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八千女鬼乱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魏忠贤:八千女鬼乱明朝-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士们按照魏忠贤事先与他们定好的口径,诬招是张国纪指使他们欲行弑逆,另谋信王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帝)。
  此计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彻底搞垮张皇后一家,又将不与他们同流的信王牵扯在内。这样一来,可把与皇帝有亲缘关系的两大势力一举铲除,消灭最具威胁性的潜在力量。
  但这事情策划得太像是儿戏了。阉党的重要人物王体乾得知后,也是吃了一惊,连忙跑去找魏、客,表示了极大的疑虑。他说:“皇上凡事迷迷糊糊,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万一出了纰漏,吾辈将死无葬身之地!”
  魏忠贤想想,觉得王体乾说得有理。人多嘴杂,难免不泄露天机,于是他急忙命令把几个武士杀掉灭口。可怜那一帮粗人,当初应承来做这谋逆的蠢事,不过是想图个快速发财,却把脑袋给玩掉了(见《罪惟录》)。
  针对张皇后的阴谋,就这样持续了好多年。张国纪本人大概也不够检点,因此备受攻击。后来,张皇后为避开魏忠贤的锋芒,只得让天启帝把张国纪打发回原籍。
  天启帝同意了,下诏痛斥张国纪“怙恃国恩”,为非作歹,但又说“念中宫懿亲,国家大体,姑着回原籍”,叫他回老家去痛改前非(《明熹宗实录》)。
  王体乾确实没看错。天启帝就是再糊涂,在原则问题上,也还是护着至亲骨肉和皇后的。此诏虽然把张国纪说成是个恶棍,但却明明白白地肯定,张国纪再坏也是皇后“懿亲”,这个“国家大体”是不可动摇的。
  这件事,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效果:一是魏忠贤对张皇后一家的攻击,终于在皇帝那里碰了壁,未能得逞,只得拖延下去;二是毕竟赶跑了这个碍眼的老国丈,引起天下震动,显示了魏忠贤不可忽视的实力。从此,想依附魏忠贤的人就再无顾虑了,攀附之徒前赴后继。
  在客、魏的挑拨之下,天启帝与张皇后的关系愈加冷淡。按例,皇后千秋节(生日),对内侍和宫女应有赏赐,但天启帝就不拨给银子。张皇后只得赏了大家一些银制的“豆叶”。这东西一般的赏人还是可以的,而在千秋节赏人,就有点拿不出手。有的内侍嘲笑张皇后太寒酸,天启帝听到了,也不以为意。而逢客氏生日,天启帝不仅亲自到场贺寿,还大赏众人,包括赏赐珍贵的“兜罗绒”(织法来自西域,极为豪华)。
  面对冷落,张皇后采取的办法就是忍耐。她知道,有客、魏环伺,轻举妄动不仅不能取胜,还有可能导致不测。她以文雅对抗野蛮,在坤宁宫召集了一批比较聪明的宫女,教她们背诵唐诗宋词。为打发深宫长夜,张皇后让宫女们环列,依次背诵,以考勤懒。碰到背得流利的,皇后还会开颜一笑:“学生子应该拜师傅了!”
  闲来无事,张皇后还喜欢用五色绫来制作菩萨像,一些信佛的宫女也争相效仿。
  隐忍并不是软弱。再怎么搞也搞不倒,这实际就是强者!张皇后默默挨了许多岁月。后来客、魏虽然几次想发起总攻,但天启帝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了,魏忠贤另外还有很多可忧虑的事情,掀倒张皇后的阴谋终于成了泡影。
  这个障碍没去掉,对魏忠贤的前途来说,是致命的隐患。——张皇后在天启帝死后,成了魏忠贤在转折关头败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说到张皇后,我们这样称呼她,印象里也许会是个半老女人模样。其实,她在天启年间,才不过是个“初中女生”。天启大婚时,年纪17岁。皇宫里一般的“选秀女”,女孩大都在14~16岁。古代人“立世”早,这是他们的最佳婚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4)
因此张皇后与客、魏斗智,被卷入帝国矛盾中心的时候,也就是15、16岁的样子。
  这样一说,我们对她的胆识,就会有一个相当高的估量了。
  嫁入帝王家,亦是不易啊!
  她一直受到客、魏的监视与迫害。贵为国母,却只能谨慎得像个小媳妇,说来不可思议。
  按明朝惯例,皇帝住在乾清宫。宫里有东、西两个殿,天启帝就住在西边的“弘德殿”。乾清宫的北边,就是皇后住的坤宁宫,坤宁宫也有东、西两个殿,但是没名儿,就叫“东暖殿”和“西暖殿”。
  为了往来方便,皇后住在西暖殿。
  交泰殿
  在乾、坤两宫之间,还有一座“交泰殿”。客氏把她的“直房”(办公室)就设置在交泰殿的西偏房。你看看这位置,正夹在乾、坤之间,为的就是监视张皇后与天启帝的来往。客氏还把自己的心腹太监陈德润安排为坤宁宫管事,完全把张皇后监控起来了。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张皇后怀孕,客、魏大惊。按照他们既定的“务绝皇嗣”方针,决定要对张皇后下狠手,亦即“损元子”。
  元子,就是嫡子之意,意指皇后生的儿子。明朝一向重视嫡子,在立嗣君时,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客、魏要“损元子”,就是要让张皇后流产,不想让张皇后的儿子当未来的皇帝。
  而且客、魏是干脆不让皇上有任何儿子,别的宫妃生的也不行。这一决策,据说有他们的长远考虑,但后来,这也成了导致他们迅速覆灭的原因之一。这里先不多讲。
  客氏把皇后身边不大听她话的宫女全部换掉,换上了一批还不太懂事的宫女。这等于撤消了皇后自卫的防线。而后,“暗嘱宫人于捻背时,重捻腰间,孕坠。”(《甲申朝事小记》)
  也就是说,宫女在给张皇后按背时,在腰上故意用了力,导致流产。这是明代宫里处理宫女意外怀孕的办法。现代有的书上说,“捻”就是“捶背”。高阳先生更正道:不是捶背,而是“推拿”,也就是当今交际上流行的“按摩”了。
  客、魏把张皇后逼到了墙角,但就是没来得及消灭,可称明朝的大幸。但“张皇后事件”中有关人物的结局,却颇令人感慨。
  在“倒张”风潮中出了死力的刘志选,见诬蔑张皇后也未遭处罚,气焰愈张,又连续攻击杨涟、左光斗等正直人士,深为魏忠贤所重,遂将他提为右佥都御史加提督操江一职。这个位子,官居正四品,名义上是都察院(监察部)的三把手,而加提督操江后,实际是南京都察院最高首脑,等于清朝的两江总督,负责安徽、江苏两地的江防与监察。
  刘志选风光一时,却不料千算万算,魏忠贤却还是死在了他的前头。崇祯帝定逆案,刘志选没能跑得了。“倾摇国母”,这也是吃了豹子胆了。因明朝法律无“倾摇国母”的罪名,因此援引“子骂母律”论罪,被逮下狱。他自知不免,上吊而死。这个70多岁的“子”,为诬蔑20多岁的“母”,未得善终。
  魏忠贤“倒张”未成,迁怒于参与选后的太监刘克敬和负责照管刘的老阉马鉴,将两人贬到凤阳,偷偷缢杀。据《酌中志》记载,两人入敛后,在棺材里复苏,“众人俱闻棺中急迫有声,而畏逆贤虐焰,遂埋之。”真是惨无人道之极!
  张皇后后来在天启帝病重、将传位于五弟信王的期间,不惧威胁,挫败了魏忠贤篡逆的企图,为权力平稳过渡立下大功,为此赢得世人尊重。崇祯帝尊她为“懿安皇后”。可惜,李自成大军进京后,玉石俱焚,在崇祯帝的再三催促下,张皇后自缢殉了国。
  对客、魏来说,张皇后拱不倒,其他的妃子之类还不在话下。连续多年,客、魏对后宫的娘娘们进行了有计划的迫害。分析其目的,似乎是为了钳制后宫之口,因为枕头风往往最厉害。但是从他们的手段来看,其狠毒,好像又超出了这个目的,像是在有计划地灭绝,所以不排除他俩企图让皇帝永无后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5)
头一个遭难的,并非天启帝的老婆,而是已故泰昌帝的###,叫赵选侍(在泰昌生前尚未封号)。赵选侍原是一位受先帝宠爱的宫人,客氏发迹后,她与客氏不睦,因此魏忠贤矫诏将赵选侍赐死。内廷中对赵选侍多有同情的,但高压之下,谁敢说话?赵选侍知道是客、魏要逼她死,但一个寡妇,如何能抗得过当今天子的红人?先帝之灵,是保不了活人的,世态中皇帝也是人走茶凉。她只好将先帝所赐的物品陈列于案头,又向西方拜了拜佛祖,痛哭一番上吊了。
  高阳先生觉得这一案件有点儿悬疑,疑问在于:为何泰昌帝不封,而是天启帝给封的号?这明明于例不符。后帝为先帝所喜欢的宫人封号,一种情况是普遍加恩,一封就是一批;另一种情况是该宫人曾对自己有恩。这两种情况,赵选侍都不适合。由此,高阳先生大胆假设说,是天启帝喜欢上了这位赵选侍(也有史书写作“旧贵人”)。客氏是吃醋,才逼死了人家,否则一个在仁寿殿养老的宫人,怎么会碍到客氏的事?所谓先帝所赐之物,其实是天启帝所赐,而死前向西方下拜,不过是向天启帝所住的方向拜罢了。
  高先生的话,可聊备一说。
  接下来倒霉的是裕妃。裕妃也姓张,她性格刚烈,也很活泼,深受天启帝宠爱。天启帝做木匠活儿时,就是这个裕妃在一旁陪着说笑,客、魏则将她视为“异己”。因为有了身孕,天启便封她为妃,这下子招来了杀身大祸。当时裕妃过了预产期而未生,魏忠贤就对天启帝说,这是得罪了神灵,须让裕妃在宫中祈祷。天启帝也就信了。于是魏忠贤又矫诏,将裕妃的宫人、太监尽逐于外,把裕妃一人“幽于别宫,绝其饮食”(《明史·后妃传》),这个所谓“别宫”,据说就是宫内的露天夹道。这时候的皇帝老婆,连见皇帝一面都不可能了。熬了几日,正逢天下大雨,她匍匐到屋檐下,接着檐溜水喝了几口,便气绝而亡。
  第三个枉死的是冯贵人。冯贵人“德性贞静”,也很得天启帝喜爱。她曾经劝天启帝不要再开内操了,这当然触犯了客、魏。客、魏怕她把更多的事情捅出来,就干脆矫诏将她赐死。
  下一个他们要收拾的是李成妃。李成妃之所以得罪客、魏,源于为慧妃说情。慧妃范氏,生皇二子,因此晋升为贵妃。可惜好景不长,皇二子早夭,慧妃跟着也就失宠。后又得罪了客氏,被斥居冷宫。
  李成妃与慧妃一向交情甚好,每见慧妃,“辄怅惋”。一次偶然侍寝,成妃把皇上伺候得比较舒服。她便见机对天启帝吹了吹枕头风,也就是“为范氏乞怜”,同时也为死了的冯贵人鸣不平。
  这皇帝床头的私房话,不知怎的也为客、魏侦知。客氏大怒道:“彼欲树兵向我耶?”——你敢向老娘我使招子!于是便挑拨天启帝,革了李成妃的封号。客、魏仍用对付裕妃的法子,将李成妃“幽于别宫,绝其饮食”,要让她也当个饿死鬼。
  幸亏李成妃够聪明,以裕妃为前车之鉴,在檐瓦缝隙间遍藏食物。被禁闭以后,就以这些食物充饥。客、魏等了半个月,没见人死,只好将其斥逐为宫人了事(见《酌中志》〉。
  李成妃断了半个月饮食仍未死,客、魏不疑是有神灵相助,只怀疑是近侍暗送了食物。于是矫诏将成妃的近侍全部贬至南海子,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处死。
  还有一位胡贵妃更冤,只因偶然说话不当,“误触”了客氏,客、魏就忌恨在心。趁天启帝出宫祭天之际,将胡贵妃害死,然后谎称暴病身亡。天启帝也是糊涂到家了,老婆接二连三地死,他也一点儿不放在心上。
  客、魏的辣手催花,在后宫形成了巨大的恐怖气氛。正如《明宫词》所叹:“横陈此夕真恩数,明日还疑事又非。”今晚能躺在皇帝床上是大好事,明天就不知要遭遇什么了。皇帝的宠幸,成了后宫女子们的祸端。
  那时宫人们个个胆寒,见了面也只能“道路以目”,都不敢讲话,彼此看一眼就匆匆离去,唯恐大祸临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6)
天启帝之愚,可以说古今罕有。清人评价:“若此恣害宫闱,作威擅杀,即明季亦所未有。”(《明通鉴》)明末的历朝中,后宫形势确实只有这一段最可怕。
  天启帝共有过三子二女,子嗣并不算单薄,可是居然没有一个活过了周岁的。皇长子生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十月,生下来不久就夭折。皇二子也是同月生的,活的时间稍长,九个月的时候呜呼的,是得惊风症而死。当时有人推测,大概是内操放炮给吓死的。皇三子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十月生的。这个小孩有些来历,他的母亲是容妃任氏,其人“丽而狡”。据说是魏忠贤亲自在京师民间挑选出来,献给天启帝的。皇三子一出生,就被立为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