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帝的指纹-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经由天狼星,也就是狗星来到这里。它站在浩瀚的猎户座脚旁,俯瞰着夜色中的埃及。在那个地方,我们知道,猎户座就是俄赛里斯——死亡与复活之神——变成的。他的数字是12,30,72和360。你可以说那是碰巧了。但是,如果这些数字和其他的重要岁差数据屡屡出现在世界各地毫不相干的神话及庄重而历久的其他载体中,如历法和建筑等等中,那都是碰巧了吗?
  桑提拉纳、范戴琴德,塞勒斯和越来越多的其他学者否认这是巧合。他们认为,关键细节的不断重现表明,有一只手在指挥这一切。
  如果他们错了,我们就得找到别的理由,解释这些明确的、相互关联的数字(唯一明显的作用就是计算岁差)是怎么可能那么凑巧地在人类文化上打下那么广泛的印记的。
  但是,要是他们没有错呢?要是在这一切的幕后真的有一只手在指挥呢?
  有时候,当你徜徉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的神话和秘境世界中时,你几乎能够触摸到那只手的影响……就说那只狗……或者豺,或者狼,或者狐狸吧。这只鬼鬼祟祟的犬科动物悄悄地从一个神话溜进另一个神话,刺激着你,迷惑着你,引诱着你亦步亦趋跟着它走下去。
  也正是这种诱惑使我们从北欧的安姆洛迪的磨坊来到埃及的俄赛里斯的神话世界。我们按照古代传奇(如果塞勒斯、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是正确的)的路走来,首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天球图像。然后,再给我们一个机械模型,以便我们能够构想岁差在天球坐标中带来的周期性的巨大影响。最后,在天狼星——狗星的引领下,我们找到了大致能准确计算岁差的数据。
  依偎在猎户座脚下的天狼星并不是俄赛里斯身边唯一的犬类动物。我们在本书的第11章中看到伊希斯(他的妻子和妹妹)(32)在他被塞特(也是她和俄赛里斯的兄弟)谋杀后,怎样寻找丈夫的尸体。根据古代神话,她在寻找中曾得到狗(有说是豺)的帮助。(33)同样,埃及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神话和宗教典籍都认为,俄赛里斯死后,照料和引导他的灵魂进入阴间的就是豺头人身的安努比斯神。(34)(现存的小故事将安努比斯刻画得与“开路神”天狗乌普奥特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当俄赛里斯从阴间出来,帮助他的儿子何露斯与塞特进行最后决战时,他化身为狼。(35)
  研究这些资料时,有时候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好像有一位古代的智者穿越时空操纵着我们,而且为了某种目的,用神话的语言给我们出了一个难解之谜。
  如果神话中跳出来的只是狗,排解这种怪异的直觉倒也不难。狗的出现似乎比其他的东西更像是偶然。但是,神话中出现的并不只是狗。
  两个迥然不同的神话——俄赛里斯和安姆洛迪的石磨的神话——除了都似乎包含着岁差的准确的、科学的数据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殊的情节将它们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家族血缘关系。在欧州的传说中安姆洛迪/安姆雷斯/哈姆雷特总是一个为父报仇的儿子。他设下圈套,最后杀死了谋害父亲的凶手。而这个凶手,总是这位父亲的亲兄弟,也就是说,是哈姆雷特的亲叔叔。(36)
  这也正是俄赛里斯神话中的情节。俄赛里斯与塞特是亲兄弟。(37)塞特谋杀了俄赛里斯。何露斯,俄赛里斯之子,杀死叔叔为父报仇。(38)
  在北欧神话中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还有一个古怪的地方,就是他往往与他的妹妹有乱伦关系。(39)如芬兰式的哈姆雷特库勒沃,在离家多年后回来时,在树林里遇到一个采浆果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之下有了肌肤之亲。后来才知道是兄妹,姑娘立即投水自尽。库勒沃在他的黑狗穆斯迪的陪伴下走进森林,拔剑自刎。(40)
  俄赛里斯的神话中没有自杀的场面,但是他与妹妹伊希斯也有乱伦关系。复仇者何露斯就是他们的儿子。
  因此,我们似乎又有理由问一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明显的关联?为什么这些神话表面上看来是迥然不同的故事,但是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说明岁差现象?为什么这些神话中都有条跑来跑去的狗,其中的角色似乎都一反常态地或乱伦,或兄弟间相互残杀,或杀亲复仇?如果说这么多相同的文学手段在这么多不同的故事中不断出现都纯属偶然,那么这种疑心病也未免太过头了。
  如果不是出于偶然,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些复杂而巧妙的连接模式?谁是这些谜团的始作俑者?他们的目的何在?
  

科学家们有话要说
不管他们是谁,他们必定都极聪明,聪明到能观察到岁差在黄道上极为细小、极其缓慢的移动,而且能够计算出移动的速度,其准确度与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获得的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他们是高度文明的人,是一些当之无愧的、堪称科学家的人。而且,他们必定生活在一个极为远古的时代。因为,我们确信,大西洋两岸的这笔共同的、含有岁差信息的神话遗产,绝对不可能是有历史记载的时期内创作和传播的。相反,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些神话在5000年前,在我们称之为历史的时期开始之时,就已经“老态龙钟”了。(41)
  古代故事的强大力量在于:它们永远可以随取随用,不受版权限制。它们像知识的变色龙,灵巧而多变,任人随心所欲地诠释。它们能够随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这些古老的神话都被以不同的方式复述着,但是它们总能保持自己最本质、最重要的象征性符号,永无休止地发送着起始时就已经编入的岁差数据密码。
  但是这是为了什么?
  我们在下一章中将看到,漫长的缓慢的岁差周期影响的不仅仅是天空的面貌,这个由地轴摆动而产生的天文现象对地球本身也有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它显然是冰川时期的突然来临和它灾难性的突然消退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
  

警示后人
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生动、细致地描绘地质灾难的古代神话。这种情况不难理解。人类经历过最后一次冰川的苦难,公元前15000~8000年间冰川急遽融化所造成的天翻地覆的大动荡引发的洪水、冰冻、火山喷发和毁灭性的地震等必然会成为人类不朽的传说的根源。冰川的消融及其引起的全球海平面300~400英尺上涨就发生在人类有文字记载前的几千年间。因此,我们所有的早期文明必然对这场让他们的祖先心惊胆颤的大灾难保有鲜明的记忆。
  但是这些灾难神话都带有一种奇特的、清晰的、似乎有一只聪明的操控一切的大手的印记,这就比较难解释了。(1)这些古代故事之间的趋同程度实在太高,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它们是由同一个“作者”“写”出来的。
  这位作者与神话中说的那位救苦救难的神祇或者超人有关系吗?在神话故事中,他总是在世界遭受可怕的地质灾难后立即现身,给惊恐万状、彷徨无措的幸存者带来安慰和文明的礼品。
  白肤长髯的俄赛里斯是这位全球性的人物在埃及的化身。神话中说,他在埃及最早的德政之一就是禁止尼罗河谷的原住民食人肉。(2)南美洲的维拉科查在洪水刚刚退去,便开始了他传播文明的使命;发现玉米的魁扎尔科尔亚特,在大洪水毁灭了第四太阳纪之后,将农耕、数学、天文学和文明礼仪带到了墨西哥。
  这些奇异的神话所记载的,会不会是在最后的冰川期侥幸逃生、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同时代的、我们尚不知晓的高等文明的接触?
  而这些神话会不会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时间之瓶中的信息
伽利略曾经说:
  如果有人能想出来一个办法,可以将自己最隐秘的思想与他人交流,无论时间和空间相隔多远;他能够与远在西印度群岛的人交谈,与现在还没有出生的人交谈,甚至与千万年之后才出生的人交谈,而且简单得如同在纸上画出二三十个小小的符号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在所有的伟大的发明中,还有比这更令人崇敬的吗?但愿它能成为所有的、令人钦佩的人类发明的象征。(3)
  如果桑提拉纳、范戴琴德和塞勒斯等学者确认的“岁差信息”,实际上正是古代某个未知的文明殚精竭虑造就的一种信息交流的尝试,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写下来留给我们去发现呢?那不比把它们编成密码输送到神话里简单得多吗?没准这样也成呢。
  可是,万一写下来的东西被毁掉了,或者在千万年的岁月沧桑中损坏了呢?万一书写这些信息的语言后来被忘得一干二净了呢?(如印度河谷出土的高深莫测的手稿,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研究,至今仍不知所云。)遇到这种情况,写在纸上留给未来世界的遗产就毫无实际价值了,因为谁也不知道它说了些什么。
  因此,人们在寻找的是一种“万能语言”,一种几千年、乃至上万年之后,任何时代、任何科技发达的社会都能理解的语言。这种语言很少,而且差别很大,但是数学是其中的一员。特奥蒂瓦坎古城可能就是一个消亡的文明以永恒的数学语言书写的名片。
  测定一个固定的几何点的准确方位、地面的形状和大小的测地学数据,也是一种成千上万年后仍然清晰可辨的、有效的万能语言,而且能够以绘图的方式,或者以巨大的、大地测量学标识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等方式,非常方便地表达。
  我们太阳系还有一个“常数”就是时间语言:漫长然而规则的、像尺蠖爬行般缓慢的岁差标定的周期。现在,或者一万年后,只要看到一个带有72,或者2160,或者4320,或者25920之类数据的信息,一个文明立即就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倘若它具有起码的数学知识、能够对照固定的星座,发现并计算沿着黄道带所做的几乎难以觉察的逆向摆动(年移动1°,2148年移动30°等等。)
  还有一个因素使我们觉得古代神话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它不像《诗篇吠陀》的音节那么清晰明确,然而就是使你有这种感觉。通过极具感染力的叙事风格和共同的象征体系,讲述全球性的灾难和蕴含岁差信息的神话故事经常地交织在一起。这两个传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部关联,两者都带有明显的、特意设计的指纹印记。因此,它们自然会激发我们去探索岁差与全球性的灾难之间会不会有什么重大的联系。
  

带来苦难的石磨
这个问题似乎牵涉到天文和地质的自然力的几种不同的作用过程,而且人们并非对所有的这些作用力都已经充分了解,但是,岁差周期与冰川的形成和消融的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天文时代的转换都会带来灾难,必须是几个能激发反应的因素碰到了一起,才能产生这种后果。不过,岁差确实在相隔非常遥远的周期间对冰川化和非冰川化产生了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现代科学是在1970年代末期才开始获得这方面的知识。(4)然而,神话中的证据却表明,可能一个不知名的文明早在最后一个冰川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同等水平的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话中所描述的可怕的洪水、烈火和严寒等灾难以某种方式偶然关联到天球坐标沿着黄道带的大圆圈的缓慢移动。用桑提拉纳和范戴琴德的话来说就是:“古人认为,众神的石磨缓慢地转动,而他们磨出来的大多是苦难,这并非空穴来风。”(5)
  现在我们知道,有三个因素在冰川时期的形成和消退中(当然也包括突发的冰冻和消融引起的灾难等)起着重大作用。这三个因素都是我们已经看到的:
  1。黄赤交角(即地轴的倾斜角,也是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角)。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交角在极为漫长的时间内,在°(地轴最接近垂直线时)与°(地轴距离垂直线最远时)之间摆动;
  2。轨道离心率(即在某个特定时期,地球的绕日椭圆形轨道的长短);
  3。轴向岁差,造成地球轨道上的四个基点(两个昼夜平分点和冬至、夏至点)非常非常缓慢地在轨道上反向移动。
  话到此处,我们已经开始涉足严格的、专业的科学培训了,这本书可不敢担当此任。想了解更多情况的读者们可以参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LIMPA计划的多项训练课程,和J·D·海斯和约翰·英布里两位教授写的专题论文《地球轨道的变化:冰川时期的进程》。(6)
  简而言之,海斯、英布里和其他学者已经证实,下述三种天球周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