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起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朝兴起史-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偃恍壑拧保峭馓翦┤溃康揽砣桑盍秸桑┩飧粗蟮啼笏I蜓粢嘈奚杉庸蹋俺瞧募幔峭饪:荆ツ疚ぃ穹鹋凇薄3峭馔谟杏肴松硐嗟鹊南葳迨溃宓酌懿寮饽咀葳逯笸谟兴牡来蠛荆迓饽咀质髁⒂靡欢颂У拇竽就沸拗恼だ福啬诤九帕袠J车,每车安置大炮两门、小炮四门,两车中间又放置大炮五门。奉集堡、虎皮驿亦开河建闸修缮坚固,时人称四城犹如“金汤鼎峙。其他要地,亦各各加固”。
  与此同时,整军纪,斩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以祭死节官兵,诛贪将陈伦,劾罢庸懦怕死的辽东镇守总兵官李如桢。
  在熊廷弼精心安排全力奋斗的影响下,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兵、马、将、粮、火器、军械无所不备,城池坚固,人心安定,士气有所振作,令严法行,“守备大固”,辽东转危为安了。后金国汗努尔哈赤及诸贝勒,见此情形,深知难以轻易取胜,只好按兵不动,待机而行。
  明朝本可利用这一难得的好机会,继续增强实力,巩固边防,但明王朝腐朽已极,竟将赤胆忠心有勇有谋的熊廷弼换掉,自毁长城。尽管熊廷弼竭尽全力保卫辽东,功高过人,但他办事严格,求成心切,性格刚直,不徇私受贿,不逢迎权贵,不受压于科道,招致了一大批夸夸其谈的言官不满,惹怒了因循苟且的文官武将,内阁兵部对彼亦颇有意见。御史顾造首熊劾廷弼出关逾年,漫无定画,“尚方之剑,逞志作威”。御史顾三元接着上疏,弹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言不罢其任,“辽必不保”。御史张修德更诬其破坏辽阳。虽然熊廷弼连上奏疏辩解,并伤心地说:“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但朝议仍定,于泰昌元年(1620)九月,罢革廷弼,听候勘问,改以辽东巡抚袁应泰继任。
  袁应泰,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任知县、工部主事、兵备参议、右参政,按察使和辽东巡抚,精敏强毅,善于治政,但他短于兵事,持法太宽,对熊廷弼所作,“多所更易”,又广招归降蒙古,这正为后金遣人诈降用间提供了有利条件。
  努尔哈赤侦悉明朝经略易人,新官不谙兵法,决定大举征明,天命六年(1621,明天启元年)三月十日,亲率大军出发,十二日晨到达沈阳,在城东七里河的北岸造木城屯驻。此时,沈阳有贺世贤、尤世功两总兵官,各将兵万余,总兵官陈策、董仲揆引川浙兵一万余自辽阳来援,守奉集堡总兵李秉诚、守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姜弼领兵三万来援,就军队总数而言,双方不相上下,兼之沈阳城坚濠宽堑深,枪炮众多,据城死守,本来是不会轻易攻陷的。努尔哈赤知悉单凭硬攻,难以奏效,战事拖延,辽阳明兵大批来援,更为不利,遂采取了智取与力攻同时并用快速解决战斗的方针。首先是猛攻沈阳,十三日,先派羸卒挑战,诈败诱敌。行伍出身的勇将明总兵官贺世贤,见敌疲弱,率家丁千余出城冲杀,宣称必“尽敌而反”。努尔哈赤一见敌入伏中,下令包围,“精骑四合”,贺世贤兵败返回,身中四矢,城中闻贺败归,军民大惊,“汹汹逃窜”,诈降蒙古乘机内应,砍断吊桥,截断归路,世贤战死,后金军乘势猛攻,尽歼守兵,攻下沈阳。努尔哈赤立即挥师迎战明川浙兵,陈策、董仲揆率兵死战,以万余对五万之敌,杀敌五千余,力竭而死,全军覆没。朱万良、姜弼起初畏战不救,后仓皇接战,一战即溃,遁回辽阳。一日之内,努尔哈赤率军败敌数万,攻下沈阳要镇。
  努尔哈赤屯兵五日,论功行赏,将所获人畜分于官兵,先行押回建州。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召集八旗贝勒大臣,商议去向。他提出:“沈阳已拔,敌兵大败,可率大军乘势长驱,以取辽阳。”诸贝勒大臣一致拥护,议定,即统军前进,至虎皮驿,明军民俱弃城逃走,遂于此安营立寨。
  努尔哈赤决定乘胜进取辽阳,固然是十分正确的,但这也表明,在此之前,他没有制订出迅速夺取辽、沈的全盘计划,不然就不会打下沈阳足足五天之后,才集八旗贝勒大臣议定下一步行动,而这一失算,又放过了轻取辽阳的良好战机。
  沈阳一失,辽阳真是危如累卵。巡按张铨遣人飞奏明廷说: “辽之战将劲兵,半萃于沈、奉,半分应援,见今辽城,兵不满万,皆真、保、山东之兵,身无介胄,器不精利。……今贼克沈阳,无数枪炮火药,皆入其手,万一用以攻城,更可忧也。”“辽阳以北,居民逃走一空,烽火断绝,胡骑充斥。”军民逃散,兵不满万,如果努尔哈赤于十三日破沈阳后,不休整,立即挥师西南,十四日围辽阳,一天之内,即可轻取。但努尔哈赤计未出此,耽误了五天,明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利用此机,飞速征调援军,撤虎皮驿、奉集堡兵回辽,五日之内,凑集了十三万大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节  辽沈之战(4)
此时,论兵数,明多于金。论地形,明防守,得地利,辽阳城墙十分坚固,又引入太子河水,灌满护城深壕。熊廷弼在任时,曾准备了上万门大炮,其中七门,是兵部“协理戎政尚书”黄克缵专募能铸西洋吕宋大铜炮的高超工匠来京铸造的,最重的三千余斤,其余亦重千余斤、两千余斤,一发可击毙敌兵数百人,威力很大。十三万大军,战将数百员,枪炮众多,城坚壕深,防守相当严密。《武皇帝实录》卷三叙述辽阳守备情况说:“(明官)放代子河水于壕,塞其西闸,内列火器于城上,排兵四面,守御甚严。”朝鲜文献甚至记述了后金军望城生畏的情形,指出: “(八旗军队)至辽阳,望见城池险固,兵众甚盛,虏皆意沮欲退。”吴晗: 《李朝实录史料》第3147页。如果明经略袁应泰熟谙兵法,调度有方,据城死守,辽阳是不会轻易失落的。设若努尔哈赤不讲策略,一味硬攻,以弓矢对枪炮,用血肉之躯强登高城,伤亡必大,难以克城。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中,统帅决策的正确与否,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
  努尔哈赤在这样严重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非凡的军事才干,夺取了胜利。首先,他针对士卒畏难欲退情绪,严正宣布必战死战的决心,声色俱厉地谕告众人说:“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并立即“匹马独进”。这样斩钉截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对八旗官将兵卒发挥了巨大影响,使他们转怯为勇,知难而进,军心大振,为打败明兵攻取辽阳奠定了精神基础。
  其次,发挥所长,克服所短。后金军在屡败明兵的战争中,缴获了大批枪炮和匠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火器和燃放枪炮的人员,但毕竟数量太少,且多系轻型铳炮(重炮或被明人埋没,或缺乏匠人不能燃放),单靠这些,攻不下坚固的辽阳城。因此,努尔哈赤决定发扬骑射野战的长处,尽量诱使明兵出城入伏,合歼敌军,同时遣派“细作”,混入城内,待机响应。三月十九日,他派遣少数人马横渡太子河,引诱敌人,果然明军中计了。明辽东经略袁应泰,本来已与诸将议定,“畏敌多,主守”,但见后金马兵太少,“其骑可数”,遂因“见贼少而主战”,亲督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五总兵,率兵出城五里,在教场扎营。明军原已畏敌,至是又忽守忽战,“军心不定”,努尔哈赤乘机指挥军队“奋力冲杀”,“明兵大溃而走”,“军败多死”,追杀六十里,至鞍山始回。另一营明兵从武靖门出,亦被后金军击败。第二日,努尔哈赤亲自督促兵士奋勇猛攻,鏖战多时,明兵又败。第三日,后金军乘胜进击,原先派入的“奸细”,从中内应,攻下辽阳,袁应泰自尽,张铨被俘,不屈而死。
  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进入城内,驻于经略衙门,谕令汉人归顺,辽河以东的宽奠、镇江、汤站、武靖营、长静、长宁、三河、十方寺、永宁、镇夷、威远、孤山、甜水站、草河、奉集、平虏、蒲河、懿路、鞍山、海州、耀州、盖州、熊岳、复州等大小七十余城官民“俱削发降”。
  这两次攻城,后金虽因先前误失轻取良机,不得不挥军猛攻,伤亡累累,费了很大力气,但毕竟是胜利了,打败了明军二十万,取了辽阳、沈阳两大军事重镇及辽东最富之城,获得的金银财货堆积如山,掠夺巨量人口牲畜,得了大批火器(明人说,丢失火器两万),尽占辽河以东的广阔土地,努尔哈赤登上了“辽东王”的宝座,开始了进驻辽沈地区的新局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西征广宁(1)
  一、 按兵不动
  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三月十三取沈阳,二十一日下辽阳,八旗军进驻辽河以东十四卫广阔地区,后金汗、贝勒忙于遣派士卒,分戍各地,清查丁口,征收赋税,没有乘胜西征,攻取广宁,席卷河西州县,在决策上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失去了轻取广宁的好机会。
  辽沈惨败,大军被歼,城池失陷,明国官将畏敌,民无固志。据《明史·熊廷弼传》记载,辽阳一失,“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明朝帝王将相文武百官,拿不出应变办法,找不到抵抗金兵固守河西的出路,严重影响了河西十一卫的防守。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守住广宁,拖延时间,再集军应战。
  广宁,本系辽东都会,巡抚、总兵、镇守太监的官署皆设于此,河西十一卫中,以广宁命名的就有广宁卫、广宁中卫、广宁左卫、广宁右卫、广宁右屯卫、广宁后屯卫、广宁中屯卫、广宁左屯卫、广宁前屯卫等九卫,其中广宁卫、广宁中卫、左卫、右卫、皆在广宁,一向设有重兵驻防。但是,开战以来,明军群集辽、沈,“河西兵马之精劲,及糗粮器具之转输,无一不为河东竭蹶从事”,辽沈失守,河西财力兵力俱尽。四月初三,辽东巡抚薛国用上奏说,现今“虚拥空城”,“欲募兵,而居民俱窜”,“欲措饷,而帑藏如洗”。堂堂辽东数千里的军政重镇广宁,“存城之兵,不满千人,又半系创残之余”。新任辽东巡抚王化贞虽然竭尽全力招募,但一月已逾,所招残兵不过万余人,且“皆赤身徒手,马匹械仗,无处寻觅”。明臣唯一倚以阻敌的是狭窄水浅的三岔河,而这长达一百五十里的河防,竟只有一千兵戍守,实际上等于无人。
  刑科给事中熊德阳,奉命往辽,祭告医无闾山之神,回京后,于五月中上奏,叙述耳闻目睹的辽东情形说: 
  若关外一线之路,寄于海与西虏之间,村落残破,驿递萧条,……至广宁虽稍成城镇,然实不及江南一中县也。城在山隈,可俯首而窥,聚族几何,可屈指而尽,所恃三岔河,而黄泥洼可褰裳而渡,日望援兵,不啻拯焚救溺。……辽陷一月,援兵尚未至广宁,虽有不弃广宁之名,已有弃广宁之实矣。《明熹宗实录》卷十。
  熊德阳的这份奏疏,道明了广宁危如累卵和明已实弃广宁的真情。无兵无将无粮无饷,甲仗火器荡然,地形不利,援兵不至,广宁怎能坚守?因此,明人皆谓“河西必不能保”。监军御史方震儒更指出: 辽阳失守消息传到广宁,军民官绅万分惊恐,“人又奔散,生员缢于学宫,推官缢于衙宇”,巡抚亦欲逃窜。从辽阳逃出来的监军高出,竟上揭明廷,力言“广宁不可守,请捐以予西虏,资其扞御”。
  如果努尔哈赤打下辽阳之后,立即挥师西进,全歼这千余残兵,攻取防守不严的广宁城,尽占辽河以西广阔土地,易如反掌,努尔哈赤就能轻易地成为君临全辽的英明汗了。可是,他计不出此,忙于掠人畜,征粮赋,按兵不动,重蹈覆辙,失去了轻取广宁的极好机会,为明朝调兵遣将,加强防御,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经抚不和”
  后金天命七年(明天启元年,1622)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贝勒、大臣,统军西征广宁,明金之间第三次大战开始了。
  从战守形势看,双方情况很不一样,各有利弊,互有短长。后金的有利条件是,自天命三年(1618)取抚顺起,中经萨尔浒之战,下开原、铁岭,到重创明军于辽阳、沈阳,四年之内,屡败敌兵,所向无敌,进驻辽河以东广阔地域,扩地数千里,军威远扬,士气高涨。然而,金兵虽然善于野战,长于骑射,但火器不多,尤其是重型大炮数量更少,因而短于攻坚,辽阳、沈阳之战,都是诱敌出城歼灭敌军后,加上“奸细”内应,才能打下城高堑深的两大重镇。除了这一原有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