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的前世今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府的前世今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已有二三百年树龄。纳兰性德在《禄水亭?宴集》中描述这座府邸:“予家像近魁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他在《夜合花》诗中说:“阶前双夜合,枝叶繁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4。宋庆龄故居
  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后称摄政王府花园)位于王府西侧,后海北沿46号。院内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大部分原有建筑和风貌。花园从后海北岸地下闸口引水入园,有小溪和湖水,湖边有亭台回廊。建筑有乐寿堂、听雨轩,其间有戏台、游廊、曲栏穿插,山石花木点缀。园中原有建筑“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东厅“观花室”、“恩波亭”,抄手曲廊衔接“南楼”,假山上筑有“箑亭”和“听
  雨屋”。
  园内湖水称南湖。规模宏大,环境幽雅。醇亲王最后10年从正宅迁出,一直就住在这个园子里。园里的恩波亭,寓意是“皇恩浩荡”。此亭两面临水,因为奉旨引玉泉水进园,是京城唯一引用玉泉水的花园,这个亭子就是为了谢恩而建的。所以,这个园里的水都是活水,与北海、后海、故宫的水相通,有时候还能在园子里看见从后海游进来的鸭子。园中主楼为二层中西式小楼,1962年新建。
  宋庆龄1963年4月迁居于此,一直工作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居住了18年。1981年10月,国家命名这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有关部门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整,保留了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起居的原状,筹办了“宋庆龄生平展”。1982年5月29日开始对公众开放。1992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个学习宋庆龄、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好地方。宋庆龄故居占地两万多平方米,也是名人故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
  第一展厅原是宋庆龄的大客厅,题额为“濠梁乐趣”。第五展厅原是大餐厅,题额为“畅襟斋”,辟为生平事迹展览馆。展出宋庆龄一生的历史照片近四百张,文物资料三百多件。中院主楼内所展出的陈设,一如宋庆龄生前起居原状。一楼,有小客厅,东墙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遗像,像前放着鲜花。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兼起居室和书房。卧室办公桌上放着她日用的书籍、文件、钢笔和老花镜。西边墙上挂着一幅她与工作人员合绣的象征吉祥幸福的“安多利恒”花刺绣,两边柜上,一边嵌着孙中山手书“共进大同”墨宝,一边摆着她1927年访苏时与加里宁夫人的合影。卧室东面为宋庆龄书房。南湖后湖畔有鸽子房。隔着南湖,有原醇亲王府花园的南楼以及西边假山上的听雨屋、东边假山上的箑亭。宋庆龄(1893…1981年),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的回廊
  箑亭
  这个园里的水都是活水,与北海、后海、故宫的水相通
  1981年10月,国家命名这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中主楼为二层中西式小楼,1962年新建
  凤凰国槐。这株国槐为原王府花园的古树。宋庆龄常常在楼上欣赏它犹如回首飞凤的姿容,称之为“凤凰国槐”
  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时使用过的餐具、宋庆龄读过的书籍、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手枪
  宋庆龄和平鸽舍。2001年10月,稳拿国际信鸽事业(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云达先生(台湾苗栗人)和总经理傅柏松先生,参观了宋庆龄的住所和她的生平事迹展览,对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衷心景仰。得知宋庆龄生前特别喜爱和平鸽,他们非常兴奋,当即决定向故居捐赠12对世界名系种鸽,并分别赋予和平、友谊、发展、海峡、回归、统一、中国、富强、繁荣、世界、康乐、大同的命名,以表达向往祖国统一的心愿
  

第九章醇亲王府(3)
龙眼葡萄。这架龙眼葡萄最早种植于建国初期宋庆龄在北京的第一处住所——方巾巷,1960年曾随宋庆龄迁到前海西沿住所,1963年移植于此。这架葡萄一直跟着宋庆龄,两次移栽,年年果实累累
  老石榴桩景。这株栽培在明代紫砂盆里的老石榴,原为皇家之物,据传为清代乾隆年间所植。宋庆龄对它十分喜爱,外宾来访,常在此桩景前留影。1988年被誉为“国宝盆景”
  旗杆。主楼前草坪上的旗杆高16米,升挂二号国旗,这在住宅中是独一无二的(一号国旗只在天安门前升挂)
  宋庆龄去世后,主楼前的旗杆降半旗
  府内建筑复建一新
  5。醇亲王府现状
  这是座伴随着清王朝始终,亦荣亦辱,亦兴亦衰的府邸。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清代王府建筑,2003年12月8日,醇亲王府维修工程全部完工。王府经过大修后更为华丽壮观。暖卫工程更换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排雨水系统,新增中央空调及消防系统,电气工程全面改换配电系统、电话系统,新增计算机局域网、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该维修项目曾获得2003年度“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该院修缮后,室内装修全部现代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章雍亲王府(1)
雍亲王府小档案
  出生时间:康熙年间
  出生地点:明代太保街,今北二环雍和宫桥南侧
  始王:胤禛(即雍正)
  末王:胤禛(即雍正)
  著名人物:雍正、乾隆
  今日作用:雍和宫
  乾隆皇帝把父亲雍正皇帝的行宫改建成了喇嘛庙,由此,雍和宫成为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享誉世界。这里每天香火极盛,倘若傍晚时分驱车从雍和宫立交桥上驶过,雍和宫里浓重的香火味会顺着微风飘进车窗,古朴的灰色后罩楼簇拥着雍和宫巨大宏伟的宫殿背影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无数鸟儿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空纷飞鸣叫。然而这绝美的景色只能从城市快速路旁转瞬即逝般地一晃而过。当真正走进雍和宫,看到这里如织的游人与辉煌错落的建筑群,各个殿堂门口香烟缭绕,人们恭谨地顶礼膜拜,才能体会到这座中国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庙宇寄托了多少虔诚的心愿。雍和宫内古木参天,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更给这座庄严雄伟的院落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
  傍晚时分驱车从雍和宫桥上驶过,雍和宫里浓重的香火味会顺着微风飘进车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雍和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朴的灰色后罩楼簇拥着雍和宫巨大宏伟的宫殿背影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雍正像
  1。从太监官房到龙潜禁地
  雍和宫在明代位于太保街,北京城东北角。那时作为明末太监们的官房,规制很低,只比老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灰瓦的屋顶和简陋的庭院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地为皇子胤禛修建了一座府邸,它就是雍和宫的前身。胤禛因生母吴雅氏是宫女,所以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15岁时受封爵号“多罗贝勒”。清代宗藩爵号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六级。贝勒这个爵位并不显贵。所以仅仅是沿用了明代的官房,并加以符合清代规制的改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晋封“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皇帝近支亲脉,他的旧宅也改头换面,声势、规模都大大扩展。而且将正门、正殿、寝殿的屋瓦都换成绿色琉璃瓦。雍亲王胤禛是康熙第四子,所以雍亲王府也称为四爷府。28年后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承继帝位,年号雍正(1723…1735年在位),是为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将雍亲王府改为行宫,赐此王府名为“雍和”,亲王府作为行宫改称“雍和宫”,便列入“龙潜禁地”。“雍和宫”一名也沿用至今。
  2。雍正的“血滴子”特务机关总部
  雍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凶残暴君,他“阴沉刚毅,忌刻险谲”,尤以血雨腥风的皇位争夺和残害知识分子为甚。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皇子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时,就已经进入了其残暴统治的开端。当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已达到你死我活的阶段。胤禛因母亲地位低下,所以表面上不参与皇位争夺,暗地里却在策划阴谋,加紧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林高手,训练精干特工,打造了一支四处获取情报、铲除异己的特务组织。传说,在康熙病危的弥留之际,胤禛正是依仗其特务机关侦知内情,乘机篡改遗诏,最终夺嫡成功,篡夺帝位,登上大宝。胤禛最终能以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在夺储斗争中取胜,完全依靠他在雍亲王府中精心筹建的“粘杆处”特务情报组织。所谓的“粘杆处”在雍正即位后成为一个公开的情报组织,它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
  随后雍正又依仗其“粘杆处”特工组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搞文字狱,消灭朝中异己,残害知识分子,滥施酷刑,遍及臣民。他将《西征随笔》的作者汪景祺以“语涉讥讪”的罪名“照大不敬律斩决”,“妻子分别发遣”。此外,《清代文字狱档》里也曾记述:江西考官查嗣庭以出试题“维民所止”,被判为影射“雍正无头”之大逆罪,押解进京,死狱后戮尸枭示。中试举人也一律取消拿问。雍正的文字狱是清代知识分子最为残酷的浩劫,然而清朝正史却当然会把胤禛记载成一代明君:“幼耽书史,博览弗倦”,45岁登基,在位13年(1723-1735年),“筹度事理”,“烛照
  

第十章雍亲王府(2)
如神”。
  雍正即位后,特务机关的功能除迫害知识分子外,也无孔不入地监察和控制着所有官员。雍亲王府里那些训练有素的特务仍在到处活动和刺探情报,让雍正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全面掌控整个国家。雍正朝官员的清廉想必也与此密切相关。
  雍正即位前的残忍手段和即位后的文网森严为他的统治蒙上了恐怖的面纱。然而,在市井民间的通俗文学里,平民百姓的戏谑又刻意给这位暴君赋予了某种童话色彩。雍正的各种荒诞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往往被刻画成一个谋略盖世的阴谋家,手下控制着一大群使用杀人利器“血滴子”的侠客,能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直至清末民初,关于雍正生平与特务机构的小说仍然盛行,“血滴子”直到今天还是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词汇,意义更是扩展为阴谋、专制、铁腕、暴力的象征。这一切有它真实存在的历史根源,那就是当年设在森严的雍王府中的特务机关的总部。
  雍正迁入紫禁城后,闲置的王府一半辟作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修行的僧院,另一半留作行宫。雍正三年(1725年),行宫失火被焚后,剩余的一半改名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却仍继续着情报工作。这种高度极权专制、践踏人道的秘密警察制度直到乾隆年间才得以废弛。
  雍亲王府的建筑是皇宫的缩小,大小殿宇、连房及东书院内各建筑,总共有1200间以上。原来分为正路天王殿、雍和宫、永佑殿、###殿、万福阁之外,还有东书院,平安居、如意室、太和斋,以及海棠院、花园等处。说明当时这里曾有花园。上述可知雍亲王府花园概观。
  雍和宫内的宫殿群
  3。雍正行宫改建为喇嘛庙
  1735年,雍正帝暴卒,弘历继承帝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帝鉴于雍正登基前在雍和宫居住30年,所以梓宫供奉在雍正帝生前寝殿“永佑殿”。移棺前,经昼夜赶工,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殿等处均改为黄色琉璃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说,黄色代表中央方位和至尊之义。我国自宋代起,皇宫的殿顶就多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雍和宫的墙垣涂成红色,因为红色在我国民俗中,历来是吉祥、喜庆的标志,并含有庄严、幸福的意义,在建筑色彩上也属最高等级。雍和宫与皇宫的规格相同,这就是它黄瓦红墙的原因。以后,雍正帝移葬清西陵,永佑殿改名“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院改为喇嘛庙。乾隆帝之所以将雍和宫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