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莲仙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墨莲仙缘录-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雾气很浓。远处的山峰仿佛成了漂浮在云海中的孤岛,天际那轮欲藏还露的明月,为山顶增添了无限的诗意。

    东边天际,朝阳渐渐露出了半边笑脸,羞答答地向大山张望。无数的峰峦之上,迷蒙云雾之中,都被霞光染成了淡金色。万缕红霞四溢,和山谷中缓缓升起的雾霭交融,变换着五光十色的光彩。

    “好美啊!仙境也不过如此吧”。山顶上有游人被大自然的壮丽所感染。不禁由衷的感叹道。

    此时墨非众人站在山顶处,眺望天边的云霞,却也是心中有感,这便是自然之玄妙。天地造化之奇伟。日升月落,云海变幻,天地间时时刻刻都在演化着无穷的玄机。仙路漫漫无涯。我辈仍需努力。

    当太阳完全升到天空时,山巅的云气慢慢消散。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在峰峦间飘飘荡荡。似有似无,把清晨的山林渲染得如梦如幻。

    墨非看着山顶处激动兴奋的游人,微微一笑,道:“我们也该下山了。”

    青柳拉着墨非的衣摆,仰着头,问道:“自从化为人身,跟随真人在玉霄观修行,我还是第一次登上这玉霄峰看日出,却不想是这般波澜壮阔,心中仿佛有一种激**喷薄而出。这种感觉好生奇怪。”

    墨非拉着他,缓缓向玉霄峰下行去,笑道:“《孟子》云:孔子等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说,孔子登上了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了泰山,天地则一览无余。这句话表面上是指泰山之高,实际指的是人的眼界。

    视点要不断的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化纷扰。

    你以往栖身在玉霄观中,从未下过红尘,只看到那一方天地,犹如坐井观天,不知道天地之大,道亦无穷。

    如今你投入红尘之中,有了人世间的诸般体验,知道了红尘中有情众生的诸苦诸悲,体悟人生百态,于虚幻中明晓了那一点真意,方有此时这般感悟。

    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

    “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青柳轻声念诵这几句话,一时间,不禁呆呆出神,似乎心有所悟。

    玉霄峰上,一株枝桠横斜的老松,伸展着庞大的树冠笼罩在山路之上,远远望去,绝壁孤松,倒是有几分闲云野鹤的意蕴在其中。

    墨非众人正巧走到这里,却不想松树之上,掉落一颗松塔,正砸到青柳的头上,青柳正陷入一种顿悟状态,被这颗松塔一敲,顿时从那种玄之又玄的意境中惊醒过来。

    抬头望去,隐隐看到一只黑色的小松鼠,抱着一只硕大的松塔,正向树下悄悄张望。

    青柳不禁笑道:“原来是你这个小东西惊扰到我,也是我尚不到领悟时机,师兄说水到自然渠成,今日心情颇好,却不与你一般见识。”

    青柳话音未落,只见黑影一闪,却是又一颗松塔掉落下来,险险打在青柳头上。

    碧桃见了,顿时大笑出声,就连有些腼腆、有些害羞的鹤童丹朱脸上都现出了笑意。顿时清脆的稚童笑语声响彻在山巅。

    山顶上,尚在流连忘返的游人循着笑语声,望过来。在朝霞的橘红色的光影里,正看到墨非一行几人。

    男子身材修长,挺拔如松竹,相貌清俊不俗;老者发白如雪,慈眉善目,在漫漫薄雾中更显得仙风道骨,仿若神仙中人。

    三个小家伙更是如珠如玉,好像三个小粉团,俊眉俏眼,就和年画里的银娃娃似的。其中的一个青衣的男童正对着古松之上的一只小松鼠,做着鬼脸。

    这幅场景,在青松,白云,红霞,雾霭中,分外的赏心悦目。

    有那喜欢摄影的人看到这幅唯美的画面后,正要按下快门。可是当他们抬起头望过去时,墨非等人却已经转过一处山崖,渐渐消失在薄薄的雾霭中了。

    于是山顶中不时有人扼腕叹息,为自己错过这样一副美好的画面惋惜不已。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墨非众人的身影在薄雾中时隐时现,那飘忽之感,仿佛就是腾云驾雾的神仙。

    这时,一直跟在墨非身后的丹朱轻轻的拉了拉墨非的衣摆。墨非回过头看,拉着他的手,轻声问道:“丹朱师弟,可有什么疑问之处?”

    看着墨非温和的笑容,丹朱心中一暖,仿佛又看到了千年之前的道隐真人,黑色的眸光中,不禁闪过点点赤色的光泽。

    “师兄,要不我托着你们吧,我如今化了形,却是比以前法力高了好多,飞行的速度很快的。”(未完待续。。)

    ps: ; ;感谢“细沙及足”投出的chayexs。。chayexs。月票

    感谢“坐视莫非”的打赏
 第二十六章 玉霄观内,丹朱始化形
    墨非众人,御风而行,降落在玉霄峰下的仙人岩上。

    此时,月上中天,如水的月光洒落下来,仙人岩上一片银白,仿若铺上了一层青霜。

    丹朱在仙人岩上往复盘旋,哀哀鹤唳在山间悠悠回荡,惊得附近的山鸟扑棱棱扇动羽翅,四散飞去。

    过了好一会儿,丹朱这才收拢羽翼,缓缓降落下来。

    碧桃连忙跑到前去,拍着它的脖颈,轻声道:“丹朱,我知道你想念真人,一出玉京洞,便已经是千年之后,对于你来说,这太过突然。

    真人已然飞升上界,你只要好好修炼,肯定还会见到真人的。你、我还有青柳,我们都是得真人点化之恩,才有今日。

    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遵照真人法旨,帮助师兄重开仙路,使我道家玄门一脉得以延续下去。使得诸多的苦苦坚守仙道的修行之辈飞升有望。

    真人说,红尘是仙道的根基,这是师兄滞留尘世的使命。如今仙路断绝,我们定要追随师兄,披荆斩棘,拓路前行。”

    丹朱本为仙鹤异种,自幼时便生就灵性,后来又得道隐真人点开灵光,从而踏入仙途。鹤类本就是灵动之鸟,每日在云海中嬉戏,在彩霞间起舞,其自身的修为却并不高。

    此时听到碧桃这般道来,赤色的鹤眸中隐隐有水光闪现,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墨非和玉石山魂微笑着注视着这一幕,青柳站在墨非一侧,轻声问道:“师兄。我们这次回来还要下山吗?”

    墨非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道:“在古井村不好吗?”

    青柳皱眉道:“村子里的人都很好。可是我还是喜欢山林,或许我本就是草木一类吧。更喜欢大山的气息。”

    墨非望着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影,良久这才悠悠说道:“不识红尘,难知大道真意。道本自然,山林是自然,红尘俗世也是自然,历经红尘万丈,方能明悟真我。

    远的不说,就说莲叶峰上的李师叔,化名李太白。游走世间,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当时的李唐天子,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得君王青睐,金章紫绶。然而却遭当时朝中权贵谗毁,被赤金放还。几经波折,最后因反叛罪蒙冤入狱,长流夜郎。

    虽遇赦放还。却也历遍俗世沉浮,终于明悟真我,从此心性圆满,剑仙之道大成。这才有青莲剑仙之美誉。

    世间众仙。莫不从红尘中来,就是老师道隐真人,亦复如是。”

    清朗的声音。在山风中飘荡,渐渐轻不可闻。

    玉石山魂站在墨非旁边。听到墨非此番言语,却是赞道:“明悟自我。方得真如。你这一番言语,却是已言明性修三昧,红尘万幻,以假炼真,正是我辈中人要做的。”

    言罢,笑眯眯的对青柳道:“况且你师兄在尘世之中,却有缘分未了。道家仙道,讲究和光同尘,却不妨以红尘为火,熬炼自身真性。”

    青柳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却不再言语。

    墨非见众人都已准备好,遂捏动印诀,空间中,现出一道门户,透过此门,隐隐可见一座古拙的道观。

    众人鱼贯而入,转瞬间,仙人岩上便空无一人,只余山风荡荡。

    被阵法笼罩的玉霄观,与上一次进来时,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琼草瑶花,清幽静逸。

    众人进得道观,各自寻找方位坐好,定观杂思,闭息导引,搬精运气,烹铅炼汞。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使得三元混一,方能形神俱妙。

    却是此一番进入玉京洞天,收获不小,人人都是感悟良多。尤其是得窥道家金章玉册,虽然不解其中真意,却也使得自身得到经文中慧光洗礼,澡雪精神。隐隐有突破之意。是以,墨非这才带众人遁进这玉霄观中。

    时间不大,众人已然进入定境中,就连仙鹤丹朱也是静静站立一旁,沉浸在修炼状态。

    刚刚在仙人岩上,碧桃的一番言语,却是令丹朱大受触动。丹朱身为异种,自是道性机缘颇深,平日间嬉戏玩耍,对于修炼随意的很。此番历经种种,却是生发出一点向道之心。

    这一点儿信念化为智慧之火,令得丹朱识海之内,一片慧光升腾。原本隐藏在识海之中的四字古篆受此火光的照耀,却是冲了出来,在丹朱头顶上方沉沉浮浮,旋转不休。渐渐的,这是个古篆变得虚幻起来,化成一团云雾,把丹朱整个包括起来。

    云雾之中,陡然转来一声清亮的鹤鸣,紧接着砰的一声炸开,四处飞散的气流吹得周围的花木摇摆不修。

    不远处,各自沉浸在定境中的众人也被这声炸响惊醒,纷纷睁开眼睛,向声音处望去。

    此时,包裹着丹朱的云雾已经渐渐散去,一个白衣的男童映入众人眼帘。长发垂髫,肤白如雪,眼珠转动间有点点赤光闪现,双眉间一点朱砂丹红。

    碧桃惊喜道:“丹朱,你居然化形了?”说着,连忙站起身来,飞奔过去,一把抓住丹朱的小手,笑嘻嘻地看了一遍,这才道:“居然化出这么一副娇弱的样貌,和你原身的神骏之像一点儿都不符合呢?”

    说着,嘻嘻笑着,捏了捏丹朱粉白的小脸,自语道:“手感居然比青柳的好。”

    本来正在看热闹的青柳闻听此言,顿时脸色通红,变成了一块儿大红布。墨非和玉石山魂见状,俱都大笑起来。

    丹朱刚刚化形,以人身面对众人,初始之时,尚有些害羞,很快就适应了过来。

    墨非查看了一番丹朱的情况,却是发现原本隐藏在丹朱体内的四字古篆消失无踪。细细一想,便明了其中原因。

    以丹朱的修为,还远未达到化形的程度。但是自身一点灵光引发了得自玉京洞中的这四字玉册灵文。

    “诸苦退转”这四个字本是道祖为众生讲解解脱之法,其中蕴含最为元始的大道真意。

    丹朱自身的一点向道精神,化为智慧之火,与此中所蕴含的大道真意相合,遂引起了这一番变化。却也是丹朱道缘深厚,自有一番机缘造化。

    此一番,不过化了形,就连异类修道所必经的化形天劫也因这四字而烟消云散。正所谓“诸苦退转”,无劫自然无苦。(未完待续。。)

    ps: ; ;感谢“冰月心空”和“晓。峰”投出的chayexs。。chayexs。月票。

    感谢“擒月”的评价票
 第二十五章 祖师手札,天台鹤唳声
    赤城山顶,三个白发如雪的老道士,彼此对望一眼,脸上呈现出极为震撼的神色。却是从“玉霄峰”三个字,联想到了李唐盛世之时,名噪一时的玉霄观。

    祖师手札中记载,千年之前,玉霄峰仙人岩上,茅山宗宗祖,赫赫有名的道隐真人司马承祯隐居其上,并建立玉霄观。

    后来天地有变,劫难始生。以道隐真人为首的茅山一脉诸大真人并仙宗十友,集会玉霄观中,于玉霄峰上集体飞升。

    那一日,玉霄峰上云气蒸腾,气象万千。万丈白虹贯日,庆云莲花,金灯宝卷;又有冲天剑气纵横。

    一时间,妙音响起,仙乐遥闻,五色祥云凝聚。隐隐间,天际间有万丈东来紫气显化。

    这件事不但传遍了整个修仙界,就连世俗中都有传闻,在当地引起了一阵巨大的轰动,并由此衍生了多个与之相关的的小说话本。

    更有那好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