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莲仙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墨莲仙缘录-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道士许信友拜过三清宫历代祖师,简单的仪式结束,这才在诸人簇拥之下来到养心亭中。

    小亭中,早有小道士煮水烹茶,摆上干鲜果品。这方天地中,茶香漫漫,果香浓郁。

    这个小小的亭子,虽然看似狭小,实际上,其内却是别有玄妙之处,被高人施展了须弥芥子的大神通。正如佛经有云,一沙一世界,一方小小的天地,便蕴含了广大的空间。

    把诸多玄门羽士引至养心亭之内,诸人分宾主落座,老道士许信友这才言道:“此一番,邀请诸位道友参加这次庆典,实则却是以庆典为由,广聚天下群修,和诸人之力,于天地大劫之中争夺那一线生机。”

    养心阁内,诸多的修士来自于各门各派,虽然都为道家,却是传承各异。那些事先了解了此番三清宫庆典始末的道士,怡然默坐,不动不摇,似乎此番聚会于己无关。

    而那些第一次闻听这个消息的玄门中人,却是吃惊不小,心中暗道:“许道兄此一番言语,却是内藏玄机,难不成此次聚会并非表面上这般简单?”

    想到此处,便把目光齐齐投注在老道士许信友许真人身上。

    老道士不禁一阵苦笑,把自己三年之前补测天机的事情述说了一遍,同时又介绍了宝镜大师于定境之中所见到的的景象和天台山玉霄观一脉千年之前便已预测到的朦胧天机。

    “什么,竟然还有此等事?”诸多玄门修士齐齐失色道。
 第八十二章 僧道问答,弥清尘外心
    墨非见龙华寺老方丈宝镜大师前来行礼,连忙拱手相还,笑道:

    “水回清嶂合,云度绿溪荫。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闲暇之时,与一、二同道好友,品茶论道,静悟天地玄机,一日清闲一日仙。”

    宝镜老和尚合掌赞道:“道兄心性空灵明净,便如我佛门禅宗六祖慧能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已然是看破色空虚妄,直指本心。贫僧甚是钦佩。”

    言罢,又是深施一礼,道:“天机渺渺茫茫,前路坎坷崎岖,日后行事全仰仗墨道兄扶持一二。”

    “大师所言却是严重了。一己之力有限,众人之力无穷。天道之下,总有一线生机。只要众位道友同甘共苦,众志成城,定然能够于山穷水尽之时,又复柳暗花明之象。

    仙道一途,本就是艰险,踏上这条路,便便要百折而无悔。我辈修士,更应当披荆斩棘,拓路前行。”

    “阿弥陀佛,问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佛门《华严经》有言: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菩提范乃,等似空花。

    生死是轮回,涅槃是归宿。梦中明明有六道,醒来空空无大千。烦恼菩提火与冰,生死涅槃法即空。

    此一番,闻听墨道兄之言,实是振聋发聩,有醍醐灌顶之感,贫僧受教了。”

    养心阁竹林之内,诸多玄门筑基真修,无不侧耳倾听墨非与龙华寺老方丈宝镜大师的交谈。

    见这老和尚对这位天台山一脉的龙渊真人恭敬有加,俱都心中惊疑。如果说是一位玄门中人有如此表现,还算在情理之中。

    毕竟墨非是玄门之中的大神通之士,更是神州数百年来唯一的一位打破了天道桎梏,得成元婴的道家羽士。在当今仙道一途,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而宝镜身为佛门高僧,虽然墨道兄道法高深,玄机莫测。似乎也不至于如此这般恭敬吧。

    一时间。周围三山五岳的玄门道友,无不心下狐疑。彼此对望。俱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一丝疑惑不解的神色。

    能够真正明白此中真意的,便只有京华城道家祖庭白云观的老观主郭道真郭真人,龙虎山天师府的小天师张羽正,道家南宗祖庭桐柏观观主玄正。紫阳派当代传人张玄明,武当山紫霄宫当家人石道一和金顶的老观主陈崇玄等寥寥数人而已。

    众人把墨非和宝镜大师让至座位之上坐好。上一次神州十年一次的玄门法会之时,墨非在金庭洞天之内,为大众讲说太上经义。各门各派虽然所修习的功法不同,然而其理相通。

    道家讲究性命双修,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此为道门修行之总纲,虽然各门各派中,有千功万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莫不是由此衍生而成。

    是故,虽则各有玄深精妙之处,然则其理相通,所以墨非在金庭法会之上,为三山五岳的玄门修士开讲太上经义,众修无不是受益匪浅,隐隐有突破自身修为之兆。

    然而,由于个人领悟有别,又生出种种问题,此一番,在这积翠山三清宫之内,得见墨非,一些玄门真修心中激动,便把自己修炼之上久久没有悟通的问题发问出来,向墨非请教,以求自己于仙道一途上,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众人刚刚寒暄数语,便见得养心阁深处浓荫翠霭之中,三清宫的老观主许信友许真人,在其弟子周崇玄的陪同之下,缓步行来。

    老道士许信友一改往日间自然随意,头戴五岳灵图冠,身穿八宝湘云鹤氅,手持玉圭,再配上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仿佛是那凌霄殿上的老神仙,仙风道骨,衣袖飘摆间,好似要霞举高飞。

    其身前身后,各有四个小童子,或拿如意,或捧宝剑,或掌金灯,或执羽扇,拥护而来,真好似仙身临凡。

    积翠山上,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其风景之清幽灵秀,实是欲界之仙都,凡尘之仙土,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而三清宫所在之地,更是集山川之俊美,峰岳之奇秀,又有钟鼓之音悠悠传来,不自觉中,便令众人生出超绝凡俗之感。

    又有这许多飘飘然,仿佛大罗神仙一般的玄门羽士,更有那许信友许真人被众人拥护,好似众星捧月,被以为是仙境,却也在情理之中了。

    各门各派的筑基真修见三清宫的老观主许信友缓步而来,连忙起身施礼。这老道突破筑基后期修为,不但伤势尽复,而且一改往昔的孱弱样貌,神光内敛,言行举动之中,如清风,似流云,自然飘举,不带一丝烟火气,令得在场诸道暗暗赞叹不已。

    老道士许信友向着在场诸道深施一礼,道:“福生无量天尊,老道在此修过诸位道友,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到小观,参加贫道破关庆典,实乃贫道之幸,令三清宫蓬荜生辉。”

    玄门修士,虽说各有派别,但是由于京华城白云观为道家祖庭,而其观主郭道真又是当世玄门修士中最早突破至筑基后期的大神通之士,因为各门各派的修士往往以其为首。

    见许信友躬身施礼,郭道真笑言:“许兄,莫要客套,此乃我道门大事,便是道兄不请,老道我都要自来。

    我玄门已经很多年都没有修士破入筑基后期了,此一番,却是令众人倍受鼓舞,此乃许兄之功也。”

    此时,已经日上中天,炽热的阳光,透过重重叠叠,仿佛海浪一般的浓荫,洒下了点点碎金,使得养心阁平添了几分神秘之感。
 第八十一章 诸道一僧,齐聚养心阁
    这一日,三清宫后院的养心阁之内,一扫往日间的清幽,竹林花影之间,人影绰绰。

    三三两两的玄门羽士或坐或立,或是闭目沉思,或数人相谈,一个个高冠博带,道骨仙风,当真是自然闲散,无心而淡泊,仿佛长天之中的那一抹云影天光,空灵而澄澹。

    养心阁乃是三清宫中重地,一般情况下,非三清宫传承弟子不得入内。

    积翠山虽然山明水秀,为滨海省地脉交汇之所,但是却并非天然之洞天福地。

    千年之前,三清宫第一代祖师丹阳真人传道于此地,见此山气象巍峨,实为开宗立派的佳地,便于此地立下三清宫,广收门徒,传下道家玄门一脉。

    真人见积翠山虽然林木葱茏,山水含清晖,但是缺少了自然造化之洞天福地为依凭。便施展无穷法力改造自然面貌,移山转岳,纳群山万壑于须弥介子之中,生生人为造出一个养心阁,作为三清宫立派之根基。

    每一代老观主把观主之位传给下一代时,便会隐于养心阁之中,闭关苦修,领悟玄门之无上玄妙,与大道游。

    正因为如此,三清宫虽然没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中的任何一处,却也是能人辈出,千年传承不绝,绵绵延续到今日,在玄门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宫各观的道友虽然知晓三清宫养心阁的来历,却是甚少有人能够一睹真容。今日借老道士许信友突破修为,举行庆典之机,得以进入这久负盛名的养心阁,却是心中高兴。

    但见这养心阁之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清峦石壁,五色交辉,青竹翠林,四时具备,繁花点点,群莺乱啼,实是人间之妙境,欲界之仙都。

    诸玄门修士,汇集于此地,三三两两的小道童往来穿梭,煮茶,捧果,却也有几分繁华气象,仿佛金母开了蟠桃盛会,群仙齐聚赴瑶池。

    正在这时,花影深处,蜿蜒小径之上,缓缓走来一个身材高大佛门老僧,身穿灰色僧袍,寿眉低垂,面目慈悲,双手合十,行动间,仿若流云,没有一丝一毫的烟火之气。

    老僧虽然年迈,却是佛光隐隐,所到之处,生出一片清净祥和之禅韵,果然是一位佛门是大德僧人,在众位黄冠羽士当中,颇为显眼。

    竹林之内,闲散悠然的诸玄门羽士,见这样一位佛光隐现的大和尚徐徐而来,便是一愣。

    那见多识广,交友广博之人,不禁轻呼道:“这不是积翠山龙华寺老方丈宝镜大师吗,他怎么也来到此地,莫非有什么玄机不成?”

    不少筑基真修对于宝镜大师的到来便是不解,但是转念一想,却也了然。三清宫与龙华寺也算是近邻,虽说佛道两分,信仰有别,去也并非有什么矛盾之处。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宝镜大和尚前来参加许真人的进阶庆典,却也在情理之中。

    一些和宝镜大师相熟识的筑基真修连忙起身把老和尚邀到近前,虽然佛道有别,言语之中,却也是颇为融洽。

    宝镜大师乃佛门有道之高僧,见识广博,博闻强识,对于天道的理解,颇有独到之处。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功法理念有别,但是修道高深之处,却也是路路相通,使得与之交谈的玄门真修,也是受益匪浅。

    正在这时,养心阁处诸玄门羽士一阵骚动,不骚人轻声低呼:“墨道友来了,墨道友来了。”

    诸人凝神向远处观望,果然见数人分花拂柳而来,为首之人乃一俊秀清雅的年轻人,动作飘逸,步步生莲,洒脱之际。

    其后跟随着一个白发老翁和三个垂髫童子,老翁鹤发童颜,面色红润,身穿淡黄色唐装,隐隐中,有一股自然萧散之气 ;,流转全身。

    三个童子俱都俊美非凡,灵动的大眼滴溜溜的转个不停,悄悄打量着养心阁中早已来到多时诸位玄门羽士,眼神中,满是好奇。

    竹林内,不少筑基真修纷纷和墨非打招呼。他们绝大多数仅仅见过墨非一面,但是却对这个声名鹊起的天台修士印象极深。

    这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墨非横空出世,太过于震撼。诸多玄门修士都因为这位年纪轻轻的墨真人指点而突破眼前的境界,况且这位龙渊真人墨非墨道兄,还是千年未曾出世的天台山玉霄观一脉道隐真人的亲传弟子。

    这些种种因素、光环加在一起,便不得不令众修士严格对待了。

    老和尚宝镜大师见墨非前来,走至近前,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墨道兄,数日不见,一向可好。”
 第八十章 诸人得闻,俱深以为然
    几日里,陆陆续续有道友从四面八方赶来。。pnxs。

    一时间,积翠山三清宫中,诸道云集。俱都是各门各派的筑基真修,带着自己的得意弟子门人。往日里清幽雅静的三清宫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三清宫中集合了玄门三山五岳的筑基修士,可以说,当今之世,道家大部分的有道之人,尽皆汇聚于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