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掌。数年前游方到广东,遂与花县人洪秀泉、冯云山认识。洪秀泉与我不是同宗,他与冯云山皆知文墨,屡试不售,也有大志,先会来往广东广西,结拜无赖等辈,设立天地会名目。冯云山在广西拜会,也有好几年。凡拜会的人,总诱他同心同力,誓共生死。后来愈聚愈多,恐怕人心不固,洪秀泉学有妖术,能与鬼说话,遂同冯云山编出天父天兄及耶稣等项名目,称为天兄降凡,诸事问天父就知趋向,生时就为坐小天堂,被人杀死,也是坐大天堂,借此煽惑会内之人,故此入会者,固结不解。这是数年前的作用,我尽知的。我是道光三十年十二月间,等他们势子已大,我绕来广西会洪秀泉的。那时他们又勾结了平南县监生韦正即韦昌辉、广东人萧朝贵、杨秀清等,到处造反,抢掠财物,抗官打仗。拜会的人,有身价田产,妻室儿女,都许多从他,遂得钱财用度,招兵买马,胆智越大,又将会名改为上帝会。我来到广西,洪秀全就叫为贤弟,尊我为天德王,一切用兵之法,请教于我。他自称为太平王,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南王,韦正即韦昌辉后护又副军师北王。又设立丞相名目,如石达开称为天官丞相右翼王,秦日昌称为地官丞相左翼公。又封胡以■、赖汉英、曾四为侍卫将军,朱锡琨为监军。又有曾玉秀为前部正先锋,罗大纲即罗亚旺为前部副先锋。此外又有旅帅卒长等名目,姓名记忆不清。旅帅每人管五百人,卒长没人管百人或数十人不等。打仗退后即斩,旅帅卒长都要重责,打胜的升赏。历次被官兵打死者亦不少。我叫洪秀全为大哥,其余所有手下的人,皆称我同洪秀全为万岁。我叫冯云山等皆呼名字。去年闰八月初一日攻破永安州城,先是韦正同各将军、先锋、旅帅带人去打仗,杀死官兵。我同洪秀泉于初七日才坐轿进城的。止有我两人住在州衙门正屋,称为朝门,其余的人借不得在里头住的。历次打仗,有时洪秀全出主意,多有请教我的。我心内不以洪秀全为是,常说这区区一点地方,不算什么,那有许多称王的?切他仗妖术惑人,那能成得大事?我暗地存心借他猖獗势子,将来地方得多了,我就成我的大事。他眼前不疑心我,因我不以王位自居,都叫人不必称我万岁,我自居先生之位。其实我的志愿,安邦定土,比他高多了。他的妖术行为,古来从无成事的。且洪秀全耽于女色,有三十六个女人,我要听其自败,那时就是我的天下了。那东王杨秀清统掌兵权,一切调遣是交给他管。那韦正督军打仗,善能谷战,是他最勇敢。常说他带一千人,就有一万官兵也不怕。在永安州这几个月城内就称为天朝,诸臣随时奏事。编有历书,是杨秀清造的,不用闰法,我甚不以为然。近因四路接济不通,米粮火药也不足用。官兵围攻,天天大炮打进城内,衙门房屋及外间各处都被炮子打烂,不能安居,因想起从前广东会内的人不少,梧州会内人也不少,就起心窜逃。二月十六日,是我们的历书三月初一的日子,发令逃走。是分三起走的,头起于二更时韦正带两千多人先行;二起是三更时候,杨秀清、冯云山等共约五六千人拥护洪秀全带同他的妇人三十多人,轿马都有;第三起就是我同萧朝贵带有一千多人,五更时走的。我离洪秀全相去十里远,就被官兵追上。萧朝贵不听我令,致被打败,杀死千余人,将我拿住了。我们原想由古苏去昭平梧州,逃上广东的。出城时各人带有几天的干粮,如今想是各处抢掠。那晚走的时候,东炮台火起,是烧的住屋,都是众兄弟的主意,在城外着火,城内便好冲出。至我本姓,实不姓洪,因与洪秀全认为兄弟,就改为洪大全的。洪秀全穿的是黄绸衣黄风帽,那东西南北王戴的是黄镶边红风帽,其余丞相、将军、军帅、军长都每逢打仗都穿的黄战裙,执意的是黄旗。我在州衙门也有黄袍黄风帽,因我不自居王位,又不坐朝,故不穿戴的。所供是实。
   。。

南京战略评议(1)
太平军在湖南,战略决策上出现分歧,洪秀全欲取河南为都,杨秀清欲取南京为都,双方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后来因太平军在岳阳等地获得大量船队,组建庞大水师,取南京似比河南更易,杨秀清的意见才占了上风。当代的论史者,多不以杨秀清的决策为然,认为都中原河南地远胜南京。笔者曾仔细采集其论据,说来十分可笑,反对定都南京的论据无非三点:南京为中原偏安之都,难成大器;江南繁华,容易让太平天国上层腐败;江南民风柔弱,不如北地苦寒之地的汉子适合当兵。
  仔细的考究,这三条反对意见,都可以归入毛主席所说唯心主义史观一类。争夺天下,取胜的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首都的风水,似乎并不重要,历史上也没有因风水而得天下的政权,周王室都镐京,汉、唐都长安,宋都开封,清都燕京,各有数百年天下,可见首都并不一定要建立在某处风水宝地。即使以风水而论,南京向来为古代风水专家看好,虎踞龙盘的评价,就来源于风水先生的老祖宗诸葛孔明,只是近代才有人用历史归纳法归纳出南京不适合做首都的结论,由此可见,说南京不适合建都,只是事后诸葛,如明室不迁都,或太平天国竟然功成,风水先生们势必又要大吹南京风水好了。
  太平天国在南京迅速腐化,丧失进取心,于是论者纷纷抨击江南金迷纸醉的生活,这也是很不客观的。堕落腐化,多取决于领导者的主观和意志,与客观环境无关。皇帝的权力极大,如果愿意腐化,足以把塞北变成江南,李自成的部队就是在北方腐化堕落的,清王朝的剽悍之风,也被燕地风沙锈蚀。可见洪秀全等人的腐化,实与定都江南无关。
  江南土著不适合当兵的论据,近乎瞎扯,属于典型的地域歧视。江南人天性温良,不好与人争斗,只能说明其文雅,并不能证明其懦弱。湘军的精神祖师戚继光的部队,招自浙江义乌,精锐为明军之冠,清军八旗入关,北方明军纷纷瓦解,皆莫能当,倒是江南一小小典史阎应元率民众杀敌数万,战果超过整个北方;日寇侵我神州,也以上海、浙江等地抵抗最为激烈,一向因柔弱遭到全国人民鄙视的上海,竟然打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松沪会战,上海军民的奋勇顽强,让许多北方城市汗颜。士兵的战斗力,在于将领调教是否得当,与当地黑社会成员数量的多寡实无必然联系。
  关于地域歧视,似乎还可以多说几句,地域歧视非但在今日中国盛行,在古代也很有市场,曾国藩的幕府就经常爆发地域之争,甚至因地域歧视相互攻讦,闹出安徽人李鸿章把湖南人彭玉麟一顿乱揍的笑话。顾亭林写过一本《天下郡国利弊书》,是地域歧视理论的集大成者,顾亭林被清军追杀,走过不少地方,自以为尽得天下得失,于是撰写这部地域歧视的著作,详细论述何处人可充步兵,何处人可充骑兵,何处人不堪大用之类的鬼话。《天下郡国利弊书》有顾氏遍访全国获得的不少真知灼见,却很少有人关注,人们偏偏重视其中此类地域歧视的毒草。笔者实在看不出地域对于军略的影响: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独步天下,天下大员,湘省其半,似可证明湖南人才特别出众;但李鸿章主政北洋,国务尽托淮系老乡,北洋人才之盛,不下湘系把持的南洋;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要员,均出袁氏小站练兵旧部,人才也不输湘、淮两系。放到更远的历史上去,刘项班底,均是楚人,刘秀又以南阳士人起家,唐文皇用垄右班底,朱洪武用淮西土著,以上帝王,文治武功,彪炳史册,足见中华地域之广阔,文化之博大,英才之辈出,用一省之才,统一省之兵,足以霸天下,无分南北地域,只要善于调教应用,均是霸业之资。某一时段,某省人才特别出众,乃该省出一超世之杰,如刘邦、朱元璋、曾国藩等,将同乡提携而已,不足证明该省为全国英华所聚。
  太平天国自南方兴起,军队领导均系南人,在南方推行统治,自然比在北方容易。太平军以步兵、水师为主,控制河网密布的江南地区,比控制北方的把握要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军上层领袖对战争形式的理解已经相对前代军人有了重要的突破,太平军领袖相当注重水师与步兵的配合,用兵常强调靠水扎营,以水师配合陆战步兵,维持补给、补充兵力、运输部队,水师的使用使陆上用兵显得更加机动灵活。有强大的水师不取江南,远涉北方与骑兵争雄,是为不智之举。河南地势贫瘠,河流甚少,太平军都河南,如遭到清军步骑围攻,粮食缺乏,又无河网可供水师运兵载粮,来回机动,很容易被困死而陷入绝地。以棋为喻,南京是活棋,河南则是死棋。
  

南京战略评议(2)
汉唐时取天下者必先据中原,因为中原是当时人口最多,文化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拥有中原就拥有庞大的实力。太平天国时代,南北形势已经逆转,南方人口、经济、粮产、人才都倍于北方,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理论已经失效。洪杨若据金陵,割据南方,与清廷隔江对峙,名义上天下各半,但财赋地、产粮地均在洪杨之手,时间一长,南方实力将数倍于北方,此时再大张挞伐,清廷必不能幸存。至于有的评论者所谓北方有骑兵优势的说法,不堪一驳,清军南下剿杀太平军的马队也颇为不少,如胜保的马队十营,被陈玉成的步兵打得落荒而逃,称雄北方的捻军马队,也被南方来的湘淮军小个子步兵镇压,在火药、碉堡、水师大行其道的年代,铁木真们的辉煌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有些评论者认为,太平军不但不应定都南京,也不应定都河南,而是要直取北京,方见大气魄。这种言论,可称之为丧心病狂,数十万拖家带口的部队,不留根据地,不建立政权,直接蝗虫般卷往北京,纯粹是疯子的做法。一旦遇到坚城屡攻不下,或者粮草断绝,后果就是全军如鸟兽散,即使打下北京,也不过再做一回李自成而已。朱元璋在江南,也有部将提出直取北京的建议,朱元璋神武睿智地认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在南方蛰伏多年,以南方巨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资源积蓄力量,然后“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门槛,天下形势人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太平军在湖南确定不取河南,一意下武昌取金陵,是正确的决策。太平天国的失败,在于天京变乱后元气大伤,人才不济,政策甚不合理,对手湘军又过于强大,并不是定都南京导致。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定都南京的正确决策,太平天国可能还熬不到天京变乱的时候,就已举国被剿杀在北方,谁能说北方的书生里就没有江忠源,中原大地就没有蓑衣渡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武昌攻略(1)
太平军自岳州进攻武昌,顺江而下,风行六百里,只见太平天国旌旗蔽日,浮江万艘,行则帆如叠雪,住则樯若丛芦,每当乘风疾驶,则所向无前,清军如鸟兽散。太平天国水师船队近万艘,完全控制了制江权,追兵向荣甚至找不到船只运兵。
  咸丰二年十一月初十日,太平军前锋抵达武昌门户金口,知县周和祥率团练四百抵抗,力不能敌,与县丞、典史、千总一同阵亡。周和祥虽无力抵御太平军,却迟滞了太平军的攻势,给向荣追兵争取了时间。向荣部将和春、秦定三追及太平军后队,双方血战一场,各有损伤,常禄、王锦绣也率军两千来战,结果被太平军伏击,损失过半。所幸数队援军,均在十一日赶到武昌布防,武昌清军实力稍厚。太平军进至咸宁,咸宁有不少文化遗迹,按理均是太平天国要革除的“妖迹”,太平军纵火焚烧,“毁邑署、武庙及第一山资福寺、安澜宫”,据说太平军军纪严明,虽烧城而民“未甚受害”。黄玉昆率太平军在武汉著名的龟山登陆,击溃守军八百人,继而攻入府城,知府董振铎率官员数十名与太平军巷战身亡,太平军攻克汉阳。常大淳只有三千人马驻防武昌,其余各地,均无兵马,著名的商贸重镇汉口,竟无一兵一卒,太平军进据汉口,获得大批财物。
  由于常大淳糊涂透顶的指挥,太平军轻易拔除武昌外围据点,使得湖北清军困守武昌孤城,内外粮草断绝。其时两湖清军并无水师,太平军掌握制江权,由杨秀清坐舟的水手唐正财主持在汉口江面搭建浮桥,一座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