攻了三天三夜,终于打下了砀县。这场胜利连本带利息全部还回来了,收编了秦军六千人,连合原来的三千人,总共有九千人。够了,三千都能打掉六千人,我不信我九千人打不掉你区区的丰邑?

三月,刘邦拔军回到了丰邑。

丰邑城下,春暖花开,芳草连绵。雍齿,我刘三又回来了。我说过,你要为你做过的事负责到底。你等着瞧吧,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兵临丰邑城下,刘邦志在必得。小小的丰邑城,九千兵对一两千兵,就是不打你也要把踩死你。雍齿,让我一次打你个够吧,开打。

然而,这场本以为没有悬念的战争却出乎刘邦意料之外。雍齿守城有术,使丰邑像一把熊熊烈火,而刘邦的九千兵却如一群群飞蛾扑火纷纷落在城下。没消几天,本来极是壮观的军队却像一根被火力融化的冰棍,差不多就只剩下刘邦这个光杆司命令了。

九千兵啊。少半是借来的,多半是抢来的,好不容易攒来的财富竟然又被雍齿打得溃不成军,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耻辱。

在攻打雍齿之前,刘邦可是一路上拔掉砀县和下邑,打了两场胜仗才拔军过来的。两次磨刀实地演习还不能宰掉这豆腐块大的丰邑,这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丰邑城下,刘邦心如火焚。他抬起头昂望着固若金汤的城,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志:不,我绝不能认输!我一定要拿下丰邑。

战争就像残酷的赌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不怕翻不了本。尽管刘邦又输掉了老本,但他之前有过三千兵翻回两倍兵力的好成绩,所以还是非常有信心再次翻盘。要想翻本只能再次借兵。

借兵,景驹当然是个好说话的人。然而,当刘邦回头向支持他的景驹老板再次借兵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输得比自己还惨:他已经死在了梁地。

景驹的死,一半是因为自己愚蠢无知,一半是因为自不量力。他愚蠢地自封为楚王已成为秦朝一大攻击的敌人,却又自不量力地要屯军在彭城东拒绝项梁。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连自己的几斤几两都弄不清的人,肯定是必死不疑。

项梁早就想干掉景驹了。如今景驹自己要把脑袋提到战刀前,那是不得不砍了。项梁对属下军吏说道:陈胜王是第一个起事的人,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秦嘉竟胆敢背叛陈王立景驹为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杀无郝!

景驹是必须死的。不死,项梁顶上这个大将军的名衔怎么解释?他是以陈胜王的名义封的,又不是以你景驹王的名义封的。不过,景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项梁属下的部将,他也应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不是败给别的什么人,而是输给了超公斤级的项家军。

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驻军在胡陵,准备引兵向西。这时,章邯的部队开过来了。对章邯来说,项梁灭掉景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项梁让他少了一个对手,那么接下来打项梁那就可省了不少麻烦。

章邯是高兴得太早了。项梁的目标是咸阳,他根本就不把章邯放在眼里。既然章邯胆敢挡路,那就让血肉开路吧!项梁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以朱鸡石和馀樊君为将军带兵迎战章邯的部队。一路是以项羽为将军率军攻打襄城。他分别给两路军下了死命令,不拿掉秦军,就提着自己的人头回来挨刀。

军令如山,气壮江河。章邯,你尽管放马过河吧。项梁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然而他却马上等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军生猛,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奔胡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