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域密码·失落的文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一书中,给这条路起了一个令后世学者叹服的名字:丝绸之路。从此,这个名字响遍全世界。
   。 想看书来

2丝绸之路的三条古道
有幸能够到祖国的大西北走一趟,沿着这条梦想中的丝绸之路逶迤行来,真是一种人生的莫大享受。如果你不到西北,恐怕永远也不能理解什么是天宽地阔,什么是大漠孤烟,什么是边塞古道,什么是气势磅礴,什么是粗犷豪迈……
  原以为丝绸之路只是一条路而已,其实,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开始的千余年间,西去的道路有两条:出玉门关的北道和出阳关的南道。南北朝后期又开辟了一条新道,遂成为后来的南、北、中三条路线。
  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要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之后,或从玉门关,或从阳关出关,都能够进入西域。
  《汉书?西域传》云:“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
  北道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经楼兰、车师、焉耆、乌垒、龟兹、姑墨,与南道在疏勒会合,直到罗马和西欧各国。周穆王和汉代的张骞基本上是走的北道,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我国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印度取经,来去的时候都是沿着北道而行。在安西榆林千佛洞的一个洞窟里,绘有唐僧上西天取经的彩画,比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早三百多年。
  出阳关西行,是为南道。南道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且末、精绝(尼雅)、弥、于阗(和田)、莎车,继续向西北行进,到达疏勒。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一路经印度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各国。公元399年,65岁的东晋和尚法显大体上是沿着这条路线越过风雪弥漫的帕米尔高原的,八百多年以后,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顺这条路线前往我国内地的,后来他把旅途见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把世界的目光引向13世纪的东方文明,吸引了古今中外的读者,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
  至于中道,则是在南北朝后期,随着楼兰城的神秘消失,开辟的一条丝绸之路的新道,即沿着天山北麓走向“天马之乡”。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哈密、吐鲁番(高昌)、昌吉、伊犁、碎叶等地到达西欧各国。人们把这条新道,称之为丝绸之路北道,而把汉朝时的北道,称之为丝绸之路中道。
  丝绸之路的几条古道都在沙漠、高山和高原之间蜿蜒穿行。据史书记载,自西汉张骞开通西域以来,在丝绸之路上,商队、使节、军队、僧侣、探险家等往来奔走。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翻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穿过杳无人迹的沙漠戈壁,越过沼泽草地。随着他们的足迹,中国大量的丝织品被运往欧亚各国,西方的宝石、香料、玻璃器具等东运至中国内地。随着东西方文化和物品不断地进行交流碰撞,遥远的东西两个世界连接起来了。《后汉书?西域传》中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把欧亚大陆的中国、安息、希腊、罗马和马其顿等联系起来,把人类最古老的几种文化连接起来。几千年来,欧亚大陆的人民沿着这条长达几千公里的重要通道,进行了极为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条古老的东西方通道,曾经繁荣兴盛了千年之久,一直到海上交通的建立,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丝绸之路的这三条古道,任你选择哪一条路线,对于现代发达的交通工具来说都没有问题,重要的是,如果想把这三条古道都寻访一遍,还真有点困难。可是这三条古道上都分布着很多历史重镇和文物古迹,舍弃哪一条都极其可惜。所幸我是纸上谈兵,可以左右逢源,海阔天空,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顺便提醒一下,本文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狭义上的概念,泛指这几条丝绸古道的路线及其沿途分布的历史古迹、风物传说等,部分文字涉及了东西方古代文化和商贸交流的内容。
   。。

3历史凝结下来的见证:玉门关
走丝绸古道就要出关,而丝绸古道上的三座雄关可谓赫赫有名,那就是玉门关、阳关和嘉峪关。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西汉时为玉门都尉治所,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如今,玉门关在风沙之中已经矗立了两千多年,像一个被遗忘的戍卒寂寞地驻守着西北的门户。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在落日的余辉中,透射出浓烈的历史沧桑感。
  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为玉门关写下千古绝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凉州词》写尽了塞外的苍凉悲壮,春风都不到的地方,生命怎么能存活呢?
  可是,玉门关到了大诗人李白的笔下,一曲《关山月》中的感慨就不一般了: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在诗人的眼里和想象中,一扫悲凉的情调,成为江山一统,风光无限的豪言壮语。
  玉门关不仅是著名的险关要塞,而且象征着中原内地的门户,西出的征人、商客、官吏、僧侣们只要跨进玉门关就算是回归到中原大地,就会有一种安定的归属感,可以想见玉门关在人们心中的重要。
  正是这座小小的方城,两千多年前,紧紧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在这座古关之下,进出过各国的商队、驰骋过英雄的战马,飘拂过使节的旌旗,印下过僧侣的足迹。
  它是张骞历尽千辛万苦两度出使西域,经过的那个玉门关;
  它是大将李广利没能攻破大宛,汉武帝不让他率领将士回到中土,大军被拒的那个玉门关;
  它是班超耄耋之年挥泪写下“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
  它是汉简墨书“酒泉玉门都尉”字样的那个玉门关;
  它是大唐的玄奘法师一人到印度取经进出的那个玉门关;
  ……
  玉门关是一种象征,一种意象,是岁月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凝结下来的历史见证,能让后人懂得和平、正义、真理的代价,玉门关所昭示的伟大意义正在于此。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不为时间所衰减的历史光彩:阳关
阳关和玉门关同时设置,因为阳关在玉门关之南,以南为阳,故称阳关。
  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如今阳关遗址仅仅留存下来一段高不到1米的城堡墙基。所谓“古董滩”,是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面积约上万平方米。曾经沙滩上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还有大片版筑遗址,当地人称之为“古董滩”。
  阳关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阳关以南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北与玉门关、敦煌成犄角之势,互为策应,构成河西走廊西端的门户。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在这里派重兵把守。据史料记载,阳关为都尉治所。宋以后,来自白龙堆的流沙不断向阳关一带侵蚀,人们渐渐东移,阳关被无情的沙漠掩埋了,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土堆,供后人凭吊。
  王维的一首《渭城曲》不仅使阳关名声响彻古今,而且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一出,便被谱成琴曲《阳关三叠》,后经艺人反复吟咏,悲凉凄婉之感,离愁别恨之情倍增,音乐起到了诗歌所没有的作用。
  其实,王维只是写了一种淡淡的送别之情。你看,朝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客舍前的青青柳枝,在细雨清洗下焕发着新的神采。送别氛围分明是平静开朗的。不过毕竟是离别,再喝一杯吧,出了阳关,就没有这样的老朋友可以对饮畅谈了。
  盛唐时的人,胸襟阔大,昂扬向上,别说是送别一般的朋友,就是送别挚友,也多是一种“壮别天涯未许愁”的感情。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有功业,可以成就理想抱负,当然在临别饯行之际不需作愁苦状了。
  从敦煌到阳关一线,有很多烽火台,千百年来,这些烽火台像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着祖国的西北大地,似乎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望着一座座高高耸立的烽火台,我不由得想起春秋战国时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不爱笑,为了能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不惜点燃烽火,使得各路诸侯带着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勤王。在滚滚狼烟下,在万马奔腾中,在千千万万将士组成的雄伟壮观的阵营面前,褒姒终于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这笑容寒了各路诸侯的心,冷了千万将士的血。几乎就在美人冷冷一笑的刹那,便彻底动摇了周王朝的千秋基业,注定了周朝亡国的下场。
  如今,阳关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已经沦为废墟,只有一座古代的烽火台矗立在砂石山上。昔日车辚辚、马萧萧,使者、商人、军队,冠盖相望,不绝于道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成了荒漠寂野。但是阳关仍然有一种不为时间所衰减的历史光彩。
  

5嘉峪关上的明代壁画不可不看
自敦煌东行400公里,在一个狭窄的峡谷,坐落着“天下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建于明代,是我国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关隘。正像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一样,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山河襟带,控扼咽喉,自古有“边陲锁钥”之称,乃兵家必争之地。
  嘉峪关布局合理,建筑精良,分为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可谓固若金汤,十分利于防守,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
  险绝高峻的嘉峪关,是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关址建在山峡之间的一块高地上,巨大的城关,浩繁的工程,无数的用料。相传,修建嘉峪关时,一名叫易开占的工匠精通算经,估料准确。这名工匠事先计算好用砖的数量,等到竣工时,只剩下一块城砖,于是,这块城砖便被当作镇关之砖。现在这块砖仍然保存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成为古代建筑史上精确计算材料的见证。
  在嘉峪关的戏楼里保存有两幅久负盛名的明代壁画,不可不看,人们称之为:和尚窥女图。说白了就是老和尚偷看女人。画面设计精巧,人物生动传神,就是内容让人觉得好像放错了地方。
  一般来说,和尚是出家人,清心寡欲,不近女色,可是这两幅画似乎在开和尚的玩笑。在戏台西墙的壁画上,一位老和尚正面带笑容,叫徒弟手持铜镜,通过铜镜的反射偷看对面楼上的一个少妇,有个小徒弟因好奇也想看,被师父按住了头不让他看。东墙壁画上,是一位正襟危坐,袒胸露乳的妇女,怀抱胎儿,旁边有两个小孩子正注视着对面和尚的行动。
  这样两幅画公然保存在边防重镇,而且偷看女人的事发生在老和尚身上,实在是有点儿不伦不类,且有扰乱军心之嫌。也许戏台壁画所表现的内容,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或者是一个传说?经请教得知,这两幅画是古人精心安排的,为的是聊解一下守关将士长年累月寂寞枯燥的军旅生活。细想起来,在沉闷单调的戍边中,增加一点生活情趣,又有何不可呢?
  在嘉峪关的戈壁荒漠中,还埋伏着上千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荒冢,墓中的精美壁画让人叹为观止。那些展现古人生活,如种植、畜牧、蚕桑、宴饮、出游、博戏、酿酒、做醋等等最平常的生活场景的壁画,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仿佛专门等候在那里,昭示后人这片土地曾经如此生机勃勃。
  

6东西文明的碰撞(1)
丝绸之路的确是“丝织品”和其它物资的传播贸易之路。但是,如果单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未免过于狭隘,这条漫长的古道突破了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它所带给人类社会更积极的是文明的交融和渗透。从商贸活动到文明交流是一个质的飞跃。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西域各地,尤其是冶铁技术的传入,大大提高了西域各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在公元1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