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海战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海战档案-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舰调头,缓慢驶向大陈岛。
  蒋介石掏出手绢,擦干眼角。在他的前方是一些布满光秃秃石头的岛屿,与他刚才希冀的幻觉大相径庭,而即使这样一些小岛不久也将失去,如此乘军舰遥望家乡以酬思梓之郁的机会恐怕也无多了。
  后来,江南在他的《蒋经国评传》一书中,“一江·大陈”章节里描述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和台湾当局的危机境况——
  某一时期的政治口号,恰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势。在美军未协防台湾之前,“保卫大台湾”的浪声铺天盖地;华府的政策一变,马上改为“###,收复失土”,几乎是声震寰宇。蒋先生一年三次的文告(新年、青年节、双十节),永远重申“今年是反攻决定年,明年是反攻胜利年”的陈词滥调。
  “反攻”,从现实的观点看是一个神话,正如殷海光教授所说:“现在,###占据中国大陆,手握世界第三强大的武装力量。台湾及其外岛需要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和支援,这证明它自卫尚成问题,怎么能够###?”吴国桢的回忆,肯定蒋“自始至终,没有这个打算”。但是“政治神话”、“诺言公债”、“人身神话”,既有利于国民党的集团的统治,他们自乐于充分利用,不允许任何人发出疑问,日子久了,谎话变成真言。
  自海南、舟山相继失落,临近大陆边缘的零星外岛,就纯军事的意义,是国府的负担。地理位置与台湾相距太远,运补不便,军费开支繁巨,且分散本土的兵力。蒋先生拒绝放弃的原因,系与上列神话有关。
  浙江省的面积十万二千平方公里,上、下大陈仅七点五平方公里,打开地图,根本找不到它的正确位置。假使国家真有进攻天台、临海的军事意图,这个位于台州湾东南海面上距陆地十四海里的岛屿,未始没有军事跳板的作用。其余,蒋先生原意,仅限于“对大陆沿海海陆渗透突击”,“开展政治、心理、经济等攻势”而已。1950年6月,成立大陈游击指挥所,指挥官由海军温台巡防处处长兼任。所属游击队五花八门,番号众多。实际上,各显神通,并无真正的统一指挥。到1951年9月,“西北王”胡宗南,化名秦东昌,派往大陈,始纳入正规。
  胡的使命,为“秘密策划向大陆东南沿海发展敌后武力,准备配合国际间局势的演变,由大陈岛发起###军事作战”。集“江浙人民###游击总指挥部”和“省主席”两要职于一身,听起来很显赫,所辖兵力不过六个突击大队,一个海上突击总队(司令夏季屏),人数七千。省府下设军事处、民政处、经济处及温岭县政府,但所控制的领土只上、下大陈、鱼山、一江、披山、南麂等四个离岛地区,面积十六平方公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江山岛之战(2)
胡到大陈,系处在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情况下,自愿请缨,带罪立功。蒋先生“准备配合国际形势间的演变”的梦,自然和他若干次的旧梦一样,为现实所粉碎。胡英雄末路,时不我予,积谷山被占(一九五三年五月)将军已觉到很气馁,复和美方顾问生防务歧见,大陈军政体制因而改组。
  大陈防务,由新整编的美援装备师刘濂一扩充。一九五三年八月,经国奉命专程迎胡返台。“江浙人民###游击总指挥部”更名为“江浙人民###救国军总指挥部”,徒具虚名的省府主席,亦暂由钟松代理。
  大陈防区,北领鱼山、一江,南控披山、南麂,防线绵延达一百二十余海里,司令部则以陆军为主体的三军联合编组,司令部兼管防区党、政、军统一指挥责任。后来担任台湾司法部调查局局长多年的沈之岳,即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一九五四年九月,下大陈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接管全区地方行政,沈之岳奉命兼任,“省政府”结束迁台。经国的势力因通过沈而彻底掌握控制。
  朝鲜战争停火,解放军的海空军得以自此南移,开始对浙海地区施加压力。毛泽东能让蒋经国的几只“小小苍蝇”长期嗡嗡叫吗?大陈舰队,已多次与中共东海舰队的大型舰艇在三门湾附近发生遭遇。积谷山失陷,中共岸炮置大陈港西面口外海域于其直接控制之下。四月底,在鱼山、菜花岐间的海面,中共空军出动投弹攻击,国军的海军优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解放军步步紧逼,夺取鲠门、头门、田岙三岛后,迅速于毗邻一江的头门山岛架设岸炮,其射程可涵盖一江山及大陈以北海面,台州湾海域为其控制,鱼山列岛已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瞰视之下,过去游有余刃的海上游击行动频遭威胁。
  时序十月,解放军的攻势倍增,头门的巨炮达三十余门。由宁波樟桥和黄岩路桥基地起飞的战机,不时光临,从事照相侦察。东海舰队的大型舰艇,同时在石浦港及三门湾一带海面出没,向国军的大陈特遣舰队(辖太字号、永字号及后勤舰艇)挑衅,剑拔弩张如箭在弦。
  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是一江山,概取地理之便。国军守将王生明上校,曾任防卫部副师长,系新近奉调,骁勇善战,曾膺选为一九五四年度国军战斗英雄,比起那些“跑将”汤恩伯、李延年、李天霞来,其意志、决心,简直有天壤之别。不幸,情势急剧恶化,回天乏术。
  十一月一日,解放军米格十五战斗机十余架次,掩护轻重轰炸机十三架次首次扬威,向上、下大陈港口设施与停泊炮艇反复投弹炸射。陆军岸炮分别自头门、羊屿、大小鹿岛阵地发射三千五百余发炮弹,大陈防区进入全面备战状态。
  解放军的海军亦于鲠门岛设指挥所,积极举行三军联合登陆演习。是月五日,国军某舰在距头门山岛二万五千余码处海面遭岸炮击伤。十四日,更严重的噩兆光临。太平军舰,于鱼山西南海面执行夜间巡行时为解放军的鱼雷快艇突袭沉没。
  三年内战,主战场为陆地。一九四九年,解放军始着手海军建军。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四年是萌芽期,国军凭有限的船只七海雄风,处于无可抗衡的地步,太平舰沉没给予国军强烈的讯号,既往的海上优势已为实践所淘汰。
  经国利用这个机会指示救国团发起一项建舰复仇运动,很多青年受到激励报名从军,用中共的术语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经国反祸为福取得了重大宣传上的胜利。
  读罢江南先生遗著,难免苍凉油然而生。
  此时,一海相隔的对岸,中共中央高层却是正在另一番忙碌。1953年7月20日,中南海怀仁堂内灯火通明,济济一堂,中央军委动议因朝鲜战争而被搁置的解放东南沿海岛屿,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问题。毛泽东预测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国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准备吧!”
  这年底,在杭州召开的军委会议上朱德提议解放台湾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先“清理门户”,解放被国民党占领的沿海岛屿,扫干净门户,解除东南沿海的威胁,打通海上南北通道,砍掉台湾的手脚,下一步解放台湾便没有后顾之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江山岛之战(3)
会议结束,陈毅接受任务即着手准备。
  很快,华东军区作战处拿出两套方案:一个方案是从北向南打,首先解决浙江的大陈岛、一江山岛,由北向南,一个岛一个岛地吃掉,最后攻占福建马祖列岛、大、小金门岛。另一个方案是从南往北打,首先解决大、小金门,以解除国民党军对厦门港封锁,尔后攻占马祖列岛,最后解放大陈岛、一江山岛。
  经反复推敲论证,大多数人倾向于从北向南打方案。陈毅将这一方案报呈毛泽东。
  “从北向南打”方案一经出台,张爱萍积蓄了多年的战斗激情立刻获得迸发的机会,闻风而动,六赴两浙,三下八闽,深入勘察地形,研究军情,直到对东南沿海的国民党军情、地理形势,了若指掌,烂熟于心。在他主持下,一个以大陈列岛为中心的、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作战计划很快递上中央案头。
  张爱萍的作战方略是:在海、空军的协助下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同时佯攻披山岛,得手后,全力进攻大陈岛。作战方案几经讨论得到中央军委批准,同时任命张爱萍担任浙东前线总指挥,全权指挥前线陆、海、空三军。
  1954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电令:
  华东军区应于9月、10月间,以空、海军袭击大陈国民党军,并以一部陆军攻占一江山岛,以打击美蒋协防阴谋,察明美帝企图,为尔后解放国民党军占据岛创造条件。
  8月2日,国防部长彭德怀、总参谋长粟裕召###议,专门听取关于解放大陈岛战役的汇报。参加会议的有作战部长张震、铁道部长吕正操、通信部长王诤、海军副司令方强、空军副司令王秉章、沈阳军区副司令邓华、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等。军委特别强调:这是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作战,组织工作复杂,要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战则必胜。还要估计到美国的插手。
  4天后,军区作战处处长石一宸赴京,再次向彭德怀和粟裕汇报。彭德怀听罢,击案笑道:“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因为这是我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还就轰炸问题作了具体指示:“轰炸大陈那天,一定要想尽办法查明港内的情况,如有美舰在那里,我们暂不攻击,等他们离开以后再攻,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麻烦,我们的原则是既不惹是生非,但也绝不示弱。”
  当晚19时30分,总参给华东军区发了电报:
  同意石一宸同志代表军区汇报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
  随后军委又作了如下具体指示:
  一、要充分准备,有把握才发起攻击;
  二、在组织海军和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
  三、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大陈、马祖、金门及台湾创造条件。
  除了上述三点,军委还要求:要充分准备,做最艰苦的打算。
  出于保证战时指导三军协同作战,军委决定将浙东前线指挥部(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部队”)划归军委直接指挥。
  按照军委要求,华东军区很快在宁波组建起浙东前线指挥部机构,由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前线指挥部下设海军指挥所、空军指挥所和登陆指挥所。这是解放军建军27年以来第一个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开创了一个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战时司令部。
  王彦回忆他当年接受任务后赶到宁波报到的情景:“1954年12月,我跟着华东海军参谋长马冠三从上海坐汽车到了宁波,赶到‘前指’所在地一看,是江边草马路上的一座天主教堂。教堂看上去雄伟高大,屋顶竖立一个十字架,联合指挥所就设在教堂内,院子里到处都是无线电天线,汽车出出进进非常热闹,里面的人不分昼夜地在工作。我们吃饭时候经常能和张司令碰见,他有时吃饭还要和我们研究登陆的队形,用筷子摆在桌面上,演示使用单纵队,还是横队。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迫击炮射击与强击机的协同问题。迫击炮是曲线炮,炮弹在天空飞行弹道是弧形的,正好与飞过的强击机相遇,容易发生误伤。最后他想出个办法,强击机飞过上空的时候,迫击炮就停止射击,等强击机爬高脱离战区迫击炮再射击。”
  

一江山岛之战(4)
8月31日上午,秋日温暖的阳光穿过教堂五彩缤纷的玻璃窗投射到耶稣受难圣像上。在耶稣痛苦目光的注视下,“前指”各指挥所高层指挥员在开会研究下一步作战部署。会议开始,就围绕着“是先打大陈岛,还是先打一江山岛”出现意见分歧。主要有3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主张直接打大陈岛。理由是上、下大陈是国民党在浙东战区的最大岛屿,又是防卫司令部所在地,西北有一江山,北有鱼山列岛,南有披山和南麂山列岛,打蛇先打头,攻下大陈,其他岛国民党守军不战自溃。但是,这个方案也有不利因素,就是航线过远,船只不够。
  第二种意见是先打披山岛。理由是,此岛守军力量较弱容易取胜,但也容易暴露意图。
  第三种意见是先攻一江山岛。一江山是大陈的前哨,攻占一江山既可孤立大陈,又可以解除参战部队的后顾之忧,且一江山离东矶列岛近部队撤回也比较容易。
  张爱萍发表自己设想:“我同意先打一江山岛。依据一是:我军最前沿的岛是东矶列岛中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约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