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阿瞒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操·阿瞒出道-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朔矫娴谋善换峄竦枚康暮酶小6鲆恢还略埔昂祝从植皇呛ニ市牡摹

  袁绍起兵在即,冀州眼看就会因此被卷入一场无望的战争当中,韩馥刚刚得到的殷实资本可能会化为乌有,这可如何是好?

  恰恰就在这时,一纸三公移书使得韩馥脱离了烦恼。虽然这纸文书实际上是由东郡太守桥瑁假借三公名义发往州郡的。本是州郡起兵的讯号,但在韩馥眼中却成了帮助他摆脱无形利害纠葛的救命稻草。

  有了它,韩馥就可以听任袁绍起兵,去解消士人们必然的责难。同时,拿着这纸文书,又可以避免事后可能出现的董卓对他的责难。

  但这并不等于韩馥从此就可以像瑞士那样成为中立国了,由袁绍起兵所激发的士人奔赴国难的炽烈情感,也在不同程度上感染了韩馥的心情。

  不过,他仍旧很苦恼,在读完三公移书后,韩馥问手下文武,说:“现在我是帮助袁绍,还是帮助董卓呢?”

  冀州大吏治中刘子惠答说:“此番兴兵是为国除害,何言袁、董!”

  韩馥无语。

  深深了解韩馥眼下两难处境与心情的刘子惠马上表示了对韩馥处境的体谅,他宽慰韩馥说:“打仗可不是件什么好事,您切记不可出头露面,做什么统帅;当务之急是应该派人去观察其他州郡的动向,一旦群情奋起,成了气候,您再参与进去也不迟。”

  刘子惠的体谅,实际上是让韩馥隔岸观火,明哲保身。

  这种思想的形成,是基于对冀州实力的权衡之上的,但他却没有真正化解韩馥此时的苦恼。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45)
聚集在韩馥心头的越来越浓愁云是什么呢?就是“动”与“静”两个字。

  一、“动”:袁绍起兵,韩馥聚一州之众全力资助,这对于韩馥和他的僚属都是不能接受的,冀州长史耿武就说过:老韩哪,那个啥,凭啥要我们接济他们,我们都成奶妈了,还没有工资,靠,这活不能干。他们那个婴儿要是总靠着我们一个奶妈吃个没完,吃得我们断了奶,以后这孩子还不得饿死?

  韩馥心里明白,他是不会把自己和冀州的未来命运托付给这个“婴儿”的;但反对也不行,韩馥同样也不会将自己置身于与天下士人作对的地位。这对于韩馥来说,便是“进”与“退”都难决断苦恼。

  二、“静”:凭借冀州的实力称雄一方,静观时局变迁,一动不如一静,这倒是个好的选择。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

  从冀州的地理环境来看,它与司隶、青、兖、并、幽诸州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早已成为汉末豪强觊觎的肥肉。

  兖州刺史刘岱就曾扬言:等老董同志逝世后,冀州那地儿就得归我,不给我就打韩馥。这样一来冀州的南面隐患已生。

  不止如此,冀州的北面还有虎视眈眈、急于进入中原的幽州公孙瓒;在东面袁绍正蓄势待发;西面还有剽悍的黑山军盘踞在山岭间。

  韩馥现在身处于四面险象环生之地,又怎能从容自保呢?这是“静”也不可能的苦恼。

  但革命形势不等人,他也不能不作出一种姿态,去响应士人###残暴的义举。于是,他率领兵众屯于邺城,与已经进驻河内的袁绍和王匡遥相呼应,以供应前方粮草之名而推卸了冲锋陷阵的责任,避免了与董卓的直接冲突。

  即使这样,他也未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对于所承担的粮草供应,也是尽可能地敷衍,试图解散前线武装。在韩馥的头脑中,士人的道义早已不复存在,他只想保全冀州这份殷实的产业。

  其他起兵举义的“义士”们也比韩馥好不了多少,本来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各怀鬼胎,为了一个共同的发财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所以组成一个狼上狗不上的联盟那是免不了的事情。

  最初酸枣会盟之时,坛场已经设好,刺史、郡守却互相谦让,谁也不愿意登坛主盟,好像谁登坛场就是登上断头台似的。但总得有一个人主盟吧?没办法,最后主盟者由广陵郡功曹臧洪来担当了。

  盟辞倒是创作得大义凛然,大意是: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祸害无穷,毒杀弘农,百姓被难,如此以往,社稷沦丧,四海倾覆。

  为此,我们——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要举义兵,赴国难,同盟中人,齐心一力,尽我臣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有渝此盟,死于非命,祸及子孙。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盟辞写得的确慷慨激昂,闻之倒也令人振奋。国难中展现臣节,显示了士人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值得褒扬。但较之此前的三公移书,就不难发现,在这里国难已经变更,新国难成于“毒杀弘农”,献帝的合法性仍旧没有得到承认。

  士人们只想以死抗争,“粉身碎骨”了,却没有创造出一个新天子来,终极的政治目标没有找到,人们当然无所适从。

  再说,盟辞发自一个功曹之口,能代表哪一方的意愿呢?而袁绍、袁术、韩馥、王匡等尚在各自营盘中,对此表现淡然,缺少了他们的会盟,酸枣会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没有政治目标的酸枣盟辞只不过是应时的文章,它不具有丝毫的约束力,至于盟辞所郑重言及的对毁盟者的制裁,只是闪过耳边的咒语之后的日子里,酸枣诸军悠闲地屯扎在营地中,诸将们则日日在高歌纵酒。

  洪洞县里没好人了吗?也非如此,跟董卓动真格的也有那么三位,这就是联盟中战力最强的与战力最弱的两只部队:孙坚的长沙部队和曹操在陈留拉起的乌合之众,还有战斗力不算弱也算不上强的河内太守王匡的泰山兵。

  孙坚曾经与董卓共事一场,对于董卓多少有些了解,他曾向当时主持西部军事的张温建议,将抗命不遵的董卓,军法从事。结果未能如愿,现在他要与董卓战场上见真章了。

  洛阳南部方向,豫州鲁阳城,孙坚率领身经百战的长沙精锐,与董卓的西凉铁骑即将展开一场硬碰硬的厮杀;东面汴水,曹操的陈留新军,向董卓发起了鸡蛋碰石头的攻击,还能再出现一个颍川大捷吗?

  谁也没有料到,率先尝到西凉铁骑践踏滋味的是河内太守王匡。

  三面狂飙卷洛阳,

  八方风雨会中州,

  焉以强弱论侠士,

  岂用胜败分匪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46)
一个政治上的混蛋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军事上的高手;在敌人打上门时政治上的糊涂虫也会突然清醒;暴君一样可以是一个智慧的军事统帅。

  无间道高手周毖、伍琼这次没有能再忽悠下去,全力推荐的四世三公的革命后代打上门来了,这才让董卓恍然大悟。先宰了你们这两个内奸再说,于是,继前皇帝少帝刘辩丢命后,周毖、伍琼挨了董卓摧毁关东集团的第二刀。

  应该承认,董卓的这两刀砍的相当高明:第一刀砍断了关东军主力——各州郡大员的希望之所在,给这些士大夫们在政治上来了个釜底抽薪;第二刀肃清了自己身边的阶级异己分子,铲除了敌人在自己阵营中的窝底。现在第三刀也举起来了,挥向的是与自己在河阳津正面相持的王匡。

  董卓先是派兵在盟军控守的河阳津正面摆出进攻姿态,暗自却将主力渡河绕到王匡泰山军的背后,趁其不备,发动了进攻。

  这次,以步兵为主的泰山军领教了西凉铁骑的厉害,睡梦中刚听到马蹄声,敌人的骑兵已到营前,还没来得及抄家伙,敌人的马刀已劈在了脖子上,根本没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溃散了。

  逃命也不容易呀,两条腿的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的?一夜之间,泰山军主力大部分喂了董卓西凉军的马刀,王匡仅带少数部队侥幸逃脱,洛阳西北的军事压力不复存在。

  在政治上董卓又做了个大动作,同时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军事意义,这就是:迁都。

  你们不就是想来抢这小皇帝吗?我把这小儿藏到大后方去,咱老董留下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陪你们这帮上马都得别人扶着的书生玩玩。

  袁绍你这个娃娃不是不知道好歹吗?那也就别怪我董卓心狠手辣了,俺老董给你委官封侯,你给老子来个恩将仇报,领头起兵反我,我董某人也不是什么儒家贤孙,不懂得“以直报怨”那一套圣人说教,我给你来个一报还一报,早时不是不报,是时候没到,现在是时候已到,一切都报。

  你叔父袁隗不是还在朝中做着什么太傅吗?我先用他一家老小祭刀,煞煞你娃娃的锐气!

  于是,在滚滚的洛阳大火中,董卓露出狰狞的面目,全然不讲过去的情谊,他一不作二不休,灭杀了袁氏宗族自太傅袁隗以下男女五十余口,灭了袁家的三族。

  还有另一个大大的好处:打仗不是耗费银钱吗?咱来个城外损失城内补,老子早看着你们洛阳这些富得流油的地主、富户不顺眼了,那钱放在你们家里留着当反政府经费呀?一律充董,不乐意?犯了法的人还能有啥政治权利呀?没收你们的所有资产是挽救你们,让你们为国家做做贡献,光荣光荣。

  算了吧,还是给你们一刀省事,镇压了你这个现行,财产自然归国家了。战士们注意,活做得利索点、干净点,祖坟也给我刨开。好玩意儿拿去陪葬未免太可惜了,暴殄天物呀。给我来个皇军的三光政策,迁不走的人杀光!财物给我抢光!搬不动的烧光!给反政府分子们来个坚壁清野。西北的方向的毛猴子拾掇了,现在轮到东边的了。

  洛阳东部,是关东军的主力所在(论数量),也就是我们前边所说过的中部兵团,驻军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有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等部,总兵力十万有余,超过与之对抗的董卓军徐荣部两倍还多。

  可是这一方面军却没有个正经头儿,谁家的羊谁赶着,谁家的孩子谁抱着,谁家的部队谁护着,生怕自己的战士受了风寒,一个个都关在军营里养精蓄锐,就是不让上战场。

  秦末诸侯###秦国政府军的一幕在东汉又重演了:当时诸侯救赵到了巨鹿,面对秦朝大将章邯率领的四十万大军,都藏在寨墙后面瞧热闹,就看着项羽率领的西楚军一家在前面拼命。现在关东军的几位诸侯也是这种让“别人死了我活着”的心理,可是,能不能再出现个西楚霸王呢?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47)
曹操想扮演项羽这个角色。

  一是在剿灭黄巾军时,他也曾数历恶战,未尝败绩;而董卓却连战皆墨,未见胜果,自度董卓也不过如此。二是看着几位统军老大,畏敌如虎,怯战靡粮,心中实在看不起这些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上了战场尿裤裆的软蛋,便挺身而出: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三国志·太祖纪》)

  大意就是说:我们以义除暴,盟誓都成立了,还婆婆妈妈的干啥……董贼把洛阳宫殿都烧了,还把皇帝这么小的孩子给绑架了,可怜不可怜?现在天下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你们也不借这个机会炒作一下自己,你们这些人哪,多好的机会呀!

  来,看我曹操的!于是,便带着自己的五千新兵投入了正面战场。张邈是曹操的铁哥们儿,不能无动于衷吧?要说这张邈也够仗义的,不但派招兵买马时投过资的卫兹带两千人马助阵,还让自己的亲弟弟张超率三千精兵接应,帮人帮到底吧。

  固然,董卓的一个区区校尉徐荣不是秦国的大将章邯,问题是现在的曹操远比不得力拔山兮的楚霸王,指挥的部队更比不得群狼般的西楚勇士,就是与在颍川剿杀黄巾军所率的羽林铁骑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况且,闻名全国的西凉精锐又哪里是黄巾的乌合之众所能相比的?这像是带着一群刚长出嫩角的绵羊往狼嘴里送一样,行动虽然伟大,下场必然很惨。

  部队到了荥阳汴水,与徐荣的骑兵部队遭遇了。曹操立即挥旗布阵,曹洪、夏侯惇等也马上按照在陈留演练的对敌阵型,指挥部队迅速变化队列。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五千新兵与卫兹所率的两千地方部队倒是没有一个怕的。

  谁知那徐荣打仗根本不管你什么章法,也不等你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