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典当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品典当师-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季凡面带笑意凝心聚意仔细地审视起这幅《荷花图》。此画画的是荷塘一角:花叶都被狂风吹挤在一起,浮萍亦围聚拢来。在一片混沌甚至有些混乱地格局中,荷叶之下,荷梗之后,却有水光浮现,空气流动;花朵是粉色的,花瓣已开始凋零脱落;老叶残花之旁,有新叶矗起,野草丛生。深浅红白之中,点线纠结之间,秩序渐次分明。于是拥挤之中有了疏朗。浓黑之中有了淡荡,混沌之中有了灵气,生命交替之中有了蓬勃的生机。与右下形成对比的是,在浮萍之上。空着所有,于是水接遥天,益显荷塘的无尽。为观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无穷空间。
  “此画层次虽显繁复却不杂乱。采用泼墨焦墨笔法,层层晕染,墨叶红花,随风摇摆,挺拔雄健,颇具巧思。整个画面有动有静,有刚有柔,形神兼顾,洒脱脱俗,气势宏阔,深厚苍劲,凝重幽深,以情抒怀,极富诗意,颇有‘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好一个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语道出此画的精髓,季凡你既然精通书画之道,我这幅画还未来得及题字,你给上面题字留念如何?”董树礼诚意邀请道。
  “董老你这幅画是难得的佳作,我怕自已胡乱涂鸦,反倒破坏了这画的意境。”季凡谦逊地说道。
  “我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地,你就不要过于自谦了。”董树礼说着递给他一只毛笔,此笔笔锋长硕饱满,竹制笔管填蓝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季凡提起笔蘸上浓墨在旁边的废纸上试笔,只感觉笔锋强劲有锋芒,毛笔作为中国人民发明的书写和作画的独特用具,依据制作笔头地不同材料,分别有数种名称,通常为羊毫、兔毫、狼毫等,此笔笔锋与以坚劲著称的兔毫笔还要略胜一筹,令季凡颇为惊讶,“董老,此为何笔竟如此刚劲有力。”
  “鼠须管可否听说过?”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鼠须笔啊!季凡不禁茅塞顿开,鼠须笔又称“鼠须管”或“鼠管”,何为“鼠须笔”?若从字面上看,其笔头似乎是取老鼠地胡须做成,其实不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鼬鼠”(即黄鼠狼)一节里写道:“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
  古代书法家和文人中,多喜用此种笔。唐代何延之《兰亭记》说:“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同为唐代的张彦远《书法要录》也写道:“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上述引文中的“右军”正是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宋代,苏东坡也是喜爱用鼠须笔书写,他在《题所书宝月塔铭》里写道:“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珪墨,皆一代之选也。”与“鼠须”相提并论的“栗尾”,也是用鼬鼠的毛做成的笔,同样名贵,宋代欧阳修还以鼠须、栗尾笔作“润笔”。
  季凡气定神闲提起笔,略微思索片刻,毅然挥毫书就,一气呵成,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几个大字跃然纸上,字体自然还是他最为拿手的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似隶似楷的凡体字。
  “说的不好,还请董老多多给予斧正。”季凡题完字,掏出鸡血石印章在上面加盖上自己的名号,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此法古拙朴雅,气静神凝,笔意老到,自然生动,如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竟是出自年轻人之手笔。”董树礼对季凡的字是大加赞赏,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书法讲究师承传统古法,你这字似隶似楷,我实不知出自何处?”
  “此法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是我在《好太古碑》法贴中获得启发,加以改进而胡乱书就的。”
  “你这字与此画珠连壁合,相得益彰,为老朽这幅画增色不少啊!”董树礼满意地说道,“你看我这老头子光顾着闲聊,差点把你正经事给忘了。他说着取出倒紫砂壶和细瓷茶具,沏上一壶热茶,给二人倒上一杯,“来你们先喝点茶。”
  季凡细品一口这茶香四溢的西湖龙井,饶有兴趣看着董树礼在旁边忙碌着,一张徵作白木束腰的四仙桌上罗列着各种用来品香的香具,一只盈手可握的仿哥窑香炉,色呈米黄,胎质精细,汁纯净,层均匀,器面晶莹光净,曲线柔和自然,器面上遍布黑色、米黄色浅线相互交织而成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还有同为瓷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银打制而成的包浆幽亮的七孔香插筒,分别插着紫铜绣节款式的香匙、香夹、压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闻所未闻各式各样的香具让季凡和苏晚亭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见没,这才是真正玩香品香之人啊!”苏晚亭冲着季凡笑道。
  “品香与饮茶、插花、下棋博奕、吟诗作画等同为一项高雅的艺术,由于它是一项烧钱的休闲,这种侈昂贵的活动,并非人人可为,即使在古代,品香也都是贵族专属的。中国香文化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它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美德。”薰树礼神情愉悦地说道。
  “自春秋至汉魏开始初步发展,早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五代的诗人罗隐在诗中曾这样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暧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崇尚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又着力从精神层面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老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由于战乱频繁,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品香也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这炉幽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幽滺书擝 UUTxt。 全纹字版阅镀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一百一十三章 六国五味的香料 字数:3657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听到董树礼详尽介绍,季凡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诗句。
  “记得我最早接触熏香还是在十岁左右,那时我家邻居有个书香门第的王教授,他家里有个女孩子与我年龄相仿,我经常到她家里去玩。她家有个熏笼,像农村桌子罩菜用的,它是用竹子编成的,上面有很有小孔,一尺来高,里面放着一个大盘子,盘内一半是水,中间放着博山炉。当时我觉得非常好奇,就打听这是做什么用的,她得意地告诉我说这是熏衣服用的。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她家就会用这熏笼熏一下衣服,我和她在一起玩的时候,从她身上衣袖里会散发出一股幽香,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感觉特别舒服。
  长大以后,在古籍中看到古人有关品香方面的记载,才知道原来它不光是有清涤空气的作用,这里面还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香文化。从此,我对玩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十多年前,我住在北京雍和宫附近的时候,雍和宫门口有一条街全部是卖各种香料的,有线香、卧香、盘香、塔香、香粉、香片,当然以檀香居多,沉香很少。当时香的价格土远不是现在这个价位,而且没有假货,可能是因为玩香的人比较少的缘故吧,一点儿都不抢手。当时我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隔三岔五手里一有闲钱,就去买各种香料,一来二去我和这些卖香料的贩子都混得熟络了,于是他们每当有好的香料就特地给我留着。这样积年累月下来,手里倒是积存了不少品质上乘的香料。
  这些香买回来后,我就开始自己动手研究,是用火点还是加热熏蒸,那时完全搞不错,身边也没人能够请教,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玩出来的。”薰树礼脸上带着欣慰地笑容接着说道:“刚开始玩香的时候,自己没有经验,也不懂得珍惜这些非常难得的香料,为了图痛快过瘾。每次玩香都是一大勺一大勺的点,看着这好香越用越少,这才想起节省,于是又换成了小勺,再后来干脆用牙签往外挑,记得有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来探望时,只见我那硕大的香粉盒子里却只放了一丁点儿的香料,他直取笑我太会节俭了。其实他哪里知道这香料比黄金还要昂贵啊!”
  “董老,你这烧的是哪里是香,我看分明就是在烧钱啊!”季凡有感而发地说道。
  “你说的一点也没错。如今这好香是越来越少了,象我手里这些品质上乘的沉香就已经不多见了。”薰树礼手里拿着几块沉香木指点道。“沉香其实是一种寄生于乔木地真菌组织,这种会凝结沉香的树种,一般称为风树,属瑞香科,平均生长在高度200…1200公尺地带,因木质疏松,并无经济价值。但当它受到昆虫咬伤、细菌侵蚀、雷击或人为砍伐等伤害时,为了进行自我保护,就会发生组织病变或质变,因而分泌一种油脂。这种树脂经过长达百年的水掩土埋,受到温度、湿度、纬度、土壤环境、时间的影响,就会形成品第高下有别的各种沉香。
  沉香按结成情况不同分六种:沉香木因年代及自然因素,这种是倒伏经风吹雨淋后。剩余不朽之材,名为“熟结沉香”,其味清醇;而这种则是沉香木倒后埋进土中。受微生物分解腐朽,剩余未朽部份,名为“土沉”,其味厚醇;倒伏后陷埋于沼泽,经生物分解,再从沼泽区捞起者,名为“水沉”,味温醇;活体树经人工砍伐,置地后经白蚁蛀食,所剩余部份。名为“蚁沉”,气味清扬;活树砍伐直接取得沉香者,名为“生结沉香”,味高亢;树龄十年以下,已稍具香气者,名为“白木”,味清香。
  目前全世界的沉香产地,以印尼、马来、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为主,尤以越南沉香的品质最受青睐。其实越南早就是沉香的重要产地。600前三宝太监7下西洋,就有5曾在越南南部最重要的沉香产区停留。可是经过千百年地大肆采伐,沉香的产量已逐年减少。目前越南每年土沉净产量不到50公斤;品质每况愈下,价钱却日益等品相、含土含水、未经处理地土沉为例,一公斤已超过七千美金。由于越南沉香备受买家偏好,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越南商人反而开始到日本等沉香消费地回购,经过处理包装,再高价卖出。天然野生沉香估计在10年、20年内将绝迹。”
  正当几人言谈正欢时,黄欣怡打来电话,“董老对不起,我出去接个电话。”季凡和薰树礼打了声招呼,来到外面。
  “季凡,饭都给你们做好半天了,你和晚亭姐回不回来吃啊?”黄欣怡牢骚满腹地埋怨道。
  “我们在外面有点事要处理一下。”季凡陪着笑脸回
  “你如果饿了,和伯父先吃,不用等我们了。”
  “一共就这几个人,吃饭还要分开吃呀!算了,大不了再等你们一会儿好了。”黄欣怡说道。
  “那好,我们抓紧时间尽快往回赶。”这个小丫头什么时候学会关心人了,季凡摇了摇头苦笑道。
  这时,只见董树礼拿起一块沉香木,只见它木质致密,乳白带黄,从外形看与一般的白木无异。然后他拿起一把量身定制的大马士革钢刀,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少许的木片,“这香料的切割也很有学问,顺向、逆向、横向所获得的纹理不同,它所产生的香气也各不相同。”薰树礼一边作着介绍,一边将它放进仿哥窑瓷香炉内。香炉内已经铺了用松针和宣纸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块点燃的木炭,董树礼挟起香料覆盖于木炭之上,然后再用灰轻轻压出放射状花纹地小山。
  “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品香了。”神情专注的薰树礼松了口气说道,季凡按照他地指点,右手紧紧握住香炉的上部,左手虚拢成蒙古包状,盖住香炉大半出口,慢慢移至鼻下,再深深吸入,只觉一股幽然清雅地檀香迅速沁入肺腑直冲大脑。
  “香道中有“六国五味”之说,六国是指六个产香之地,因以地名来命名香木。故此六名也是香木之名,是为伽罗、真南蛮、真那贺、佐曾罗、寸门多罗;而五味分别指辛、甘、檀辛、酸、苦。品香之道,香不在多,心诚则灵。一炉香,一偻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凝神静观缕缕清烟,或笔直冉冉而上,或迂回缭绕而行;时而旺炽澎湃如坠五里雾中;时而形单孤拔如绝壁卓然静逸。潜心摄受入鼻根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感受,体味这美妙神奇的香气之旅足慰平生。”董树礼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今天能当年聆听董老的品香之道。实在使晚辈受益菲浅,时候已不早,改日再来登门讨教。”季凡起身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