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帝的指纹-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客。这些图形的体形也同样奇异和醒目。蜂鸟身长165英尺,蜘蛛身长150英尺,秃鹰从喙至尾羽长达400英尺(鹈鹕也差不多),尾巴被泛美公路切成两段的蜥蜴,身长竟达671英尺。几乎所有的图形都其大无比,而且以同样困难的方法绘成:以一根连续不断的线条细心地勾勒出整个动物的轮廓。
  类似的对细节的关注也体现在几何图形上。有些图形中的直线延绵5 英里以上,穿沙漠,过河床,越石坡,从头至尾保持笔直,就像古罗马的道路。
  用常识解释如此高的精确度是怎么达到的,并且要让人信服,已经很难了,但还不是不可能。比这更让人困惑得多的是那些动物图形。在没有飞机,不能从高处监视整个进程的情况下,那些艺术家们怎么可能把这么大的图像制作得这么完美?从地面上看去,它们什么也不是,只是沙漠上一道道莫名其妙的沟槽而已,要在几百英尺高的地方才看得出它们的真实形象,但附近没有一个高坡可以提供这样的观景点。
  

纳斯卡线条的绘制人
我飞翔在这些线条的上空,设法看明白下面所有的图形。
  驾驶员罗道夫·埃利亚斯刚从秘鲁空军退役。开惯了喷气式战斗机,开这种慢吞吞的西斯纳单引擎小飞机很没劲,他把它当长翅膀的出租车式。我们已经飞回纳斯卡机场一次,取下了一扇窗户,好让我的搭档桑莎能垂直向下拍摄地面上那些诱人的沟纹。此刻,我们正尝试从各种高度取镜头。从两三百英尺的高度俯瞰下去,那只亚马逊蜘蛛好像要暴跳起来,一口将我们咬碎。在500英尺的高度上可以看到好几个图形:一条狗,一棵树,一双怪手,那只秃鹰,还有好些三角形和不等边四边形。攀爬到1500英尺高时,地面上的庞然大物一下子变成东一块西一块的、被巨大的、杂乱无章的几何图形环绕着的小不点儿了。这些图形现在看起来不太像机场跑道,倒有点像巨人们修建的道路——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长度,莫名其妙地纵横交错于高原之上。
  地面不断后退,视野越来越开阔,看到的线条也越来越多了。这时我开始感到疑惑:刮刻出我脚下展开的这片深深浅浅的沟痕,到底有没有什么章法可循。我想起玛丽亚·雷谢女士——自1946年以来就一直生活在纳斯卡的数学家——所做的观察。在她看来:
  这些几何图形就像个手写的密码本,同一个字,有时用大写字母,有时又用小写字母。有些线条组合形状十分相似,尺寸却千变万化。所有的图形都由一定数量的基本成分组成。(7)
  在西斯纳的颠簸摇晃中,我又想起,纳斯卡线条是20世纪——人类飞行时代开启之后,才被正确地辨认出来的。这绝非巧合。16世纪晚期,一位名叫路易斯·德蒙松的地方行政官员——第一个旅行到这儿的西班牙人——在他写的报告中描述了他亲眼看到的神秘的“沙漠标记”,收集了当地与纳斯卡图形有关的“维拉科查”的神奇传说。(8)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利马至阿雷基帕的商务航班开通后,人们才得以一睹秘鲁南部的这幅世界上最大的平面艺术作品。航空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凡人能像神仙一样遨游于天空,俯瞰前所未见的神奇美景。
  罗道夫驾驶着小西斯纳,缓缓地盘旋于猴子图形之上。这只体形庞大的、由谜一样的几何图形组成的猴子,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催眠似的、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它的图形很复杂,具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魅人的、近乎邪恶的力量,吸引着你盯着它看。猴子的整个躯体由一根连续的线画成,这根线蜿蜒攀上阶梯,越过一个个锥形沙堆,钻过一系列弯来弯去的障碍,通过一座螺旋状的迷宫(猴子尾巴),然后,转过头来,绕着一连串星形的曲线转了一大圈,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断裂。这幅图画即使是画在纸上也是一幅货真价实的艺术杰作。但是,这里是纳斯卡沙漠。这只猴子至少长400英尺,宽300英尺。
  难道这些画线条的人也是画地图的行家?
  为什么叫他们“维拉科查人”?
  第五章    古印加人的踪迹
  岁月的磨砺使文物和纪念碑,城市和庙宇灰飞烟灭,但是极具弹性的宗教传说却能永世长存。不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铭文,希伯来人的《圣经》,还是印度人的《吠陀经》,它们记载的传说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不朽的经典:它们运载着人类的知识,在时间的长河中穿行。
  秘鲁古老宗教传说的最后守护者是印加人。公元1532年西班牙人征服了秘鲁,其后的血雨腥风的30年间,印加人的信仰和“偶像崇拜”被灭绝,他们的珍宝被洗劫一空。(1)还好早期到达的西班牙旅行者在印加传说被彻底遗忘之前,用文字将它们如实记载了下来。
  一些印加传说提到,人们相信,几千年前,秘鲁确实存在过一个伟大的文明,但是这些惊人的话语当时却没有引起注意。(2)这个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据说维拉科查人是它的创造者,纳斯卡线条也是这些神秘人的杰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海的浪花”——维拉科查
西班牙征服者抵达时,印加帝国的疆域沿着大西洋海岸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从现在的厄瓜多尔北部的边界线向南,纵贯整个秘鲁,直达智利中部的毛尔河。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道路系统可以直通这个帝国的最偏远角落:分别长达3600 公里的两条平行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一条沿海岸线南下,另一条则穿越安第斯山脉往南。这两条大道路面铺设平整,横向连接密如蛛网,吊桥和崇山峻岭中的穿山隧道这些极具特色的建筑,尤其体现了高超的设计和工程水平。它们无疑是一个生产发达、法令严明、生气盎然的社会的作品。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在这个国家的毁灭中成了敌人手中的利器:弗朗西斯科·皮泽诺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充分利用这个道路网,一路畅通、势如破竹地直捣印加帝国的心脏地带。(3)
  印加帝国的首都是库斯科城——在当地的奎楚亚方言中,是“地球的肚脐”的意思。(4)传说中,库斯科城是曼科·卡帕克和玛玛·欧克罗兴建的,他们是太阳的儿子。虽然这个地方的印加人祭拜他们,称他们为印帝——太阳神,另一个神祇却被奉为“众神之王”。他就是维拉科查。与他同名的族人据说就是纳斯卡线条的绘制者。维拉科查的意思是“大海的浪花”。(5)
  希腊女神阿佛洛狄忒诞生于大海,是浪花变的, 她也因此得名。“阿弗洛”就是希腊文浪花的意思。这当然是巧合。(6)在安第斯山区的人民的心目中,维拉科查永远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子汉。关于这位神祇我们能确定的只有这一点。没有一个历史学家说得清,在西班牙人到来并毁灭这一信仰之前,对维拉科查的崇拜究竟延续了多少年。这是因为这一崇拜似乎一直存在。实际上,有证据表明,在印加人将他尊为创世之神、在库斯科为他修建壮丽的神庙之前很久,至高无上的神祇维拉科查就已经受到秘鲁漫长历史中所有文明的膜拜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维拉科查的城堡
离开纳斯卡几天后,桑莎和我来到库斯科城,前往科里坎查——前哥伦布时代供奉维拉科查的神庙。这座神庙当然早就不存在了,说准确点,是被埋在后来修建的几层建筑物下面了。西班牙人保留了它的极为坚固的印加式地基和墙基部分,在上面修建起他们自己的、宏伟的殖民地式大教堂。
  我一面向这座大教堂的入口处走,一面想像那座曾经矗立在这里的印加神庙的模样。据说整座庙宇覆盖着700叶纯金片,每片重约2公斤;宽阔的庭院里栽种着黄金打造的玉米。(7)我不由想起遥远的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神殿,据说那也是一个用金片装饰、有种着金树的果园的、神奇的地方。(8)
  1650年和1950年的两次地震摧毁了建筑在维拉科查神庙基础上的西班牙圣多明哥大教堂 ,以致不得不两次重建。但是,以典型的印加设计——相互紧扣的多边形巨石组成的完美结构——建造的地基和墙基却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安然无恙。除了长方形的大庭院中央那个灰色的八角形石头高台(上面曾经覆盖着55公斤黄金)外,(9)这些石块以及总体布局几乎就是原建筑所有的遗物了。庭院的两边是前殿,也是在印加神庙的基础上建的,建筑风格优雅,墙壁上端尖细,构成圆椎形穹顶,精雕细刻的神龛就雕琢在整块的花岗石上。
  我们漫步在库斯科城狭窄的鹅卵石街道上。当我浏览周围的景物时,我意识到,西班牙人强加在一个早期文明头上的不仅仅是那座教堂,这整座城市都像罹患了轻度的精神分裂症。上部是宽敞、淡雅的、带阳台的殖民地式住房或豪宅,下部却几乎千篇一律的建筑在印加特色的基础上,或者干脆照抄科里坎查神庙采用的美丽的多角形结构。在一条名为哈同鲁米约克的小巷里,我在一幅石子镶嵌的拼图前流连忘返。那些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无数小石子,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角度完美地组合到一起。雕凿这一块块石头,将它们组合成如此复杂的结构,只有手艺精湛的大师们才能做到。他们是无数个世纪积累的实际建筑经验的继承人。在一块石头的一个面上,我数出了12个角和12条边。这块石头与周围的石头结合得如此紧密,我连一张薄薄的纸片都塞不进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留胡子的异乡人(1)
16世纪初期,西班牙人开始全力摧毁秘鲁文化之前,维拉科查的神像似乎一直矗立在科里坎查神庙的至圣之地。根据当时的记载,这座神像用大理石雕成,据说,神像的头发、肤色、五官、衣服和凉鞋极像画家笔下的使徒圣巴托罗缪。(10)也有人把维拉科查的外貌描述得像圣汤玛斯。(11)我特地查阅了不少插图中有这两位圣徒的基督教经文。他们被描绘成身材瘦削、留着胡子、中年以上的白人男子,身穿飘逸的长袍,脚穿凉鞋。这些记载表明,这正是信仰他的人心目中的维拉科查的样子。这么说来,他无论如何也不是美洲印第安人。他们相对而言肤色较黑,脸上毛发较少。(12)维拉科查茂密的胡须和白皙的皮肤使他听上去像高加索人种。
  16世纪的印加人也把维拉科查当白种人。正因为他们的传说和宗教信仰使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当白肤浓须的西班牙人登上他们的海滩时,他们起初以为是维拉科查带着他的半神半人的手下归来了。(13)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预言,所有的传说都说,维拉科查曾许诺,总有一天他将会回来。这个幸运的巧合给皮泽洛的远征军以决定性的战略和心理优势,使他们能够在后来的战场上战胜人数远远超过他们的印加军队。
  谁是维拉科查人的原型?
  第六章    他来到这个混沌的世界
  安第斯山区各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一个高大、白皙、蓄须的,身穿隐身长袍的神祇高视阔步穿行于山间。虽然在不同的地区他有许多不同的名字,但是他的形象却始终如一:维拉科查—大海的浪花。他是智慧和魔力的主宰。他挥舞着可怕的武器,在一个混乱的时期到来,还世界以清平。
  安第斯山地民众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基本情节大致相同。开头都生动地描述一段可怕的时期:大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太阳消失了,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天下大乱,人们苦难深重。就在这时
  从南方突然走来了一个白人。他身材高大,庄重威严。他法力无边,可以将山岳变为河谷,在河谷中崛起山峦。他赋石头以生命,让溪水从岩石中潺潺流出…… (1)
  记录这段传说的早期西班牙史学家说,这是他在安第斯山旅游时,造访过的印地安人讲给他听的:
  而他们是从父亲的口中听到的。这个故事世世代代通过古老的歌谣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他们说,这个人沿着高原上的路径一直往北走,沿途创造奇迹,此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他。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教导人们应该怎样生活,他的话语总充满了爱心和善意。他劝导人们要相互友爱,而不是相互伤害,对天下万物都应以慈悲为怀。大部分地方的人都称他为帝奇·维拉科查……(2)
  这同一个神祇也被叫做华拉科查、康恩、康恩·帝奇、苏奴帕、塔帕克、图帕卡或依拉。(3)他是科学家,是技艺高超的建筑师,是雕刻家,还是工程师。“他在陡峭的山坡上开辟梯田,修葺坚固的堤埂支撑田地;他还开凿沟渠,引水灌溉……他四处奔波,操劳不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